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韩清銮)
- 格式:ppt
- 大小:69.15 MB
- 文档页数:29
一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术后护理皮瓣是创面如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等裸露时,不能用游离皮片进行修复,必须用皮瓣移植修复。
皮瓣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含皮肤组织的活的组织块,而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的存活率很高,但预后还存在较多问题。
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
本院于2021年4月接诊一例左足骨外露患者,经过术后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左足皮瓣存活,末梢血运尚可,毛细血管返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患者谢XX,男,68岁,2021年2月25日因车祸碾压致左足毁损伴疼痛1小时余急诊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痛苦貌。
急诊大厅探查伤口见:左足毁损严重,足背、内侧、足底皮肤撕脱毁损,缺损面积约15×20cm,深层骨、肌腱外露,创面渗血,踇趾完全毁损,第2-5足趾淤青。
急诊诊断“左下肢开放性足毁损伤,左足第3跖骨骨折”收入我科,由急诊大厅直接入手术室,在急诊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术+血管探查术+截指残端修整术+负压吸引术”。
术后第1天,遵医嘱予以“NS 500ml+庆大霉素16万IU ”冲洗左下肢VSD引流管,在位畅,足第2-4趾血运正常。
遵医嘱予以头孢呋辛钠消炎,帕瑞昔布止疼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
于3月4日行二次手术,在全麻下行“左足清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植皮术”,左足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返流实验均正常,肿胀(+),床边灯烤保暖,予以抬高患肢,予以q2h观察血运勿压迫皮瓣,予以氧气3L/min吸入,床边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平稳。
遵医嘱予以抗炎、镇痛、活血、补液对症处理,皮瓣相关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进行蹬自行车运动,踝泵运动。
术后第二十四天,左足皮瓣存活,血运良好,足前方植皮存活,植皮愈合佳,大腿供区愈合佳,大腿切口愈合良好。
足趾末梢血运正常,无红肿渗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背组织缺损目的:探究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背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手背组织缺损患者共68例,将旋股外侧的动脉降支与静脉血管以及股外侧皮神经分支分别与手背动静脉血管、神经分支吻合,然后固定并缝合。
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68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均未发生感染,64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完全成活,手术创面Ⅰ期愈合,4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治疗后手术创面Ⅱ期愈合。
经6个月~2年随访,60例皮瓣外观良好,感觉逐渐恢复;8例外观臃肿,功能恢复尚可。
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具有血管蒂长、血管径粗、可取面积大、可修薄、可以阔筋膜代伸肌腱等特点,用于修复手背组织缺损效果显著。
标签: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背组织缺损股前外侧游离皮瓣[1-3]是依靠旋股外侧动脉分支以及肌皮穿支供血的皮瓣组织。
旋股外侧动脉经股直肌下外行后分为升支、横支与降支三条分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组织的主要供血管蒂,长度约8~12cm。
研究表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可取面积较大,可达30cm×20cm,而且可取形状不受限,便于移植。
因此,利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进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移植修复成为研究的重点[4]。
本研究分析了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背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进行手背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4±4.6)岁。
因交通事故导致手背组织缺损32例,机械误伤24例,意外砸伤12例。
因急症入院行皮瓣修复移植手术18例,择期手术修复50例。
最小皮瓣切取面积6cm×5cm,最大14cm×10cm。
1.2 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面进行彻底的清创术,并给予敏感性抗生素药物抑制感染。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年第6卷第20期2019Vol.6No.2018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徐会,张亮亮,韩清銮,张磊,栗威,范洪进,陈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价值。
方法 对31例不适于应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的手、足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病例,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结果 30例成活,1例由于静脉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改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成活。
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相对简单、减少足部破坏,在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手、足部;皮肤缺损【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0.18.02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treatment of skin defects ofhand and footXU Hui,ZHANG Liang-liang,HAN Qing-luan,ZHANG Lei,LI Wei,FAN Hong-jin,CHEN Lei (Department of hand and foot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Jining 27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to repaire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hand and foot.Methods Applicating the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to repaire the 31cases of skin defects which have small area un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of metastasis flap.Results 30 cases survived, one case due to poor venous return, flap necrosis, later renamed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lap survival.Conclusion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which is relatively cutting simple and reducing foot damage,has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and foot skin defects.【Key words】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hand and foot;Skin defects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创面大小及特点,我们常可选用不同皮瓣修复,如较大面积缺损,可选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背阔肌皮瓣等;中小面积缺损,若周围皮肤软组织挫伤不重,常选用局部随意皮瓣、骨间背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内踝上皮支皮瓣、腓动脉皮瓣修复创面;若周围皮肤软组织挫伤较重,局部带蒂皮瓣穿支可能出现损伤,此时若行带蒂皮瓣修复可能出现皮瓣血运差,甚至坏死,导致手术失败,风险性相对较高;因此,治疗不适于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的手足部中、小皮肤缺损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措施作者:李秀媚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大面积皮肤缺损疾病的产生受车祸、砸伤及机器碾绞等影响所致,在疾病的传统治疗中主要是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方法,在足部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疾病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不好。
经过医学专家学者多年研究后提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方法,该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血管吻合技术,将皮瓣血管与缺损部位相吻合,以此来为血液提供供应,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为了能够提升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皮肤缺损;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前言: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作为一种皮肤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工业及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皮肤缺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大多数患者均伴有关节、肌腱及骨等部位外露,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对患者的周围神经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在患病后若不能及时对疾病进行治疗,会促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残疾,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现阶段,在皮肤缺损疾病临床治疗中,中在对皮肤软组织进行修复,一般是采用皮瓣修复方法,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较高的皮瓣存活率。
一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患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均为遭受到意外伤害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中應给予患者皮瓣移植手术治疗方法,并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疾病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恐惧及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并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安慰和鼓励患者,使患者的恐惧、悲观及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快速的消除掉,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在护理人员的护理下,纠正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不可熬夜,应定时睡觉,并给予患者营养护理,确保患者饮食的合理性,并告知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1]。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观察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32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观察疗效。
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无边缘坏死。
经过9~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质地、色泽及质感功能恢复显著。
结论: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满意。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小腿;踝部;软组织缺损四肢创伤如创面不及时处理,常导致骨不连、骨髓炎、肢体功能障碍等,当创面比较大而且深时,移植游离皮瓣较为合适[1]。
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2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32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例,女4例,年龄22~48岁。
均为外伤导致的小腿或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血管神经和骨外露的创面。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机器绞伤3例,左侧5例,右侧7例,缺损面积11cm×6cm~20cm×13cm。
1.2方法①创面的治疗:将坏死组织和脓液全部清理干净,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用碘伏浸泡,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 VSD负压吸引器固定7-10天后,伤口附近的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干净,没有脓液,即可进行皮肤移植[2]。
②患者采用俯卧法,从髂前上棘的髌骨外边缘(髂髌线)与连线中点处的多普勒血流计测量出旋转股外侧的血管。
第一条肌肉的血管位于皮点附近,以3 cm为中心,以外侧下象限为主。
在设计皮瓣时,将这个位置放在1/3处的中心位置,然后以髂髌线为轴线,按其形态及区域划分出皮肤的范围:上界可到达阔筋膜张肌远侧,下界到膝盖上方7 cm处,内沿大腿肌肉内沿,外侧到大腿外侧肌肉间隙或稍大。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修复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干预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51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5例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治疗,针对B组26例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治疗,对比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修复效果。
结果: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后的修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修复治疗中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口腔感觉,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修复有效性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以鳞状细胞癌较为常见,其次包括腺癌、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及淋巴上皮癌等类型[1]。
不同部位的癌症由于邻近组织及器官的破坏而导致不同的功能障碍及症状的出现,不利于患者预后,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来说,有效的切除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术后缺损程度较为严重,影响颌面部恢复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2]。
因此有效的修复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修复效果,本院针对收治的5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展开了不同修复手术的治疗观察,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实施手术干预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51例分成两组,A组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33岁,年龄均值为(45.41±3.56)岁;B组26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患者8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年龄均值为(45.40±3.59)岁。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围手术期的护理目的:总结1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复杂缺损创面修复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做好皮瓣血运观察,预防血管危象发生,重点观察和加强康复指导。
结果:经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8例移植皮瓣存活,16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l 例移植皮瓣的边缘有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恢复皮瓣血运,皮瓣成活良好。
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围手术期,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的配合,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标签:股前外侧皮瓣;创面修复;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经济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意外导致严重四肢创伤并非少见。
四肢创伤或病变切除造成软组织的缺损,文献报道修复方法较多,效果不同[1]。
对于部分创伤所致的四肢皮肤等软组织的缺损需通过皮瓣移植手术修复。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共收治18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8例为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本组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在17~48岁,平均年龄为31岁,大部分为工厂员工因机械挤压伤或皮肤撕脱伤,其它为车祸造成。
2 择期手术前护理2.1 术前准备指导术前配合做好系统的医学检查,如供、受区血管状况的检查,确保供受区局部皮肤无严重的急、慢性感染。
2.2 心理指导大多数患者病程长,曾有多次住院史,由于对皮瓣移植的知识缺乏,心理负担重,应主动介绍手术方法,成功病例,术后注意事项等,减轻术后焦虑。
3 术后护理3.1 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3.1.1 专人护理,准确记录术后由有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的护士负责,准确及时观察记录皮温、血运、张力、皮瓣颜色、毛细血管反应及局部肿胀情况。
3.1.2 检测皮温寒冷及较低温度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吻合口栓塞而危及皮瓣的成活。
我们在患者术后回病室前即将室温提高到28℃左右,湿度60%,使患者入病室后在短时间内体温恢复正常,然后使室温维持在25℃左右。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王淑琴【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12(24)10【摘要】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
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对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18例儿童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1个月。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弹性、外形均良好;切口均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供区组织恢复良好,无任何功能障碍;踝关节功能恢复至术前正常状态。
2例术后第7天出现皮瓣远端边缘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后基础护理、受区皮瓣重点护理,是保证皮瓣成活、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总页数】2页(P66-66)【关键词】足损伤;外科皮瓣;皮肤移植;围手术期护理【作者】王淑琴【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5【相关文献】1.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临床护理 [J], 韩琼;周蓓;许海燕2.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0例分析 [J], 苏忠林;周凤英;包元祥;熊天平;潘正菊;刘悦臣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J], 刘重;滕云升;张朝;智丰;吴勐;梁高峰4.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护理体会 [J], 薛新敏5.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J], 孙焕伟;钟怡鸣;张洪权;王春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分析郑华明【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4(37)5【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50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25例,行常规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25例,行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
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AOFAS 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安全性。
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AOFAS 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GF-β1、VEGF和VEGFR水平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加速创面愈合,恢复踝关节功能,还能有效防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页数】3页(P811-813)【作者】郑华明【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相关文献】1.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4.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修复小腿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