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62 KB
- 文档页数:20
广东省云浮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
1.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2.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气相型的是( )。
A.磷 B.钾 C.碳 D.铁
3. 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 )
A.5%~10% B.1%~2% C.10%~20% D.0.1%~0.2%
4.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 )。
A.寒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暖温带
5. 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 )
A.寒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动态系统 B.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 C.能量单向流动 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7.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 B.种群爆发 C.种群衰退 D.种群平衡
8. 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 )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性植物 D.耐阴植物
9.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水能 D.煤
10. 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
A.生物量 B.生产力 C.利用率 D.周转率
11.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
12. 在一定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类组合成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是 ( )
A.种群 B.种丛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13.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4. 我国内蒙古高原上的草原主要是( )
A.草甸草原 B.干草原 C.荒漠草原 D.高寒草原
15.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 ( )。
A.维持恒定 B.产生波动 C.逐级降低 D.逐级升高
16. 人类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能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这些能源为( )。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直接能源 D.再利用能源
17. 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因子 B.光因子 C.气候因子 D.土壤因子
18.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鱼 D.猫
19. 下述四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哪种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最稳定
( )
20.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 ) A.喝牛奶、吃牛肉 B.禽蛋 C.水产 D.谷物
21. 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温度的变化 B.水分的变化 C.日照长度的变化 D.光照强度的变化
22. 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 )
A.稀有种 B.伴生种 C.优势种 D.亚优势种
23.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
A.1~2 B.2~3 C.3~4 D.5~6
24.温带草原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 )。
A.草甸草原 B.典型草原 C.荒漠草原 D.高山草甸
25.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 )。
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 B.生率低、寿命长 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 D.出生率高、寿命长
26.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成熟期特征的是( )
A.环境变化剧烈 B.系统趋于稳定 C.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增大 D.结构趋于简单
27. 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包括下列因素中的哪项( ) A.群落自身的特点 B.群落受到干扰的方式 C.干扰的时间 D.估计稳定性的指标
28. 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煤气
29. 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0. 在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间接作用是 ( )
A.光照 B.水分 C.地形 D.温度
二、填空题(20题)
31.分解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降低______的危害程度。
32.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
33. 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
34.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35.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36.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
37. 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常用K表示。
38. 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我们称之为______,如大多数鸟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
39. 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______于1840年提出的。
40.土壤质地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41. 当海洋中的浮游藻类沉降到______以下深度,而又不能很快回升时,就会死亡。
42.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_______,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43. 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尤其是______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44. 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叫做______。
45. 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______为主体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总体。
46.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
47. 一般用______来衡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
48.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即为______。
49.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______转化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50.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三个不等降雨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分为三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及______。
三、判断题(10题)
51. 植物群落的发生是指在一定的地段上,植物群落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 )
A.正确 B.错误
52. 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体积小、生活史短但繁殖速度快,这便于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环境和占有空缺生态位。( )
A.正确 B.错误
53.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
A.正确 B.错误
54.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不发达,叶片角质层厚。( )
55.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
56.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生物小循环加强。 A.正确 B.错误
57.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
A.正确 B.错误
58. 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 ]
A.正确 B.错误
59. 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A.正确 B.错误
60.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
A.否 B.是
四、简答题(10题)
61. 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62. 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63.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64.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