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李德股前外侧皮瓣
- 格式:ppt
- 大小:11.38 MB
- 文档页数:52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多数患者存在较大的创面合并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硬脑膜缺损(1)。
由于颅骨缺损面积过大或存在肿瘤及感染复发的可能,常常无法进行一期植骨或肽网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因此,游离皮瓣移植常常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唯一选择。
我科近年曾先后收治此类患者9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配合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本组共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16岁~60岁。
其中5例为烧伤后瘢痕性秃发,且局部反复破溃,形成颅骨骨髓炎,有3例已发生癌变;1例为狼咬伤后瘢痕性秃发,后形成颅骨骨髓炎;1例为感染性秃发,形成纤维肉瘤;2例为原发性头皮鳞状细胞癌。
9例中有8例颅骨受累,出现颅骨缺损。
1.2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彻底清除病灶后皮瓣移植。
9例患者经局部清除病灶后均存在面积为9cm×11cm~16cm×22cm的创面,8例患者存在颅骨缺损,面积为3cm×4cm~15cm×16cm。
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面积为10cm×13cm~17cm×23cm,其中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成活。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照片如图1~4。
2观察和护理要点2.1术前准备图1头皮磷状细胞癌术前2.1.1心理准备此类患者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有过多次就医经历,心理压力巨大,对手术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且对手术的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
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心和体贴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介绍过去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来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2.1.2皮肤准备对有破溃、感染的创面,术前应积极处理。
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换药,以保持创面清洁,待感染控制后方可行手术。
术前一日,剃头、供区大腿及会阴部毛发,并用75%酒精擦拭,术晨再擦拭一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陈小明【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128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观察2组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压觉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优良率(92.19%)、满意度(95.31%)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68.75%)及满意度(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2.47±4.60)d、压觉(0.89±0.24)g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7.15±1.81)d、压觉(0.37±0.10)g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为手外伤组织缺损治疗中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恢复手部功能及外形,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3页(P643-645)【关键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带蒂皮瓣【作者】陈小明【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手外伤患者多伴有软组织缺损症状,且经临床实践发现,若手部软组织缺损未能获得及时有效修复,极易影响手部功能及外形恢复,甚至可造成永久性运动功能缺损,对患者心理健康及工作、生活影响较大[1]。
目前针对手部浅表性损伤者多可采取植皮修复治疗,但针对创面过深或较大者则需实施皮瓣修复[2-3]。
目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作为2种常用的皮瓣修复手术,针对手外伤组织缺损者具体采取何种术式治疗临床上却无确切定论[4-6]。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踝前皮瓣跖背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踝前皮瓣跖背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以避免或减少皮肤缺损及感染的发生。
方法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及局部换药治疗,术后两周创面无感染,肉芽组织较多后行左股前外侧皮瓣吻合桡动脉,头静脉修复手背缺损,将左股前外侧穿支与左跖背皮瓣及踝前穿支皮瓣的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修复手掌及中指指腹缺损。
结果术后给予抗凝,解痉,活血化瘀,抗炎治疗,术后两周拆线皮瓣存活,创面得以修复,现已随访5月皮瓣成活好,骨折已愈合,中指屈曲畸形。
结论采用串联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相对较容易及感染易于控制。
【关键词】串联皮瓣;手贯通伤手严重损伤者,常合并骨、肌腱、神经等复合组织缺损,如一期修复创面,则手术难度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易于感染,容易造成修复失败,甚至截肢[1],我科2009年治疗左2、3掌骨间贯通伤,手背手掌串联皮瓣修复创面1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剥壳机绞伤左手10多小时入院,探查见:左手背缺损:10 cm8 cm,见骨外露,手掌缺损4 cm3 cm,中指指腹缺损5 cm2 cm。
1.2 治疗方法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及局部换药治疗,术后两周创面无感染,肉芽组织较多后行左股前外侧皮瓣吻合桡动脉,头静脉修复手背缺损,将左股前外侧穿支与左跖背皮瓣及踝前穿支皮瓣的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修复手掌及中指指腹缺损。
2 结果术后给予抗凝,解痉,活血化瘀,抗炎治疗,术后两周拆线皮瓣存活。
3 讨论患者损伤严重,同一只手同时存在3个不同部位的缺损伴骨外露及肌腱外露,无手术条件可以考虑截肢;也可以考虑一期修复创面,但手术难度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易于感染,容易造成修复失败,同时一个皮瓣修复困难;股前外侧皮瓣位于大腿的前外侧面,其皮瓣血管蒂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走行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沿途发出1-4个穿支到股外侧及皮肤,其可利用血管蒂长,在发出第一个股外侧肌皮穿支上方约10 cm 处是截断和吻接的常用部位[2、3],该皮瓣皮支供血面积大,是除背阔肌皮瓣外人体可供利用的最大的皮瓣,供区可直接适应证广,股前外侧皮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4],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李诚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7(002)029
【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进行口腔修复.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的治愈率为84.85%(28/33),显效率为6.06%(2/33),无效率为9.09%(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32例患者达到了一期愈合,1例患者因为糖尿病术后皮瓣坏死出现创伤感染,经长期换药进行二次移植后,成功关闭创腔.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应用于口腔颌面缺损中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李诚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医院,陕西榆林,719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
【相关文献】
1.术前虚拟设计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J], 王顺吉; 章文博; 于尧; 谢晓艳; 杨宏宇; 彭歆
2.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J], 王亚东
3.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刘丹
4.股前外侧嵌合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J], 赵猛;张现军
5.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J], 孙黎波;兰玉燕;周航宇;付光新;王雷;姚志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
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
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
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
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
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
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
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标签:股前外侧皮瓣;口腔癌;颌面部缺损[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benefits of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in reconstru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Methods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from February 2002 to June 2013 in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ll patients (1 185 patients,1 212 transferred flaps)underwent reconstruc-tive surgery employing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Basic information for all patients including defect side,flap size and type,recipient vessel processing method,donor complications,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 212 transferred flaps,1 176 survived and 36 showed necrosis,for a survival rate of about 97.0%. No cases presented with local serious complications,and 90% of patients achieved good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aesthetically acceptable results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at various locations using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The time for anastomosis of one vei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for two veins (P=0.000 3),which indicated one vein anastomosi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perating time.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crisis,the sur-vival rate after treatment,and the rate of venous crisis resulting in flap necrosi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and provide a good amount of muscle for filling dead space and fascia lata. These flaps can meet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Therefore,the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ree flaps are more suitable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than other flaps.[Key words]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oral cancer;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口腔颌面部在美观和功能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区域的缺损如不及时修复或修复效果不良,不仅会导致语音不良、咀嚼和吞咽障碍等功能障碍,还将导致毁容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 ×15cm。
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
结果 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
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
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皮瓣移植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显微外科手术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该皮瓣部位隐蔽,供区面积较大,皮瓣切取较容易,血管蒂位置较恒定,口径较大。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在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分为内外两支。
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
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肌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1]。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疗效。
2008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2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车祸伤12例,工作伤15例;男24例,女3例,年龄12~55岁。
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5例,足底部10例,踝部4例,足背部8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15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或韧带裸露。
选用皮瓣血管蒂:均以降支为蒂,蒂长8cm-15cm。
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在小腿中下段不全离断伤中的应用【关键词】双侧股【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10-0892-02严重致伤因素导致小腿中下段环形或近环形软组织缺损,胫前及胫后血管均断裂或大段血管挫伤伴血栓形成,肢体近端尚有部分软组织与远端相连,足部完整者,不重建足部血运,患足无法存活,此属小腿中下段不全离断伤,临床上常采用截肢或肢体短缩再植治疗,但肢体短缩常达5cm以上,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意义不大。
因肢体近端尚有部分肌腱、神经、皮肤等软组织与远端相连,若能重建患肢血运、维持患肢长度、良好组织覆盖创面,患肢可达到的功能与截肢或肢体短缩>5cm而实际上无功能的肢体有本质区别。
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游离带降支的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瓦合修复缺损创面,皮瓣携带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分别桥接胫前及胫后血管,重建远肢血运,共收治7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5~48岁,平均29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缆绳勒伤2例,螺旋浆致伤1例,船挤压伤1例,均为不全离断伤。
伤肢情况: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8cm×25cm,最大面积达18cm×30cm;4例胫前及胫后血管均断裂伴不同程度缺损,2例胫前动脉断裂、胫后动脉挫伤、伤段血管内多处栓子形成,1例胫后动脉断裂、胫前动脉挫伤、伤段血管内多处栓子形成;均有胫腓骨骨折;胫后神经断裂2例,挫伤3例;伤区肌腱不同程度损伤、断裂,患肢足部严重缺血或无血运。
患者拒绝截肢,且单侧股前外侧皮瓣不能覆盖缺损创面。
伤后1~4h内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手术分3组,1组处理伤区,另2组切取皮瓣。
1.2.1 受区准备彻底清创,创区止血,测量软组织缺损面积,找出胫前及胫后血管断端,沿血管壁向两端游离,修剪至正常健康血管,测量血管缺损长度。
同时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修复断裂肌腱、胫后神经。
1.2.2 供区准备根据小腿清创后软组织缺损形态和面积放大20%的原则,以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瓦合后面积总和能覆盖创面为度设计皮瓣。
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疗效唐健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探讨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的疗效。
方法:用
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法治疗10例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患者;另选10例相
同病例,其中5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其余5例中有3例在手掌、手背
采用一期植皮,另外2例采用二期植皮。
结果:10例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
全部成活;5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法治疗的患者修复后手部功能存在障碍且皮瓣外形较为臃肿;3例一期植皮的患者皮肤除少部分因渗出液过多坏死外,其余均正常存活;2例二期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其手部功能以及外观均恢复良好。
结论: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术的优势在于手术次数少,手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效果也较理想。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者】唐健
【作者单位】衡南县鸡笼中心卫生院湖南衡阳 421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2+1
【相关文献】
1.腹部袋状皮瓣修复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 [J], 潘永良
2.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全足皮肤套状撕脱伤 [J], 林绍仪;刘金伟
3.(拇)趾甲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脱套状撕脱伤 [J], 顾荣;王海文;江新民;梅雄军;钟达强
4.急诊多趾甲瓣联合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长期随访 [J], 穆广态;康志学;梁定顺;俞玮;张成武
5.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疗效 [J], 唐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麻醉与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或腰麻,小儿用全麻。
修复手部创面时,加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平仰卧位,术侧臀部垫高30°便于手术操作。
应用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分为两支[1],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支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皮瓣设计:在髂前上棘外缘设A点,髌骨外上缘设B点,两点间作一连线,该连线中点为O点,即为第1肌皮动脉穿支的浅出点。
腹股沟韧带中点为E点,OE连线相当于旋股外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
该皮瓣以旋股外动脉降支的浅出点为轴点,以AB连线为轴线向下设计皮瓣,用布样测量所修复缺损的面积,沿(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 着上述点和线画出椭圆形皮瓣标记线。
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
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线以内,B线两侧3cm的范围内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搏动点。
使B线位于皮瓣横轴线的中外1/3,使最近探测点位于皮瓣纵轴线的中近1/3的位置设计皮瓣,皮瓣的长轴线与B线平行,如皮瓣较大,设计在A线与B线间。
)手术步骤:按皮瓣标记线逆行法切取皮瓣。
先切开皮瓣外缘皮肤深筋膜,在阔筋膜和肌膜间作钝性分离,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可见1~3条肌皮血管束。
同法切开皮瓣前缘和侧皮肤,深筋膜,在肌膜以浅分离,掀起皮瓣与外侧解剖会师。
应边切开边将深筋膜与皮缘缝合,以防分离而破坏血供。
最后沿第1肌皮动脉解剖,血管束周围带5mm宽的肌肉,确保血管束完整无损伤。
遇肌支结扎切断,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即见到旋股外动脉降支,向近端解剖血管蒂,保留股神经肌支,依受区吻合血管长度需求而断蒂。
受区准备与皮瓣移植:单钝皮肤撕脱缺损,创面污染较轻,可供吻合血管条件良好,经彻底清创,行急症皮瓣移植修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