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测量长度与时间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5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评课稿1. 引言在八年级物理教材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章节。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章节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教学的改进。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单位; - 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长度的测量:介绍厘米、分米、米等单位的换算; - 时间的测量:介绍秒、分、时等单位的换算; - 测量仪器的介绍:尺子、钟表等。
2.3 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传达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验等。
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尺子、钟表等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探索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 优点分析3.1 清晰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而清晰。
通过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和观察能力。
3.2 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术水平,循序渐进地讲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从基础的单位介绍开始,逐步引入换算方法以及常用的测量仪器,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技巧。
3.3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尺子、钟表等测量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测量的过程,加深对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3.4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不足之处4.1 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主导教学的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较少。
因此,建议教师增加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 实践操作时间不足尽管教师注重实践操作,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较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A. B.C. D.2.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C. D.3. 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失误B. 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D. 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4.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A. B. C. D.5.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的是A. 人脉搏跳动一次B. 人眼睛迅速一眨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哈欠6.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7. 如图所示,关于摆的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B.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C.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D. 小球从所需的时间8.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 中学生行走一步D. 人打一个哈欠9. 用最小刻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A. 毫米B. 厘米C. 分米D. 毫米10.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速列车某次运动时刻如表所示,则列车在济南西与南京南站之间的运行时间为A. 小时分B. 小时分C. 小时分D. 小时分11. 若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其记录为:,,,,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A. B. C. D.12. 在一次实验课上,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B. 茶杯的高度是C. 物理书的长度是D. 他自己的身高是13. 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测量长度和时间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周次第二周星期节次第二节授课教师课题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的含义;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3)了解什么是误差.(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进行测量的过程.领会测量额实质是定量比较,知道要测量一个物理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量作为单位.学习用列表和条形图两种方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生活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
教学难点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教具刻度尺、秒表课时共 1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种.在田赛中通常一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那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板书课题二、提出目标、指导自学目标:认识几种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掌握测量的方法以及读数和数据处理的方法.(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自学:同学们看课本第八页三幅图,然后提问回答分别用什么工具测量讲解: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而这个标准就是单位,通常单位都是公认的。
讲解国际长度单位和我国市场用的长度单位.[板书]1:长度单位:(国际)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思考]在物理上如何正确的使用刻度尺呢?[活动1]认识刻度尺,标注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概念.提问同学回答部分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活动2]同桌两个人,一个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另外一个人记录数据,并回答问题,强调测量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部分组说出测量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照使用方法评点,学生测量后与课本上给出的准确值相比较,得出误差概念.[板书]: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并且强调强调误差与错误的不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不允许的.[活动3]观察图表,回答问题.(2)测量时间[活动4]用表测量时间,填表格。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B.可以将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C.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D.如图所示的时间是1分41秒3.实验室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A.刻度尺B.托盘天平C.量筒D.秒表4.下列全是时间单位的是()A.小时、分钟、秒 B.年、光年、月C.天、小时、米D.小时、年、光年5.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A.米粒B.柳絮C.细菌D.原子6.初三同学刚刚去二中参加了今年邹城市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
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立定跳远成绩为5.2 m B.男子1000m跑成绩为4'20″C.女子800m成绩为40s D.女子仰卧起坐每秒30个7.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5cm B.2.457cm C.2.45cm D.2.46cm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5.0cm B.0.1cm C.4.60cm D.9.60cm9.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10.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A.一样大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无法判定11.用木制的厚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正确的是()A.B.C.D.1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B.使用测量工具时超出量程,可能损坏量具C.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D.可以将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二.填空题(共9小题)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支笔的长度,四次的读数分别为17.23cm、17.21cm、1.724dm、0.185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这支笔正确测量出的长度为。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尝试科学探究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我们怎么区分声音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3.1光世界巡行
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奇妙的透镜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4.1从全球变暖谈起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升华和凝华
4.5水循环和水资源
5.1物体的质量
5.2探究物质的密度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点击新材料。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读数专项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2、观察图甲可知,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观察图乙可知,秒表的示数为______s;观察图丙可知,汽车做______运动。
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4、如图所示的是测量一木块的长度。
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______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______毫米。
6、(1)如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cm;(2)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______s。
7、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________cm。
8、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
9、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cm。
10、如图所示,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秒表的示数为______s,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
11、(1)如图1所示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s。
(2)小明用天平测量玩具的质量。
他先把天平放在一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3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
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4所示,则玩具的质量为_______g。
12、在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中:(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如图甲所示,小明测得硬币的直径是_______cm;(2)如图乙其读数是_______s;(3)小明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将细铁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cm。
儿童长度与时间测量教案引言: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
测量长度和时间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测量领域。
因此,正确地对儿童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制定一份合理的教案,帮助儿童学会正确地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标尺和钟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小故事或实例切入,引导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意义及对他们的帮助。
例如:小明在森林里走迷了路,没有办法可以回到家中。
这时,他想到了用自己的脚步长度来计算出自己走过的距离,以便确定自己走的方向。
这个时候,测量就很有用了。
第二步:学习知识点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领取一把标尺和一个钟表,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标尺和钟表的刻度,向学生宣布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规则,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并完成简单测量。
例如:1.利用标尺测量教室的门宽。
2.利用钟表计时自己的快跑时间。
第三步:调查和研究让每一个小组在班级中进行一次简单的测量,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测量长方形的四条边,来确定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结果。
第四步:展示和汇报将每个小组测量的结果整理成报告,让他们展示出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看看哪个小组测量最准确,哪个小组做的最认真;这样,就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目的。
第五步:评价根据小组和个人的表现,进行评比,根据评比结果,给出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这样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切入,帮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测量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协作学习,在测量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从中获得启发和激励,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2.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3.知道长、宽、高的概念;4.知道秒、分、小时的概念;5.初步了解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2.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单位长度的概念,例如:米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二、知识点阐述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利用米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以及手段、目测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估算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进而掌握测量精度和误差的概念。
2.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让学生认识1S、1min和1h的概念,掌握秒表、挂钟等工具的使用方式;–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测量、记录时间,并对比误差和准确度。
三、课堂练习1.活动1:学生自己操作测量方式,并记录所测量的长度和时间。
测量5组数据,分别记录在黑板上,并做比较。
2.活动2: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35m的板子,要求学生用读数器测量其长度,并在白板上记录结果。
教师指出,不同读数器的误差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用多款工具重复测量。
四、巩固练习1.布置作业:学生在家里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和高,并将结果通过线上工具填写,并在下一堂课上提交。
五、课堂反馈教师与学生在课后反馈课堂,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是什么?•如何计算误差?•测量长度和时间有哪些工具和方法?教学参考资料1.《物理学(第三版)》2.《实验物理(第三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测量长度和时间_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学习使用标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内容1. 长度的测量•常用长度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长度的测量工具:标尺2. 时间的测量•常用时间单位:秒(s)、分(min)、小时(h)•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时钟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标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标尺、秒表。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换算关系?2. 学习长度的测量(30分钟)2.1 长度单位的认识•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标尺及其刻度,向学生介绍标尺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1m=10dm=100cm=1000mm的关系。
2.2 使用标尺测量•学生自行使用标尺进行测量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引导学生注意标尺的刻度,使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学习时间的测量(30分钟)3.1 时间单位的认识•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秒表和时钟,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1min=60s=3600h的关系。
3.2 使用秒表测量•学生自行使用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引导学生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启动、暂停、复位等操作。
4. 小结与拓展(15分钟)•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其他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