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26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二课时,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第一部分:生命至上,通过“搜救失联马航客机”尼克及最美逆行者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和他人的重要性,懂得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第二部分:休戚与共,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敬畏生命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
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感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
因此,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教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二、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缅怀烈士、清明祭祖。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是呀,生命至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引出课题)【探究新知】阅读教材P94上面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2课时)第2课时敬畏生命一、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是前面三个单元:自我认知和与他人关系的价值升华。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生命”这一话题进行论释和思考,在整个七年级的教材体系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敬畏生命》这一框贯穿于整个第四单元的始终,从第八课第一框“生命是永恒的吗?”到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都渗透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敬畏之情,所以能否把这一框的德育目标落实到位,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和效果。
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期,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思考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但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框题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
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得方式珍爱她人得生命,学会善待身边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得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她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生命就是脆弱得、艰难得生命就是坚强得、有力量得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承认别人得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她人共同生活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发自内心得资源选择【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得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得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得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您认为花费如此巨大得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得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就是值得得,因为这就是对生命得尊重,就是对社会,对家属得责任。
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得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得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1、学生读自己搜集得生命重要得名言。
2、结合陶行知得警示思考:(1)您如何回答陶行知得困惑?(2)陶行知得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得压力,无暇顾及她人得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就是宝贵得,每个人得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得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1、播放郝建得《扶与不扶》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她人就是不爱惜自己得生命吗?4、答案提示:不就是。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4单元第8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8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生命的认识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命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4.讲授法:教师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2.讲授新课: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敬畏生命。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二课时敬畏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教材主要围绕敬畏生命展开,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敬畏生命,如何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生命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生命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敬畏生命的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爱护生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敬畏生命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2.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准备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教学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引出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敬畏生命的。
引导学生思考敬畏生命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如何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每个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4.巩固(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分享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敬畏生命的过程。
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设备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发自内心的资源选择【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4、答案提示:不是。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第2课时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通过灾情回顾,懂得敬畏生命的原因、表现与意义。
2.通过灾情采访和灾情启示活动,了解敬畏生命的要求和做法,认识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通过写一写活动,理解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素养目标:敬畏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学习重点:敬畏生命的做法。
【自主预习】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的做法1.敬畏生命有哪些要求?2.我们应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参考答案】1.(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子目标2:敬畏生命从K396次列车脱困看——我们如何对待生命?观看央视新闻视频——【面对面】落坡岭的温暖。
探究分享:灾情回顾——为何敬畏生命?持续暴雨引发山洪,路基塌陷,K396次列车被迫停靠落坡岭站紧急避险。
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员紧急出动,疏通铁路;40名武警突击队徒步4个多小时运送救援物资;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筹集物资;500名武警战士随即赶到增援;直升机前后几次空投救援物资;社区居民把家里所有的吃的拿出来救助他人……(1)旅客被暴雨困在途中,当人们的生命被自然灾害威胁时,你的感受是什么?(2)有哪些人投入到这场救援当中?当大家万众一心抢险脱困时,你感受到了什么?(3)从这场救援当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感悟?【参考答案】(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①消防员、武警战士、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
②生命是坚强的、崇高的、神圣的。
(3)示例: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情!灾情采访——如何理解生命至上?情境1:K396次列车脱困纪实。
整场救援时间持续四天三夜;投入救援人员超过5000人;直升机成功投送7架次,累计空投3250公斤救援物资;100余户居民无私救助……(1)各部门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营救受灾人员,值得吗?为什么?(2)各部门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营救受灾人员,这对我们有何启示?情境2:观看门头沟融媒发布的相关视频短片。
8.2 敬畏生命1课时【目标】1.通过解读面对灾难人们的不同选择,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体会对生命的尊重,感悟生命的宝贵。
2.通过“敬畏生命”的主题讨论,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敬畏生命。
【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难点】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活观察】问题: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提示: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义无反顾地“逆行”,源于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归纳总结】知识点1:敬畏生命的原因(重点)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
任务一:1.探究与分享问题: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 提示:让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
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对同学的帮助。
陪伴和分享:体现了对老人的关爱。
所以,三个情境都体现了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生命态度。
人,是需要有敬畏之心的。
敬畏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信念。
这种态度和信念是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教训中得来的,是从科学认识的不断积累和“纠错”中得来的,也是从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生命体验中得来的。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
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敬畏是什么的人是可悲的。
2.阅读感悟——解读本栏目讲述了5·12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出租车志愿车队、救援医疗队、紧急救援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托起生命的希望,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