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航海保障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3次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暨第40次东盟海运海事工作组会议在广州召开3月9日至10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东盟秘书处联合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的第13次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在广州召开,此次网络视频会议由广东海事局副局长杨文和泰国海事局副局长宋猜共同主持,来自中国和东盟十国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代表团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广东海事局、广西海事局、海南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代表组成。
据了解,此次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交流分享了中国海事部门应对新冠肺炎的措施、智慧海事技术实践,回顾了2018-2020年完成的20项中国-东盟海事技术合作项目成果,来自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代表分别报告了中国-东盟海事海员教育培训实施情况。
随后,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第40次东盟海运海事工作组会议,听取东盟各国落实《东盟交通运输战略计划2016-2025》海运工作目标的实施情况,包括东盟单一航运市场建设、加强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交通海事能力建设、滚装运输网络、改善港口效能等议题。
中国代表团分享了澜沧江-湄公河海事安全管理项目建设情况。
此次会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东盟海运互联互通合作范围,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海事机构合作共识,提升了我国海事区域影响力。
庄小泳 华 珊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三沙航标处正式揭牌成立3月3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三沙航标处在海口正式揭牌成立。
三沙航标处是由原西沙航标处、南沙航标处两个单位通过内部资源优化整合,经中编办批复同意设立,主要负责西沙、中沙、南沙海域的航标建设养护等航海保障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工作,下设永兴、永乐、永暑、渚碧、美济5个航标管理站,管辖范围覆盖西沙全域和南沙的重点岛礁。
三沙航标处的成立将为航经三沙海域的船舶提供更为优质的导助航服务,提高船舶遇险应急处置能力,更好保障三沙海域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便捷畅通,更好提升我国南海海域的航海保障服务水平。
王巨彪。
以我国航海保障工作为视角浅谈航海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摘要】航海保障工作在保障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性,目前我国航海保障事业已取得一定成就。
为了未来发展,需要加强海洋观测和信息共享,提升海上应急救援能力,推动航海保障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智慧航海保障系统。
展望未来,强调我国在航海保障领域的重要性,呼吁加大投入,推动航海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的航海保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航海保障工作、未来发展方向、海洋观测、信息共享、海上应急救援、技术创新、国际合作、智慧系统、重要性、投入、健康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航海保障工作是国家航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我国海洋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性工作。
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航海保障工作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海洋活动的不断增多,对海洋领域的安全保障需求也在逐渐增强。
航海保障工作可以有效维护我国在海洋领域的权益,确保我国在海上的主权和利益不受侵犯。
航海保障工作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旨在通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国防力量的建设,提升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航海保障工作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一环,只有做好航海保障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加强航海保障工作,才能更好地增强我国海洋事业的综合实力,推动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阐述航海保障事业的现状航海保障事业作为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航海保障事业在技术装备、制度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航海保障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度仍有待提高,部分海域的监测覆盖不足,海上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强。
在航海保障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于2012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属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整合原上海海事局所属航标、测绘、通信等机构,主要承担辖区(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 山的南黄海和东海海域,包括浏河口以下长江口水域)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 通信、海上应急清污工作,以及南京以下的长江水域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
Donghai Navigation Stafety Administrion (DNSA)MOT为更好履行航海保障职责,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海事领域的应用,201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事局授权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向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申请北斗导航民用分理资质。
2015年6月6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获取北斗导航民用分理级服务试验资质,成为全国海事系统唯一一家 具有北斗导航民用分理级服务资质的单位。
2016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复东海航海保障 中心筹建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管理中心,并于2016年12月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海事北斗分理服务中心现已正式开展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航海保障系统在东海海 区、南海海区、北海海区及澜沧江一湄公河、新疆博斯腾湖等特定水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并逐步向全 国内河水域重点船舶监管应用进行推广。
禅人民共慟輛文件授权申请2015年4月30日资质获批2015年6月6日建设批复2016年3月31日01海事北斗分理服务中心作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费服务。
目前对所有非营利用途的用户实行免海事北斗分理服务中心非常重视自身和用户安全,系统采用三级等保,并通过ISO 27001信息安全质量体系认证,对用户数据严格保密。
03海事北斗分理服务中心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实行标准化管理,拥有专业的运维团队,24小时专人监控,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02按照海事北斗分理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 职责,遵循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规 范,构建由支撑层、数据层、接口层、应用层 和服务层组成的海事北斗分理服务系统,实现 海事领域的北斗分理服务。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1. 简介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下属的一个单位,负责维护和保障南海地区的航海安全。
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军队在南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任务和职责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航道维护和清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南海地区的航道维护和清障工作。
南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道,每年有大量的商船和航行中的军舰通过该区域。
为了保障航道的畅通安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对可能影响航道通行的障碍物进行排查和清除工作。
2.2 通信和导航保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维护南海地区的通信和导航设施,确保船舶和飞机能够正常进行通信和导航。
该中心配备了先进的通信设备和导航系统,并有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保障工作。
2.3 紧急救援和海上搜救作为南海地区的海上紧急救援和搜救中心,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承担着海上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救援任务。
无论是船只遇险、人员伤亡,还是航道阻塞或其他紧急情况,南海航海保障中心都将派遣专业救援队伍前往现场,并协调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救援行动。
2.4 物资调度和保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南海地区的物资调度和保障工作。
这些物资包括燃料、弹药、食品、水和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
南海地区的舰船和岛屿需要定期补给,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统筹调度相关物资,保证舰队和岛屿上官兵的正常生活和训练需求。
3. 协调与合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与国内外的相关部门和组织保持密切的协调与合作。
南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各国商船和军舰频繁往来于此,因此维护南海航道的安全需要国际间的合作。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与周边国家海事部门保持着良好的通信和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交流和联合演练,提升应对突发情况和应急事件的能力。
4. 技术创新和发展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注重技术创新和发展,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航海保障技术和装备。
中心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他们在研究、开发和应用航海保障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通信专项规划东海航海保障中心2016年10月目录目录 (1)第1章前言 (2)1.1规划背景 (2)1.2规划依据 (2)1.3规划范围 (3)第2章现状和评价 (4)2.1现状 (4)2.2评价 (5)第3章“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 (9)3.1有效履行国际公约,是我国应承担的责任 (9)3.2“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水上通信需求的影响 (10)3.3水上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 (11)第4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2)4.1指导思想 (12)4.2规划原则 (12)4.3发展目标 (12)第5章发展重点 (14)5.1丰富业务构成,拓展服务领域 (14)5.2优化台站布局,提高有效覆盖 (15)5.3加快改造升级,提升履约保障 (16)5.4建设公务通信,支持海洋管控 (16)5.5建立运维体系,提升综合效率 (17)5.6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数字通信 (17)第1章前言1.1规划背景水上安全通信是保证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不可缺少的信息传递手段,是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救助的基本要素,是中国政府履行相关国际公约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南起厦门北至连云港的东海海区水上通信部门承担着水上遇险安全值守、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以及海事监管支持等通信保障工作,为船舶航行安全以及海上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底,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挂牌成立,交通运输部在《关于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明确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承担辖区水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工作;承担海岸电台、水上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承担航行通警告、气象预报等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各个层面对海洋管控能力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水上安全通信作为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谈我国航海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颜媛媛【摘要】文中对我国当前航海保障体系进行介绍,探析我国航海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航海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做法,提出加强我国航海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意见.【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航海保障;体系;研究;对策【作者】颜媛媛【作者单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5.86航海保障体系作为履行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的公益性组织,是适应国家海洋战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对航标、测绘、通信等航行安全保障业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整体,在交通、海事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作用。
深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航海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技术设备研发水平、创新用工机制、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本文将对我国现行航海保障发展体系进行探析,借鉴国外航海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做法,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2012年,经整合现有航标、测绘、通信等机构,设立航海保障中心,履行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
改革顺应了航海保障事业的发展形势,进一步理顺和优化了航海保障机构管理和运行体制,航海保障地位更加凸显。
三个航海保障中心的成立,有利于组织架构更加科学合理、保障职能更加完善、组织运转更加协调、服务更加高效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船舶航行安全提供更为全面、及时、可靠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
(一)航保专业人才缺乏航海保障体系建立前,中国海事局通过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途径为航标、测绘、海岸电台补充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但在核编转制过程中,因管理关系尚未理顺、管理体制尚未明确,航海保障专业人才公开招录工作暂时停止,对航海保障专业人才的补充、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航海保障基地的类型划分和建设规模标准作者:李勤荣来源:《水运管理》2018年第05期【摘要】为给航海保障人员在编制航海保障基地规划或向地方港口部门申请岸线(陆域)时提供相关参考标准,明晰编制航海保障基地规划的依据,将航海保障基地划分为大型航标测量基地(细分为中心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处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小型航标基地,核算出各航海保障基地的建设规模指标参数,为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标准、开展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提供支撑。
【关键词】航海保障基地;建设规模;航标测量基地;码头指标;陆域指标0 引言我国于2012年成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航海保障中心,为辖区内的航标建设与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近年来,海事航海保障系统须建设和养护的航标数量增长迅速,测绘业务量也不断增长。
航海保障基地作为海事航海保障系统履行国家赋予职责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规模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航海保障人员在编制相关规划或向地方港口部门申请岸线或陆域时,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或研究作为支撑,难以有效表述需求以获得资源支持。
因此,开展航海保障基地类型划分和建设规模标准研究十分必要。
1 法规依据航海保障基地分为码头泊位和后方陆域两部分,本文研究码头泊位和后方陆域指标时采用的相关规定、规范、标准如下:(1)参照《海事船舶配备管理规定》明确各类型基地的码头设计船型,典型航海保障基地设计船型指标见表1。
(2)按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确定基地码头泊位长度、前沿水深、回旋圆直径、停泊区水域宽度等。
(3)根据《海事救捞长航和船级社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业务需要,确定航标组装除锈、航标灯器及导航设备检修保养、航标维护保养设备存放、船舶备品备件存放、航标堆放、技术培训和体能培训、测绘装备存放、海道测绘用设备检修车间、测绘数据加工、海图存放等用房的面积需求。
2 类型划分结合《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调整》《海事系统“十三五”期间建设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将航海保障基地分为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小型航标基地,其中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又可分为中心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和处级大型航标测量基地。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综合基础知识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是中国为了维护南海海域安全和保障国家海洋权益而设立的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提供南海航行安全保障、海上救援、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服务,为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成立,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南海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在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南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成立,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南海航行安全保障。
南海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道,每年有大量的船只在南海航行。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提供南海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包括海上交通管理、船舶导航、海上通信、海上警戒等。
二、海上救援。
南海是一个海上风险较高的地区,海上事故时有发生。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海上救援工作,保障海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三、海洋环境保护。
南海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是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监测和评估南海海洋环境状况,制定和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四、海洋资源开发。
南海是一个富含海洋资源的海域,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南海的海洋资源开发,保障南海的海洋资源开发安全和可持续性。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成立,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工作内容涉及南海航行安全、海上救援、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为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成立也表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和主权。
P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Donghai Navig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 MOT典型产品vz I Typical Equipment(1)航标遥测(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在采集航标位置、电流电压等状态信息后,通过北斗通信服务将信息发送至管理部门,从而实现对无公共网络信号覆盖地区航标工作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
(2)船舶监管(北斗GIS显示平台)船载北斗终端定期主动发送状态报告,报告船舶位置、航速等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北斗GIS显示平台可实时监控船舶位置、状态,回放历史轨迹,提升监管能力。
(3)应急救援(北斗应急示位标)利用北斗定位和通信服务,北斗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在人员落水后自动或人为启动,发出包含自身位置、发送时间等信息的求救信号,为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海况监测(北斗水文遥报终端)在无法设置固定水文潮站的水域抛设海洋浮标,定点观测水文信息,水下采集数据在浮标上集成后,采用北斗通信服务实时传输水文信息,从而监测海况。
(5)导航通信(北斗AIS船台)北斗AIS船台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AIS相结合,把本船及周边船舶的AIS信息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至岸,并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定位,结合GIS海图,实现导航功能;同时通过北斗通信服务,实现船岸、船船、北斗终端与手机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短报文双向通信。
(6)高精定位(北斗CORS定位终端)北斗连续运行定位系统(CORS)在系统覆盖范围内的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及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达到国外同类系统先进水平。
应用案例V J Application Case(1)东海海区北斗航标遥测系统北斗航标遥测系统已在东海海区广泛应用。
截至2018年 5月,东海海区安装北斗航标遥测终端数量达1 132座,已占东海海区航标遥测终端总量的20%,并呈逐月递增态势。
(2 )参与“桑吉”轮应急救援和作业通信服务2018年1月6日,“桑吉”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水域碰撞起火,搭载北斗船台的“海巡01”轮 和“海巡1 69”轮赴事故现场执行救援和溢油清污作 业。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综合基础知识简介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综合基础知识简介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是中国海军海上保障力量的中心组织,负责南海地区的航海保障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机构的职责和作用。
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简介1. 职责和任务: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是中国海军海上保障力量的核心组织,主要负责南海地区的航海保障任务,包括航行安全、海上救助、船只护航、船舶交通管理等方面。
2. 地理位置: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位于中国南海沿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对南海航行的船舶进行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二、航海保障任务1. 航行安全保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维护南海航行的安全和稳定,包括协助管理航道、标志物维护、水文测量等工作。
它通过建立有效的航行安全机制,保障南海海域的船只能够安全通行。
2. 海上救助: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承担南海地区的海上救助任务,确保海上遇险人员和船只能够及时获得救援。
它拥有一支专业的救助队伍和一系列先进的救援设备,能够迅速响应各类海上紧急情况。
3. 船只护航: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协助护航重要航线上的商船、渔船等船只,维护南海航行秩序。
通过派遣护航舰艇和提供护航服务,保障南海地区的船只免受海盗和其他安全威胁的影响。
4. 船舶交通管理: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参与南海地区的船舶交通管理工作,确保船舶在南海航行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维护南海航行秩序和安全。
三、航海保障能力1. 技术装备: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拥有先进的航海保障技术装备,包括雷达监控系统、通信设备、航标物等。
这些技术装备能够提供准确的航行安全信息和实时的海上救助支持。
2. 人才队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富有经验的人才队伍。
他们具备航海保障、海上救助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履行各项任务。
3.合作机制: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积极发展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其他各国的航海保障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通信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大陆桥视野》
【年(卷),期】2024()2
【摘要】简介。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通信中心(简称“连云港通信中心”)是交通运输部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于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要负责江苏沿海水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工作、承担所在地海事机构和其他航海保障机构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工作等。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海事北斗分理服务中心
2.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坚持“三大导向” 做优做强航海保障事业
3.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赴上海海事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慰问指导
4.技术男的“蓝海梦”--记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陈正伟高级工程师
5.船舶碰撞事故中应急设标费赔偿问题之辨析——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诉唐山锦福海运有限公司等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我国航海保障工作为视角浅谈航海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摘要】航海保障工作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状和挑战也日益严峻。
为了促进航海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加强航海保障设施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培养人才,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航海保障事业将迎来光明未来,关键是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培养人才,加强国际合作。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航海保障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推动航海保障事业迈向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航海保障工作, 未来发展方向, 设施建设, 技术水平,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持续发展, 光明未来, 发展重点, 社会支持, 航海保障事业.1. 引言1.1 介绍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航海保障工作是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障。
在国际海域,我国需要保障自己海洋权益的安全和稳定,确保海上交通通畅。
航海保障工作是保障我国海上战略通道的重要保障。
我国依赖海上运输进行贸易,保障海上通道的畅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航海保障工作是提升我国的海洋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航海保障工作,可以提升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我国成为海洋大国。
航海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加强航海保障工作,才能确保国家海洋利益的安全和稳定。
1.2 阐述航海保障事业的现状和挑战航海保障事业作为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航行安全、提升海洋产业效率、保护海洋环境等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航海保障事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航海保障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的港口设施、航道标志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航行安全和效率。
我国航海保障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高精度、高效率的航海保障技术手段,限制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航海保障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制约了航海保障事业的提升。
我国与海洋邻国的合作和交流仍有待加强,国际航海保障环境复杂多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通信中心服务器网闸 IPS 项目要求一、资质要求:1.本项目不接收联合体报价,不允许只对部分内容进行报价。
2.上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3.因设备需要及时提供售后服务,要求是广州地区或在广州有服务机构的供应商参与。
4.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竞价时,服务器、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和网络入侵防御产品须提供原厂商(戴尔)(网神)针对本项目的售后服务承诺函并上传扫描件.三、技术参数1、商品分类:服务器参考品牌:DELL规格型号:PowerEdge R820数量:2服务:3年当日 4小时(24X7)上门服务(配件+人力),人工、配件、交通等任何费用全免;高级软件支持;原厂本地技术客户经理24×7电话支持;要求提供原厂商正式服务承诺函;备注:★整体要求2U机架式,国际知名品牌,2013年国内市场X86服务器出货量前三名;需提供IDC 盖章的报告证明。
★CPU:4颗英特尔至强E5-4607v2 CPU★内存: 64GB (8x8 GB) 1333 MHz单列,内存镜像, 交叉存取, 内存热备用(48个内存插槽,最大支持1.5TB,最高1600 MHz)RAID :支持RAID 0,1,5,10, 50 512MB NV 高速缓存(缓存支持1GB,闪存保护);支持双RAID卡技术网卡集成四口千兆以太网卡;可选intel或Broadcom;可选10G网卡光口或电口;扩展槽6* PCIe G2硬盘:8*300 GB 2.5英寸15K RPM 6Gbps SAS热插拔硬盘,最高支持16块SAS/SATA 2.5硬盘扩展HBA:2张双口4Gb FC HBA卡光驱:内置DVD ROM 光驱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x64 R2 SP1PCI-E硬盘:支持PCI-E SSD热插拨硬盘,最多可以支持四块SD卡:支持内置双SD卡模块,可用于快速虚拟化部署风扇:支持免工具维护的热插拔冗余风扇系统,支持动态智能风扇调速管理功能:可选远程管理卡,具有单独的管理网口,不依赖主机操作系统进行远程操作,独立远程管理卡不占用PCI插槽,支持视频重定向,服务器复位、重新启动、开机/关机,远程虚拟介质(CD/DVD/软驱/USB存储固态盘),可选内置不低于8GB闪盘,用于紧急的软件诊断,存放常用驱动程序,升级补丁,操作系统映像文件等,支持加密连接 (SSL)。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通信专项规划东海航海保障中心2016 年10 月目录目 录 .....................................第 1 章 前 言 (2)1.1 规划背景 (2)1.2 规划依据 (2)1.3 规划范围 (3)第 2 章 现状和评价 (4)2.1 现状 (4)2.2 评价 (5)第 3 章 “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 (9)3.1 有效履行国际公约,是我国应承担的责任 (9)3.2 “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水上通信需求的影响 . ...................10 3.3 水上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 (11)4.1 指导思想 4.2 规划原则 (12)4.3 发展目标 (12)第 5 章 发展重点 (14)5.1 丰富业务构成,拓展服务领域 (14)5.2 优化台站布局,提高有效覆盖 (15)5.3 加快改造升级,提升履约保障 (16)5.4 建设公务通信,支持海洋管控 (16)5.5 建立运维体系,提升综合效率 (17)5.6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数字通信 (17)第 4 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2 121.1 规划背景水上安全通信是保证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不可缺少的信息传递手段,是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救助的基本要素,是中国政府履行相关国际公约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南起厦门北至连云港的东海海区水上通信部门承担着水上遇险安全值守、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以及海事监管支持等通信保障工作,为船舶航行安全以及海上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底,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挂牌成立,交通运输部在《关于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明确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承担辖区水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工作;承担海岸电台、水上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承担航行通警告、气象预报等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工作。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2012年12月20,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在天津市揭牌。
至此,我国南海、东海和北海等三大航海保障中心已全部挂牌并投入运转,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机构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委托天津海事局进行管理,设置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六个航标处,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哈尔滨七个通信中心,以及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测绘中心、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测科技中心。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将进一步整合航标、测绘、通信业务和各种航海保障资源,通过构建内部综合管理和对外保障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以“信息全面、装备先进、反应快速、服务高效”为特征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为北方海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航海保障服务。
职责与作用
根据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直属海事系统现有航标、测绘、通信等机构,跨区域设立交通运输部南海、东海、北海等三个航海保障中心。
三个航海保障中心主要承担辖区范围内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
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都离不开航标建设、航道测量、海图绘制、海上通信等航海保障工作。
成立航海保障中心,能够更好地为航运安全、海洋资源开发等提供全方位、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简称"南海航保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为交通运输部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纳入部海事局管理范围,委托广东海事局进行管理。
南海航保中心主要承担辖区范围内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
辖区范围为:东界线自广东、福建两省分界线沿东经117°14′经度线向正南延伸至北纬23°30′,再沿北纬23°30′向正东延伸;南界线至中国南海曾母暗沙;西界线至中越边境线;北界线至广州流溪河白坭河大桥。
南海航保中心机关设置7 个内设机构: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航标导航处(值班室)、海事测绘处、通信信息处、党组工作部(纪检监察处、工会)。
南海航保中心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设置汕头、广州、湛江、北海、海口、西沙、南沙7 个航标处,汕头、深圳、广州、湛江、南宁、海口6 个通信中心和1个广州海事测绘中心。
南海航保中心作为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支持保障部门,将按照航海保障队伍建设"十六字"方针(政治坚定、技术领先、服务一流、保障有力)和交通海
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两个确保"(确保全面履职,确保海事监管、航海保障双加强)的要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中国特色航海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1简介
主管单位:交通运输部部门名称: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成立时间:2012年12月7日
地点:上海
2一、基本情况
航标建设维护、港口航道测绘及水上安全通信是航运安全、水运经济发展及海洋开发利用的基础性、技术性、保障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的高度重视、海事系统的全力推进下,东海海区航海保障工作与海区港口、航运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共谱华章,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截止2012年11月,东海海区共管理航标5028座,建成沿海AIS岸台64座、内河岸台94座,全面覆盖东海海区和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内河高等级航道;所属大型航标船曾赴韩国、大连及福州等地多次完成溢油清污任务,受到交通运输部、部海事局和上海市的多次表彰;航海测绘与海图编制质量精益求精,目前已率先实现电子海图通用低精度web 服务,仅2012年全年(截止10月底)就累计完成10093.7换算平方公里水域测量任务,编绘发行纸海图164 幅,电子海图120幅,出色完成应急扫测7起,切实履行航海保障职责;不断通过专业平台向航海用户免费发送航行相关信息,2012年全年(截止10月底)累计发送公益性安全通信信息512829份,处理紧急搜救遇险信息669起,为中国沿海航行和索马里护航提供安全通信保障。
东海航海保障工作为保障航行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3二、机构组成
新成立的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整合了原上海海事局所属航标、测绘及通信等机构,属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副局级建制,纳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管理范围,委托上海海事局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中心设置7个内设机构(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航标导航处、海事测绘处、通信信息处、党组工作部)和15个直属机构(其中航标处6个,分别位于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通信中心7个,分别位于连云港、南京、上海、杭州、
宁波、福州和厦门;海事测绘中心和海图中心各1个,均位于上海),均为正处级建制。
4三、工作目标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将按照交通运输部党组对航保中心“政治坚定、技术领先、服务一流、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和“确保全面履职,确保海事监管、海事航保双加强”的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航保职责,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东海海区主要港口、重要水道和沿岸公众用户的需求,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5四、主要职责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要承担辖区(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的南黄海和东海海域)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海上应急清污,以及南京以下的长江水域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
主要有:
1.承担辖区内公用航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无线电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值守、运行、检测、维护、评估、调整和动态发布等工作;担负辖区内历史灯塔、航标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2.实施辖区沿海港口航道测绘工作;承担通航尺度核定测量以及通航水域水深、水文等航海保障信息的监测、采集、分析、整理和公布工作。
3.负责中国海道测量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担负中国沿海民用纸质海图、电子海图及相关航海图书资料的统一编制、印刷、出版、发行及更新工作。
4.承担辖区水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工作和航行通警告、气象预报等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工作;负责辖区航标、测绘、通信等航海保障的应急处置工作和交通战备的有关工作。
5.承担航海保障发展战略研究、科技研发、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参与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