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高三集体备课张丽洁1
- 格式:docx
- 大小:42.82 KB
- 文档页数:12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教学难点:1. 辨别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运用词语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词语搭配和用法的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词语搭配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用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使用词语。
2.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拓展活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正确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词语。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其中包含一些使用不当的词语。
2. 让学生分析并找出使用不当的词语,并给出正确的替换选项。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正确使用词语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因为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成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所以在“正确使用词语”的各讲中,都要稍稍展开一点,说一点相关的道理。
本讲先说“词语的积累”。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备用单位。
汉语以词汇量丰富而著称于世。
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在表达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等。
因此要注重积累词语。
积累词语首先要善听。
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收那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的词汇库。
其次要善读。
善读就是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那是语言大师的精心制作,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词语可供学习、积累,而且能为我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老师。
此外可以多读一些近期的报刊,了解一些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词语和新用法。
高三学生手中都有《语文读本》。
这一套读本中有大量优秀的我们未读过的作品,而且多数作品前都规定:“掌握下列词语”。
即使只把这儿“读本”中规定的几百个词语掌握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再次要善看。
一般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小型汉成语词典。
它本来是供我们查找的。
换个角度说,为了积累词语,我们可以看其中的“条目索引”,每天看10条,已掌握的就放过去,掌握不好的(使用频率低的除外),再翻看一下正文。
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成语拥有量也会大大地丰富起来。
此外,还要善于扩展。
扩展,是听、读、看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大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量扩大积累的范围。
你可以这样来扩展。
一是词义联想。
就是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联想。
譬如“看”,可以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察、盯、注视、凝视、审视、端详、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瞟、瞥、瞄、扫视;可以联想到窥、窥视、窥探、偷看等。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热爱和敏感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实践演练法:设计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练习题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境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词义、词性、搭配等。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词语和用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演练教师设计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书籍等资源,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3.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演讲等比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力、表达能力等。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词语的语法知识。
2.总结词语的种类,分门别类积累不同的词语。
3.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词语的含义。
4.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辨析词语的方法,能够在考场上准确作答。
【教学重难点】1.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2.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3.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新课导入】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一直都在积累词语。
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巨大,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但每个人都应当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词语库,努力提升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有些人说话写文章干巴巴的,拙于表达,词不达意,就是因为积累的词语太少。
在学习期间,我们也一直都在积累词语,但未必有方法上的理性认识。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项学习活动——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教学过程】一、怎样积累词语同学们要想使自己的词语丰富,必须善于积累。
那么,怎样积累词语呢?1.从课本中积累。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
因此,要善于从课本中积累词语。
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同学们积累词语的重要来源。
因此,我们不仅要搞好课外阅读活动,而且要从课外读物中摘抄词语。
特别是遇到不懂的词语,千万不要放过,要到真正弄明白为止。
3.在平时生活中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语言各具特点,我们应该留心听并随时收集。
如此日积月累,自己就会感到词语越来越丰富。
4.在使用中积累。
积累词语不能只把它们记在本子上,要在平时回答问题、与别人谈话或写作文时,尽量运用已掌握的词语,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积累词语,可以建立一个“词语摘抄本”(有兴趣还可取个好听的名字),把从各个途径积累的词语抄在上面。
抄写词语可以按词性归类,也可以按用途或自己的习惯归类。
经过日积月累,词汇一定会丰富起来。
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丰富多彩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置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四、教学内容1. 词语的误用原因及常见错误。
2.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
3. 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5.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误用词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思考。
2. 讲解词语误用的原因及常见错误,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3. 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运用词语。
4. 教授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5. 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词语。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词语误用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 推荐阅读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
3. 组织词语辨析活动,提高学生的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此次专项巡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有5家企业存在皮里阳秋现象,表面答应不再向违章建筑提供土方,并签署了协议保证书,但暗中依然照做不改。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⑤对于领导来说,俯下身子,认真听取接纳下属的意见,有时可能从善如登,比较困难,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具活力。
⑥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自从发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倡议后,该市的全民健身运动进行得。
②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二战后期苏联军队以之势迅速歼灭德军残余军队、挺进柏林的故事。
③革命党人的不断起义,的群众战争,使清王朝四面楚歌,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A.风起云涌风卷残云风生水起B.风生水起风起云涌风卷残云C.风起云涌风生水起风卷残云D.风生水起风卷残云风起云涌【答案】D【解析】“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风卷残云”比喻一下子消灭干净。
“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消息传来,人们弹冠相庆。
B.有德之人为官,虽然生活清贫,但活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小李一个月来夙兴夜寐,争分夺秒,整日泡在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最终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考纲阐释】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
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
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
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杞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
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真题解析】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答案】 B【解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2.(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 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 D. 国事况且荣誉【答案】 C【解析】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
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
3.(09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D.感受依附不免【答案】 C【解析】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
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答案】 C【解析】“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5.(09年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对以6 :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答案】 B【解析】A项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属词义与语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浅的意思。
B项格外:非常.特别/额外.另外。
此句是突出鲁能泰山队目前形势的困难处境,用“格外”很恰当。
C项对换:相互交换。
这是个生造词。
而此句的语境是用一种货币折换成另一种货币,应为“兑换”。
D项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
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这属词义与语境不合。
应是“缺斤短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6. (09年辽宁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⑤,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考点】考查连贯的语言表达【解析】①处,对应后面的“……来说”应该填“对于”;②.③两处可以从语义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④处,承接前文重在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和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应该填“但是”;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所以应该填“总之”。
【思路点拨】这里重在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添加合适的词语。
逻辑关系判断不对,那么词语就添加不准确。
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凭借对语境中语义的理解,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语感来判断,但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考点分析】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
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
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
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
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⑪意义①词义范围不同。
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
②词义轻重不同。
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
③词义重点不同。
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⑫色彩①感情色彩不同。
如“结果”和“后果”;“鼓动”和“煽动”。
②语体色彩不同。
如“小气”和“吝啬”;“寿辰”和“生日”。
⑬用法①适用对象不同。
如“年龄”和“年纪”;“伺候”和“侍候”。
②搭配关系不同。
如“保持”和“维持”;“必须”和“必需”。
③语法作用不同。
如“诞辰”和“诞生”;“品位”和“品味”。
2.正确使用虚词虚词使用的错误主要包括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和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两个方面。
⑪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①错用关联词语。
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
②滥用关联词语。
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错误。
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则就错。
⑫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①介词使用错误。
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
但要注意有时多用了介词会导致缺少主语,少用误用会导致语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