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
- 格式:pdf
- 大小:226.1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眼观六路,规避陷阱全国卷词语考查重点固定、突出: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
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但从历年高考看,命题人有意变换考查的是形式,但不变的是考点。
但2016年增添了对虚词(重点为关联词语)的考查,这一点需要关注。
因此在本专题也进行了虚词的复习与训练。
一、正确使用成语1.(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矛盾。
②意味深长: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不断出现,没有穷尽。
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
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为人处事公正。
⑤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
不符合很多城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语境。
⑥万无一失: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
符合语境。
答案 B2.(2017·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①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切实______自己入党时的誓言。
②希望大家继续______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在班级的学习经验______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
A.执行发扬交换B.执行发挥交流C.履行发扬交流D.履行发挥交换解析本题从搭配对象角度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第①处“执行〞通常搭配的是“命令〞“任务〞“路线〞“政策〞之类。
而“履行〞搭配的是“诺言〞“合同〞“手续〞“条约〞之类。
结合语境,选“履行〞。
再看第②处“发扬〞一般与“精神〞“作风〞“传统〞“民主〞相搭配。
而“发挥〞则与“作用〞“威力〞“力量〞“创造〞等相搭配。
应选“发扬〞。
第③处“交换〞与“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搭配.“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的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
应选“交流〞.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我们要爱护公物,不要______桌椅。
②同志们都非常敬仰这位功勋______的老英雄。
③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我们要______帮助,但不能歧视他。
A.损坏卓著批评B.损坏卓著批判C.损害显著批评D.损害显著批判解析本题考查从词义的轻重角度辨析同义词的能力.首先看第①处“损坏〞与“损害〞,都有使事物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而“损害〞搭配的一般为“利益〞“名誉〞等.结合语境看,当排除C、D两项,选填“损坏〞。
再看第②处“显著〞和“卓著〞,都有“突出〞之意,但“显著〞指非常明显,而“卓著〞则为突出地好,这好上加好的“卓著〞比“显著〞词义重多了.结合语境,应选“卓著〞。
第③处“批评〞与“批判〞都含有一个“批〞字,但“批评〞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批判〞则指对缺点、错误作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语义重.结合语境应选“批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这是一项重要的科研______。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类最好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就是我们赖以________、繁衍的地球。
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可能有外星人存在,但是________有外星人的话,也是他们已经________和适应了千万年________上亿年,已经适应了他们那个星球的环境,正如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适应了地球的生活一样。
A.栖息即便进化到B.生息即便进化或C.生息如果演化到D.栖息如果演化或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5月5日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合理________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________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
________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A.配置逐渐扶持B.配备逐渐扶植C.配备逐步扶植D.配置逐步扶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生和腐败等没有根本解决,导致______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②中国外交部4月13日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______,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③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55%的公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
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识上,出现如此大的______?A.事态回应偏颇B.事端回复偏差C.事态回应偏差D.事端回复偏颇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2诸如“艾滋病”“H1N1”这样的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版内容标题正确使用词语编稿老师冯振利【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中重点考核的内容。
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必须要了解该词的词义、词性、感情色彩、语义轻重、搭配习惯等差别,还要注意书面语、口语、以及使用文体的区别。
具体到考试要求上,则需要A. 能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多义词的意义B. 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近义词、反义词与形近义不同的词语 C. 能根据语境,准确地辨析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含义。
在复习中,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把握词语的侧重点。
例如:“沉思、深思、寻思”均表示“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
但“沉思”重在“全神贯注”,“深思”强调“深入”,“寻思”在于强调“反复”,且多用于口语。
2. 把握词语的范围。
例如:“河流、河”,“河流”表示的是河的集合体,“河”则表示的是河的个体,所以可以说“一条河”,但不能说“一条河流”。
3. 把握词义的轻重。
例如:“优秀、优异”,显然“优异”要比“优秀”语义要强。
4. 了解词语的词性。
例如:“统帅、统率”,前者是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后者是动词,主要做谓语。
5. 把握词语的搭配习惯(对象)。
例如:“交换、交流”,“交换”可以和“资料、意见、位置”等词语搭配;后者可以和“思想、文化、人才”等较为抽象的词语相搭配。
6. 把握词语可否搭配宾语。
例如:“凯旋、回归”前者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回归”则是及物动词,可以接宾语。
7.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谦虚”是褒义词,“虚伪”是贬义词,“骄傲”是中性词。
8. 注意词语的态度色彩。
例如“诞辰、生日”,前者表示非常敬重,后者则较为平常。
9. 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例如:“氯化钠、盐”,前者用于书面语,多用于科技文体中;后者是口语,运用较为普遍。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1. 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侦察/侦查)2. 上级多次派人来这家工厂的财务科工作,没发现任何漏洞。
(检查/检察)3. 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化所的燃料和原料。
(必须/必需)4. 中学生吸烟既《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健康。
(违犯/违反)5. 几笔,就勾画出一只神态逼真的小猫。
(寥寥/了了)6.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化装/化妆)7. 他的贪心不会满足,他的野心是没有的。
(界限/界线)8. 那位年过半百的大夫正在给病人穿刺手术。
(实行/施行)9. 它从研制到生产,经过了众多科学家数年上百次的。
(实验/试验)10. 由______的群居到社会组织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飞跃。
(蒙昧/愚昧)11. 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
(流传/留传)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机关。
(权力/权利)13. 列车迎着灿烂的阳光,奔驰向前!他迎着新的战斗,踏上新的。
(历程/里程)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开拓/开辟)15. 改病句应该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的办法,把句子改得正确清楚。
(简捷/简洁)16. 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成鳍状。
(蜕化/退化)17. 司马迁虽身受腐刑,仍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发愤/发奋)18.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以致/以至)19. 一个词表示_____一个意义,就是一词多义。
(不只/不止)20. 去年,他以同等_____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学力/学历)21. 对于这件事,要查出一个_____来。
(毕竟/究竟)22. 在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中,义理应当是灵魂,是_____(统帅/统率)23. 应用文是用文字来联系工作,_____情况,解决问题的。
(反应/反映)24. 小王在家庭_____下,也爱上了绘画。
(熏陶/熏染)25. 周总理对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者的教育和关怀,是我_____难忘的。
(终生/终身)26. 他_____五音不全,说啥也不唱。
(推脱/推托)27. 政委一再_____我们要照顾群众利益。
(交待/交代)28. 他_____不决的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犹豫/迟疑)29. 子女对父母有_____扶助的义务。
(赡养/抚养)30.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尤使我耳不忍闻。
(流言/谰言)31. 昨天,我们四个人就完成了任务,_____今天是五个人。
(况且/何况)32. _____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我们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关于)33. 她的父母经常教育李虹_____同学遵守纪律、学好功课。
(以及/及其)34. 对于有些学习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要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_____再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
(从而/进而)35. 于是家族决议,便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Q,而且为此新辟了第三种的例外:这晚上也_____特准点油灯。
(姑且/暂且)36. 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_____要倒的么?(终于/终究)37. 这种文章写长了_____没有人愿意读,写得短仍然不会受人欢迎。
(固然/虽然)38. _____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的实验成功了。
(因为/由于)39. 就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过程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_____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
(逐步/逐渐)40.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空洞;,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以全部的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
”A. 朴素集中单纯明快B. 单纯朴素明快集中C. 朴素单纯集中明快D. 单纯集中明快朴素【试题答案】1. 侦查是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调查,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由此可知这里该用“侦查”。
2. 检查是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查考;检察是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由此可知这里该用“检查”。
3. 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有时用来加强语气;必需可用分解语素法解作一定需要,由此可知这里用“必需”。
4. 违犯是指违背和触犯国法等,违反是指不符合法则、规程等,由此可知这里用“违反”。
5. 寥寥是非常少的意思,而了了是明白、懂得的意思,由此可知这里用“寥寥”。
6. 化装是假扮的意思,而化妆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由此可知这里用“化装”。
7. 界限是限度的意思,界线则是两个地区分界的线,由此可知这里该用“界限”。
8. 实行是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施行是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由此可知该用“施行”。
9. 实验是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是指为了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由此可知这里该用“试验”。
10. 蒙昧是没有文化的意思,例如蒙昧时代;愚昧是缺乏知识,文化落后的意思,例如愚昧无知。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蒙昧”。
11. 流传是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而留传是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由此可知这里用“留传”。
12. 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而权利是指跟义务相对的公民或法人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由此可知这里用“权力”。
13. 历程是指经历的过程,而里程指路程,由此可知这里用“里程”。
14. 开拓是扩展的意思,而开辟是打开通路的意思,由此可知这里用“开辟”。
15. 简捷,直截了当的意思;而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由此可知这里用“简捷”。
16. 蜕化常用来比喻腐化堕落,而退化则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由此知道这里用“退化”。
17. 发愤是决心努力的意思,发奋除有“发愤”这个意思外,还有“振作起来”的意思。
因此,这里“发奋”与“发愤”都可以用。
18. 以致一般是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这个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既可以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可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所形成的结果。
由此可知这里应用“以致”。
19.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不止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由此可知这里用“不止”。
20. 学力是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而学历则是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即学习的经历。
由此可知这里用“学力”。
21. 毕竟是到底、最终的意思,而究竟除有这个意思外,还可做结果、原委讲。
由此可知这里用“究竟”。
22. 统率作为一个动词,是统辖率领的意思;而统帅虽也有这个意思,但它是一个名词。
由此可知这里用“统帅”。
23. 反映是转达的意思,一般指向有关方面或对上级提供情况;而反应是指对事物引起的评论意见。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反映”。
24. 熏陶是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外界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而熏染则是指受到坏的影响。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熏陶”。
25. 终生与终身都有一生的意思,但前者多就事业说,后者多就切身说。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终身”。
26. 推脱是推卸、推辞的意思,而推托是借故拒绝的意思。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推托”。
27. 交待是指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说明,或指把错误、罪行坦白出来;交代除有这个意思外,还有嘱咐的意思。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交代”。
28. 迟疑是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犹豫则是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犹豫”。
29. 赡养着重指供给财物,用于幼对长;抚养兼指爱护、教养和供养,一般只用于长对幼。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赡养”。
30. 流言多指暗中散布的诬蔑或挑拨的话,而谰言多半是公开说出来的毫无根据的诬蔑的话。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流言”。
31.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或增补理由,含有“而且”的意思;何况也表示进一步申述或增补理由,但含有反问的语气,比“况且”进一层的意思更重。
由此可知这里用“何况”。
32.“对于”是引出对象的介词。
而“关于”是引出范围的介词,这里引出的是对象,因此该用“对于”。
33.“以及”含有“还有”的意思,前后成分是并列关系;“及其”中的“及”是“和”的意思,“其”是“他的或他们的”意思,“及其”就是“和他的或和他们的”意思,前后成分是领属关系,由此可知用“及其”。
34.“从而”是“从此就……”的意思,它的作用在于引出前文所述行动的结果;“进而”是“进一步”的意思,它的作用在于在前文所述行动的基础上引出下一步行动。
由此可知这里该用“进而”。
35. 暂且偏重表示时间短,姑且偏重表示让步,由此可知这里该用“姑且”。
36.“终于”多用于说明事物经过种种变化最后所出现的结局,也可以表示人们追根究底最后所得的结果;而“终究”多用来强调说明人们追根究底最后所得到的结果,也可以表示对事物的未来的结局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