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运动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2012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学前卫生学》辅导绪论部分绪论部分需要弄清的两个问题一个概念: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卫生学”?儿童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心里也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
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卫生学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人体概述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看,分头、颈、躯干、四肢等几部分。
二.人体基本结构(这是本章重点)人体结构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掌握这四个概念:●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生理活动的功能单位。
●组织: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人体的组织。
根据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要了解不同组织在人体的分布和功能,如上皮组织在人体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的功能。
书p3-5)●器官: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器官。
(对照课本5页图,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名称、位置) ●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
(下一章我们要具体学习人体八大系统) 三.人体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两种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体液调节(如内分泌腺)受神经调节控制;另一方面,体液调节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人体的化学成分(了解)四种含量最高的:氢、碳、氧、氮。
五.人体的新陈代谢。
概念: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
简单地说: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转化为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分解生物体的物质以释放能量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习本章要掌握的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保育要点。
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运动是每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和摄入的热量消耗,运动还对骨骼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促进骨骼健康的运动建议。
1. 运动有助于骨密度增加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较高意味着骨骼更为强壮,更抵抗骨折的发生。
研究表明,定期参与高强度运动,如跳绳、足球等,可以帮助骨密度的增加。
这是因为这些运动会在骨骼受到压力时刺激骨细胞的生长和更新。
2. 运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间,骨骼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
科学研究表明,参与适宜强度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刺激骨细胞的增殖和骨骼的成长。
因此,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运动锻炼对于他们的长期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3. 运动提高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除了增加骨密度和促进骨骼发育外,运动还可以提高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骨骼受伤的风险。
4. 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健康问题,其特点是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
运动被认为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和跳舞,可以增强骨骼,并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5. 运动促进骨骼修复运动不仅对预防骨骼疾病有益,对于已经受伤的骨骼也有帮助。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修复过程。
例如,在骨折恢复期间参与康复运动可以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并提高骨骼的强度。
综上所述,运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骨密度增加,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提高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修复。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积极参与适宜的运动,以保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建议的骨骼健康运动包括:跑步、快走、游泳、跳舞、瑜伽和举重等。
这些运动可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体能水平的人群,但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运动专家的建议。
同时,定期检查骨密度,并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护骨骼的健康。
如何保护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健康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健康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婴幼儿期,骨骼和关节正处于发育阶段,因此需要特别的保护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父母保护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健康。
1. 提供均衡的营养婴幼儿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提供均衡的营养对于他们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确保婴幼儿获得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
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元素,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而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或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配方奶粉来提供这些营养物质。
2. 鼓励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发育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鼓励婴幼儿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爬行、翻滚、坐立和站立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并增强肌肉力量。
然而,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婴幼儿进行过于剧烈或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运动,以免造成关节和骨骼的损伤。
3. 提供安全的环境为了保护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健康,父母应提供安全的环境。
这包括确保婴幼儿的活动区域没有尖锐的物体或危险的家具,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此外,父母还应确保婴幼儿的床垫和床铺舒适,以提供良好的睡眠和休息环境。
4. 避免过度使用婴儿推车和婴儿座椅婴儿推车和婴儿座椅是现代父母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但过度使用这些工具可能对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时间坐在婴儿推车或婴儿座椅中可能会导致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发育不良。
因此,父母应尽量减少使用这些工具的时间,让婴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由活动。
5. 注意正确的抱持姿势正确的抱持姿势对于婴幼儿的关节和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父母在抱持婴幼儿时应注意保持他们的头部、颈部和背部的支撑。
抱持婴幼儿时应尽量避免用手臂或手腕来支撑他们的重量,以免对关节和骨骼造成过大的压力。
6. 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保护婴幼儿关节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措施。
体检可以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关节或骨骼问题。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骨骼发育是生物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反映了个体的生物学发育水平,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主要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1、身高:身高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个体的骨骼发育水平。
例如个体成长过程中身高增加超过正常水平,说明骨骼发育正常。
2、骨密度:骨密度可以反映骨骼部分的发育状况,一般有正常和异常两种,正常情况下骨密度较高,说明个体骨骼发育较好;异常情况下骨密度较低,个体骨骼发育状况不好。
3、躯干骨骼身体比例:躯干骨骼身体比例也是骨的发育重要的指标之一,正常骨骼发育的情况下,躯干和其他部分的比例是一致的。
如果腿部和胸部的比例不一致,说明骨骼发育出现了问题。
4、骨龄:骨龄是测量骨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个体骨骼发育速度。
例如一个孩子出生时,他的骨龄早于正常值,说明他骨骼发育水平较高。
二、如何保证骨骼发育1、饮食均衡:饮食平衡对保证人体骨骼发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摄入充足的钙质,可以有利于骨骼发育,避免大规模钙质缺乏。
2、多参加运动:多参加合适的体育运动也能促进骨骼发育,能够使个体的身体关节变得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代谢水平,进而使骨骼发育更加健康。
3、保暖规律:保暖可以让身体感觉更加舒适,也能帮助促进骨骼发育,特别是孩子和高龄老人,风寒严重会影响身体骨骼发育,需要及时给予保暖防寒措施。
4、适当摄取补剂:适当的补剂摄取也能促进骨骼的发育,特别是叶酸、锌、维生素D等对骨骼发育极为重要,可以依据个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剂进行摄取。
总的来说,身高、骨密度、躯干骨骼身体比例、骨龄等等都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均衡饮食,多参加运动,保暖规律,适当摄取补剂等方法都能促进骨骼发育,有利于人体健康。
小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一、小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一)骨骼的特点1. 骨成分的特点:人的一生中,组成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是变化的。
小儿骨组织中二者各占1/2,与成人相比,骨中含有机物较多,所以骨的韧性强,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或变形。
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内的无机物(主要是钙盐)含量不断增加,硬度也逐渐加大。
幼儿不易发生骨折是和成人相对而言的,并不等于幼儿不会发生骨折。
强力扭曲或猛烈撞击,也易折断。
应重视安全教育,不能麻痹大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不同时期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之比2. 骨结构的特点:(1)小儿的骨膜较厚,血管丰富,对骨的生长及修复(再生)起重要作用。
当幼儿骨受损时,因血液供应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愈合得也较快。
(2)骨髓是造血器官。
5岁前,小儿的骨髓全部为红骨髓,造血机能强。
5~7岁后,骨髓腔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细胞代替而变成黄骨髓,因而失去造血机能。
3. 骨的发育特点(1)小儿的骨在不断地加长,加粗。
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
小儿的骨骼正在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里去。
如果幼儿的食物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缺少室外活动,则骨骼的发育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得佝偻病。
这时由于骨组织缺乏钙盐,在骨的生长部分新形成的骨组织的钙化过程被破坏或完全停止,在骨骼生长的时候,不仅不能形成硬骨,而且原来已经钙化的骨也会失去钙质。
因此,整个骨骼就变得较软,没有正常的硬度,容易弯曲和变形。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婴儿期颅骨的骨化尚未完成。
婴儿出生时,颅骨的骨化程度很低,有些骨的边缘彼此尚未连结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膜的部分称为囟门。
囟门通常略微凹陷、十分柔软,有时能看到跳动。
囟门的闭合,反映了颅骨的骨化过程。
前囟门呈菱形,比较大,在12~18个月时闭合。
后囟门在2~4个月闭合。
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的影响【摘要】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骨骼发育的关键阶段。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增强骨密度,预防骨折。
过度运动可能会对骨骼造成负面影响,而不良习惯也会危害骨骼健康。
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的影响是双面的。
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有着积极的影响,建议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适量的体育运动,并且结合合理的饮食,这样才能保证骨骼健康。
通过关注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的影响,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体育运动、少年儿童、骨骼、生长发育、骨密度、预防骨折、过度运动、不良习惯、积极影响、合理饮食、健康1. 引言1.1 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的影响的重要性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骨骼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少年时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增强韧性。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孩子们可以锻炼各个部位的骨骼,促进骨密度的增加,从而使骨骼更加坚固和健康。
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预防骨折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让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骨骼健康奠定基础。
体育运动对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健康还有很多其他积极影响。
通过运动,孩子们可以改善姿势和身体协调能力,预防因不良习惯导致的骨骼问题。
运动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少年时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于保护骨骼健康、促进身体发育都至关重要。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将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 少年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少年儿童骨骼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少年期,骨骼系统经历着快速发育和成熟的阶段,整个身体的骨骼质量和结构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此时期骨骼生长速度迅猛,骨骼密度逐渐增加,骨质也逐渐变得更加坚固。
这个时期是骨骼形成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骨骼发育最为活跃的阶段。
国际公认的长高方法在国际上,长高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些经过科学验证并被广泛认可。
以下是国际公认的一些长高方法。
1.良好的营养:良好的营养对于身体的发育至关重要。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素对于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非常重要。
2.合理的运动:运动可以帮助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并促进骨骼的钙吸收。
合适的运动包括跳绳、篮球、足球、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拉伸、瑜伽等可以拉长身体的运动。
3.充足的睡眠:睡眠是身体生长的重要阶段,睡眠不足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每晚应确保7-9小时的充足睡眠,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人体的长高。
4.经常晒太阳:5.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身体的发育也非常重要。
过度的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生长潜力的浪费。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发育。
6.适当的体重管理:过重或过轻对身高的发育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过重会给骨骼和肌肉带来负担,而过轻则会导致营养缺乏。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利于身体的发育与生长。
7.避免不良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吃零食等,会对身体的发育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需要说明的是,身高的发育受到基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的生长速度和终身高度会有所不同。
虽然有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身高增长,但效果因人而异。
因此,尽管这些方法被广泛认可,但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长高。
最重要的是,人们要接受自己的身高,并以健康的方式保持良好的体态。
幼儿体育锻炼的意义一、引言幼儿体育锻炼是指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如游戏、运动、舞蹈等,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身体健康1.增强免疫力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较弱。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2.促进骨骼发育幼儿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增强骨密度,预防佝偻病等骨科疾病。
3.预防肥胖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幼儿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而缺乏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多余脂肪,预防肥胖。
三、心理健康1.增强自信心幼儿期是自我认知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体育锻炼,幼儿可以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合作精神体育活动需要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等合作精神。
3.减轻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幼儿也面临着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让幼儿身心放松。
四、综合发展1.促进智力发展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提高大脑供氧量,增强记忆力、观察能力等智力方面的能力。
2.提高专注力运动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动作。
通过体育锻炼,幼儿可以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有助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五、结论幼儿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幼儿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潍坊幼儿教师笔试公开招聘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老师将同样大小的A、B两个杯子装满水后,当着孩子的面将B杯的水倒人细高的C杯中,问孩子A杯的水和C杯的水是否一样多,孩子的回答为不一样多,这种现象说明此孩子的思维发展处于()。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不能理解守恒原理,他们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因此即使亲眼看到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当把其中一杯水倒入到另一个细高的杯中时,他们仍然很难判断是不是一样多。
2.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答案::B解析::随着幼儿生理上的成熟,言语知觉的发展,幼儿的发音能力也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最容易年龄阶段。
3.幼儿园老师上课,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按音乐节奏做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答案::D4.被撤销教师资格的教师,自撤销之日起()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答案::D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①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②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5.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答案::A解析::陈鹤琴于l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6.孩子哭闹要零食时母亲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D解析::消退是指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减弱或消失。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1.人体全身除了免疫系统外,可分为八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2.感觉器官:皮肤、眼、耳和鼻。
一、动作的“执行者”一运动系统1、概述(选择、填空)①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其中,骨骼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连结的形式有直接连接、半直接连接和关节;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②婴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
③幼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所以关节的伸展性及活动性较成人强,但牢固性较差,易引起脱臼。
④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平脚”,即扁平足。
⑤青枝骨折:婴幼儿的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
若发生骨折,可能为不完全骨折,即骨折部位还有部分骨膜相连。
⑥脊柱的四道生理性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2、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简答、案例分析)(1)骨骼:①骨骼在生长;②婴幼儿的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③不良姿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
(2)肌肉:①容易疲劳;②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3)关节和韧带:①肘关节较松;②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3、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简答、案例分析)①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②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③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④为促进脚弓的形成,应进行适度的运动;⑤衣服、鞋要宽松适度。
4、如何促使骨骼正常发育/不变形?(简答)①长骨骼需要以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②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③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④培养幼儿有正常、良好的姿势。
二、气体“交換站”一一呼吸系统1、概述:(选择、填空)①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肋骨和隔肌的运动。
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呼吸道又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适当的运动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1.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硬的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
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正常、良好的姿势。
注意:走路、写字和书包的重量。
2.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主要。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关节和韧带
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婴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当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照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发生“牵拉肘”,常常是大人在领着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给婴幼儿穿脱衣服时,用力提拎、牵拉了他们的手臂所照成的。
肘部受伤后,手臂不能再活动。
经医生复位后,还要注意保护,以免再次使肘关节受伤。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呼吸频率快
婴幼儿胸腔狭窄,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多,所以只能以加快呼吸的频率来代偿。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2.声带不够坚韧
婴幼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喊叫或扯着嗓子唱歌,不注意保护,金嗓子将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变成“哑嗓子”。
3.鼻烟部的细菌易侵入中耳
自鼻烟部通向中耳的管道叫“咽鼓管”。
婴幼儿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咽鼓管既短又宽,擤鼻涕时太用劲,就可能把鼻腔里的细菌挤到中耳里去,引起中耳炎。
保育要点
1.多组织户外活动
户外空气清新,新鲜空气含氧量高,每天要组织婴幼儿到户外活动。
儿童活动室、卧室也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
2.教会幼儿擤鼻涕
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
擤事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
因为鼻腔里面有一条条“暗道”与“邻里”相通。
擤鼻涕事太用劲,就可能把鼻腔里的细菌挤到中耳、眼、鼻窦里,引起中耳炎、鼻泪管炎、鼻窦炎等疾病。
3保护嗓子
幼儿的音域窄,不宜唱大人的歌。
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
冬天,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
夏天刚玩得大汗淋漓,也不要停下来马上就吃冷食。
得了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因为这时最易哑嗓子。
注意:(1)、让幼儿少吃冷饮。
(2)、不能让幼儿对着风口来唱歌。
(3)每次唱歌不能超过十五分钟。
(诗歌和儿歌也是一样)。
不能这样说:“来,比一比看谁念的最大声”。
这是错误的,应该说:“看谁唱得最好听”。
当小朋友流鼻血的时候,不能让小朋友抬着头,这样会引起血倒流。
应该轻轻地捂住鼻子十分钟,并用冷水轻轻拍打额头。
当小朋友发烧,还来不及退烧的时候,可以拿点酒精加点水,不能直接用酒精檫,然后拿棉签适量的檫在额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