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 教案精品版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29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教学难点:1. 辨别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运用词语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词语搭配和用法的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词语搭配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用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使用词语。
2.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拓展活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正确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词语。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其中包含一些使用不当的词语。
2. 让学生分析并找出使用不当的词语,并给出正确的替换选项。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本考点涉及:成语、熟语、实词、虚词、惯用语等,以成语为主。
(1)重点明确。
综合近五年新课标考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成语考查为主,特别是近两年以考查近义成语为主。
二是对于成语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命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要是判断正误。
(2)综合程度高。
注意近义成语和把成语与诗句结合考察的形式。
注意成语考查中“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即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即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一、近义实词辨析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范围有二:一是近义实词的意义,大多是在相异语素上体现词义的差异;二是近义实词的意义能否与所给句子的语境搭配。
1.看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诬蔑——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如: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就应选“诬陷”。
2.看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边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3.看词义的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就有所不同。
例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
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第二十七讲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导学提示】正确使用词语作为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从未缺席过任何时候、任何类型的高考试卷。
既然如此,如何复习好这一考点呢?事实上,它无捷径可走,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积累与记忆,要结合实例,深度理解,强化记忆;要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养成字斟句酌、推敲词语的良好习惯。
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固然是基础,但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准确地运用才是学习的目标所在。
显而易见,在具体情境中,更能考查出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的应用性特点。
为此,我们还必须在做题实践乃至写作中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对语段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知识梳理】正确使用实词一、辨析实词词义的角度(1)从词义的角度入手①辨析词义的轻重(或程度高低)“敬佩”与“敬仰”都表示敬重之意。
但“敬仰”有仰慕意,程度更重。
“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捏造事实陷害别人”之意。
但“诬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程度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程度较重。
②辨析词义范围大小“年龄”与“年纪”。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词义范围大。
如: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据说它们的年龄足有上千年。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如:您这把年纪了还带头干活,我们这帮小青年哪敢怠慢?③辨析词义的侧重点名词近义词的区别往往在所指事物的现象的特点方面。
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形势”。
动词近义词的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
如“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重在“由小到大”,“扩充”重在“增长充实”。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热爱和敏感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实践演练法:设计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练习题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境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词义、词性、搭配等。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词语和用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演练教师设计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书籍等资源,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3.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演讲等比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力、表达能力等。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
3. 词语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3. 练习法: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确使用词语。
2. 讲解与分析: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其用法。
2. 积累并整理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提高词汇量。
3. 选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的语言表达,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辨别和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结构、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成语的搭配、成语与词语的搭配。
3. 成语的辨析:成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成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教案正确使用词语第4讲正确使用词语(第一节正确使用实词)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查能力为D级,即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言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考查对一定语境下词语使用正误的判断。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
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从而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它要求学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体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近义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必备知识梳理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讲明目标1.回顾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熟练掌握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讲明考向◇考向一:成语(熟语)【经典考题回顾】1.【2016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答案】D【解析】感情色彩也不恰当。
C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望文生义,对象不当【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一考点是山东卷必考考点,题型稳定,仍然是传统的四选一形式,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巧夺天工”“扣人心弦”“一见如故”“空中楼阁”都有自己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巧夺天工”指人的技艺巧妙,A中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显然不恰当;“扣人心弦”强调的是打动人心的议论或表演,B中用来形容灾情,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也不当;“一见如故”的适用对象是陌生人,C中用来形容老朋友,属于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不当。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置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四、教学内容1. 词语的误用原因及常见错误。
2.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
3. 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5.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误用词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思考。
2. 讲解词语误用的原因及常见错误,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3. 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运用词语。
4. 教授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5. 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词语。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词语误用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 推荐阅读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
3. 组织词语辨析活动,提高学生的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