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环对羟基的影响演示试验苯酚与碱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20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苯酚》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学习设计实验实行探究的技能。
过程方法: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水平,逐步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苯酚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对学生实行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化学学科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
【教具准备】
苯和苯酚分子比例模型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药品:苯酚晶体、蒸馏水、5%的氢氧化钠溶液、1%的氯化铁溶液、浓溴水、苯酚稀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试管、玻璃管、药匙、酒精灯等。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及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过程为线索、实验为基础、问题解决为基本形式、水平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苯酚和溴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作者:邵川华景崤壁丁伟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9期摘要:通過理论分析与电荷模拟,归纳苯酚邻、对位容易发生溴代反应的原因是酚羟基的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
通过实验探究,优化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即向5~10mg/mL浓度的苯酚溶液逐滴滴加2%的浓溴水,可清晰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
中学教材中介绍的苯酚定量测定的方法并非是简单的苯酚溴代,而是间接地利用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苯酚溴代反应; 苯酚定量测定; 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20)09-0075-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高中各版本化学教材都涉及到了苯酚和溴水的反应,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机化学基础》为例,教材中给出了苯酚和溴水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1],如图1所示。
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已先学习过苯和液溴的反应,该反应需要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生成溴苯,由此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苯酚容易溴代且不需要催化剂?另外,在学习苯酚时,会涉及到苯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色物质,而溴水也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溴水能不能氧化苯酚?还有,教材中介绍苯酚和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的反应是定量发生的,常用于苯酚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是否可以认为溴水不能氧化苯酚?苯酚的定量测定又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回答解释上述疑问,本文试图作一些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
2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原理2.1苯酚的电子效应苯酚中存在诱导和共轭的双重效应[2]。
诱导效应,由于与碳相连的羟基上氧的电负性大于碳,苯环上的电子通过σ键向羟基偏移,这种羟基的吸电子的效应会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钝化苯环发生亲电取代的能力,进而阻碍溴代反应的进行;共轭效应,由于氧的p轨道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π轨道上的电子云相互重叠,从而使苯环π轨道电子发生较大范围的离域,整个共轭体系由苯环的∏66体系转化为共轭度更高的∏87体系,羟基氧通过p-π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大,提高了苯环发生亲电取代的能力,促进了苯环溴代的进行。
高中化学《酚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变得活泼的事实是( )A .苯酚能和溴水迅速反应B .液态苯酚能和钠反应放出H 2C .室温时苯酚不易溶于水D .苯酚的水溶液具有酸性2.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沙子覆盖B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迅速用硫磺粉覆盖D .皮肤上沾有苯酚时,立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擦洗,再用水洗3.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家庭装修用的材料能释放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主要是甲醛B .苯酚具有杀菌止痛效用,既可用于环境消毒,也可直接用于皮肤消毒C .工业酒精因含有毒的甲醇,饮后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所以不能饮用D .蜂蚁叮咬人的皮肤后因有少量蚁酸而使皮肤红肿,可涂抹氨水或肥皂水消肿4.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实验现象的是( )A .加热硬水(含较多2Ca +、3HCO -等离子的水),产生沉淀:23322Ca 2HCO CaCO CO H O +-+↓++B .向4CuSO 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难溶物:22Cu 2OH Cu(OH)+-+=↓C .向()32Ag NH Cl 溶液中滴加稀3HNO 产生白色沉淀:()342Ag NH 2H Cl AgCl 2NH ++-+⎡⎤++=↓+⎣⎦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 ,溶液变浑浊:+CO 2+H 2O →+NaHCO 35.利用下列实验药品进行实验,能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6.下列物质能使浓溴水褪色且产生沉淀的是( )A.乙烯B.甲苯C.苯酚D.氢氧化钠溶液7.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A.CH3CH2OH B.HOC6H4CH3C.C6H5CH2OH D.C6H5OCH3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四氯化碳作灭火剂C.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D.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沾在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B.氯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可制乙烯C.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丙醛,可以使用新制Cu(OH)2悬浊液与溴水D.CH3Cl可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10.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激光染料,应用于可调谐染料激光器。
《选修5》第2章第2节醇和酚(第2课时酚)【学习目标】1、能描述出酚的物理性质。
2、能预测酚具有的化学性质,会用实验进行验证。
3、能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4、能说出苯酚的用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苯性质比较的差异。
【教学过程】环节三:苯酚物理性质【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现象色:无色态:晶体味:特殊的气味溶解性:易溶于乙醇有机溶剂,可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与水混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目标评价】在实验中,如不慎将苯酚洒到手上应如何处理()A、立即用冷水冲洗B、用70℃热水冲洗C、立即用酒精冲洗D、用NaOH 溶液洗涤学生思考回答检测学生对目标一的掌握情况环节三:目标二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问】如何能消除苯酚对新安江水的污染?按照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步骤进行研究还需要知道化学性质明确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步骤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究步骤分析结构:羟基、苯环预测性质(依据醇和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进行预测)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否有酸性?(Na、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苯环氢能否被溴代?根据实验目的选取三组实验:苯酚与氢氧化钠、苯酚与碳酸钠、苯酚与浓溴水回答醇及苯的性质,思考酚是否能发生相似的反应根据含羟基的醇和羧酸比较,考虑苯酚可能有酸性,根据苯的性质预测苯酚也易取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改进实验】苯酚和浓溴水为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出发,对仪器进行了改进,用针筒和单孔橡皮塞代替胶头滴管,减少有毒物质的散发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安全无味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分组实验】苯酚的酸性震荡没有反应前的试管使分层的苯酚溶液浑浊,缓缓推入反应试剂。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验证假设的科观察实验现象、产物,思考结论根据溶液澄清、无气泡的现象确定苯酚有弱酸性,比碳酸还弱。
苯酚和高锰酸钾反应现象1.引言1.1 概述苯酚和高锰酸钾反应是化学领域中一个广为研究的反应系统。
这个反应系统具有独特的特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该反应中,苯酚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和变化。
苯酚,也被称为羟基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羟基(-OH)基团,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和酸性。
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锰离子(Mn4+)和四个氧离子(O2-),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能力。
当苯酚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时,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首先,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溶液会逐渐变为棕黑色或暗紫色。
这是由于高锰酸钾在反应中被还原成了锰离子(Mn2+),使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其次,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的释放,伴随着气泡和气味的产生。
这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苯酚被氧化成了苯醌,并释放出气体。
最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观察到产物的结晶,形成类似于沉淀的物质。
苯酚和高锰酸钾反应现象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科研和工业生产中。
其反应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特性,更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此外,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特性和性质,因此在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和药物合成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苯酚和高锰酸钾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
通过对反应过程的深入探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反应系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结构的介绍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概述。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苯酚和高锰酸钾反应现象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