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701.74 KB
- 文档页数:12
不同种类偏光显微镜的相关学问介绍偏光显微镜操作规程偏光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插入了起偏振镜和检偏振器,用以检查样品的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的显微镜。
起偏振镜和检偏振镜都是由偏光棱镜或偏光板的尼科耳(nicol)棱镜制成。
前者安装在光源与样品之偏光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插入了起偏振镜和检偏振器,用以检查样品的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的显微镜。
起偏振镜和检偏振镜都是由偏光棱镜或偏光板的尼科耳(nicol)棱镜制成。
前者安装在光源与样品之间,后者安装在接物镜与接目镜之间或接目镜之上。
在生物样品中,肌肉纤维、骨骼和牙齿等具有各向异性,淀粉粒、染色体和纺锤体等具有双折射性,因此被用于组织细胞的化学讨论。
光源可以用单波长光线。
由于生物样品比金相、岩石或结晶的双折射性显著微弱,所以有时也借敏感的检偏振板造成的相加相减现象而利用其干涉色。
偏振光的基础学问一、自然光和偏振光光是一种电磁波,属于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一切实际的光源,如日光、烛光、荧光灯及钨丝灯发出的光都叫自然光。
这些光都是大量原子、分子发光的总和。
虽然某一个原子或分子在某一瞬间发出的电磁波振动方向一致,但各个原子和分子发出的振动方向也不同,这种变化频率极快,因此,自然光是各个原子或分子发光的总和,可认为其电磁波的振动在各个方向上的几率相等。
自然光在窗过某些物质,经过反射、折射、吸取后,电磁波的振动波以被限制在一个方向上,其他方向振动的电磁波被大大减弱或除去。
这种在某个确定方向上振动的光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光波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
二、直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及椭圆偏振光1.直线偏振光直线偏振光由于光线的振动方向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这偏振光又叫作平面偏振光正对光的传播方向看去,这种光的振动方向是一条直线,因此又叫直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
2.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1)光的双折射现象和晶体的光轴当一束光线射入各向异性的晶体中时要分裂为两束沿不同方向传播的挑线,这种现象叫双折射现象发生双折射的两束光线都是偏振光。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
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
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斜筒式光学显微镜) 1.物镜转换器2. 接物镜 3.游标卡尺 4.载物台 5.聚光器 6. 彩虹光阑7.光源8. 镜座9. 电源开关10. 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 微调螺旋13. 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1、机械系统(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像。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一)机械部分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2、物镜转换器:是安装在镜筒下方的一圆盘状构造。
其上均匀分布有3~4个圆孔,用以装载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在使用临时装片时,千万不要倾斜镜臂,以免液体或染液流出,污染显微镜。
4、粗/细准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或下端。
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以较快速度或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使物像呈现在视野中,适于低倍镜观察时的调焦。
而细准焦螺旋只能使镜筒或载物台缓慢或较小幅度的升降(升或降的距离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适用于高倍镜观察,一般在粗调螺旋调焦的基础上再使用细调焦螺旋,精细调节焦距。
5、载物台:是放置被观察的玻片标本的地方。
平台的中央有一圆孔,称为通光孔,来自下方光线经此孔照射到标本上。
在载物台上通常装有标本移动器(也称标本推进器),移动器上安装的弹簧夹可用于固定玻片标本,另外,转动与移动器相连的两个螺旋可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地移动,这样寻找物像时较为方便。
6、镜柱:为镜臂与镜座相连的短柱。
7、镜座:位于显微镜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于支持和稳定镜体。
(二)光学系统部分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目镜:又称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起着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的作用。
常见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目镜。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也称接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40×和100×等几种。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工作距离成反比。
第一章:显微镜的几个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离、覆盖差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NA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计算公式如下:N.A.=n×Sin(u/2)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油:n=1.515)u: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光轴与离物镜中心最远折射光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空气的折射率为n=1,孔径角最大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会因为物镜工作距离等于零而无法工作。
Sin(180/2)=1,所以空气介质的NA值小于1。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 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显微镜的四大光学原理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亮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亮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亮物体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亮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亮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亮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更改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构成。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光学系统最紧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察看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
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2.球差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
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心亮边缘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光学显微镜工作原理 1.1.?引言2.2.?显微镜基本原理3.3.?显微镜图像质量4.4.?显微技术的类型5.5.?荧光显微技术6.6.?光学显微镜的组成部件7.7.?了解更多信息 8. 8.?阅读所有物理学类文章自十六世纪末发明以来,光学显微镜加深了我们对基础生物学、生物医学研究、医疗诊断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光学显微镜最多可将物体放大1000倍,以展现其微观细节。
如今,这项技术已远远超出罗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 )所发明的第一台显微镜的水平。
人类研发的特殊技术和光学设备可以揭示出活细胞的结构和生化机能。
显微镜甚至已进入数字时代,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 )和数码相机来捕捉图像。
然而,这些高级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却与您生平第一节生物课上用过的学生显微镜非常相似。
普通学生光学显微镜的示意图,显示各个部件和光路与望远镜相反,显微镜必须从距离很近、范围极小、厚度极薄且明亮清晰的样本上采集光线。
因此显微镜不需要巨大的物镜。
相反,显微镜的物镜很小,而且呈球形,这就意味着显微镜两侧的焦距都要短得多。
物镜将物体的图像对焦在显微镜镜筒内的不远处。
随后图像由第二个透镜放大,这个透镜称为接目镜或目镜,使物体如同在您眼前一般。
望远镜和显微镜之间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显微镜带有光源和聚光器。
聚光器是一种透镜系统,用于将光源的光线聚焦到样本上的一个微小而明亮的点,即物镜检查的同一区域。
显微镜与望远镜之间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后者配有固定物镜和可换目镜,而前者配有可换物镜和固定目镜。
通过更换物镜(从相对扁平、低放大倍数的物镜到较圆、高放大倍数的物镜),显微镜可以观察越来越微小的区域——采光不是显微镜物镜的主要任务,但却是望远镜的。
本文后半部分将详细讨论显微镜的组成部件。
亮度——图像有多明亮?亮度与照明系统相关,因而可以通过改变灯的电压(可变电阻器)以及调节聚光器和光圈/针孔孔径进行更改。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目的】1. 学习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调节方法;2. 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牛奶分子或血细胞的布朗运动;3. 测试成像装置的放大倍数。
【实验仪器】XSG—409L型显微镜、物尺、电视机、彩色摄影机、牛奶(自备)、酒精、针XSG—409L型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三个部分:机械与支架装置、光学放大系统和照明系统。
机械与支架装置主要是保证光学系统的灵活、准确调控。
光学放大系统由两组玻璃透镜组成,即目镜和物镜。
照明系统包括视场光源和聚光镜。
1.目镜2.镜筒3.物镜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弹簧夹7.推片器螺旋8.粗动调焦手轮9.微动调焦手轮10.聚光镜11.聚光架手轮12.镜臂13.镜柱14.镜座15.视场光源16.光源亮度调节17.电源开关1.机械与支架装置(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其作用是支撑整个显微镜。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它支撑和固定镜筒、载物台及调焦装置。
直筒显微镜的镜臂与镜座连接处有活动关节,可按需要将镜臂调节到适当倾斜度。
(4)镜筒:是显微镜上方的空心圆筒,上端套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连接。
在选配CCD后,可将样本图像一视频方式输出到电视机。
(5)物镜转换器:连接于镜筒的下端,其上有3-4个圆孔,可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使用时可以据需要转动转换器来更换观察用的物镜。
(6)载物台:固定在镜柱上,呈方形,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进器左侧有压片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焦装置: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动调焦手轮:大螺旋称粗动调焦手轮,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动调焦手轮迅速找到物象。
显微镜的使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找物象(找到调清移中央),九换高倍控好光(再调细准边观赏),十步整理和归箱。
使用方法和步骤:一、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上载物台,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8.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增加进光量,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四、整理9.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
最后把显微镜归箱,送回原处。
《注意事项》:1、严忌单手提取显微镜。
2、若须移动显微镜,务必将显微镜提起再放至适当位置,严忌推动显微镜(推动时造成的震动可能会导致显微镜内部零件的松动,切记!!),使用显微镜请务必小心轻放。
3、使用显微镜时坐椅的高度应适当,观察时更应习惯两眼同时观察,且光圈及光源亮度皆应适当,否则长时间观察时极易感觉疲劳。
4、转动旋转盘时务必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刮伤接目镜之镜头。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目的要求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性能.2、掌握低倍镜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3、初步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4、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维护方法.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scope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用的仪器,它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是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强有力的工具.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使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目前使用的光镜种类繁多,外形和结构差别较大,有些类型的光镜有其特殊的用途,如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一台普通光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构成,而光学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源、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等部件.光镜是如何使微小物体放大的呢物镜和目镜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它们的作用都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被检标本是放在物镜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的,上方形成一倒立的放大实相,该实相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直立的实像.显微镜中被放大的倒立虚像与视网膜上直立的实像是相吻合的,该虚像看起来好像在离眼睛25cm处.分辨力是光镜的主要性能指示.所谓分辨力resolvingpower也称为辨率或分辨本领,是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即分辨出标本上相互接近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据测定,人眼的分辨力约为100μm.显微镜的分辨力由物镜的分辨力决定,物镜的分辨力就是显微镜的分辨力,而目镜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无关.光镜的分辨力RR值越小,分辨率越高可以下式计算:这里n为聚光镜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为1、油为1.5;为标本对物镜镜口张角的半角,sin的最大值为1;为照明光源的波长白光约为0.5m.放大率或放大倍数是光镜性能的另一重要参数,一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功能一机械部分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或双筒式两类.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而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的.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度角,在其镜筒中装有能使光线折转45度的棱镜.2、物镜转换器:又称物镜转换盘.是安装在镜筒下方的一圆盘状构造,可以按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自由旋转.其上均匀分布有3~4个圆孔,用以装载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物镜转换盘可使不同的物镜到达工作位置即与光路合轴.使用时注意凭手感使所需物镜准确到位.3、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度,否则显微镜则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在使用临时装片时,千万不要倾斜镜臂,以免液体或染液流出,污染显微镜.4、调焦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螺旋大螺旋和细调螺旋小螺旋两种.粗调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以较快速度或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使物像呈现在视野中,适于低倍镜观察时的调焦.而细调螺旋只能使镜筒或载物台缓慢或较小幅度的升降升或降的距离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适用于高倍镜和油镜的聚焦或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一般在粗调螺旋调焦的基础上再使用细调焦螺旋,精细调节焦距.有些类型的光镜,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重合在一起,安装在镜柱的两侧.左右侧粗调螺旋的内侧有一窄环,称为粗调松紧调节轮,其功能是调节粗调螺旋的松紧度向外转偏松,向内转偏紧.另外,在左侧粗调螺旋的内侧有一粗调限位环凸柄,当用粗调螺旋调准焦距后向上推紧该柄,可使粗调螺旋限位,此时镜台不能继续上升但细调旋仍可调节.5、载物台:也称镜台,是位于物镜转换器下方的方形平台,是放置被观察的玻片标本的地方.平台的中央有一圆孔,称为通光孔,来自下方光线经此孔照射到标本上.6、镜柱:为镜臂与镜座相连的短柱.7、镜座:位于显微镜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于支持和稳定镜体.有的显微镜在镜座内装有照明光源等构造.二光学系统部分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1、目镜:又称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起着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的作用.每个目镜一般由两个透镜组成,在上下两透镜即接目透镜和会聚透镜之间安装有能决定视野大小的金属光阑——视场光阑,此光阑的位置即是物镜所放大实像的位置,故可将一小段头发粘附在光阑上作为指针,用以指示视野中的某一部分供他人观察.另外,还可在光阑的上面安装目镜测微尺.每台显微镜通常配置2~3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常见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目镜.2、物镜:也称接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每台光镜一般有3~4之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每个物镜由数片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是显微镜最主要的光学部件,决定着光镜分辨力的高低.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40×和100×等几种.一般将8×或10×的物镜称为低倍镜而将5×以下的叫做放大镜;将40×或45×的称为高倍镜;将90×或100×的称为油镜这种镜头在使用时需浸在镜油中.在每个物镜上通常都刻有能反映其主要性能的参数,主要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如10/0.25、40/0.65和100/1.25,该物镜所要求的镜筒长度和标本上的盖玻片厚度160/0.17,单位mm等,另外,在油镜上还常标有“油”或“Oil”的字样.油镜在使用时需要用香柏油或石蜡油作为介质,这是因为油镜的透镜和镜孔较小,而光线要通过载玻片和空气才能进入物镜中,玻璃与空气的折光率不同,使部分光线产生折射而损失掉,导致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而使视野暗淡,物像不清.在玻片标本和油镜之间填充折射率与玻璃近似的香柏油或石蜡油时玻璃、香柏油和石蜡油的折射率分别为1.52、1.51、1.46,空气为1,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增加视野亮度,提高分辨率.物镜分辨力的大小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umerialaperture,N.A.,N.A.又称为镜口率,其数值越大,则表示分辨力越高.图1-3物镜的性能参数及工作距离C线为盖玻片的的上表面,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7.63mm;4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198mm;10/0.25、40/0.65、100/1.25表示镜头的放大倍数和数字孔径.160/0.17表示显微镜的机械镜筒长度标本至目镜的距离和盖玻片的厚度.即镜筒长度为160mm,盖玻片厚度为0.17mm.不同的物镜有不同的工作距离.所谓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焦距调好、物像清晰时,物镜最下端与盖玻片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工作距离成反比.当低倍镜被调节到工作距离后,可直接转换高倍镜或油镜,只需要用细调螺旋稍加调节焦距便可见到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同高调焦.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也可从外形上加以区别,一般来说,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低倍镜最短,油镜最长,而高倍镜的长度介于两者之间.3、聚光器:位于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下方,由聚光镜和光圈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聚光镜由2~3个透镜组合而成,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将光线汇集成束.在聚光器的左下方有一调节螺旋可使其上升或下降,从而调节光线的强弱,升高聚光器可使光线增强,反之则光线变弱.光圈也称为彩虹阑或孔径光阑,位于聚光器的下端,是一种能控制进入聚光器的光束大小的可变光阑.它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合排列而成,其外侧有一小柄,可使光圈的孔径开大或缩小,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在光圈的下方常装有滤光片框,可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4、反光镜:位于聚光镜的下方,可向各方向转动,能将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中.反光镜有两个面,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凹面镜有聚光作用,适于较弱光和散射光下使用,光线较强时则选用平面镜现在有些新型的光学显微镜都有自带光源,而没有反光镜;有的二者都配置.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准备将显微镜小心地从镜箱中取出移动显微镜时应以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放置在实验台的偏左侧,以镜座的后端离实验台边缘约6~10cm为宜.首先检查显微镜的各个部件是否完整和正常.如果是镜筒直立式光镜,可使镜筒倾斜一定角度一般不应超过45度以方便观察观察临时装片时禁止倾斜镜臂.二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对光:打开实验台上的工作灯如果是自带光源显微镜,这时应该打开显微镜上的电源开关,转动粗调螺旋,使镜筒略升高或使载物台下降,调节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转到工作状态即对准通光孔,当镜头完全到位时,可听到轻微的扣碰声.打开光圈并使聚光器上升到适当位置以聚光镜上端透镜平面稍低于载物台平面的高度为宜.然后用左眼向着目镜内观察注意两眼应同时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自带光源显微镜,调节亮度旋钮,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中.2、放置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用标本移动器上的弹簧夹固定好注意:使有盖玻片或有标本的一面朝上,然后转动标本移动器的螺旋,使需要观察的标本部位对准通光孔的中央.3、调节焦距:用眼睛从侧面注视低倍镜,同时用粗调螺旋使镜头下降或载物台上升,直至低倍镜头距玻片标本的距离小于0.6cm注意操作时必须从侧面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以避免镜头碰破玻片.然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同时用左手慢慢转动粗调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再转动细调螺旋,使视野中的物像最清晰.如果需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甚至不在视野内,可用标本移动器前后、左右移动标本的位置,使物像进入视野并移至中央.在调焦时如果镜头与玻片标本的距离已超过了1cm还未见到物像时,应严格按上述步骤重新操作.三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标本前,应先用低倍镜寻找到需观察的物像,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同时调准焦距,使被观察的物像最清晰.2、转动物镜转换器,直接使高倍镜转到工作状态对准通光孔,此时,视野中一般可见到不太清晰的物像,只需调节细调焦螺旋,一般都可使物像清晰.请注意:1在从低倍镜准焦的状态下直接转换到高倍镜时,有时会发生高倍物镜碰擦玻片而不能转换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高倍镜、低倍镜不配套,即不是同一型号的显微镜上的镜头,此时不能硬转,应检查玻片是否放反、低倍镜的焦距是否调好以及物镜是否松动等情况后重新操作.如果调整后仍不能转换,则应将镜筒升高或使载物台下降后再转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使高倍镜贴近盖玻片,再一边观察目镜视野,一边用粗调螺旋使镜头极其缓慢地上升或载物台下降,看到物像后再用细调螺旋准焦.2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原因,许多显微镜的低倍镜视野中心与高倍镜的视野中心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低倍镜与高倍镜的光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从低倍镜转换高倍镜观察标本时常会给观察者迅速寻找标本造成一定困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帮助观察者在高倍镜下能较快找到所需放大部分的物像,可事先利用羊毛交叉装片标本来测定所用光镜的偏心情况,并绘图记录制成偏心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用在高倍镜下找到羊毛交叉点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②换低倍镜观察羊毛交叉点是否还位于视野中央,如果偏离视野中央,其所在的位置就是偏心位置;③将前面两个步骤反复操作几次,以找出准确的偏心位置,并绘出偏心图.当光镜的偏心点找出之后,在使用该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标本时,事先可在低倍镜下将需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至偏心位置处,再转换高倍镜观察时,所需的观察目标就正好在视野中央.四油镜的使用方法1、用高倍镜找到所需观察的标本物像,并将需要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2、将聚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将光圈开至最大因油镜所需光线较强.3、转动物镜转换盘,移开高倍镜,往玻片标本上需观察的部位载玻片的正面,相当于通光孔的位置滴一滴香柏油折光率1.51或石蜡油折光率1.47作为介质,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使油镜转至工作状态.此时油镜的下端镜面一般应正好浸在油滴中.4、左眼注视目镜中,同时小心而缓慢地转动细调螺旋注意:这时只能使用微调节螺旋,千万不要使用粗调节螺旋使镜头微微上升或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像.操作时不要反方向转动细调节螺旋,以免镜头下降压碎标本或损坏镜头.5、油镜使用完后,必须及时将镜头上的油擦拭干净.操作时先将油镜升高1cm,并将其转离通光孔,先用干擦镜纸揩擦一次,把大部分的油去掉,再用沾有少许清洁剂或二甲苯的擦镜纸擦一次,最后再用干擦镜纸揩擦一次.至于玻片标本上的油,如果是有盖玻片的永久制片,可直接用上述方法擦干净;如果是无盖玻片的标本,则盖玻片上的油可用拉纸法揩擦,即先把一小张擦镜纸盖在油滴上,再往纸上滴几滴清洁剂或二甲苯.趁湿将纸往外拉,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干净.三、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1、取用显微镜时,应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不要用单手提拿,以避免目镜或其它零部件滑落.2、在使用镜简直立式显微镜时,镜筒倾斜的角度不能超过450,以免重心后移使显微镜倾倒.在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装片时,不要使用倾斜关节,以避免由于载物台的倾斜而使液体流到显微镜上.3、不可随意拆卸显微镜上的零部件,以免发生丢失损坏或使灰尘落入镜内.4、显微镜的光学部件不可用纱布、手帕、普通纸张或手指揩擦,以免磨损镜面,需要时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机械部分可用纱布等擦拭.5、在任何时候,特别是使用高倍镜或油镜时,都不要一边在目镜中观察,一边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以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损坏镜头或玻片标本.6、显微镜使用完后应及时复原.先升高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玻片标本,使物镜转离通光孔.如镜筒、载物台是倾斜的,应恢复直立或水平状态.然后下降镜或上升载物台,使物镜与载物台相接近.垂直反光镜,下降聚光器,关小光圈,最后放回镜箱中锁好.7、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双手并用左手操纵调焦螺旋,右手操纵标本移动器的习惯,必要时应一边观察一边计数或绘图记录.。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渐渐提高,我国愈发的重视试验室建设及人才教育。
光学显微镜作为传统的试验室仪器之一,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同学都可以接触到光学显微镜,或用来讨论或用来学习。
那么作为一款精密的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日常又该如何维护呢?使用时务必娴熟把握并严格执行以下显微镜使用规程。
一、取送显微镜时肯定要一手握住弯臂,另一手托住底座。
显微镜不能倾斜,以免目镜从镜筒上端滑出。
取送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
二、察看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三、凡是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特别的擦镜头纸擦拭,不能乱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玷污透镜。
四、保持显微镜的干燥、清洁,躲避灰尘、水及化学试剂的玷污。
五、转换物镜镜头时,不要搬动物镜镜头,只能转动转换器。
六、切勿任意转动调焦手轮。
使用微动调焦旋钮时,用力要轻,转动要慢,转不动时不要硬转。
七、不得任意拆卸显微镜上的零件,严禁任意拆卸物镜镜头,以免损伤转换器螺口,或螺口松动后使低高倍物镜转换时不齐焦。
八、使用高倍物镜时,勿用粗动调焦手轮调整焦距,以免移动距离过大,损伤物镜和玻片。
九、使用结束后,必须检查物镜镜头上是否沾有水或试剂,如有则要擦拭干净,而且要把载物台擦拭干净,然后将显微镜放人箱内,并注意锁箱。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判别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平常我们应当怎么进行正确的操作呢?下面就来教大家:①试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地位,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
②打开光源开关,调整光强到适合大小。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
先把镜头调整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而后用左眼注目目镜内,接着调整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芒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线内呈光亮的状态。
④将所要视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视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心,而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OMS2000 系列手术显微镜用户手册苏州捷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9 年 5 月感谢阁下使用捷美医疗 OMS2300 手术显微镜。
本设备为光机电一体化 的精密光学医疗仪器,使用中需要您的呵护,因此建议您首先仔细阅读 本手册。
一、OMS2300 手术显微镜的结构 OMS2300 手术显微镜结构概貌如下: ・1、OMS2300 手术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①显微镜光学原理 由双目显微镜配以共用大物镜, 使双目从两个不同角度通过双筒显微 镜观察物体,从而获得有立体感的显微成像。
1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由大物镜、成像小物镜、转像棱镜、目镜、聚光镜、光导纤维等组成。
手术视野由冷光源通过光导纤维照亮;手术区域为显微镜的物面,物面通 过显微光路放大成像, 从而获得肉眼无法看到的精细组织, 达到显微诊断、 精细手术的目的。
③显微镜光学附件 具有内置摄像装置、5∶5 或 2∶8 外置分光器、外置 CCD 摄像接口、 外置数码相机接口等光学附件供用户选择配置。
2、 OMS2300 手术显微镜的机械结构 ①底座和脚轮 承载整个仪器的重量,方便仪器的移动,脚轮有锁紧装置。
②立柱 支撑仪器的重量, 延伸仪器的操作高度, 安装医用液晶显示器等附件。
2③大横臂 是手术显微镜水平面转动并可锁紧的装置,大横臂端联接小横臂。
④小横臂 又称弹簧臂,由可调节拉力的强力气动弹簧、前后支座及连接杆组成 力平行四边形,设有平衡调节螺栓用于平衡显微镜重量。
⑤120°挂臂 联接显微镜镜头,并可使显微镜镜身绕挂臂轴作±270°旋转。
⑥锁紧装置 大横臂、小横臂、120°挂臂等均有星型手轮锁紧功能。
3、OMS2300 手术显微镜的电气结构 电气结构由变压器、二个 12V150W 欧司朗医用卤素灯泡、灯泡快速切 换装置、冷却风机、控制电路板、调光旋钮等组成。
二、OMS2300 手术显微镜使用需了解的几个概念 1、放大倍率 OMS2300 手术显微镜为五档变倍,变倍旋钮刻度 0.4、0.6、1、1.6、 2.5,放大倍率根据大物镜的不同而不同。
零基础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编撰:杨历佳我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的内容有:光学显微镜的组成、各部件的作用和原理、具体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保养和清洁。
普通光学显微镜按物镜放大倍数可以分10倍、40倍和100倍等。
根据微生物等样本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
例如要观察真菌(如酵母菌等)10×10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如果要观察细菌的话至少要用到10×40;想要看的更为清楚就要用100倍的油镜来看,使用油镜时需要滴加香柏油。
一般的镜检用400倍(10×40)基本上就足够了。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结构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遮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部件。
如图:1、物镜: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主要取决于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像。
物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显微镜映像质量,它是决定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程度的主要部件。
所以对物镜的质量和校正很重要,它是衡量一台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
物镜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
以40×物镜为例,物镜上的数字分别为:40/0.65和160(∞)/0.17(1)40表示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的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
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
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
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0.65为数值孔径(mm),数值孔径越大,样本观察的分辨率和放大率越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越小。
数值孔径的定义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和孔径角(u)半数的正弦之乘积。
(3)160为镜筒长度(mm),∞指无穷大。
机械镜筒长(镜筒长度)是指从物镜的安装定位处到显微镜镜筒上端面的距离,标准定为160mm;(4)0.17为所需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mm);工作距离(物距):样本调准焦点时,物镜前端与试样或盖玻片顶面的距离。
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油镜:之所以叫油镜,是因为使用油镜时,需在盖玻片上滴加香柏油。
可用于观察衣原体、细菌、细胞器等较细微的结构。
因为油镜的放大倍数较高,而透镜很小,光线通过玻片→空气→透镜时,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而散失,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较暗,物体观察不清。
如在透镜与玻片之间滴加香柏油,可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物象清晰。
使用步骤:(1)使用油镜时,需保持显微镜平衡不倾斜。
以免油滴或菌液流淌外溢,影响观察;(2)先用低倍镜对光,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以获得最适亮度;(3)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4)低倍镜找出标本范围后,在标本待镜检部位滴加1滴香柏油;(5)转动镜头转换器,将油镜头部置于工作位置,从侧面观察并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油镜头部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部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6)用目镜观察标本,缓慢向上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以免压碎或损坏镜头),直到看到模糊物像;(7)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完全清晰为止。
注意事项观察完毕后,应立即用擦镜纸擦干镜头上的香柏油。
若油已干,可先用二甲苯滴在擦镜纸上,擦拭镜头,然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拭去镜头沾有的二甲苯。
如果不出现物象或者目标不理想时,要重找。
在加油区之外重找样本时应按:低倍→高倍→油镜顺序,在加油区内重找应按:低倍→油镜程序,不得经高倍镜,以免油沾污镜头。
2、目镜目镜也是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由物镜放大所得的实像再次放大。
常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有:5×、10×、16×等,装在镜筒的上端,一般以10×目镜较为常用。
3、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
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亮标本。
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4、聚光器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下,其作用是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源聚焦于样品上,以得到更强的照明,使物象获得明亮清晰的效果。
显微镜在安装时,大多都已经调节好聚光器高度。
建议不要经常调节聚光镜高度,调节好高度后,就不要再移动其高低位置了。
5、载玻片载玻片是显微镜观察样本时,用来放样本的玻璃片或石英片。
呈长方形、大小为76*26mm、较厚、透光性较好。
磨砂部分主要用来防滑。
使用方法:(1)载玻片必须清洁,手持载玻片时,应注意持平;(2)滴液体样本时,滴量要适当,以恰好被盖玻片盖满为度;(3)放盖玻片时,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出现气泡。
然后用压片夹固定。
(4)清理:用清水或酒精清洗,然后再用棉花或纱布擦干净。
最好用擦镜纸,手指避免接触载玻片,以免在其上留下指纹,影响下次观察使用。
6、盖玻片盖玻片呈正方形,大小为18*18mm或20*20mm等,较薄、透光性较好。
盖玻片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固体样品平压,液体样品成形为均匀厚度的平坦层。
它将样品保持在适当位置,并保护样品免受灰尘和意外接触。
防止物镜与接触样品直接接触。
液体等样本观察时,须加盖玻片,以免标本因蒸发而干燥变形或污染侵蚀物镜。
同时可使样本表面匀平,光线得以集中,有利于观察。
7、转换器转换器上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以转换器是把不同放大倍数物镜进行转换。
转换物镜时不可用手直接对物镜进行转换,否则可能会使物镜脱落或光轴歪斜。
必须手持转换器转换物镜。
8、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调焦距,使镜筒大幅度位移。
转一圈镜筒上升或下降约4cm,用低倍镜观察的时候用,高倍镜不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距,使镜筒小幅度位移,转一圈镜筒只上升或下降不到1mm,一般在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时候使用。
使用显微镜时应先调粗准焦螺旋,确定较清晰的视野。
然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视野更清晰。
粗准焦螺旋是用来寻找观察物的,视野比较大。
而细准焦螺旋则是用在已经在镜面中找到了观察物的时候。
让视野中的观察物更清晰。
9、其它: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上面有压片夹;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通光孔:通过光线;镜臂:连接镜座与镜身,使用时一般右手握镜臂;镜座: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详解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保持镜体直立。
镜筒向前,镜臂向后,将显微镜放在靠近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
镜座后端距桌边5~10厘米左右,以便于坐着操作;2、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用拇指和中指转动转换器(不要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
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保持睁开(便于以后画图)。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光源不宜采用直射日光,避免直射日光强度太大,容易刺激眼睛。
取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
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玻片的两端。
4、调节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镜台下降,逆时针上升),使镜台缓慢地接近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下降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侧面(右侧)看着镜台下降,以免下降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心,有推片器的调节推片器或缓慢移动玻片,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物镜中视野的物象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升降集光器的位置、开/闭光圈的大小、以及调节反光镜。
5、高倍镜的使用:一定要先在低倍镜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
调节细准焦螺旋约0.5~1圈(切勿用粗调节器),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
油镜的使用方法在上面已经论述,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6、收镜: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等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
光学显微镜的保养与清洁清洁用品及工具:洗耳球(吹风球)、软毛刷、擦镜纸、棉签、清洗液(3:7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醚的混合液)清洗原则:总原则是在不影响观察的前提下,能不拆的不要拆,能不擦的就不要擦,尤其是对物镜、目镜的清洁。
避免对镜片造成损伤;清洁顺序:先用洗耳球吹;除物镜、目镜、反光镜等易损器件外,其余部位可用软毛刷、清洁液等清洁;物镜、目镜等镜片的清洁必须使用擦镜纸,不能用手、抹布、普通纸巾、湿巾等清洁;可使用棉签辅助擦镜纸对边角进行精细清洁,但不要用棉签直接对镜片清洁;各类镜片及金属部件的擦拭1、擦拭方向:擦拭镜头需从中央部位开始擦洗,采用由内而外旋转的方式逐步擦到边缘,进行反复擦拭,直到镜片完全清洁为止,且擦拭方向必须固定。
2、目镜、物镜及反光镜的擦拭将擦镜纸缠绕到棉签上,尖端沾少许清洗液,在物镜或目镜镜片上由内而外按螺旋状擦拭,油镜每次用后必须立即把油擦净。
浸油在物镜表面会凝结成硬膜,使物镜失去透明度而无法使用;3、对金属部件、大面积的光学元件上的指印、油污等,可直接使用软布、脱脂纱布以及擦镜纸等沾混合液擦拭,然后用擦镜纸将表面擦干;4、目镜、物镜清洁完毕后要用放大镜(目镜倒置也可)检查。
本人从事环保检测工作近10年有余,以上内容主要是个人见解,以及参考官方解释。
也可能会存在不正确的地方,缺漏错误之处还请指点。
参考文献[1]物镜,油镜,载玻片,等[DB/OL],百度百科.百度.[引用日期2019,4(4)].[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DB/OL],百度经验.百度.[引用日期2019,5(4)].[3]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PPT.[DB/OL],初一理化生,文档网.[引用日期2019,5(4)].[4]dapeng无敌,光学显微镜的清洁.[DB/OL],百度文库,百度,2018,02(08).[5]合欢花821,油镜的使用.[DB/OL],百度文库,百度,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