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9.72 MB
- 文档页数:48
简述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要点气管切开(tracheotomy)指的是开放气管前壁以便建立气道的手术方式。
当患者能够通过无阻塞的上部气道进行呼吸时这种手术方式通常是暂时性且可逆的治疗方法。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或恢复呼吸道通畅。
其操作要点如下:1.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的体位适当,通常是仰卧位。
给予吸痰或吸氧以保证通气不受阻碍。
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包括切开针、导管、肌肉注射药、手套、无菌巾等。
2.麻醉。
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适用于意识丧失的患者,局部麻醉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局部麻醉可通过皮肤和肌肉注射药物实现。
3.定位。
确定气管的位置。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喉镜或手指插入患者口腔内进行触诊。
喉镜插入到喉部,观察气管位置,或者用手指触诊喉部,找到环状软骨下方的气管。
4.切开。
在确定好位置后,用手握持切开针,使其刺入皮肤和软组织,径直向气管方向刺入,直至气管膜跳为止。
刺入时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倾斜,以免刺伤血管。
5.穿刺导管。
将预先准备好的导管通过切开针直接插入气管腔内。
插入导管时要同时用掌握导管的手指支撑气管,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6.固定导管。
当导管插入到位后,用绷带或其他固定物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脖子上,以防止导管脱出。
7.确认通气。
插管后,用呼吸机或手动通气袋等设备进行通气确认管道是否通畅。
8.监测和护理。
进行气管切开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定期更换气囊和导管,进行导管护理,防止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气管切开术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需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来进行。
在进行气管切开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术前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名称】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概述】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也是胸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
方法是在颈部切开皮肤及气管,将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并可经套管吸除痰液,气管切开术分为常规气管切开和紧急气管切开两种。
【适应证】(1)凡因分泌物存留引起的下呼吸道阻塞和各种原因造成的上、下呼吸道阻塞,都可用气管切开术予以解决。
(2)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值极差,但手术又必须进行,在开胸手术结束后,立即行气管切开,回病房后即可开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往往经过3~5d后,可以安全渡过术后可能发生之呼吸功能衰竭。
此方法可以称为“预防性气管切开”,也起到扩大手术适应证的作用。
【术前准备】气管套管,一般选择内径为8~10mm的套管。
在使用前先充气检查套管的气囊有无破损。
若常规气管切开,可在手术前先经鼻或口做气管插管,以保证通气。
【麻醉与体位】麻醉:一般采用局麻,以1%~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浸润颈前中线皮内、皮下及筋膜下。
体位:最合适的体位是仰卧位,肩下垫起,使头向后仰,充分暴露颈前部及气管。
助手固定患者头部,使其与胸骨上切迹同在正中直线上。
【手术步骤】(1)常规气管切开①切口:有横纵两种切口,纵切口操作方便,横切口优点是术后瘢痕轻。
横切口:以中线为中心,胸骨切迹上3cm,沿颈前皮肤横纹作对称之横切口,长4~5cm(图1);纵切口:在颈前正中,环状软骨至胸骨切迹上方,长4~5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浅筋膜后,用拉钩拉向两侧即可见两侧颈前肌接合于颈前正中的白线,此处稍向下凹,见“紧急气管切开术”的图1。
②用直血管钳或直剪刀沿白线垂直上下分离,并用拉钩将分离的肌肉牵向两侧,两侧拉钩用力要均匀,不要偏向一侧。
分离时术者应图71-甲状软骨;2-环状软骨;3-甲状腺图81-第1气管软骨;2-第2气管软骨;3-第3气管软骨;4-第4气管软骨图91-第1气管软骨;2-第2气管软骨;3-第3气管软骨。
气管切开术由于在全肺灌洗插管过程中,特别是拔管后可能出现喉痉挛、严重支气管痉挛、呕吐误吸或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等导致重度呼吸困难,因此气管切开术也是肺灌洗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术。
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是指通过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一、手术方法与步骤1.术前准备术者在术前除准备好手术器械外,还要准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以及各种抢救药品。
2.体位患者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稍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
助手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
3.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4.麻醉如患者意识清楚可选择采用局部麻醉。
沿颈前正中线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对处于麻醉状态以及危重、昏迷或窒息状态的患者,如能够确定已无知觉也可不予麻醉。
5.切口现多采用直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6.分离气管前组织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
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7.切开气管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刀片尖部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第4~5环者为低位气管切开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
可在气管前壁上切除部分软骨环,以防切口过小,放管时将气管壁压进气管内,造成气管狭窄。
8.插入气管套管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芯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9.创口处理将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