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公开课教案带板书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寓言四则》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寓言四则》教案《寓言四则》教案(通用12篇)《寓言四则》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 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 赫拉(hè)2 . 庇护(bì)3. 量(liàng) 较量(liáng) 测量4 . 溉汲(gài jí)5. 星宿(xiù) 6 . 耶(yé)7. 杞(qǐ)8. 中伤(zhòng)9. 躇步跳蹈(chúcǐ)10. 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寓言四则》教案教案标题:《寓言四则》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1. 《寓言四则》故事集2. 彩色笔、纸张、贴纸等创作工具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寓言故事的概念,让学生简单回顾并讨论他们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和观点。
2. 展示一幅插图或简短的寓言故事,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寓意。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故事。
2. 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教师梳理故事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与学生共同讨论。
三、分析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总结和分析,与全班分享并讨论。
四、创作寓言故事(25分钟)1. 学生分组或个人自由创作寓言故事。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在故事中传递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
3.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笔、纸张、贴纸等创作工具,让他们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寓言故事,并向全班讲述他们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师和同学们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可以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寓言故事,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积累词语,理解“庇护、添头"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你们能想到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作者、作品作者简介伊索是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奴隶出身,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的故事大多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品简介《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三、指导朗读,读顺词作字音字形庇护(bì)爱慕(mù)雕像(diāo)较量(liàng)喇叭(l ǎ)粘住(zhān)词语释义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找一找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概括与雕像者发生的三次对话。
明确: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寓言四则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七上寓言四则教学板书设计一、引言板书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教师来说,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道德情感。
本文将以七上寓言为基础,设计四则教学板书,用于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板书的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下:1. 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维能力,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次板书设计以《七上寓言》课程中的四则寓言为主要内容,包括《猴子捞月》、《乌鸦喝水》、《小狗找尾巴》和《大海对小河说》。
四、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七上寓言四则2. 寓言故事一:《猴子捞月》板书内容:(图示一个树上有猴子,猴子伸手去捞月亮)课堂活动:- 解释寓言故事中的寓意:不切实际的追求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做到脚踏实地;- 引导学生分析猴子的行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子无法捞到月亮。
3. 寓言故事二:《乌鸦喝水》板书内容:(图示一只乌鸦在口渴时发现瓶子里有水,但水面太低,达不到喝水的要求)课堂活动:- 学生观察板书中乌鸦的行为,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体会乌鸦的聪明和创新;- 探讨学生对乌鸦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寓言故事三:《小狗找尾巴》板书内容:(图示小狗苦苦寻找自己的尾巴,尾巴却一直跟在身后)课堂活动:- 通过板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珍惜自己的东西,不要一味追求新的事物;- 让学生探讨小狗追寻尾巴的原因,以及小狗最后学到的教训。
5. 寓言故事四:《大海对小河说》板书内容:(图示一条小河蜿蜒向大海流去,大海教育小河)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分析寓言故事中小河和大海的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小河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理解大海所代表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
寓言四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概念及特点;2.能够阅读、理解和分析不同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寓意和道理;3.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知识和道理,进行思考和讨论;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程的教材为《寓言四则》,共收录了四则寓言故事,包括:《乌鸦和狐狸》、《蚂蚁和蚱蜢》、《老鼠与牛》和《狐狸和葡萄》。
这四个寓言故事都具有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
2. 教材特点寓言故事的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寓意直观,深入人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将其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寓言故事讲解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先让学生听故事,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动物都有哪些特点和特征?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行动和表现?3.故事最后的寓意和教育意义是什么?2. 寓言故事分析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题是什么?2.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哪些特点和形象?3.故事中的事件和行动有什么寓意和象征意义?4.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人生智慧和道理?你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3. 寓言故事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将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进行拓展和补充。
比如可以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或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运用到个人成长和发展中去。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现场演讲、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以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应该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其次,应该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kǎi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jiào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喇.叭()粘.住()2.根据拼音写汉字。
kǎi()歌jiào()量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著作。
D.《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4)丁氏对.曰()6.下列加点的“之”,与“宋之丁氏”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友人惭,下车引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丁氏穿井得一人。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
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寓言四则》公开课课件contents •寓言故事概述•第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第二则寓言:《刻舟求剑》•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第四则寓言:《自相矛盾》•寓言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目录01寓言故事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寄托着深刻的道理和教训。
特点寓言通常具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历史背景及流传历史背景寓言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炼,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流传寓言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流传并影响深远。
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
教育意义与价值教育意义寓言故事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情节,向读者传达了抽象的道理和教训,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道德观念、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价值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2第一则寓言:《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的大山愚公的决定移山过程神的帮助故事情节梳理01020304描述愚公家门前两座大山的状况,以及给愚公家带来的不便。
阐述愚公决定移山的原因和动机,表现他的坚定信念。
详细叙述愚公和家人移山的过程,包括他们的努力、坚持和遇到的困难。
描述山神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最终将山移走,实现愚公的愿望。
分析愚公的性格特点,如坚韧不拔、勤劳勇敢、有远见等。
愚公愚公的家人山神与天帝分析愚公家人的态度变化,从最初的怀疑到最后的支持,展现他们内心的转变。
分析山神与天帝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体现他们对愚公的认可和支持。
030201人物形象分析强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坚定信念赞扬勤劳勇敢的精神,认为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勤劳勇敢倡导持之以恒的品质,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
持之以恒主题思想解读对待困难的态度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勤劳勇敢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品质启示与反思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反思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等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3.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2.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看动画猜成语二.体裁介绍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2.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3.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文学常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特点:一、劝喻性;二、讽谏性“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练习: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B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C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D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三.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教材分析何为寓言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或者其他事物。
寓言是学生普遍接触比较早的一种文体。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寓言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在初中寓言的学习中,在内容上出现了文言文寓言文本,难度有所加深,比较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本单元所选寓言篇目,在出处上,主要涉及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先秦经典著作《吕氏春秋》《列子》,这体现了对经典文学的重视。
这四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有助于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观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核心素养对寓言作品的寓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做了解释。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如《杞人忧天》,换个角度,杞人就真的只能成为讥讽的对象吗其实不然。
杞人跟浑浑噩噩的人不同,他关注到了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联想到今天的生态、环境等问题。
也许从这一角度讲可以阐发出这一寓言的另外一些意义。
教学时,要在分寓言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课文寓意,尝试创编寓言。
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 通过改编寓言,加深对寓言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3. 体会拟人、讽刺表现手法的运用。
4. 理解寓言的主题,尝试编写和创作寓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能准确、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学会准确概括寓意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教学突破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以激发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同时,注意外国文学语言的诙谐幽默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含蓄有趣,通过词语的积累和—1—课文的诵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30 寓言四则一、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四则》(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初步感知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2、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全班齐读一遍这两则寓言。
三、揣摩寓意1、《智子疑邻》中提出一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寓意。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建议?明确: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2)、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明确:智其子而疑其邻。
(3)、你认为“不筑,必将有盗”这个建议正确吗?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明确:宋人与儿子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就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儿子一样的建议。
(4)、读罢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确: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该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2、《塞翁失马》寓意探究,思考以下问题:(1)本则语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2)在一般人看来,哪些事是祸事?哪些事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事是祸事?哪些事是福事?(3)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福祸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忧喜。
(4)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明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四、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五、拓展延伸:自编一则寓言:a、嘴和眼睛的对话;b、筷子和勺子。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2.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
3.激发联想和想象,学习写作寓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引婴投江、掩耳盗铃、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哪里吗?对了,它们分别出自《吕氏春秋》和《列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分别出自以上两部书的寓言故事。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课文讲授(一)正字音解词义1.师范读课文,正音明节奏课件出示易错读音4.练读课文,理解词义生练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
课件出示重点词句翻译。
5.分角色朗读《穿井得一人》,解说文意(1)分角色朗读。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读叙述者部分,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
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提示丁氏:高兴、激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人云亦云;丁氏回答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
(2)解说文意。
请同学们自由用白话演读人物语言,用讲故事的语气叙述故事。
(全班展示,师酌情评点,明确文意)课件出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J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024年《寓言四则》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2.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学会运用寓言故事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动画,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四则寓言故事的背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1)愚公移山:分析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讨论愚公移山的意义;(2)守株待兔:分析农夫、兔子等人物形象,讨论守株待兔的后果;(3)刻舟求剑:分析楚人、舟子等人物形象,讨论刻舟求剑的荒谬;(4)滥竽充数:分析南郭子、齐宣王等人物形象,讨论滥竽充数的危害。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寓言故事,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寓言四则》2. 板书内容:(1)愚公移山:寓意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2)守株待兔:寓意为不能依赖偶然,要自己努力;(3)刻舟求剑:寓意为不能墨守成规,要适应变化;(4)滥竽充数:寓意为不能弄虚作假,要有真才实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及寓意;(2)请分析《守株待兔》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3)请举例说明《刻舟求剑》中的错误思维方式;(4)请谈谈《滥竽充数》对你的启示。
2. 答案:(1)故事情节:愚公决心移山,与智叟展开辩论,最终得到神仙的帮助,将两座大山移走。
寓意: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2)人物形象:农夫懒惰、贪婪,兔子机智。
看法:不能依赖偶然,要自己努力。
(3)错误思维方式:固守成规,不懂得变通。
《寓言》教案《寓言四则》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四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四则》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用具:导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案一、资料助读:1、寓言及其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伊索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二、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2、解释下列词语:爱慕虚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庇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懂课文:1、了解《伊索寓言》。
2、了解故事大意。
四、我的疑惑:探究案一、梳理情节:1、朗读课文,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24《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相关文学常识;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3.翻译《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分析语言情节,领悟蕴含道理。
掌握寓言这种新接触的文学体裁。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们之前接触过的寓言,代入学生们对于寓言的初步回忆,同时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经常被引用的话,出自《伊索寓言》,激发学生们对于《伊索寓言》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大家一定以前读过很多寓言故事吧?有哪些特别有趣?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
学生1:我读过一则寓言故事叫做《乌鸦喝水》。
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口渴了,找到了一口水井,但是水井里的水太低了,它喝不到。
于是,乌鸦想了一个办法,用小石子投入水井中,水位上升了,它就喝到了水。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2:我读过一则寓言故事叫做《狼来了》。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经常撒谎说狼来了,村民们听到后都来帮助他,但是却发现是谎言。
最后,当真的有狼来了的时候,村民们不再相信他的话,没有人来帮助他。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告诉我们不要撒谎,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学生3:我读过一则寓言故事叫做《乌龟和兔子》。
故事讲述了一场赛跑比赛,兔子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一定会赢,于是在比赛中大意失荆州,睡着了。
而乌龟虽然速度慢,但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爬行,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告诉我们要坚持努力,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
师:不错啊,看来大家课下都很喜欢读书,这是个好习惯,要坚持。
老师也给大家分享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的寓言。
投影展示:《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肌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
看了一会儿,无何奈何的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肯定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关键语句,理解寓言寓意。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看看它们讲了什么故事,又蕴涵怎样的哲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课件】1.学生阅读课文导言,解语言的概念和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2.了解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寓言,并观看【课文朗读】。
【课件】展示问题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明确:第1段讲述故事,第2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和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4 寓言四则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新课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2.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交流点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交流点拨】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谷底。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二)深层探究
人物形象: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1)赫尔墨斯的性格:赫尔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出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尔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
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四、板书设计
赫耳墨赫尔墨斯:宙斯雕像赫拉雕像自己的雕像爱慕
斯和↓↓↓
雕像者雕像者:一个银元还要贵一点白送虚荣
蚊子和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骄兵
狮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必败
五、拓展延伸续编寓言故事: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