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6
2022年天津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E,A,F),若R.A是R的主码,S.A是S的外码,则S.A的值或者等于R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或者______取空值,这是规则,它是通过______和______约束来实现的。
2、事务故障、系统故障的恢复是由______完成的,介质故障是由______完成的。
3、如果多个事务依次执行,则称事务是执行______;如果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则称事务是执行______。
4、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其他事务只能对数据A再加______,不能加______,直到事务T释放A上的锁。
5、在设计局部E-R图时,由于各个子系统分别有不同的应用,而且往往是由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所以各个局部E-R图之间难免有不一致的地方,称为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类。
6、数据库系统是利用存储在外存上其他地方的______来重建被破坏的数据库。
方法主要有两种:______和______。
7、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再分割的,那么R一定属于______。
8、在SQL Server 2000中,数据页的大小是8KB。
某数据库表有1000行数据,每行需要5000字节空间,则此数据库表需要占用的数据页数为_____页。
9、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故障,其故障对数据库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两类:______和______。
10、在SELECT命令中进行查询,若希望查询的结果不出现重复元组,应在SEL ECT语句中使用______保留字。
二、判断题11、SQLServer有两种安全性认证模式:WindowsNT和SQLServer。
()12、数据库系统由软、硬件及各类人员构成。
()13、全码的关系模式一定属于BC范式。
()14、求事务在读取数据前先加共享锁,且直到该事务执行结束时才释放相应的锁,这种封锁协议是二级封锁协议。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结构(chanpin shuju jiaohuan biaozhun STEP)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Product data exchange standard STEP) 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系列标准ISO 10303 《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
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制造业中计算机环境下的设计和制造(CAD/CAM)的数据交换和企业数据共享的问题。
中国陆续将其制定为同名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16656。
该标准有一个非正式的,但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名字-STEP,它是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的缩写。
企业的产品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以后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首先是由于企业的产品设计产生的CAD数据迅速膨胀。
这些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它们不断的产生出来,不断地被更新改版。
这种技术信息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和生产过程中流动,重要的档案信息要保存几十年。
但是,CAD设计产生的数据不再象传统的图纸那样随便拿给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阅读。
各种CAD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造成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CAD系统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数据交换产生的障碍。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设计档案都要求保存几十年,这就意味着经过长期保存的CAD数据经过几十年以后,在已经更新了若干代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还应该能够正确读出并能得到再次使用。
如果做不到,那将是企业的灾难。
由于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CAD数据的长期存档在当前恰恰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4/SC4 (以下简称SC4) 工业数据分技术委员从1983年开始着手组织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STEP。
到目前为止,该标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二维和三维产品建模应用协议已经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市场上的主要CAD 软件都已经开始提供商品化的STEP的接口。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在机械创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创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创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有多种属性,分别反映其内部特性。
相同种类的模块在产品族中可以重用和互换,相关模块的罗列组合就可以形成最终的产品。
通过模块的组合配置,就可以创建不同需求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相似性的重用,可以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采购、物流、制造和服务资源简化。
面向创造的设计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性能的前提下,考虑高生产率、稳定的高质量、低得成本、良好的安全性、低得劳动强度、清洁的创造环境,从原料采购、毛坯创造到加工的全过程。
面向装配的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设计产品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确保装配工序简单、装配效率高、装配质量高、装配不良率低和装配成本低。
面向装配的设计通过一系列有利于装配的设计指南例如简化产品设计、减少零件数量等,并同装配工程师一起合作,简化产品结构,使其便于装配,为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辟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奠定基础。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
它要求产品开辟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内各阶段的因素,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后续环节中可能浮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解决,从而使产品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创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及回收再生等方面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反复,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创造时间)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计算机数据处理基础计算机数据处理是指将原始数据经过一系列操作和转换,以达到整理、存储、检索、分析和呈现等目的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数据处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的表示与存储、数据的转换与操作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等内容。
一、数据的表示与存储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数字0和1来表示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
数据的表示方式包括原码、反码和补码等。
原码是最简单的表示方法,即用二进制数直接表示数据的数值。
反码是对原码取反得到的表示方法。
补码是对反码加1得到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内存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地方。
内存通常被分为字节(Byte)、字(Word)和位(Bit)等不同的单位。
每个字节由8个位组成,每个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
计算机使用地址来寻址内存中的数据,每个地址对应一个存储单元。
二、数据的转换与操作为了方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计算机需要进行数据的转换和操作。
常见的数据转换包括进制转换和字符编码转换。
进制转换是将数据从一种进制表示转换为另一种进制表示的过程。
常见的进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进行运算,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将数据以其他进制表示,如十进制表示金额、十六进制表示颜色等。
字符编码转换是将字符从一个编码系统转换为另一个编码系统的过程。
不同的编码系统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表示字符。
常见的字符编码包括ASCII编码、Unicode编码和UTF-8编码等。
ASCII编码是最早的字符编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Unicode编码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字符编码,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UTF-8编码是Unicode的一种变长编码方式,可以根据字符的不同自动选择使用1到4个字节进行表示。
数据的操作包括常见的逻辑操作、算术操作和位操作等。
逻辑操作包括与、或、非和异或等。
算术操作包括加、减、乘和除等。
计算机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本文将从生产和科研两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的作用。
一、计算机在生产中的作用1. 生产流程优化:计算机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调度和控制,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在制造业中,计算机可以用于生产计划的编制、物料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 质量控制:计算机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对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和调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计算机可以用于控制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保证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和产品的质量。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计算机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物流业中,计算机可以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优化物流网络和仓储布局,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4. 自动化和智能化:计算机可以与各种设备和机器人进行联网和通信,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编写程序和算法,计算机可以自动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
例如,在电子工厂中,计算机可以控制自动化设备完成电路板的组装和测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计算机在科研中的作用1. 数据收集和处理:计算机可以用于收集和处理科研实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例如,在天文学研究中,计算机可以处理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系图像数据,分析星系的结构和演化规律。
2. 模拟和仿真:计算机可以用于科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实验的设计。
通过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技术,计算机可以模拟和预测物理过程、化学反应、生物系统等复杂的科学现象。
性能参数的名词解释汇总引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性能参数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机械设备,性能参数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掌握这些性能参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可能并不容易。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性能参数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能。
一、分辨率分辨率是显示器、相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一个核心指标。
它表示单位长度(例如英寸)中显示的像素数量。
高分辨率意味着更多的像素,从而实现更清晰、细腻的图像显示。
例如,在选择一台电视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电视的分辨率为1080p,而另一台电视的分辨率为4K。
显然,4K分辨率的电视相比1080p分辨率的电视,可以获得更出色的画质体验。
二、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心脏,决定了设备的速度和性能。
处理器通常由多个核心组成,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地执行任务。
处理器的主要参数有频率和核心数量。
频率指的是处理器每秒钟执行指令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或千兆赫(GHz)。
频率越高,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快。
核心数量表示处理器同时可并行执行的任务数量。
通常,处理器核心数越多,设备在多任务处理时的效率越高。
三、内存内存也是影响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内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等。
内存大小直接决定了设备可以同时运行的程序数量和运行速度。
一般来说,内存越大,设备可以同时处理的任务越多,同时运行程序的速度也越快。
在购买电脑或手机时,我们常常看到4GB、8GB、16GB等不同的内存规格,这些数字代表了设备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和存储的数据量。
四、数据传输速度数据传输速度是衡量设备性能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它通常用来描述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快慢程度。
例如,USB接口的传输速度单位为Mbps(兆比特/秒),用于测量外部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而闪存卡的速度通常以MB/s(兆字节/秒)为单位,表示设备读写数据的速度。
第一章1.更本质地反应事物的概念的是()A.数据B.信息C.数字D.名称【答疑编号50,点击提问】【您的答案】 B【正确答案】 B【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教材P2,信息是更本质地反应事物的概念。
2.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A.数据B.信息C.数字D.载体【答疑编号49,点击提问】【您的答案】 A【正确答案】 A【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教材P2,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3.工业企业中的完工单、检验单等原始凭证是()A.信息B.记录C.数据D.符号【答疑编号51,点击提问】【您的答案】 C【正确答案】 C【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教材P2,通常称输入资料为数据。
例如,工业企业中的完工单、检验单、考勤卡等原始凭证,是用以记录产品完成数量、产品质量和职工出勤等实际状况的数据。
1.关于物流和信息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活动中流动的是物流B.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流C.物流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流动D.管理人员通过物流了解信息流动态【答疑编号54,点击提问】【您的答案】 D【正确答案】 D【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教材P6,管理人员是通过信息流去了解物流的动态。
2.所谓信息反馈是指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 )A、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各种统计数据)再返回到输出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B、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各种统计数据)再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C、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各种统计数据)再返回到输出端,并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D、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各种统计数据)再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答疑编号55,点击提问】【您的答案】 D【正确答案】 D【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教材P7。
3.反映企业管理活动的是()A.物流B.人流C.信息流D.资金流【答疑编号53,点击提问】【您的答案】 C【正确答案】 C【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教材P6,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
课后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与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与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与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4)应用人员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数据库概论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导论一、选择1.C2.B3.C4.A5.A6.A7.C8.A9.D 10.D11.B 12.B 13.B 14.C 15.D 16.C17.A18.D19.C20.B21.A22.C23.A24.C25.D 26.D 27.B 28.B 29.A 30.C31.A 32.D 33.A 34.C 35.A 36. A 37.C 38.D 39.A 40.D41.D 42.D 43.C 44.A 45.D 46.B二、填空1.数据2.数据库3.数据库的恢复4.概念模型5.逻辑独立性6.关系数据7.层次8.数据定义9.网状模型10.完整性约束11.关系数据12.E-R13.一对多14.信息三、名词解释1.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集合,它具有超出事实数据本身之外的价值;2.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通常指描述事物的符号;3.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4.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的软件系统,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5.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人员组成;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7.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8.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9.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1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11.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1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数据静态特征的描述;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和对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13.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动态特征的描述,包括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及相关操作规则;14.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是对数据静态和动态特征的限定,是用来描述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应该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四、简答1数据与信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数据与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但并非任何数据都表示信息,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同时,信息不随表示它的数据形式而改变,它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数据则具有任意性,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信息;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人员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的软件系统,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3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经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人工管理阶段a)数据面向具体应用,不共享;b)数据不单独保存;c)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d)没有文件的概念;2.文件系统阶段a)程序与数据分开存储,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上,并可对文件进行多次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b)有专门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之间通过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进行转换;c)数据不只对应某个应用程序,可以被重复使用;3.数据库系统阶段a)数据结构化b)数据的冗余度低、共享性高、易扩充c)数据独立性高d)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4什么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1.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属于视图层抽象,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2.模式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管理员看到的数据库,属于逻辑层抽象;3.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内部表示,属于物理层抽象;内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DBMS管理的最低层;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像功能;1.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提供了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2.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为了保持模式不变,也就是应用程序保持不变,可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就可以了;6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如何保证数据的独立性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的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正是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7简单说明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的功能,a)数据定义b)数据操纵c)数据库的运行管理d)数据库的恢复Recovery8什么是数据模型并说明为什么将数据模型分成两类,各起什么作用;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直接面向数据库中数据逻辑结构.9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是什么;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它不依赖于数据的组织结构,而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及其关系;它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也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著名、最为常用的是Approach,即E-R方法或E-R模式;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10解释概念模型中的常用术语:实体、属性、联系、属性值、关键字、实体型、实体集;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属性值: 属性的具体取值称为属性值;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第二章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一、选择1.B2.C3.C4. B5. C6.A7. B8. D9. A 10.D11. C 12. C 13. A 14.C 15. B 16. D 17. D 18. C 19. A 20. A21. D 22. A 23. D 24.C二、填空1.元组2.连接3.投影4.右外连接5.谓词演算6.按给定的条件选取若干个属性列7.选择、投影、连接运算8.网状模型9.关系模型三、名词解释1.关系:一个关系通常对应一张表2.元组:二维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3.属性:二维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5.关键字: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称为关键字;6.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成为关系模式;7.元数:关系模式中属性的数目是关系的元数;8.分量:元组中的每个属性值称为元组的分量;9.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是指关系的主属性不能为空;10.参照完整性: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参照完整性描述了实体之间的引用规则;11.用户定义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是指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设定的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四、简答l关系模型的特点是什么1 具有严格的数据理论基础,关系数据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据概念基础上的;2 概念单一,不管是实体本身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来表示,这些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使得数据结构变得非常清晰、简单;3 在用户的眼中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结果都是二维表,不用考虑数据的存储路径;因此,提高了数据的独立性、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开发效率;2解释关系模型中的常用术语:关系、元组、属性、关键字、外关键字、关系模式;1.关系:一个关系通常对应一张表2.元组:二维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3.属性:二维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4.关键字: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称为关键字;5.外关键字: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它们是另外一个关系的关键字,则称其为该关系的外关键字或外码;3简述关系模型与关系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关系模型: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也就是说,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它的值;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当中,常常把关系模式和关系统称为关系;4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1. 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是指关系的主属性不能为空;在关系模型中关键字码能够唯一地识别元组,而关键字是由一个或几个属性组成的;这就规定了组成关键字的所有属性都不能为空,这些属性也称为主属性;2. 参照完整性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这些关系主要分为1∶1、1∶n和m∶n三种;参照完整性也称为引用完整性,描述了实体之间的引用规则;即一个实体中某个属性的属性值是引用另一个实体的关键字,其中引用关系称为参照关系,而被引用关系称为被参照关系,参照关系中的引用字段称为外关键字;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指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设定的一些特殊约束条件;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也称为域完整性或语义完整性;它说明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应用语义的要求;5①查询商场中的全部商品;σ商品②查询商场中所有电器类产品的供应商;∏供应商σ商品类别='电器类'商品③查询购买了计算机商品的顾客姓名和联系方式;∏姓名,联系方式σ商品类别='计算机' 商品6①查询购买了PTI号商品的顾客号和顾客姓名;∏顾客号,顾客姓名σ商品号='PT1' 商品②查询没有购买任何商品的顾客信息;∏顾客号,商品号,购买数量顾客∏顾客号顾客-∏顾客号购买③查询购买了所有钢笔类产品的顾客信息;∏顾客号,商品号,购买数量顾客购买÷∏商品号σ商品类别='钢笔' 商品第三章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一、选择1. C2. B3. B4. C5. B6. C7. A8. A9. D 10. C11. A 12. B 13. D 14. D 15. D 16. D 17. D 18. D 19. A 20. C21. B 22. C 23. D 24. D 25.D 26.D 27. C 28. C 29. B二、填空1.表、视图2.SELECT R.A,R.B,S.D,S.F FROM R,S WHERE R.A=S.A3.SELECT SNAME,GRADE FROM S,SC,C WHERE CNAME='数据库技术'AND_ S.S=SC.S_AND SC.C=C.C4.Cursor5.SQL语言6.引发触发器7.GRANT、REVOKE8.视图9.WHERE10.MAX三、名词解释1.数据定义:SQL数据定义功能通过数据定义语言定义关系数据库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来实现基本表、视图和索引文件的定义、修改和删除操作;2.数据查询:数据查询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分组、统计和排序等操作;3.数据操纵:数据操纵是指对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4.数据控制:数据控制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控制;5.聚合函数:为了方便用户,增强检索功能,SQL提供了许多聚合函数,也称集合函数或计算函数;6.嵌套查询:将一个查询块嵌套在另一个查询块的WHERE子句或HA VING短语的条件中的查询称为嵌套查询或子查询;7.视图:视图对应于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外模式,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表;四、简答1试述SQL语言的特点;1.功能一体化2.语言简洁,易学易用3.高度非过程化4.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5.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2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基本表: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即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而不是从其它表导出来的;视图:从一个或几个表中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于数据库中,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表中,视图是一个虚表, 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3举例说明视图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更新;为什么在关系数据库中,受到基本表的限制并非所有的视图都是可更新的;例如:视图中的列没有包含基本表的NOT NULL 非空列;视图的列取自表达式或聚合函数;视图是由两个以上基本表导出的;视图是在一个不可更新的视图上定义的等;4简述什么是嵌入式SQL.SQL作为嵌入式语言,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例如C、C++等宿主语言程序中;5①检索所有读者的全部情况;SELECT FROM 读者②检索姓张的读者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SELECT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FROM 读者WHERE 姓名LIKE ‘张%’③检索“清华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及单价并且单价降序排列; SELECT 作者,单价FROM 图书WHERE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or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ORDER BY 单价ASC6①SELECT FROM 图书WHERE 单价>=30 AND 单价<=50②SELECT读者.姓名,读者.单位FROM 借阅,读者WHERE 借阅.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③SELECT读者.借书证号,读者.姓名,读者.性别,读者.单位,读者.联系方式FROM 图书,借阅,读者WHERE 借阅.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AND 借阅.总编号=图书.总编号AND 图书.书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①SELECT图书.总编号,图书.分类号,图书.书名,图书.作者,图书.出版单位,图书.单价FROM 图书,借阅WHERE 图书.单价>38 AND 借阅.总编号=图书.总编号ORDER BY 借阅.借阅日期②SELECT FROM 图书WHERE 单价>SELECT MAX单价FROM 图书WHERE 出版单位=’天津大学出版社’③SELECT MAX单价,MIN单价,COUNTFROM 图书GROUP BY 出版单位8①SELECT FROM 读者WHERE 借书证号IN SELECT 借书证号FROM 借阅WHERE count=3 GROUP BY 借书证号②SELECT 姓名,单位FROM 读者WHERE 借书证号NOT IN SELECT 借书证号FROM 借阅③UPDATE 图书SET 单价=单价+单价2%9;①DELETE FROM 借阅WHERE 借阅日期<’2001-01-01’②CREATE VIEW TEMPBOOK AS SELECT借书证号,总编号,借阅日期FROM 借阅WHERE 借阅日期>=’2007-01-01’第四章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一、选择1. A2. A3. D4. C5. D6. B7. C8. B9. B 10. C 11. D12. A 13. D 14. D 15. B 16. B 17. D 18. B 19. C 20. C 21. C22. A 23. A 24. A 25. D 26. B 27. B 28. B 29. B 30. B 31. D 32. B33. B 34.A 35.D 36.B 37.B 38.D 39.A 40.A 41.B 42.B 43.C 44.C 45.B46.A 47.B 48.B 49.B 50.C 51.C 52.B 53.B二、填空1.保持函数依赖2.Armstrong3.B→C4.多值依赖5.修改复杂6.F⊆G+,和G⊆F+7.BCNF8.3NF9.数据冗余度大10. 1NF三、名词解释1.函数依赖: 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两个可能的关系r1、r2,若r1x=r2x,则r1y=r2y,或者若r1x不等于r2x,则r1y不等于r2y,称X决定Y,或者Y依赖X;2.完全函数依赖: 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但对每一个X’都有X’→Y,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3.部分函数依赖: 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存在X→Y,若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则称Y 部分函数依赖于X;4.传递函数依赖: 设X,Y,Z是关系R中互不相同的属性集合,存在X→YY →X,Y→Z,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5.候选关键字: 设K是关系模式RU,F中的属性或属性组,K '是K的真子集即K ' K,若K→U,而不存在K →U,则K是R的候选关键字;6.外关键字:设有两个关系模式R和S,X是R的属性或属性组,并且X不是R的候选关键字,但X是S 的候选关键字,则称X是R的外关键字;7.第一范式: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称关系R满足第一范式,记作R∈1NF;8.第二范式:满足第一范式的关系模式R,如果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候选关键字,则称R属于第二范式,记为R∈2NF;9.第三范式:若关系模式R∈2NF,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满足第三范式,记为R∈3NF;10.BCNF范式:若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任何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满足BCNF,记作R∈BCNF;也可以定义为:设关系模式RU,F∈1NF,若F的任一函数依赖X→YY ⊄ X中X都包含了R 的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满足BCNF,记作R∈BCNF;11.模式分解:关系模式R<U , F>的一个分解是指ρ= {R1<U1,F1>,R2<U2,F2>, …, Rn<Un,Fn>},其中U = U1UU2U…UUn,并且没有Ui⊆ Uj,1≤i,j≤n,Fi是F在Ui上的投影;12.无损连接性:设关系模式RU,F被分解为若干个关系模式R1U1,F1,R2U2,F2,…,RnUn,Fn,其中U=U1U2…UN,且不存在Ui⊆ Uj,Fi为F在Uj上的投影,如果R与R1,R2,…,Rn自然连接的结果相等,则称关系模式R的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13.保持函数依赖性:设关系模式RU,F被分解为若干个关系模式R1U1,F1,R2U2,F2,…,RnUn,Fn,其中U=U1U2…UN,且不存在Ui⊆ Uj,Fi为F在Uj上的投影,如果F所蕴含的函数依赖一定也由分解得到的某个关系模式中的函数依赖Fi所蕴含,则称关系模式R的分解具有函数依赖保持性;14.主属性: 在一个关系中,如一个属性是构成某一个候选关键字的属性集中的一个属性,则称它为主属性. 15.非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四、简答11.函数依赖: 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两个可能的关系r1、r2,若r1x=r2x,则r1y=r2y,或者若r1x不等于r2x,则r1y不等于r2y,称X决定Y,或者Y依赖X;2.部分函数依赖: 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存在X→Y,若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则称Y 部分函数依赖于X;3.传递函数依赖: 设X,Y,Z是关系R中互不相同的属性集合,存在X→YY →X,Y→Z,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4.候选关键字: 设K是关系模式RU,F中的属性或属性组,K '是K的真子集即K ' K,若K→U,而不存在K →U,则K是R的候选关键字;5.外关键字:设有两个关系模式R和S,X是R的属性或属性组,并且X不是R的候选关键字,但X是S 的候选关键字,则称X是R的外关键字;6.主属性: 在一个关系中,如一个属性是构成某一个候选关键字的属性集中的一个属性,则称它为主属性. 7.非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2规范化理论为数据库设计人员判断关系模式优劣提供了理论标准,可用以指导关系数据模型的优化,用来预测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自动产生各种模式的算法工具,使数据库设计工作有了严格的理论基础;3关系模式的异常操作包括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异常;这些异常由模式中某些数据依赖引起的;规范化理论可以改造关系模式,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来消除不适合的数据依赖,以解决这些异常和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4候选码:1A;2CD;3E5范式表示的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序;共分六个级别,分别1NF,2 NF,3 NF,BCNF,4 NF,5 NF;6l候选码为AC,BC.AD,BD、可选其中之一为主码;2不服从4NF;在多值依赖中决定因素中不包含码;3不服从BCNF;在函数依赖中决定因素中不包含码;4服从3NF;该模式中不存在非主属性;7①第一范式,ab是主码,d依赖于ab的一部分,这是第二范式不允许的;因此最高是第一范式;②第一范式,ab或者ad是主码,无论谁做主码,b和d互相依赖,也是对主码的一部分的依赖③第二范式,只要选择e做主码就满足第二范式,但是想要推得d,必须经过间接依赖;即e推出ab,ab推出ce,c 推出d,所以不满足第三范式,因此最高是第二范式;8关键字是bd,3NF分解:{a,b,c}{a,c}第五章数据库设计与维护一、选择1. A2. D3. D4. C5. C6. B7. C8. A9. B 10. C11. B 12. B 13. A 14. A 15. C 16. C 17. B 18. D 19. A20. B 21. C 22. C 23. D 24. C 25. A 26. D 27. D 28. D 29. B二、填空1.数据库物理设计2.共享性3.物理结构设计4.子类型5.聚集6.逻辑设计阶段的7.结构三、名词解释1.数据流图:用于表达和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向和对数据的处理功能;2.数据字典:各类数据描述的基何,是对系统中数据结构的详细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3.数据项: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4.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等;5.数据流:包括数据流名,数据流说明,流入、流出过程,组成等;6.数据存储:包括数据存储名、存储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组成、数据量、存取方式等; 7.处理过程:包括处理过程名、处理说明、输入/输出数据流、处理方法等;四、简答1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2;数据库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其主要特点有:1 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的结合; 2 从软件设计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库设计应该和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说,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31全面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物理环境和工具,特别是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2 了解应用环境;对不同的应用要求按其重要程度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事物处理的频率,响应时间的要求,都是对时间和空间效率进行平衡和优化的重要依据;3 了解外存设备的特性;4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阶段,是设计数据的起点,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也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其结果是概念设计的基础,分析结果是否准确而无遗漏地反映了用户对系统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效,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51 调查组织机构的总体情况;2 熟悉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3 分析用户需求;4确定新系统的边界;6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五部分;7将系统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过程;概念模型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模型最。
第一章数据与信息1、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2、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对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是联系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途径。
3、数据的特征:二进制、语义性、分散性、多样性与感知性4、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息。
其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如声音信号、图形信号等。
5、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其信号的自变量、因变量都是离散的。
6、在计算机中,数字信号的大小常用有限位的二进制数表示。
7、数字信号的优点:抵抗电路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强,利于存储、加密与纠错,从而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8、在现代技术的信号处理中,数据基本上是通过编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和传输,文字、图像、声音等类型的数据都可经过编码进行存储和传输。
9、文字(字符)编码是效率相对较低的编码方式,有单字节码和双字节码两种。
其中,ASCII码、莫尔斯码属于单字节码,国标码(GBK)、统一码(Unicode)属于双字节码。
10、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8位二进制码为所有的英文字母(大小写52个)、阿拉伯数字(10个)和常用的不可见控制符(33个)以及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33个)建立了转换码,将符号转换为“0”和“1”构成的编码。
英文字母A和a的编码分别为01000001(十进制数65)和01100001(十进制数97)。
11、汉字编码使用的是简体中文的GB码和繁体中文的BIG5码(大五码)。
12、图像编码是指在满足一定保真度的条件下,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以较少比特数表示图像或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技术。
13、位图,最小单位为光栅点(或称像素),因而位图也叫作点阵图(或像素图)。
14、在计算机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8个位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第1章制造业与先进制造技术1.1简述制造、制造系统与制造业概念。
制造:利用合适的工具,采用有效的工艺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产品并投放市场的过程。
狭义制造: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加工和装配的生产过程。
广义制造:包含产品设计、加工装配、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制造系统:为实现制造目的所构建的物理型系统,包括制造过程、硬件、软件和相关人员等组成部分。
制造业:是将制造资源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消费产品的行业,是所有与制造有关的生产和服务型企业群体的总称。
1.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制造业地位: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也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
制造业作用:1)提高人们物质消费水平;2)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物质保证;3)担当国际商品贸易的重要角色;4)是加强农业基础、支持服务业更快发展的物质保障和重要条件;5)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6)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平台;7)是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支撑;8)是实现军事现代化和保障国家基本安全的基本保证。
1.3简述制造技术发展历程。
在生产方式方面:经历了从单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在制造技术方面:经历了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综合自动化过程;在资源配置方面: 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设备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过程。
1.4试分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产值超过了德国、日本和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第一的机械制造大国。
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如下方面的挑战:1)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回归实体经济;2)国外跨国集团公司技术优势;3)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提高。
4)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工业发达国高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向挤压。
1.5先进制造技术在怎样背景下推出的,其内涵与特点如何?先进制造技术提出背景:1)社会经济背景: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社会消费需求;全球市场形成,加剧商品市场竞争。
项目二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练习题1.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邮政编码、学籍号、车牌号、条形码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产生的。
2.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规则:整数部分的转换方法是除2反向取余,小数部分的转换方法是乘2正向取整。
那么,十进制数20.25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3. 要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值数据,首先要将其转换为数。
4. 网页设计中常用"# "加6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颜色,如"天空蓝"颜色的RGB 值为(135, 206, 235) ,用#87CEEB (135的十六进制为87,206的十六进制为CE,235的十六进制为EB)来表示,那么在网页设计中"西红柿红”的RGB值为(255,99,71) , 则对应的表示为。
5.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存储和表示数据,但进制较长且不利于阅读,所以一般会用十六进制来展示某些编码。
一个十六进制位相当于4个二进制位,三个字节的二进制数可以用个十六进制数表示。
6. 一个二进制数能够表示"0”"1”两种编码,n个二进制数能够表示2"种编码;常用汉字有5000个左右,通常个汉字需要用到个字节长二进制编码。
7. 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
如果使用相同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对时长相等、声道数相同的牛叫声和鸟鸣声进行数字化,则获得的未压缩音频文件的数据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8. 小明使用高清扫描仪采集了幅海报图像,分辨率为4096x2560, 24位真彩色,理论上该图像未压缩时文件大小为MB。
9. 计算机每秒钟在模拟声音信号的波形上采样的次数称为采样频率,采样频率越,对声音信号波形的表示越精确,声音的保真度越高。
同样在声音的量化步骤中,量化位数越声音的数字化精度越高,声音就越保真。
10. 一个未压缩的位图文件,其分辨率为1024x1024,文件大小为1MB,则该位图的颜色深度为位,每个像素点能够表示的颜色数量是。
简单谈谈计算机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的作用要了解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起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主要作用。
一、数值计算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计算,这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如:人造卫星轨迹计算,导弹发射的各项参数的计算,房屋抗震强度的计算等。
二、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对数据及时地加以记录、整理和计算,加工成人们所要求的形式,称为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始数据多,处理量大,时间性强,但计算公式并不复杂。
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已经不再只是进行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更多地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
如:对工厂的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统计报表、质量分析和控制等;在财务部门,用计算机对帐目登记、分类、汇总、统计、制表等。
我们不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
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排版、制版和打印,比传统铅字打印速度快、效率高,并且使用更加方便;用计算机通信即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方便地发送与接收数据报表和图文传真。
三、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工作条件,节省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等。
四、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一项实用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对保证产品有重要作用。
五、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个大型系统是在60年代由美国伊里诺大学开发的PLATO。
现在世界上发展的各方教学软件已无法准确统计。
CAI的专用软件称为课件,是CAD的一大分支,它可按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不同领域内容进行分类。
六、人工智能计算机有记忆能力,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运算,因此计算机可以模仿人的思维,让计算机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推理功能,能够自己积累知识,并且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计算机的人工智能。
数字编码规则是一种将数字与特定含义或标识相关联的系统。
它们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包括通信、计算机科学、数据存储和处理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规则及其用途:1.二进制编码:二进制编码使用0和1两个数字表示数据。
它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编码规则,用于表示和处理数字、字符、图像等数据。
二进制编码常用于计算机硬件和电路设计领域。
2.ASCII编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编码是用于表示英文字母、数字和常见符号的标准编码系统。
它在计算机中广泛用于文本传输和存储。
3.Unicode编码:Unicode编码是一种全球统一的字符编码标准,支持包括世界上各种语言字符在内的大量字符集。
Unicode编码用于多语言环境下的文本处理,如互联网、操作系统、国际化软件等。
4.标签编码:标签编码是用于唯一标识物体、产品或实体的数字编码系统。
例如,条形码(如UPC和EAN)用于商品识别和库存管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用于跟踪和识别物品。
5.整数编码:整数编码用于表示和处理整数数据。
不同的整数编码规则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二进制补码、十进制编码等。
整数编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算术运算、存储和传输等领域。
6.时间编码:时间编码用于将时间表示为一系列数字。
例如,UNIX时间戳使用从1970年1月1日开始的秒数来表示时间。
时间编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记录事件、排序、计时等操作。
7.码率编码:码率编码用于将连续信号转化为数字表示,以便在数字通信中传输。
常见的码率编码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压缩编解码器(如MP3)等。
这些数字编码规则在不同领域中有各自的用途,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它们使得我们能够用数字形式来表示和操作复杂的信息和数据。
目标检测与识别的技术路线目标检测与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旨在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模型,实现对图像或视频中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定位。
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在图像处理、智能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目标检测与识别的技术路线及其应用。
一、目标检测与识别的基本概念目标检测与识别是指从图像或视频中找出感兴趣的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定位的过程。
目标检测是指在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找出目标的位置,而目标识别则是对目标进行分类,即确定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二、目标检测与识别的技术路线目标检测与识别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各种包含目标的图像或视频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图像去噪、尺寸调整等,以便后续处理。
2. 特征提取与表示:对预处理后的图像或视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
通过提取的特征,将图像或视频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数值表示。
3. 目标定位与检测:在提取的特征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模型进行目标定位和检测。
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基于边缘检测的方法等。
4. 目标识别与分类: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分类,即确定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常用的目标识别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和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等。
5. 结果评估与优化:对目标检测与识别的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算法和模型的优化。
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等,优化方法包括参数调整、网络结构优化等。
三、目标检测与识别的应用领域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图像处理与分析: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图像处理与分析中,如图像搜索、图像自动标注、图像内容分析等。
2. 智能监控与安防: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监控与安防系统中,实现对异常行为和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报警。
读书报告: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主要内容: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数字滤波标度变换可靠性越限报警一、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1.数据采集与处理的作用和分类数据采集是指将生产过程的物理量采集并转换成数字量以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者打印的过程。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就是采集各类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并输出,以便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
一般监控系统采集数据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类:输入模拟量。
它是指将现场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的电气量和非电气量直接或经过变换后,输入到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设备的物理量。
适合计算机系统的模拟量参数范围包括0~5VDC、0~10VDC、0~20mA、±20mA、4~20mA等。
输出模拟量。
它是指计算机系统接口设备输出的模拟量,输入开关量。
它是指过程设备的状态或者位置的指示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系统接口设备的数字量(即开关量),此类数字输入量一般适用一位“0”或“1”表示。
输出开关量。
它是指计算机系统接口设备输出的监视或者控制的数字量,在生产过程控制中为了安全可靠,一般输出开关量是经过继电器隔离的。
输入脉冲量。
它是指过程设备的脉冲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接口设备,由计算机系统进行脉冲检测的一位数字量,如机组齿盘测速信号。
数字输入BCD码。
它是将BCD码制数字型的输入模拟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接口设备,一个BCD码输入模拟量一般要占用16位数字量输入通道。
数字输入事件顺序记录(SOE)量。
它是指将数字输入状态量定义成事件信息量,要求计算机系统接口设备记录输入量的状态变化及其变化发生的精确时间,一般应能满足5ms分辨率要求。
在监控系统中,机组货电气设备的事故信号均以SOE量输入,系统对SOE量以中断的方式响应。
外部数据报文。
它是将过程设备或者外部系统的数据信息,以异步或同步报文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系统交换数据。
2.模拟量的输入与输出模拟量的输入与输出通道,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讲 产品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处理 1.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2.工程数据的类型及数字化处理方法
3.空间曲面及空间曲线 一、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1、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设空间曲线的方程 (1)式中的三个函数均可导.
则曲线在M 处的切线方程
法平面:过M 点且与切线垂直的平面.
法平面方程 1.1空间曲线方程为 切线方程为
)1()
()()(⎪⎩
⎪⎨⎧===t z t y t x ωψφ;
),,,(0000t t z y x M =对应于设.
)
()()(000000t z z t y y t x x ωψφ'-='-='-
x
{})(),(),(000t t t T ωψφ'''= 0
))(())(())((000000=-'+-'+-'z z t y y t x x t ωψφ例1
求曲线:Γ⎰=t
u
udu e
x 0cos ,
t y sin 2=
t cos +,t
e
z 31+=在0=t 处的切线和法
平面方程.
,cos t e x t =',sin cos 2t t y -=',33t
e z ='⇒,
1)0(='x ,2)0(='y ,
3)0(='z ,
0)2(3)1(2=-+-+z y x .
0832=-++z y x 即,0),,(0
),,(⎩⎨
⎧==z y x G z y x F ,
0000y
x y
x x z x z z y z y G G F F z z G G F F y y G G F F x x -=-=-.
0)
()()(00
00
00
=-+
-+
-z z G G F F y y G G F F x x G G F F y
x
y x x
z
x z z
y
z y 例
2
求曲线6222=++z y x ,
0=++z y x 在点)1,2,1(-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 解 将所给方程的两边对x 求导并移项,得
⎪⎪⎨
⎧-=+x dx dz z dx dy
y ⇒
,z y x z dx dy
--=y x dz -
所求切线方程为 法平面方程为
2、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设曲面方程为 在曲面上任取一条通过点M 的曲线
曲线在M 处的切向量
切平面方程为
解
切平面方程为 法线方程为
解,令
⇒
,
0)
1,2,1(=-dx
dy ,
1)
1,2,1(-=-dx
dz 由此得切向量
},
1,0,1{-=T
,
1
1
0211--=+=-z y x ,0)1()2(0)1(=--+⋅+-z y x 0
=-⇒z x 0),,(=z y x F n
T
M
,)()()(:⎪⎩
⎪
⎨⎧===Γt z t y t x ωψφ)},(),(),({000t t t T ωψφ'''= 0
))(,,()
)(,,())(,,(000000000000=-+-+-z z z y x F y y z y x F x x z y x F z y x 通过点),,(000z y x M 而垂直于切平面的直线 称为曲面在该点的法线. ),,(),,(),,(0000
00000000z y x F z
z z y x F y y z y x F x x z y x -=-=-例3 求旋转抛物面12
2-+=y x z 在点)
4,1,2(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
,
1),(2
2
-+=y x y x f )4,1,2()
4,1,2(}1,2,2{-=y x n
},
1,2,4{-=,0)4()1(2)2(4=---+-z y x ,
0624=--+⇒
z y x .
1
42
14
2--=-=-z y x 例4 求曲面32=+-xy e z z
在点)0,2,1(处的
切平面及法线方程.
,32),,(-+-=xy e z z y x F z
,42)0,2,1()0,2,1(=='y F x ,22)0,2,1()
0,2,1(=='x F y ,
01)
0,2,1()0,2,1(=-='z
z e
F
切平面方程 法线方程
解,设 ),,(000z y x 为曲面上的切点, 切平面方程为
依题意,切平面方程平行于已知平面,得
因为 是曲面上的切点, 满足方程 所求切点为
切平面方程(1) 切平面方程(2) 思考题
思考题解答
设切点 依题意知切向量为 切点满足曲面和平面方程
练 习 题
四、求椭球面122
22=++z y x 上平
行于平面
02=+-z y x 的切平面方程.
,
0)0(0)2(2)1(4=-⋅+-+-z y x ,
042=-+⇒y x .
01
22
1-=-=-z y x 例5 求曲面21322
22=++z y x 平行于平面
064=++z y x 的各切平面方程.
)(6)(4)(2000000=-+-+-z z z y y y x x x ,664412000z y x ==.2000z y x ==⇒),,(000z y x ,
10±=∴x ),2,2,1(),2,2,1(---0)2(12)2(8)1(2=-+-+-z y x 21
64=++⇒z y x 0
)2(12)2(8)1(2=+-+-+-z y x 2164-=++⇒z y x 如果平面01633=+-+z y x λ与椭球面163222
=++z y x 相切,求λ.
),,,(000z y x },2,2,6{000z y x n =
}
3,,3{-λ3
2236000
-==z y x λ,00x y λ=⇒,300x z -=,
016930
16932020220002
0⎪⎩⎪⎨⎧=-++=+++x x x x x x λλ.
2±=⇒λ
练习题答案
一、1、
11682,8
14
21
21=-+--=--=-z y x z y x ;
2、⎪⎩⎪
⎨⎧=-=-=-+0
2112
,042z y x y x .
一、
填空题:
1、 曲线2
,1,1t
z t
t y t
t x =+=
+=
再对应于
1
=t 的点处切线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 法平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 曲面3=+-xy z e z 在点)0,1,2(处的切平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法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求出曲线32,,t z t y t x ===上的点,使在该点的切线平行于平面42=++z y x .
三、求球面6222=++z y x 与抛物面2
2y x z +=的交线在)2,1,1(处的切线方程 .
二、)27
1
,91,31()1,1,1(21----P P 及.
三、
⎩⎨
⎧=-=-+-=
--=
-0
20
2021
11
1z y x z y x 或. 四、2
112±
=+-z y x .
二、工程数据的类型及数字化处理方法
在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下,确定产品的各种数据需要查阅工程手册、技术标准、设计规范以及各种经验数据等。
而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环境中,需要对传统纸质的工程数据进行适当加工和处理,以便于用户检索、查询和使用。
1、数表的程序化处理 (1)简单数表的程序化处理
基本思想:以数组的形式记录数表中的数据,数组可以是一维的、二维的或多维的,
数组下标与数表中自变量的位置一一对应,即用数组中的数据来代替数表中的数据。
程序运行时输入自变量,通过循环在因变量数组中查到对应的数据。
2、列表函数数表的插值处理 Lagrange1次插值
例1 已知
10100= ,
, 求 基本思想:构造某个简单的近似函数作为列表函数的近似表达式,并以近似函数的值
作为列表函数的近似值。
11121=115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