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操作方法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278.58 KB
- 文档页数:3
二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在老年病人应用中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二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将180例老年患者(65岁以上),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双手送管法,试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法,比较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
结果:试验组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手送管法可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送管方法;老年病人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内科疾病的常用方法。
内科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而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长、反复多次住院;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皮下松弛;血管滑而表浅,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长期使用对血管有强烈刺激性药物,使血管硬化萎缩[1]。
同时由于营养不良或疾病影响,静脉塌陷,管脉狭窄,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
针对此种病人,临床中多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病人单手送管方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效果,并与双手送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输液的老年患者,将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90例)。
二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种,静脉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材料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y型静脉留置针,选用18-24g的静脉留置针,附带肝素帽,相对小号的留置针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2],固定选用弹性的,粘度大的3m一次性透明敷贴。
1.2.2血管选择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3],避开瘢痕,感染,血管窦等部位,一般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选择,尽量选用上肢静脉,心内科患者尤须如此,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在老年住院患者输液中的应用对比摘要:目的在老年住院患者输液过程中分别予以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对比不同输液方式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老年住院输液患者,共计70例,2017年1月~2017年9月是研究选择时间段落,分2组,予以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式患者归纳到研究组,予以静脉输液针的输液方式患者归纳到对照组;对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输液满意度予以观察对比。
结果存在数据差异显著的项目有: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输液满意度,且均以研究组数据指标更有临床价值,P值均<0.05。
结论在老年住院输液患者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式,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针;老年患者;输液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中,静脉输液属于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
老年患者一般存在血管壁弹性差和血管硬化等特征,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也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
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各大疾病领域治疗中的穿刺方式,是替换头皮针产品而出现的。
使用静脉留置针予以临床治疗,能够对静脉通道起到有效的维持作用,不会轻易穿破机体内部血管;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大满足病情危急患者的及时给药与输血治疗的要求。
1 资料、方法1.1 资料选择老年住院输液患者,共计70例,2017年1月~2017年9月是研究选择时间段落,分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70例总例数中所占50%,其中,男性患者所占本组例数的51.43%,女性患者所占本组例数的48.57%;67~87岁是组内患者的年龄发病范围,(77.36±6.95)岁;对照组:在70例总例数中所占50%,其中,男性患者所占本组例数的54.29%,女性患者所占本组例数的45.71%;67~88岁是组内患者的年龄发病范围,(77.32±6.92)岁;上述患者均自愿参与到研究之中,并同时将患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在外;对比不同组间患者资料,P>0.05,组间患者数据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可组间比较。
不同操作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21T08:31:17.860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6期作者:马俊改[导读] 探讨不同操作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
马俊改北京丰台医院北京丰台 10007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操作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心内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其对照组采取留置针常规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比较两组穿刺处渗血,液体渗漏,留置针脱管,留置针赌管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明显的降低了老年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随着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以及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2]。
老年人成为了主要的使用群体,作为患者的首选治疗的途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多次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患者血管,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反复的住院,更加注意血管的保护和使用,另外对于护理工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并发症,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使用,也没有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
本文针对并发症中的穿刺处渗血,液体渗漏,留置针脱管,留置针赌管进行护理干预,采取干预措施更加有效的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3]。
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正在努力探索研究的重点。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我院心内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
纳入标准:年龄为65岁以上的患者。
留置针两种静脉置管方法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改进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提高内科病房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
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的患者按穿刺入选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取一个穿刺护士和另一人共同操作植入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病人采取一个护士按常规方法单独操作植入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置管方法的效果,同时采用自制的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对各自的置管方式的满意度。
结果两人配合送管的一次成功率为93.33%,病人满意度为96.66%,一人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为66.66%,病人的满意度为73.33%,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入选的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两人配合进行穿刺方法一次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又称套管针,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应用,柔韧性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我院内科片区肿瘤科、心血管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危重患者较多、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循环差,造成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下降。
临床工作中,我们对留置针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内科片区需植入静脉留置针的患者60例,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2~90岁,平均年龄71.43±7.1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1.06±7.26岁,两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两组操作的操作者均由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护士完成,穿刺完毕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100%。
分别收集统计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病人对不同置管方法的满意度。
1.2对象纳入标准的病人为:年龄60岁以上、意识清楚、烦躁、血管弹性差、循环差、皮肤较松弛、水肿等血管比较难穿刺的患者;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血管粗、直、弹性好、易触摸的血管。
老年患者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采用本文作者留置针穿刺方法和传统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将1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双人留置针穿刺法,穿刺者右手持针,左手在穿刺点下方5厘米处绷紧皮肤拉直血管;辅助者打开注射器,连接输液器头皮针,针头已与留置针连接,一手在穿刺点上方5厘米处绷紧皮肤,在穿刺者进针的同时另一手缓慢抽回血,见到回血,穿刺者立即停止进针,保持姿势不动,而辅助者松开持注射器的手,将外套管送进血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留置针穿刺。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率。
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老年患者采用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
【关键词】老年患者留置针穿刺方法【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67-02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治疗性操作,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医疗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据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1]。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松弛、皱褶多,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易滚动,而且血管壁变厚,血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因此,穿刺时比较困难,容易刺破血管壁而导致穿刺失败[2],故留置针的穿刺较普通患者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
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老年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我们对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
观察组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0~100岁,平均(70.04±9.59)岁;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60~99岁,平均(69.89±8.42)岁,两组患者均为神志清楚、合作的脑血管疾病,并且都选择无感觉障碍的上肢,均使用BD公司的留置针(无防逆流功能)。
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静脉留置针因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老年患者更是拥有独特的优势[1]。
但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血管壁硬化、脆性增高,皮下脂肪少,血管易滑动、弯曲,给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穿刺技术不当或者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内膜机械性损伤是继发静脉炎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影响了老年患者再次接受留置针的使用。
故首次穿刺成功率至关重要,如何进一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
我科在使用针管回缩式留置针的过程中,利用产品设计上的特点,寻求一种新的送管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提高,减少对血管的损伤,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3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入住科室的老年患者220 例,年龄在60--86 岁,平均年龄71 岁,患者同意使用留置针输液。
排除以下因素:偏瘫或双上肢感觉异常及精神病患者。
材料选择由威海洁瑞公司生产的针管回缩式留置针,型号均为24G。
由操作熟练的同一责任护士完成,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
1.2 方法血管选择:在患者前臂中上1/3 与中下1/3 之间手臂[3]的粗、直、弹性好的浅静脉、易于固定、便于活动的部位进行套管针穿刺;避开静脉瓣、关节等部位,不宜选择已有渗漏、静脉炎、感染、血肿发生的部位以及患侧肢体和反复穿刺的部位[4],选择直径≥3.0mm 的血管[5]。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110),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左手拇指仍绷紧皮肤,左手食指推Y 型分叉处,将套管送入血管内,同时右手拇指食指退针芯,中指向进针反方向绷紧皮肤,套管成功送人后,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留置针。
实验组右手拇指和中指持针翼,食指放在针翼顶端,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缓慢进针2-3mm,左手保持原状不动,绷紧皮肤,右手食指与中指夹住针翼,拇指放到延长管底端向前推,同时食指和中指夹针翼向后退针芯,外套管利用针芯的支撑,将送套管和退针芯同时完成,套管顺利通过皮肤进入血管内,之后撤针芯至安全保护组件,直至退槽,此时左手拇指固定Y 型部位,右手持安全保护组件,整体向右旋转并卸下弃于锐器盒内,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留置针。
两种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在老年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发布时间:2022-10-19T02:58:23.56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5期作者:郑丽红[导读] 目的:探讨常规与改良留置针操作法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郑丽红漳浦县医院福建省漳州市363200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与改良留置针操作法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三基书本常规留置针操作法要求穿刺留置针时,留置针的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
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留置针操作法。
观察两组留置针对患者的影响情况。
结果观察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使用改良留置针操作法可以提高血管穿刺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
[关键词]留置针操作法应用效果留置针在临床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该方法的使用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老年患者皮肤均有不同程度松驰,血管弹性降低,老年患者血管不够长可用于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血管减少,置管过程中老年人常因手活动时皮肤牵扯到留置针而感觉到疼痛。
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58-85岁。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穿刺方法本研究所使用静脉留置针均为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所有穿刺操作均由经过培训,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完成。
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基书本要求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留置针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穿刺角度降低,将穿刺针进入少许,一手固定针芯,一手将留置针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老年患者两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对比发表时间:2012-11-29T10:41:45.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陈雪芬[导读] 本文中为了便于比较,把前两者归为轻度疼痛,后三者归为重度疼痛。
陈雪芬(江苏省苏州市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卫生院护理部 215141)【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特点的静脉留置针型号。
方法选择综合内科老年慢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
试验组选用24G封闭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20G号封闭式留置针,均带肝素帽。
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病人的疼痛反应。
结果试验组患者选用24G静脉留置针,较对照组使用20G静脉留置针在一次穿刺成功、减少静脉炎发生以及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反应方面有明显优势。
结论老年患者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更适宜选用24G封闭式留置针,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静脉炎的机会以及降低病人的疼痛反应。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静脉炎疼痛反应【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67-01 静脉留置针俗称套管针,具有操作简单、柔韧性好、对血管壁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特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普及应用,近年来在我们基层卫生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基层卫生院,老年病人特别多,静脉输液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机械性损伤能力都有所下降,加之老年患者疾病反复发作,住院时间长,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可以减少血管穿刺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比观察了20G、24G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选择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留置针型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为我单位2010年10月-2011年6月综合内科老年慢性患者180例,年龄60—93岁,平均72岁,随机分成20G组、24G 组,每组90例。
不同留置针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与护理进展目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探讨不同留置针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以比较三种常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手法的优缺点,为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针穿刺手法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留置针;穿刺手法;老年患者;护理进展静脉穿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不断得到改进。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因具有减少穿刺次数保护静脉、方便患者行动、有利于临床抢救和紧急用药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重要的头皮针换代产品,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标准,静脉留置时间72~96 h,除具有上述优点之外,静脉留置针对穿刺技术要求也比传统头皮针高,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等,大大降低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2-4]。
因此,不断探究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率,是每个护士的重要职责。
现将近年来不同留置针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综述如下。
1 三种不同留置针穿刺手法老年患者作为住院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年龄大、病种多、病情复杂等特殊原因,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前面提到,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皮肤弹性变差、皮下脂肪减少、静脉条件差等因素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
由于传统的头皮针反复穿刺会损伤血管,增加静脉炎的的发生,以及传统头皮针穿刺后限制老年患者行动带来极大不便等,因此,在老年患者中,浅静脉静脉留置针使用更为广泛且必要。
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能够保护老年患者血管,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便于发生各种意外状况时随时输液、输血,增加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5-6]。
1.1 留置针的组成浅静脉留置针由不锈钢针头、留置导管、白色隔离塞、小夹子、排气接头、延长管、针柄、肝素帽、保护套等组成,分直型、Y型两类,均有24G、22G、20G、18G四种规格。
1.2 留置针穿刺部位的选择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应在皮肤完好处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两种封管方法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不同封管方法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2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住院患者均分为肝素钠组和冲洗器组,肝素钠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常规封管,冲洗器组通过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封管用时、堵管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冲洗器组平均封管用时较肝素钠组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冲洗器组和肝素钠组堵管发生率分别为1.0%、2.0%,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效率更高,安全性值得肯定,可有效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高龄;护理;封管方法;应用效果老年住院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反复穿刺给其带来较大痛苦。
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缓解痛苦,且给药方式较为方便,便于临床快速输血输液,应用较为广泛。
封管技术是留置针通畅性的重要保障,其中肝素盐水是常用的封管液,但对高龄患者来说较为敏感[1]。
本研究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纳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20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照封管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肝素钠组和冲洗器组各100例,肝素钠组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7.2±3.4)岁。
冲洗器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最小6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8.8±3.1)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所用器械均为20G飞玛安全型留置针以及3M透明贴膜,由美国BD公司提供。
穿刺部位为前臂弹性佳且粗直的血管,穿刺以及封管操作均由我科室参加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5名床位护士负责,期间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