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效果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引言部分介绍了胃癌的发病情况,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基本概念以及本研究的目的。
在详细探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临床病例分析、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治疗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疗效,强调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体而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诊断标准、临床病例、手术技术、治疗效果评价、根治术、安全性、可行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胃癌的发病情况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胃癌的发病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等。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内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并定位胃癌病灶后,可以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
这种手术技术可以在不开放腹部的情况下,通过内镜直接操作在胃黏膜下进行肿瘤切除,保留胃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传统胃切除手术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如消化道激烈消化液返流、吸收功能障碍、贫血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具有更精准的病灶定位和更完整的肿瘤切除,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根治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是一种通过内镜技术在黏膜下层进行肿瘤切除的微创手术。
它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是指肿瘤侵犯黏膜下层或粘膜下层黏膜肌层之前,未侵及肌壁的恶性肿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相比之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成为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操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通过内镜在肿瘤周围注射生理盐水或膨胀剂,将黏膜下层和肿瘤隔离开。
然后,使用切割器具将黏膜下层切开,剥离出肿瘤,并进行切除。
通过内镜检查,确保切除的彻底性和肿瘤没有残留。
整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肌层和黏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它可以切除较大的病灶,降低复发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该术式还有助于提高病理学检查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临床研究显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项研究对胃黏膜下剥离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的完整性达到91.7%,复发率低于1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另一项研究对结肠黏膜下剥离术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年生存率为92.7%,远高于传统治疗方法。
虽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该术式需要操作者具备丰富的内镜技术和解剖知识,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
由于切除范围较大,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狭窄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术后需要密切随访,进行复查和复发筛查,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临床效果。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早期胃癌是指肿瘤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浆膜,病变范围较小,未见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胃癌。
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但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会有很大提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其通过内镜下将肿瘤组织切除,保留胃壁结构,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康复时间,同时保证了术后的消化功能。
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但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疗效。
3. 研究影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上述内容,本研究旨在为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这一治疗方法的效果和潜在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深入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影响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早期胃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推动胃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早期胃癌定义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深层组织的一种胃部恶性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临床效果和应用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研究空白。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临床研究,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该技术在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估该方法对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合并症发生率以及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推动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胃肠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方向。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指的是本研究中参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基于严格的标准,包括年龄、病史、病变类型等因素。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确诊为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经过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测确认需要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
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已经逐渐被广泛认可。
下面将详细介绍ESD的研究方法。
1. 患者选择: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其病灶为早期胃肠恶性肿瘤,并且符合ESD手术的适应症。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早期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2. 麻醉: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用于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内镜下将黏膜下的肿瘤粘膜层完整剥离下来,既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又能彻底清除肿瘤,被认为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ESD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ESD对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
过去,传统的手术方法往往需要切除较大范围的组织,导致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受损和生活质量下降。
而ESD能够精确地切除肿瘤,保留较多的正常组织,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ESD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肿瘤切除率高达9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而且,ESD术后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也较低,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ES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传统手术切除较大范围的组织往往会导致患者术后消化功能不良,需要长期依靠人工营养支持。
而ESD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研究发现,ESD术后患者的饮食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ESD对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手术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而ESD手术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研究显示,ESD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总费用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ESD对于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ESD手术在选择适当的患者和严格掌握手术技术的情况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而且,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ESD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ESD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明显,对肿瘤的切除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小、经济效益明显、手术的安全性好。
ESD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需谨慎,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其预后对比1. 引言1.1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胃内黏膜颜色、形态或功能的异常增生,具有不明显生长特点、深切咀嚼后无法被消化的特点,通常发生在胃腔壁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据了全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3位。
据统计显示,胃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胃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在早期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逐渐提升,但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选择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其效果和预后都备受关注。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有助于为临床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早期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早期胃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实现根治。
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两种常见方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在胃黏膜下层进行切除,可对早期胃癌进行局部切除。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适用于早期胃癌患者。
而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胃全切除等方法。
外科手术的优点在于可对肿瘤进行全面切除,但同时也有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等缺点。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早期胃癌的两种主要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原理和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最近发展起来的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内镜引导下利用专门的切割器械,将肿瘤直接切割下来,并保留健康的黏膜组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胃肠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的胃肠恶性肿瘤病人很多没有严重症状,难以进行早期诊断,然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病人的生存和治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早期的胃肠恶性肿瘤,其一次治愈率较高。
本文拟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上的临床效果。
1. 研究数据我们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找到了一些针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其中,一项针对早期胃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ESD的一次治愈率为93.6%,同时ESD的不良反应较小。
另外,一项收集了1592名患者的大规模研究表明,ESD在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方面的治愈率较高,而且患者的生存率也较高。
2. 病人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的胃肠恶性肿瘤。
对于选择治疗方法的患者,应该根据病变的大小、深度、形态、位置等因素进行评估和选择。
常规的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3. 治疗效果ESD具有如下优点:首先,通常可以在一次手术中获得完全的肿瘤切除,不需要进行多次操作。
其次,ESD在选择患者和操作技术上的规范化可以使一次治愈率较高。
此外,ESD具有不良反应较小的优点,对患者的身体危害也相对较小。
4. 注意事项- 应严格掌握操作技术,尽可能减少对患者伤害;- 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内镜治疗方法;- 应注意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处理。
5. 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用于治疗早期的胃肠恶性肿瘤,其一次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小,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选择ESD作为治疗方法的病人应该接受规范的评估和治疗,术后应注意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其预后对比【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微创、恢复快、保留胃功能等优势,而外科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和保留部分胃组织的手术等方式。
对比研究显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效果上与外科手术相当,并发症风险更低,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在强调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望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首选手段,但仍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其长期疗效和生存率。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早期胃癌、效果、预后、对比、优势、并发症、生活质量、疗效、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胃癌的发病情况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患有胃癌,其中亚洲地区是最高发区域之一。
胃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包括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
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食用腌制、熏制、高温烹饪的食物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这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它们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现状ESD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内镜下切除胃部病变组织,同时保留正常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外科手术的切除范围更加精准,患者术后保留的正常胃部组织更多,术后功能会更好地保持。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ESD技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也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SD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佳的生存预后。
对比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选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早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外科手术,观察组:ESD术。
就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展开比较。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94.44%、72.22%,P<0.05。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对应数据全部比对照组小,P<0.05。
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依次是:5.56%、25%,P<0.05。
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依次是:5.56%、2.7%,P>0.05。
结论为早期胃癌病患选ESD术,能够将最终疗效进行优化,手术用时少,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少,同外科手术相较,效果佳,临床价值高,应得到进一步推崇。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胃癌于临床中属恶性肿瘤,患病部位于黏膜及其下层,该病早期不存在显著表现,待确诊时已延误治疗,对病患正常生活、生命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多[1]。
伴随内镜术进展,该病的早期诊断率也日佳上升,于早期阶段提供手术疗法,病患生活质量会显著优化。
以往的外科手术对病患胃部组织会造成一定损害,创伤大,术后恢复进程缓慢,疗效不确切。
ESD术属新型疗法,本文中就该疗法同外科手术间的差异性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72例早期胃癌患者,各组36例。
对照组男/女各19、17;年龄41-74岁,中位(54.62±0.89)岁;病变部位于胃窦、胃底贲门、胃角处的人数依次是13、8、15;肿瘤直径0.75-2.58cm,中位(1.52±0.46)cm;病理类型是未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人数依次是8、12、16。
观察组男/女各18、18;年龄41-75岁,中位(54.55±0.72)岁;病变部位于胃窦、胃底贲门、胃角处的人数依次是12、8、16;肿瘤直径0.74-2.58cm,中位(1.51±0.43)cm;病理类型是未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人数依次7、13、16。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随着内镜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ESD具有微创、保留胃肠道功能、恢复快速等优点。
本文将从ESD的概念、适应症、治疗方案、并发症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对ESD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ESD是一种通过内镜技术,将黏膜下层剥离或削除的手术。
它可以切除胃肠道内包括肿瘤在内的异常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
ESD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直肠癌等,但具体的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ESD的治疗方案包括黏膜下注射、切除黏膜下层组织、造口和黏膜止血等步骤。
在手术过程中,内镜医师需要对黏膜下层组织进行准确地切除,同时还需要避免对深层组织的切割,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ESD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进行操作。
ESD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穿孔和胃肠道梗阻等。
其中,穿孔是ESD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为了避免出现并发症,内镜医师需要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ESD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方面,ESD可以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当的切除率,同时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生活质量方面,ESD的切口较小,疼痛较轻,转归较好,患者可以较早地开始正常饮食和活动。
总之,ESD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方法,但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操作,并且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中,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并及时进行干预,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47 期2019 Vol.6 No.47
7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效果探讨
曹玮
(谷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705)
【摘要】目的 对比早期胃癌应用内经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7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生存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早期胃癌,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显著,预后效果好。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早期胃癌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7.72.01
早期胃癌主要至癌细胞浸润局限于黏膜、黏膜下层的情况,癌细胞尚未发生大面积转移。
针对早期胃癌,临床中常规使用手术治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因手术效果差及预后差而逐渐被淘汰[1]。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中推广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取得满意效果。
本研究及对比了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3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无手术禁忌[2]。
(2)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中晚期胃癌患者。
(2)胃溃疡及精神疾病者。
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者26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49.3±2.6)岁。
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50.1±2.3)岁。
一般资料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常规麻醉及消毒铺巾,于患者腹正中做切口入腹腔,探查瘤体。
确定肿瘤范围与浸润程度,切除肿瘤病灶,其中远端切线处在幽门括约肌3 cm位置,近端切线处在肿瘤5 cm位置,病灶切除时清扫部分淋巴结,之后重建消化道及关闭切口。
实验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如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电凝标记病灶组织皮肤。
黏膜下注射混合液(100 ml 10%甘油+5 ml靛胭脂+1 ml肾上腺素+5%果糖+0.9%氯化钠溶液),于黏膜下多点注射到病灶隆起。
使用IT到沿标记点外缘环切黏膜,暴露病灶,从切开边缘对病变组织黏膜下层行钝性剥离,期间可注射混合液促进病变剥离。
完成操作后采取喷洒止血药物及氩离子固化等对创面血管行凝固治疗,若有必要可使用钛夹血管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情况。
(2)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
实验组3779.36±7.4664.48±6.98 5.42±1.29
对照组3690.38±8.0390.26±8.877.16±1.42 t- 6.07713.821 5.483
P-0.0000.0000.000
2.2 预后情况
术后随访1年显示实验组生存率为100.00%(37/37),与对照组97.22%(35/36)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随访实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1.11%(4/3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对于早期胃癌,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传统治疗中,受医疗条件及医疗技术的限制,常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实施黏膜切除术[3]。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虽说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手术却因存在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高及预后效果差等缺陷,目前给方式以逐渐被淘汰。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中开始大力推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这一微创治疗方法。
新手术方法克服传统手术的局限性,能够精准控制病灶切除形状及大小,实现对较大病变的一次剥除,这样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
此外新型手术方式还具有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应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使用新型手术方法的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该结果充分表明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胃癌疾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这一方法要比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加,且对患者预后效果也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俊宇,时强,周平红,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胃切除术
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8).
[2] 周瀚,王玉铜,于文胜.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
术治疗早期胃癌对比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
[3] 张艳,季峰,黄立江,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高龄早期胃癌
患者中的治疗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1):52-55.
本文编辑: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