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2)巴洛克
- 格式:ppt
- 大小:10.22 MB
- 文档页数:28
1作曲家:C. 格凡斯●作品名称:《帕凡管风琴曲》作品分析和感想:这首管风琴曲沿袭了中世纪音乐的传统特点。
①庄严肃穆;②在风格和表演方面与声乐曲息息相关。
乐器可以用来重迭或取代世俗的和宗教的复调作品中的人声。
【巴洛克时期】1作曲家:J.S. BachJ.S. Bach的创作风格: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
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
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作品名称:《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作品分析和感想:《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正是其中之一。
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
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
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中前奏曲为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
赋格曲为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
充分拓展了D大调的音乐内涵,表现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作品分析和感想: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般在国外万圣节经常能够听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是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曲。
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
乐曲具有雄伟的戏剧情节和华丽的技巧,是一首高雅,雄浑,底蕴丰厚的乐曲。
在作品旋律中,巴赫已大胆地投入了他那敢于独领风骚的,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音乐,使人们耳目一新。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
50部必知的音乐经典:1.《四季》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意大利)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虽然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其音乐旋律活泼动人,音乐形象感觉强烈,经过了几百年之后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2.《弥赛亚》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德国)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与巴赫被并称为巴洛克时代的两位巨人,他开创了音乐发展的新时代,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的音乐宝藏。
如果说巴赫在《G弦上的咏叹调》中使用音乐的理性来接近上帝,那么亨德尔在《弥赛亚》中就是用音乐的感性来接近上帝。
3.《G弦的咏叹调》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时隔几个世纪,《G弦上的咏叹调》这部作品仍然常演不衰,显示出这部作品至今仍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通过《G弦上的咏叹调》中多彩的节奏与流动的空间,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展示出其在音乐创作上的天分和才华。
4.《创世纪》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奥地利)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堪称古典作曲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随着新的音乐观念一起成长蜕变,而且在风格塑造上鞠躬厥伟,非他人所能比拟,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创世纪》是最温暖的“疗伤”音乐,宛若风浪中的一盏灯塔,带领我们回到宁静的归处。
5.《魔笛》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在欧洲音乐史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华者并不罕见,可想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被公认为神通的音乐家,确属罕见。
《魔笛》是莫扎特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使民间歌剧得以提高的一步重要作品,更是公认的西方歌剧经典。
6.《命运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记忆音乐14首“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
这个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贬义词。
而只是像温开尔曼和科特雷梅尔?德?坤赛的同时代人那样,把“巴洛克”这个词看成是一种奇怪的、过分雕琢的、独特的、简言之,是极不值得赞美的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
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
<br/> 自18世纪以来,艺术史家和考古学家们特别重视风格的研究。
所谓风格意味一件作品是依照某种特定的组合方式而构成的,它本身有着的内在谐和一致,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风格,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风格的形成,当然是某一个时代和作者艺术发展成熟的表现。
不过,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却一直是美术史家们有争论的问题。
“巴洛克”一词的原义,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大约是18世纪古典主义者奉赠给自己不太赞同的前辈艺术的一个称号。
从时间上说,“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初。
所以有人把整个17世纪各国的艺术——意大利、西班牙、弗兰德尔、荷兰、法……都列在"巴洛克"范围之内。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浪漫主义。
它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谓“反”的,“倒退”的艺术。
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个人又反射着各种历史因素(包括一切以往的传统),而给当代的历史带来新的东西。
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一.代表作品:一声乐作品宗教康塔塔:《基督在垂死的桎梏中》《我心中充满忧虑》《宗教改革康塔塔》《心和手,事业和生命》《有个声音在高喊,醒来吧》世俗康塔塔:世俗康塔塔不包含众赞歌,而像歌剧一样,由独唱或重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以及合唱和管弦乐组成,是巴赫音乐中最生动活泼的部分。
23首世俗康塔塔中较著名的有:《咖啡康塔塔》(第211)《农民康塔塔》(第212)《狩猎康塔塔》(第208)《菲勃斯与潘的争吵》《溪水,轻轻的流淌》《太阳神与牧神的争斗》清唱剧:三部清唱剧《圣诞清唱剧》《复活节清唱剧》《升天节清唱剧》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弥散曲:《b小调弥散曲》二.器乐作品管风琴音乐:143首《众赞歌前奏曲》6首《管风琴奏鸣曲》《前奏曲与赋格》《变奏曲》《幻想曲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帕萨卡里亚与赋格》《管风琴协奏曲》古钢琴音乐:《创意曲》30首《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托卡塔》7首3集组曲6首《法国组曲》 6首《英国组曲》 6首《帕蒂塔》管弦乐和室内乐:《6首独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4首乐队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6首《独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戈德堡变奏曲》最后的作品:《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二.艺术成就:(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的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5)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顶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歌剧和清唱剧最著名。
第二节巴洛克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与发展1.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是诞生于1597年,里努契尼作剧,培里作曲的《达芙妮》。
2.1600年被称为歌剧的诞生年。
3.歌剧诞生于意大利弗罗伦萨。
4.歌剧的发展:⑴罗马歌剧代表人:卡瓦利埃里,代表作《灵魂与躯体》⑵威尼斯歌剧代表人:蒙特威尔第,代表作《奥菲欧》是其第一部歌剧。
⑶那波里歌剧的代表人:阿·斯卡拉第。
贡献:确定了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典型形式。
5.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欧洲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
法国歌剧——17世纪法国歌剧代表人:吕利。
贡献:确立了法国歌剧形式“抒情悲剧”。
代表作:《卡德缪斯和赫尔米昂》(1673年,第一部真正的抒情悲剧)英国歌剧——17世纪英国歌剧代表人:波塞尔,代表作《狄东与伊尼》。
其他声乐体裁清唱剧和康塔塔都是产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
器乐音乐1.巴洛克时期对风琴音乐贡献最大的国家:德国。
2.17世纪德国管风琴音乐代表人:布克斯特胡德。
(17世纪)3.巴洛克时期对古钢琴音乐贡献最大的国家:法国。
4.法国古钢琴音乐代表人:F·库普兰(罗克克风格代表)。
5.小提琴音乐代表人:⑴维瓦尔第(意大利)代表作:《四季》贡献:确立了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样式。
⑵塔蒂尼代表作《魔鬼的颤音》第三节巴赫与亨德尔巴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西方音乐之父)1.巴赫的音乐创作⑴声乐作品:康塔塔①世俗康塔塔《咖啡康塔塔》②宗教康塔塔《宗教改革康塔塔》⑵受难曲:《马太受难曲》⑶弥撒曲:《b小调弥撒曲》⑷钢琴音乐:《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⑸管风琴音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⑹管弦乐曲:《布兰登堡协奏曲》亨德尔——巴洛克时期德国(英国)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创作:⑴歌剧:《塞尔斯》⑵清唱剧:《弥塞亚》⑶键盘音乐:《快乐的铁匠》⑷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第四章资本主义时期第一节十八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时期)喜歌剧的发展及歌剧改革1.古典主义时期歌剧改革代表人:格鲁克(奥地利,第一位伟大的歌剧革新者), 代表作:《奥菲欧》、《阿尔赛斯特》2.意大利喜歌剧代表人:裴格雷西,代表作:《管家女仆》(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喜歌剧)3.法国喜歌剧代表人:卢梭,代表作:《乡村卜者》(第一部法国喜歌剧)交响乐和奏鸣曲的发展1.对古典初期奏鸣曲作出最大贡献的作曲家:D·斯卡拉蒂2.曼海姆乐派代表人:约翰·司塔米兹3.北德乐派代表人:K·P·E巴赫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海顿1.海顿是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及“弦乐四重奏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