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doc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9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
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
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
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
“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
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智取生辰纲》。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3)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和写法,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杨志等人物忠诚、勇敢、智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智取生辰纲》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生僻字的读音和写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2)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有关杨志、吴用等人物的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僻字的读音和写法。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辨。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智取生辰纲》。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中华文化向全球传播,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逐渐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和青睐。
其中,闫妮执导的影片《智取生辰纲》,不仅荣获多项国内外电影节大奖,而且被称为中国武侠影片中的“经典之作”。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影片《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著名文化名著《水浒传》的其中一个故事;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电影艺术相结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1.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观影体验,通过欣赏影片,增强学生对于老书虫,包龙星,方大洪等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策略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以及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因素等。
1. 预习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篇章,了解《智取生辰纲》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观影环节通过放映影片《智取生辰纲》,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影体验。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水浒美人如花、花和尚、鲁智深等著名的水浒侠士形象,以及他们的理念和信仰。
同时,讲解电影中的场景设置和摄影技巧,使学生对于电影艺术的丰富性有更深刻的体会。
4. 问题探究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剖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的道德因素,理解人性与生命等方面,以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方案实施1.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之前通过阅读《水浒传》提前了解故事情节。
2.观影环节:放映影片《智取生辰纲》,让学生观看电影,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课堂讲解: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讲解故事情节背景、电影制作技巧等。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通过分析、综合和评价,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英雄人物;(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背景和作者;(3)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小组合作,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小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评价作品中的英雄人物;(2)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2)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3)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人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岀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岀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一一青面兽杨志。
二.介绍作者作品: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冋家,从事著述。
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谓之,友谊遂绝。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问题解决与思考:图片、影片演示法。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感情,分析人物性格教学重点: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
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
人物简介:绰号:及时雨、呼保义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有忠君思想总想招安主要事迹: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三打祝家庄、两破童贯、三败高俅。
【林冲】绰号:豹子头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主要事迹: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野猪林获救)、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取投名状大战杨志、忘恩义火并王伦【李逵】绰号:黑旋风性格特点: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主要事迹:大战浪里白条、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斧劈罗真人、大闹忠义堂负荆请罪【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不拘小节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只身闯华山【吴用】绰号:智多星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主要事迹: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绰号:行者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事迹: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云飞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杨志】绰号:青面兽性格特点:精明能干、脾气暴躁主要事迹:汴京城卖刀、大名府斗武、双夺宝珠寺第二课时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 课《智取生辰纲》教课方案内容预览:《智取生辰纲》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剖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矛盾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良的构想。
教课要点: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教课难点:教课课时: 2 课时。
教课方法:赏读法。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 教课导入:我们四周很多同伙都比较喜爱采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豪杰图像的精良画片,采集较全者常常引认为豪。
我想,大家赏识的不单是画片,更主要的是钦佩这些豪杰的英豪豪气。
梁山豪杰们同归殊途,但他们各自的身世、地位、命运、投靠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他们中间不乏武艺高强、拥有必定修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此中的一个代表。
今日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行折的要点一节。
二. :施耐庵( 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祖籍东都,一说钱塘。
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认为耻,致书诮之,友情遂绝。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全部技术无不精晓。
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
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周边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
自言青田刘伯温擅长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
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
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
贾因此致富。
此书后辗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
是人胸中定有逆谋。
不除之必贻大患。
”密令疆吏捕之。
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朝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此刻多数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绘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
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
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
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
“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
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
纲》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
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
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
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
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
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
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
贾因而致富。
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
是人胸中定有逆谋。
不除之必贻大患。
密令疆吏捕之。
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
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 检查预习、指名复述课文
四. 故事情节分析: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
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
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
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
怒忿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
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
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