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1
内封《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主编蔡翠芳参编裴慧荣赵建英张广萍白而立中药系编写说明《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是依据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实训教学使用。
该实训指导分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两部分共13项实训内容。
蔡翠芳编写实训一至实训七,并负责统稿工作;张广萍编写实训八至实训十,白润娥编写实训十一至实训十三。
任课教师要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选取实训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独立开展中药炮制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炮制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仁及其使用本实训指导书的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编者2004.12目录项目2 净选加工1-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1-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项目3 饮片切制-2-1饮片切制-2-2饮片切制-项目4 清炒法3-1清炒法---炒黄3-2清炒法---炒焦3-3清炒法---炒炭3-4清炒法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4-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4-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4-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4-4加固体辅料炒法项目6 炙法5-1先加辅料后炒药5-2先炒药后加辅料项目7 煅法----------------------------------------- 项目8 蒸、煮、燀法项目9 复制法项目10 其他制法附录《中药炮制技术》实训须知中药炮制实训室是《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进行实训时要听从实训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1.实训课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训指导,实训结束后应认真书写实训报告。
1. 理解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药性、药效的影响。
4. 了解炮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以下炮制方法进行操作和观察:1. 清炒法2. 炙法3. 蒸法4. 煅法三、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当归、白芍、丹参、大黄、黄芪、白术、党参、麻黄、陈皮、瓜蒌皮、阿胶等。
2. 器具: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切药机、压板、切药刀、切药板、搪瓷盘等。
四、实验方法1. 清炒法: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或中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2. 炙法:将药材置于锅中,加入适量辅料(如酒、醋、蜜等),用文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3. 蒸法:将药材置于蒸锅中,用蒸汽蒸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4. 煅法:将药材置于炉中,用武火煅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1. 清炒法:- 酸枣仁: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2. 炙法:- 酸枣仁: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王不留行: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山楂: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槟榔: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麦芽: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核桃: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3. 蒸法:- 酸枣仁:蒸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蒸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4. 煅法:- 酸枣仁: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 王不留行: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付实验报告)(自编教材)中药学院中药炮制研究中心主编胡慧华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于北京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实验室规则 (2)实验一净选加工与饮片切制 (3)实验二清炒法 (9)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法 (12)实验四炙法 (15)实验五蒸、煮、燀、煅法、制霜、干馏、提净法 (19)实验室规则中药炮制学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药性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天然的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制作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是祖国医药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课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是中药炮制学课程中重要的环节。
实验课的目的是验证、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各类炮制方法的特点和操作方法,通过代表药材的炮制,掌握各种炮制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为今后从事与炮制有关的工作,研制炮制新品种、新工艺打下基础。
因此要求同学们必须重视炮制实验。
为了炮制实验课能安全顺利地进行,特作规定如下:1、实验课前,必须完成指导老师规定的预习任务,预习时主要是阅读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实验药物的性质及实验方法等,没有预习的同学对实验的掌握和理解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除所须的笔记本和实验指导及课本之外,不得携带其它物品入内,以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和整洁。
3、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实验室保持安静,不得喧哗;不得嬉笑和打闹,严禁吸烟,实验室的药物、用具及实验产品一律不得带出室外,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要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如有破损应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如隐瞒实情,一经发现,将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5、实验操作要认真负责,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药材保质保量地炮制完成。
6、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所用器具刷洗干净。
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方能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值日生负责实验室卫生、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
实验一净选加工与饮片切制一、实验内容净选加工药物淫羊霍、栀子、香附、杏仁、竹茹。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实验一饮片切制一、实验目的1. 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饮片切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饮片类型。
3. 掌握饮片干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手工切制薄片:当归、白芍。
厚片:丹参、大黄。
斜片:黄芪。
直片:白术。
段:党参、麻黄。
丝:陈皮(细丝)、瓜蒌皮(宽丝)。
块:阿胶(丁)。
2. 机器切制槟榔、川芎、甘草。
三、实验工具、设备片刀、切药刀、切药板、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压板、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2. 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3. 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 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厚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5. 黄芪: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片,干燥。
6. 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直片,干燥。
7. 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8. 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9. 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细丝,阴干。
10. 瓜蒌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宽丝,干燥。
11. 阿胶:取阿胶块,烘软,切成小丁块。
12. 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3. 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4. 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五、注意事项1. 为减少药材浸入水中的时间,应大小、粗细分档软化,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原则。
2. 软化过程较长,药材易发生质变,应勤检查,勤处理。
3. 软化太过或不及均影响药材质量或增加切制时的困难,应经常检查药材软化程度。
4. 机器切制应注意检查机器,按章操作;手工切制应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的速度,放刀要平稳;注意操作安全。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教案_2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教案_2一、实验目的:1.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中药炮制的基本操作技能;3.了解中药炮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电热板、烧杯、研钵、研杵、滤纸、漏斗、试管、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移液管等;2.试剂:玉米淀粉、甘草、白芨、桔梗等。
三、实验内容:1.中药炮制的基本操作技能1.1炮制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中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1.2清洗和处理中药材:将中药材用流动水清洗干净,并根据需要进行去皮、除杂等处理;1.3切割和研磨中药材:将处理好的中药材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并用研杵和研钵研磨成细末;1.4炮制过程的监控:在炮制过程中,根据需要掌握温度、时间、药材用量等指标,并进行适时调整;1.5炮后处理:炮制完成后,将炮制好的中药材进行除渣、除杂等处理。
2.中药炮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2.1炮制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控制,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药材产生影响;2.2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或药材飞溅等意外事故;2.3灶台、烧杯等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对炮制品质的影响;2.4炮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洁净,避免细菌、尘埃等杂质的污染;2.5炮制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工作区域,避免残留物对下次实验的干扰。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齐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2.处理中药材:根据实验需要,对中药材进行清洗、去皮、除杂等处理;3.切割和研磨中药材:将处理好的中药材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并用研杵和研钵研磨成细末;4.选择炮制方法:根据实验需要和中药材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5.进行炮制操作:根据选择的炮制方法,将炮制器具放置在电热板上,调节温度和时间进行炮制;6.监控炮制过程:在炮制过程中,根据需要掌握温度、时间、药材用量等指标,并进行适时调整;7.炮后处理:炮制完成后,将炮制好的中药材进行除渣、除杂等处理;8.实验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操作过程、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二 O O五年八月前言中药炮制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典型药物的炮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
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开展中药炮制生产工作,整理及发展中药炮制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验内容包括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两部分。
要求同学结合中医学、中药学基本理论,以药物分析化学、中草药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王允唐坤闫光凡编二 00 五年八月目录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3)实验二清炒法 (5)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及芦丁总量比较 (7)实验四加固体辅料炒 (11)实验五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 (14)实验六煅法 (15)实验七自然铜的炮制及其Fe2+煎出量的测定 (17)实验八炙法 (19)实验九香附、钩藤醋炙、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总量初步测定 (22)实验十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降压、镇静、镇痛比较实验 (23)实验十一蒸法(生地、山茱萸、黄芩)、煮法(川乌)、燀法(桃仁) (24)实验十二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26)实验十三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27)实验十四炮制对桃仁所总苦桃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29)实验十五煨法葛根、肉豆蔻、木香,提净法(芒硝、紫囱砂)干馏制备蛋黄油法 (30)实验十六山楂的炮制及其总有机酸和总黄酮总量测定 (32)实验十七黄连炮制及其成分在炮制前后的变化 (33)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一、实验目的:1.明确药材净选加工与饭片切制的目的意义。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实验一清炒法与固体辅料炒法一、实验目的1、熟悉清炒与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供试药材的制法、火候及炮制品质量要求二、实验内容和方法1、炒黄:(1)牛蒡子:取牛蒡子100g ,置热锅内(手试有热气)以文火炒至略鼓起,并有暴裂声(约2/3 的药物爆裂)和具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2)莱菔子:取莱菔子100g 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3)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100g ,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 以上),取出,放凉。
2、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片100g 入热锅内,文火炒至发软,内部变色,再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具焦斑、内黄褐色。
3、炒炭:(1)槐米炭:取净槐米100g ,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净火星,炒干,取出,放凉。
4、米炒:(1)米炒党参: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表面深黄色,米呈焦褐色,取出,筛去米,放凉。
党参片每100kg ,用米20kg 5、麦麸炒:(1)麸炒白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表面深黄色,具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白术片每100kg ,用麦麸10kg 。
(2)麸炒山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炒至山药表面亮黄色,具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山药片每100kg ,用麦麸10kg 。
三、注意事项1、炒前药材要净选分档。
2、掌握预热温度、炒制火力、炒制程度。
3、翻动均匀,出锅迅速,及时摊晾。
4、炒炭最后做,麸炒后洗锅。
5、制品老师检查后回收。
实验二煨、烫、煅一、实验目的1、了解煨、烫、煅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供试药物的制法、火候和质量要求。
二、实验内容方法1、煨制法(1)取肉豆蔻100g ,麦麸50g ,同置锅内文火加热,适度翻动至色度深,趁热指掐有油痕,抛落声哑,表面偶有裂纹;麸香气浓,麸显焦黄色,显油性,有香气。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中药学专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一、实验内容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四、实验方法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一、实验内容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一) 炒黄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3. 掌握常见中药的炮制过程及注意事项;4. 通过实验,提高中药炮制水平,为今后从事中药炮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X五、实验内容1. 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 炙法:酒炙、醋炙、蜜炙3. 煎煮法:水煮、酒煮、醋煮4. 蒸制法:清蒸、酒蒸、醋蒸六、实验步骤1. 清炒法(1)炒黄: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炒炭: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炙法(1)酒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2)醋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3)蜜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蜂蜜,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3. 煎煮法(1)水煮:取净药材,加水煎煮,煎煮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2)酒煮: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煎煮,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3)醋煮: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煎煮,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4. 蒸制法(1)清蒸:取净药材,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2)酒蒸: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3)醋蒸: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七、实验结果1. 清炒法:实验中,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均能改变药材的药性和药效,提高药材的疗效。
2. 炙法:实验中,酒炙、醋炙、蜜炙三种方法均能增强药材的药效,降低毒性,改善口感。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并能清楚阐述药材炮制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常见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特殊炮制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中药炮制工艺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常见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和工艺流程。
3.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要点。
4.中药炮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通过PPT及教案,系统地讲解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演示。
教师进行中药炮制实验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
3.学生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方法和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
学生按小组合作的形式,就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5.总结交流。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交流,分享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2.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学生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评价,反映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小组讨论记录。
学生小组需记录讨论过程和内容,体现团队合作意识。
4.平时成绩。
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和态度等。
5.实验报告答辩。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实验报告进行答辩,展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深入。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中药炮制学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今后的中医药实践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中药学专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一、实验内容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把握润法和切制的差不多方法。
(3) 把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四、实验方法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操纵大小药材软化时刻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纳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纳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刻过长,否则不处会显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按照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平均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一、实验内容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把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差不多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把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一) 炒黄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持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持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持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
有香气。
(三)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持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持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五、注意事项(1-) 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操纵适宜的温度、时刻,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样操纵在160 —170 ℃,炒焦一样操纵在190 —200 ℃,炒炭一样操纵在220 —300 ℃。
(2) 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刻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阻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在操作过程中,要勤翻动,幸免生熟不匀的现象。
炭药要注意防火,一定要待冷透后入库。
六、摸索题(1) 炒黄、炒焦、炒炭各有那些规格标准? 三者炒后对药性各有什么阻碍?(2) 什么是火力? 什么是火候?(3) 炒药什么缘故要用热锅?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一、实验内容1.麸炒苍术、僵蚕。
2 .米炒党参。
3 .土炒山药4 .砂烫马钞票子鸡内金。
5 .蛤粉烫阿胶。
6 .滑石粉烫刺猬皮。
二、目的要求(1) 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把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
(3) 把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三、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锅、铁铲、扫把、筛子、台秤、瓷盘、瓷盆等。
四、实验方法(一) 麸炒1.苍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苍术片,翻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
筛去麸皮,放凉。
苍术片每100kg ,用麸皮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
有香气。
2.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白术片,翻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白术每100kg ,用麸皮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黄棕色或黄褐色,偶见焦斑。
有焦香气。
3.枳壳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枳壳片,迅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
筛去麸皮,放凉。
枳壳片每100kg ,用麸皮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内部淡黄色。
具香气。
(二) 米炒1.斑蝥取净斑蝥与米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翻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
筛去米粒,放凉。
斑蝥每100kg ,用大米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微挂火色。
臭气轻微。
2.党参将大米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呈老黄色时,取出。
筛去米、放凉。
党参片每100kg ,用大米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
具香气。
(三) 土炒山药先将伏龙肝粉( 或赤石脂粉) 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土粉轻松灵活状态时,倒入山药片,持续翻炒,至山药挂土色,表面显土黄色,并透出山药之固有香气时,取出。
筛去土,放凉。
山药每100kg ,用伏龙肝3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轻挂薄土,呈土黄色,无焦黑斑和焦苦味。
具土香气。
(四) 砂烫1.马钞票子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马钞票子,持续翻炒,至外表呈棕褐色或深褐色,内部鼓起小泡时,取出。
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褐色或棕褐色,击之易碎,其内面鼓起小泡。
具苦香味。
2.鸡内金将净砂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持续翻炒,至鼓起,卷.曲,表面金黄色时,赶忙取出。
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表面金黄色,质脆。
具焦香气。
(五) 蛤粉烫阿胶先将胶块烘软,切成10mm 小胶丁备用。
取蛤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放入阿胶丁,持续翻埋,烫至阿胶丁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颜色由乌黑转为深黄色,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蛤粉时,迅速取出。
筛去蛤粉,放凉。
阿胶每100kg,用蛤粉40kg。
成品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无“溏心”,质轻而脆,中空略成海绵状。
(六) 滑石粉烫刺猬皮先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倒入净刺猬皮块,炒至刺尖卷曲,内部膨胀时取出。
筛去滑石粉,放凉;刺猬皮每100kg ,用滑石粉5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鼓起,焦黄色,质地发泡,刺卷曲,皮部边缘向内卷曲。
微有腥臭味。
五、注意事项(1) 需加辅料炒制的药材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并通过净选加工处理。
(2) 麸炒药物火力可稍大,撒入麸皮应赶忙冒烟,赶忙投入药物,借麸皮之烟熏使药物变色,但火力过大,则麸皮迅速焦黑,不产生浓烟而达不到麸炒的目的。
(3) 米炒火力不宜过大,温度过高会使药材烫焦,阻碍质量。
(4) 阿胶颗粒一样在10mm左右为宜,大了不易透心,会成“溏心”,过小易被烫焦,二者均阻碍质量。
(5) 土炒必须先将土粉加热呈灵活状态时加入药物,如果温度过低,则药物挂不上土,颜色也不易改变;温度过高,使药物焦化。
(6) 土、砂、蛤粉、滑石粉炒时,投药前辅料都应先加热至灵活状态,专门是第一次用于炒药时尤应如此。
(7) 炒过毒剧药物的辅料,不能再用于炒制其他药物,也不可乱倒。
六、摸索题(1)实验药物加入固体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什么?(2)烫制药物什么缘故要把握适当的温度,过高过低对药物有何阻碍?(3)砂烫与土炒有什么区不?实验四炙法一、实验内容1.酒炙当归、川芎。
2. 醋炙乳香、柴胡。
3.盐炙杜仲、车前子、黄柏。
4.蜜炙款冬花、百合、麻黄。
5.姜炙厚朴、竹茹。
6.油脂炙淫羊藿。
二、目的要求(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把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样用量。
三、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方法(一) 酒炙1.当归取净当归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当归每100kS ,用黄酒10kS 。
成品性状:本品呈老黄色,略有焦斑。
微有酒气。
2.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100kg ,用黄酒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二) 醋炙1.乳香取净乳香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米醋,连续拌炒至表面显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乳香每100kg ,用米醋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棕色至黑褐色,粗糙。
质松脆,微有醋香气。
2.柴胡取净柴胡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用文火加热,炒至干,色泽加深,取出放凉。
柴胡每100k9 ,用米醋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醋气。
(三)盐炙1.杜仲取净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润透,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黑色,丝易断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杜仲每100kg ,用食盐2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黑色,银白色橡胶丝减少,弹性减弱,折断后丝易断,并略具咸味。
2.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100kg ,用食盐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咸。
(四) 蜜炙1.款冬花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款冬花中,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时,取出放凉。
款冬花每100kg ,用炼蜜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有焦斑,具光泽,略带粘性。
味甜。
2.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平均,连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100kg ,用炼蜜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3.麻黄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麻黄段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麻黄每100kg ,用炼蜜20kg成品性状,本品呈深黄色,略具光泽。
(五)姜炙1.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持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100kg ,用生姜10kg ( 干姜用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