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求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推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征、代表性的实验编写而成,包括了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

实验一清炒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 .炒黄王不留行、莱菔子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荆芥、槐米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炒黄

1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 .莱菔子取莱菔子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透出其特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碎,具香气。

( 二) 炒焦

1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大小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 .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 三) 炒炭

1.荆芥取净的荆芥段,称重,置热锅中,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制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香气减弱。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时,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黑褐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五、注意事项

(1)炒制前药物应进行净选除去杂质,大小分档。

(2)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160 ~170 ℃,炒焦一般控制在190 ~200 ℃,炒炭一般控制在220 ~300 ℃。

(3) 在操作过程中,要勤翻动,避免生熟不匀的现象。炭药要注意防火,一定要待冷透后入库。

六思考题

(1) 炒黄、炒焦、炒炭各有那些规格标准? 三者炒后对药性各有什么影响?

(2)火力和火候各指什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

(3) 炒药为什么要用热锅?

实验二加固体辅料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操作方法及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

1.麸炒:苍术,僵蚕,枳壳

2.米炒:党参

3. 土炒:山药,白术

4.砂炒:鸡内金

5.蛤粉炒:阿胶

6.麦麸煨:肉豆蔻

三、工具设备

炉子、锅、铁铲、扫把、筛子、台秤、瓷盘、瓷盆、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麸炒

1.苍术先将定量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苍术片,翻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苍术片每100kg ,用麸皮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有香气。

2.僵蚕先将定量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僵蚕,翻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僵蚕每100kg ,用麸皮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淡黄色至黄色,腥气较微弱。

3. 枳壳先将定量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枳壳片,迅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枳壳每100kg ,用麸皮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 二) 米炒

1. 党参将定量大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呈老黄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

党参片每100kg ,用大米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 三) 土炒

1. 山药先将定量伏龙肝粉( 或赤石脂粉) 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土粉轻松灵活状态时,倒入山药片,不断翻炒,至山药挂土色,表面显土黄色,并透出山药之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

山药每100kg ,用伏龙肝3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轻挂薄土,呈土黄色,无焦黑斑和焦苦味,具土香气。( 四) 砂烫

1 .鸡内金将适量净砂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炒,至鼓起,卷曲,表面金黄色时,立即取出。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表面金黄色,质脆,具焦香气。

( 五) 蛤粉烫

阿胶先将胶块烘软,切成5mm 3立方体小胶丁,备用。

取适量蛤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放入阿胶丁,不断翻埋,烫至阿胶丁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颜色由乌黑转为深黄色,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蛤粉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阿胶每100kg,用蛤粉40kg。

成品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无“溏心”,质轻而脆,中空略成海绵状。

(六)煨法

肉豆蔻将肉豆蔻与麦麸同置热锅内,文火加热,适当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深棕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肉豆蔻每100kg,用麦麸40kg。

五、注意事项

(1) 需加辅料炒制的药材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并经过净选加工处理。

(2) 麸炒药物火力可稍大,撒入麸皮应立即冒烟,随即投入药物,借麸皮之烟熏使药物变色,但火力过大,则麸皮迅速焦黑,不产生浓烟而达不到麸炒的目的。

(3) 米炒火力不宜过大,温度过高会使药材烫焦,影响质量。

(4) 阿胶丁大小一般在5mm3左右为宜。

(5) 土炒必须先将土粉加热呈灵活状态时加入药物,如果温度过低,则药物挂不上土,颜色也不易改变;温度过高,使药物焦化。

(6) 土、砂、蛤粉、滑石粉炒时,投药前辅料都应先加热至灵活状态,特别是第一次用于炒药时尤应如此。

(7) 炒过毒剧药物的辅料,不能再用于炒制其他药物,也不可随意倾倒。

六、思考题

(1)实验中药物加入固体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2)烫制药物为什么要掌握适当的温度,过高过低对药物有何影响?

(3)砂烫与土炒有什么区别?

实验三炙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内容

1.酒炙:当归,川芎

2.醋炙:乳香

3. 盐炙:黄柏、车前子、杜仲

4.姜炙:竹茹、厚朴

5.蜜炙:百合,黄芪

三、工具设备

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

四、实验方法

(一) 酒炙

1.当归取净当归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当归每100kg ,用黄酒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老黄色,略有焦斑。微有酒气。

2 .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川芎每100kg ,用黄酒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 二) 醋炙

1 .乳香取净乳香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米醋,继续拌炒至表面显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乳香每100kg ,用米醋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棕色至黑褐色,粗糙。质松脆,微有醋香气。

( 三) 盐炙

1 .黄柏取净黄柏丝,加盐水拌匀,润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柏

丝颜色变深时,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黄柏每100kg ,用食盐2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黄色,带有焦斑。味苦微咸。

2 .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100kg ,用食盐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味微咸。

3. 杜仲取净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黑色,丝易断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 杜仲,用食盐2 kg。

成品形状:本品深黄色,带有焦斑。味苦微咸。

( 四) 蜜炙

1. 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百合每100kg ,用炼蜜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味甘微苦。

4 .黄芪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黄芪片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黄芪每100kg ,用炼蜜25kg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黄色,略具光泽。

( 五) 姜炙

1 .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厚朴每100kg ,用生姜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2 .竹茹取净竹茹揉成3g 重的小团,压平,再将姜汁均匀淋洒于竹茹团上,稍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或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竹茹每l00kg ,用生姜l0kg( 干姜用 1 /3) 。

成品性状:本品炙后颜色加深,显黄色焦斑。具姜的辛辣气味。

五、注意事项

(1) 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2) 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3) 在炙炒时,火力不可过大,翻炒宜勤,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出锅摊晾。

六、思考题

(1) 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2) 蜜炙、油炙、姜炙、盐炙法所用辅料如何制备?

(3) 为什么车前子、乳香等药物常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的方法?

实验四蒸煮燀水飞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蒸制的目的和意义,辅料的性质和作用及蒸制的方法,程序、质量要求。

(2) 了解煮制的目的和意义,辅料的性质和作用及掌握煮制的方法、程序、质量要求。

(3)了解燀法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燀制的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4) 通过炮制前后苦杏仁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苦杏仁燀制的作用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

1.蒸法:黄芩

2.煮法:草乌

3. 燀法:苦杏仁及炮制前后苦杏仁苷的定性分析

4.水飞法:雄黄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

蒸锅、搪瓷盘、台秤、烧杯、量筒、筛子、碳酸钠溶液、苦味酸( 三硝基苯酚)试纸、切药刀、乳钵(大型号)、带塞的试管、水浴锅

四、实验方法

(一) 蒸制

黄芩先将水煮沸后,再将黄芩置锅内隔板上,隔水加热,蒸至上大汽后半小时后,待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

(二) 煮制

草乌取生草乌片,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1小时至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灰褐色或暗黄色,中心部色较浅,呈灰色,周边黑褐色。味淡不麻舌或微有麻舌感。

(三) 燀制

1.苦杏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置10 倍量沸水中煮5 分钟,待种皮微膨起易脱落时即捞至凉水中稍浸,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簸去种皮,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外表净白,无黑子或带皮者。

2.定性分析取生、制苦杏仁粗粉约0.2g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加水湿润,在试管中分别悬挂一条用碳酸钠试液湿润过的苦味酸试纸,用软木塞塞紧管口,置40~50 ℃的水浴中放置15 分钟,生品中苦杏仁受酶的作用而水解,放出氰氢酸,接触苦味酸钠试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异紫酸钠显砖红色,而制品则不能显砖红色。

(四)水飞法

雄黄:取净雄黄碎块,置研钵内,加少量水湿润,研成糊状,加多量水搅拌混悬,略停,将上层悬浮液倾入另一容器,残渣再研再混悬,如此反复至完全变为细粉为止,合并混悬液,静置,取沉淀晾干。

五、注意事项

1.蒸制时间必须从沸腾算起。蒸制过程中随时添加沸水,蒸好后要再闷一定时

间。

2.煮药加水量适宜。煮制时开始用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

3.燀制时一定要水沸后投药,并应控制适宜的水量和时间。

4.水飞研磨时不可加水过多,加水悬浮时不可停留时间过长。

六、思考题

(1)蒸制药物应注意什么? 意义何在?

(2)苦杏仁燀制的目的是什么? 苦杏仁定性原理是什么?

(3)草乌炮制降毒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五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

黄芩中黄芩苷的定量、定性测定

二、目的要求

1. 通过不同软化方法的比较,说明黄芩由冷浸软化改为蒸法软化的意义。

2. 掌握黄芩不同软化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

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具塞三角烧瓶、玻璃漏斗、50ml容量瓶、10ml容量瓶,移液管(0.1、0.2、0.3、0.4、0.5ml )、滤纸、毛细管、层析缸、薄层层析板;黄芩苷、硅胶G、0.5%CMC-Na溶液、甲苯、甲酸、乙酸乙酯、95%乙醇。

四、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照品2.5mg,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8mL溶解,冷至室温,再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0.25mg/ml的黄芩苷标准溶液。

精密量取此液0.1、0.2、0.4、0.6、0.8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并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用50%乙醇液作为空白,于分光光度计279nm处测吸收度,并求出回归方程。

2.样品液的制备分别取二种黄芩样品粉末各0.2g 置小三角瓶中加蒸馏水2ml,放置24小时。观察溶液色泽的变化,然后分别加入95%EtoH 8ml ,立即放入80 ℃水浴中加热10 分钟,滤过,滤液置10ml容量瓶中,用95%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样品液。

3.样品含量测定取样品液,以2ml水加8ml95%乙醇混合溶液作为空白,在279nm处测吸收度,从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计算含量。

4.定性实验:

1)制板:取硅胶G,加入2.5-2.7倍的0.5%的CMC-Na溶液搅匀,适当研磨,倒在玻片上,自然干燥后,放入烘箱,于110℃活化半小时,取出后置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及展开:取上述制备的样品液及黄芩苷对照液(每1mg/ml 的乙醇溶液),用毛细管点于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甲酯-甲酸(3:3: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挥干试剂。观察结果并计算其R f值。

六、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样品和对照品条件要求平行一致。

2. 用95%乙醇水浴加热时,一定要密闭,避免乙醇挥发。

七、思考题

1. 为提高黄芩的质量,应选用何种最佳方法?为什么?

2. 从哪些指标可以评价黄芩饮片的质量?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香附 C、莪术 D、柴胡 2、宜切成段的药物有() A、大戟 B、甘草 C、麻黄 D、黄芪 3、桂枝除杂质常用的方法是() A、挑选 B、水选 C、筛选 D、风选 4、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酒 B、醋 C、盐水 D、姜汁 5、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沙炒 B、土炒 C、米炒 D、滑石粉炒 6、人参的非药用部位为() A、枝梗 B、残茎 C、皮壳 D、芦头 7、代赭石煅淬多采用() A、醋淬 B、酒淬 C、水淬 D、药汁淬 8、蜜炙黄芪多用于治疗() A、气衰血虚之证 B、表卫不固的自汗 C、痰热咳嗽 D、咽喉肿痛 9、鹿茸净制加工时需() A、刷去毛 B、烫去毛 C、燎去毛 D、挖去毛 10、治疗痰热惊风抽搐宜选用() A、法半夏 B、制南星 C、胆南星 D、清半夏 11、雷公炮炙十七法记载于哪本书的卷首?( )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炮炙大法》 D、《雷公炮炙论》 12、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A、30-40% B、50-60% C、70-80% D、90%以上 13、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别入药的是( )

A、麦冬 B、莲子 C、远志 D、巴戟天 14、治疗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上清丸,宜选用( ) A、生黄柏 B、酒黄柏 C、盐黄柏 D、黄柏炭 15.川乌炮制减毒的原理是( ) A、乌头碱溶于水 B、乌头碱水解 C、总生物碱含量降低 D、乌头碱被破坏 16、具有和中缓急作用的白芍炮制品是( ) A、生品 B、酒炙品 C、醋炙品 D、土炒品 17、炉甘石煅淬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改变药性 D、清洁细腻药物 18、一般性质的药物,人工干燥温度以不超过 ...多少为宜?( ) A、37℃ B、50℃ C、80℃ D、90℃ 19、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辅料是( ) A、甘草汁 B、黑豆汁 C、吴茱萸汁 D、姜汁 20、用于治疗食积兼脾虚常选用山楂的哪种炮制品?( ) A、生山楂 B、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21、西瓜霜的制霜原理是( ) A、去油成霜 B、升华制霜 C、煎煮成霜 D、渗析制霜 22、白矾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 A、明煅 B、煅淬 C、扣锅煅 D、提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般药材的净度标准为() A、无霉败品 B、无杂质 C、无虫蛀品 D、大小分档 2、白术的炮制方法有() A、炒焦 B、麸炒 C、土炒 D、盐炙 E、酒炙 3、可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延胡索 B、乳香 C、五灵脂 D、香附子 E、穿三甲 4、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的药物有() A、车前子 B、香附 C、乳香 D、川芎 E、五灵脂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典型光电成像器件电路设计》

《典型光电成像器件电路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典型光电成像器件电路设计——高压、选通电源设计 学分:1学时:1周 选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针对微光检测技术中常用的距离选通技术,设计适合像管供电的高压电源和带距离选通功能的电源,帮助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方向)的学生掌握光电成像技术中供电电源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设计要求,高压电源和选通电源原理讲解(1天) 2.电源参数选择与仿真分析(1天) 3.硬件电路调试(2天) 4.实验结果验收(1天)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在1周的实验课中用1天时间进行2人一组的考核验收。 成绩根据3方面情况最终评定: 1.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 2.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3.学生的实验出勤情况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验收考核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创新性占20%,60分为及格。 四、大纲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及其知识结构要求,并适当考虑专业特色而制定的。 2.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节。 3.本大纲适合光电类相关专业。 五、教材、参考书 选用教材:江月松.光电技术与实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胡士凌,孔得人.光电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1. [3]白廷柱,金伟其.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编写教师:高昆 责任教授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指导书

《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指导书 何宁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 2008年12月

实验一光电池及LED光源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机理及主要特性参数。 2 理解LED光源的电光转换机理、驱动方式及主要特性参数。 3 掌握两种器件的应用及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测量光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伏安特性。 2 测量LED光源的驱动特性及电光转换效率。 三.实验原理 光电池是由一个面积较大的PN结构成,它是一种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光电器件,这种器件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当光线照射到P-N结上时,就会在P-N结两端出现电动势(P区为正;N区为负),若负载接入PN结两端,光电池就有功率输出。光电池对不同的波长的光反映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按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硅光电池和硒光电池,光谱特性如图1所示。 图1 光谱特性图2 光电特性 图1中硅光电池的光谱响应范围是波长4000?——12000?,在波长为8000?时达到峰值,而硒光电池的峰值出现在5000 ?左右,波长的范围是3800——7500?,1埃=0.1nm。 图2中硅光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光照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当光照强度在200勒克斯时就趋向饱和。而短路电流在很大的范围内与光照成线型关系,因此使用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使用时,应该把它当成电流源的形式来研究,因为短路电流与光强是线性的,处理起来比较方便,而不要当成电压源使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短路电流与开路电压与平时意义上不同,它是指外负载电阻相对与内阻非常小时候的电流值,以及外负载很大时的端电压。实验时外负载电阻<15Ω时,就认为是短路电流,而>5.0K时,就认为是开路电压。经实验证明外负载越小线性度越好。 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因此光电池的光照频率也不同,光电池的频率特性是指输出电流随调制光的频率变化的关系,图3分别表示硅光电池与硒光电池的频率响应曲线,可见硅光电池有较好的频率特性,而硒光电池则较差。太阳能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1.3-32um的波长范围,表面温度近6000K的太阳能辐射出的能量95%以上的部分分布在波长小于2um的光谱范围。而对于温度为几百K的物体其辐

中药炮制学习题

《中药炮制学》 练习题 一、A型题: 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 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 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 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 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9.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 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13.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珍珠 B.远志 C.乌梅D.九香虫E.桑螵蛸 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净制B.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 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E.蜜 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 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 A.枇杷叶B.石韦C.骨碎补D.金樱子E.鹿茸 19.“饮片”一词最早见于 A.本草纲目B.雷公炮炙论C.炮炙大法D.武林旧事E.本草从新 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 A.100℃B.8O℃C.50℃D.35℃E.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药物是

中药炮制学重点知识(学习相关)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 四、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 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 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 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 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 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⑸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⑹便于调剂和制剂。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⑺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 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 由于本实验课所用设备属于高技术实验系统,许多组件价格昂贵,易于损坏,所以实验者在做实验前应该充分复习实验大纲上的内容,实验者在做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操作光纤时应注意不能用力拉扯光纤,不能随意弯曲光纤。实验时不要用手碰动与实验无关的光纤部分。 2.实验调节电流时注意不要使工作电流超过限额。电流过大有可能损坏光源和光探测器以及其它有源器件。 3.不能直视光纤、激光器出射的光束! 4.调节光学微调架时要小心、轻力,严禁强力搬拧光学微调架。 目录 实验1:光源与光纤耦合调整及光纤损耗特性测量实验 (4) 实验2: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特性实验 (8) 实验一.光源与光纤耦合调整及光纤损耗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提高光源与光纤耦合效率的原理及方法。重点掌握光路调整及光纤处理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掌握光纤衰减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光源与光纤耦合调整实验原理 (1) 直接耦合:这种方法将光纤的端面直接靠近光源的发光面,为了保证耦合 的效率,光纤的端面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而且光纤端面与光源发光面的距离要尽可能的近。光源的发光面不应该大于纤芯的横截面面积,这是为了避免较大的耦合损耗。通常带尾纤的光源都使用这种耦合方式。这种耦合方法对光源耦合封装工艺技术要求较高。 (2) 使用透镜耦合:具体方法描述如下——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透镜聚焦到光 纤的纤芯上,可以使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效率提高。具体原理见图1。 五维调节架五维调节架 图1.透镜耦合 (3) 利用五维调节架对光纤入端及出端进行位置调整,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4) 耦合效率的计算(适合所有的耦合方法): 2 1P P ≡η 其中P 1为输出功率,P 2为输入功率。 2. 光纤损耗特性测量实验 光纤衰减是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它取决于光纤的工作波长类型和长度,并受测量条件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炮制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历史文献为() A 黄帝内经 B 本草蒙荃 C 雷公炮炙论 D 十药神书 2 国家级法规为() A 中国药典 B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C 全国种药炮制规范 D 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 3 炙药用黄酒的含乙醇量为() A 10~15% B 15~20% C20~30% D 50~70% 4 最早的炭药是() A 地榆炭 B 血余炭 C槐花炭 D 蒲黄炭 5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醋制后可引药入() A 胃经B肝经 C 心经 D 肺经 6 饮片包装的大规格重量为() A 1~10kg B 5~10Kg C 10~50kg D 5~8kg 7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决明子 8 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 增补中益气 B 增健脾补胃 C 增补阴生津 D 增健脾止泻 9 抢水洗又称作() A 淋法 B 淘洗法 C泡法 D 漂法 10 用于治疗血虚便塘时应首选() A 酒炙当归 B 油炙当归 C 土炒当归 D当归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麸炒能降低挥发油含量,缓和药性的药物是() A 苍术 B 僵蚕 C 枳壳 D 山药 E 白术 2 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 A 酒 B 醋 C 盐水D药汁 E 蜜水 3 煮制后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有()

A 吴茱萸 B 硫黄 C 藤黄 D 珍珠 E 朱砂 4 胆南星的炮制作用主要有() A 改变药性,辛温变苦凉 B 增强化痰作用 C 除燥烈之性及毒性 D 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 E 偏于清热而治痈肿 5 下列能为临床制备新药的炮制方法有() A 发芽法 B 发酵法 C 干馏法 D 提净法 E 烘焙法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 大黄酒制后引药下行,能在下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 改:引药上行`上焦 2 风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体积大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 改:质量不同 3 黄芩宜采用浸润法软化() 改:蒸润法 4 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以不超过50℃为宜。() 改:80℃ 5 黄芪蜜炙后可增强补气作用。(√) 改: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切制: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2 炒炭法:将净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 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3 醋炙法:净或切制后药,加入定量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4 人工干燥: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的方法。 5 干馏法:药物放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产生汁液的方法。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清炒法所用火的程度分为文火中火武火文武火。 2 栀子的炮制品种有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3 盐炙时盐的用量一般为100:2,水溶解盐时,水的量一般为4~5倍。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简述酒`醋`盐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 现代科学理论 B 中医基础理论 C 中医中药理论 D 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雷公炮炙论 C 炮炙大法 D 修事指南 3 为使矿物药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多采用() A 炒法 B 炙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4 须挖去毛的药物是()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骨碎补 D 鹿茸 5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6 炒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 A 荆芥 B 地榆 C 槟榔 D 白茅根 7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用麸() A 5公斤 B 20~25公斤 C 30公斤 D 10~15公斤 8 制何首乌常用的辅料是() A 生姜汁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炼蜜 9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 A 酒蒸法 B 清蒸法 C 水蒸法 D 醋蒸法 10 清上焦实热,宜选用() A 大黄 B 醋大黄 C 熟大黄 D 酒大黄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 极薄片 B 薄片 C 厚片 D 段 E 丝 1 白芍宜切(薄片) 2 大黄宜切(厚片) 3 麻黄宜切(段) 4 陈皮宜切(丝) 5 黄柏宜切(丝)

A 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B 养阴清热,凉血生津 C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D 凉血止血 E 补血止血 6 地黄(B) 7 熟地(C ) 8 鲜地黄(A ) 9 生地炭(D ) 10 熟地炭(E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山楂的炮制规格有() A 山楂 B 炒山楂 C 焦山楂 D 山楂炭 E 麸炒山楂 2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 A 表面焦黄色 B 表面焦褐色 C 内部颜色加深 D 内部焦褐色 E 有焦香气味 3 马钱子的炮制目的是:() A 降低毒性 B 缓和药性 C 质地变脆,宜于粉碎 D矫嗅矫味 E 便于除去绒毛 4 下列哪些炮制过程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A 净制 B 切制 C 原药材质量 D 辅料炮制 E 加热炮制 5 有效成分为苷类的中药,常采用哪些方法炮制以杀酶保苷:() A 炒黄 B 蒸法 C 煮法 D 煅法 E 燀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炮制:指与火有关及一些更广泛的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 2复制法: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3炙法: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的炮制方法。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辅料: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除主药以外加入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质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清炒法分为:炒黄炒炭炒焦。

光电效应的应用

University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论文 光电效应的应用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五月

光电效应的应用 1887年赫兹在做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实验中,他发现当紫外光照射到接收电极的负极时,接收电极间更易于产生放电,即光生电。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将能量不连续观点应用于光辐射,提出了“光量子”假说,从而给予了光电效应正确的理论解释。1905年爱因斯坦应用并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首次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实验结果。密立根经过十年左右艰苦的实验研究,于1916年发表论文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并精确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 光电效应实验和光量子理论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今光电效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科技及生产领域,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如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已广泛用于光电检测、光电控制、电视录像、信息采集和处理等多项现代技术中。 1.光控制电器 在工业制造上,大部分光电控制的设备都要用到光控制电器。它包括电磁继电器、光电管、放大电路和电源等部件。如下图所示,当有光照在光电管K上时,便产生了电流,经过放大器后,使电磁铁M磁化,从而把衔铁N吸住。而当K上没光照射时,光电管电路就没有了电流,这时M和N便会自动离开。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使射出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我们把光源装在平行光管内,这样的平行光管在工程上称为发射头。光电管(多数情况下是用光敏二极管)也装在一个光管内(管末端装有聚光透镜),这种管在工程上称为接受头。 利用光电管制成的光控制电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如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等。如记录生产线上的产品件数。我们把产品放在传送带上,跟着传送带一起运动。在传送带的两则分别装上发射头和接收头。发射头所发射的平行光正好射入接收头。这时从发射头发出的光线射入接收头时,电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使电磁铁M磁化,吸引衔铁N,这时计数器的齿轮被卡住,计数器不发生动作。每逢产品把光线挡住的时候,电路中的电流就会消失,电磁铁自动放开衔铁,使计数器的齿轮转过一齿。这样,计数就自 动地把产品的数目记录下来。]1[ 2.光电倍增管在电视图像中应用

中药炮制学

第一讲讲稿 授课时间:2014-2-24,第1~2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点:掌握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炮制的特点和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本草文献的能力;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调学科交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特点;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和任务。难点为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概述 1、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重点讲解: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2、中药炮制的特点 先讲中药使用的特点,再讲中药炮制的特点。 中药使用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一药多用;需要调剂、制剂;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起源、理论体系和生产方式都具古老性;合理性。 3、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紧紧抓住中药炮制学的概念来逐项讲解。 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二、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1、中药炮制的起源: ①中药炮制起源于中药发现和使用的实践,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 ②中药炮制的产生与火的利用密切相关; ③中药炮制的产生与饮食相关; ④酒的发明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 2、中药炮制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技术出现—随方注脚—专章论述—专著出现—法定技术。(《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雷公炮炙论》)。 ②金元时期: 炮制理论的形成阶段,伴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中药炮制理论迅速发展。(《药类法象》、《汤液本草》)。生升熟降、生泻熟补等。 ③明清时期: 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总结阶段。(《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修事指南》)。 ④现代时期: 振兴和发展时期。管理-生产-教育-科研-著作。

生活中的光电系统实例

生活中的光电系统实例 ——《光电技术与实验》姓名:王泽颖学号:20080244 班级:01410801 光电产业的分类 关于光电产业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科技和产业界的一般看法,光电产业可划分为九类行业,即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输入/输出、光存储、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光电周边产品(主要是光电产品专用制造设备等)。 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 北京以位于通州区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建立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是北京市发展奥运经济的重点行业和主导产业之一,在加速推进建设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先进制造设备,激光加工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及设备、机器人、印刷设备;新一代医用治疗诊断仪;和光电子器件;数码摄像机、数码投影机等;和微电子制造专用设备等。充分发挥京东方、清华紫光、联想和北大方正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满足国民经济和奥运会等体育赛事的需要。 生活中的光电系统应用实例——太阳能路灯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因为每天要骑半小时车去北航那边学英语,所以路上有很多时间观察生活。在途中的一条比较宽敞,采光充足的马路上,有一列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板几乎与正午时最强的光线垂直,以便采集到最多的光能。这便是光电转换的一个典型例子。太阳能路灯的主要原理是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的优点是少受地域限制,因为阳光普照大地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

光电信息实验(二)学生姓名:代中雄 专业班级:光电1001 学生学号:U201013351 指导老师:黄鹰&陈晶田

实验一阿贝原则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阿贝原则在光学测长仪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1.阿贝比较原则 万能工具显微镜结构及实物图所示。 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标准件轴线与被测件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处于平行状况。产生的阿贝误差如下: 1=tan a δ? g 35 =(13215) a??? +++??? g a? ≈g 一阶误差,即阿贝误差 2.结论 1)只有当导轨存在不直度误差,且标准件与被测件轴线不重合才产生阿贝误差(一阶误差)。 2)阿贝误差按垂直面、水平面分别计算。 3)在违反阿贝原则时,测量长度为τ的工件所引起的阿贝误差是总阿贝误差的L τ。 4)为了避免产生阿贝误差,在测量长度时,标准件轴线应安置在被测件轴线的延长线上(阿贝原则)。

5)满足阿贝原则的系统,结构庞大。 3.阿贝测长仪 阿贝测长仪中,标准件轴线与被测件轴线为串联形式,无阿贝误差,为二阶误差,计算形式如下: 22=C ?δ 三、 实验内容 1. 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测长实验 1)仪器:万能工具显微镜,精度:1微米。 用1元、5角、1角的硬币,分别测它们的直径,用数字式计量光栅读数及传统的目视法读数法。每个对象测8次,求算数平均值和均方根值。 2)实验步骤: 瞄准被测物体一端,在读数装置上读一数;瞄准被测物体另一端,在读数装置上再度一数(精度1微米);两次读数之差即为物体长度。 3)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 由8次测量结果可以算出硬币的平均直径,算数平均值: ()1 11.45311.45111.45611.45811.46411.43811.44511.4508 11.452D mm =?+++++++=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 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 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5.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本草经集注C.雷公炮炙论D.五十二病方E.修事指南 填空题 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33.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复方___和__炮制___。[] 判断题 34.生草乌多供内服。2对错 35.古代的炮制指的是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2对错 36.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1对错 37.合和、修事、炮炙均是炮制的同义词。1对错 38.研究中药炮制原理,掌握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即可。2对错 39.酿酒的发现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1对错 40.中药炮制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疗效的桥梁。1对错 第二章炮制与临床疗效 选择题 1.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B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E.以上都不是2.张仲景在白虎汤中使用的甘草是C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3.吴鞠通使用白虎汤时选用的是A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 填空题 20.传统的制药原则是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和制其质。[] 判断题 22.阿胶用蛤粉炒后既降低其滋腻之性,又制其质和味。1对错 23.药物通过炮制,不论从质或是从量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对错24.炮制可改变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一般规律是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收敛,盐制

中药炮制学(本)复习过程

中药炮制学(本)

中药炮制学(本) 交卷时间:2019-12-03 12:36:42 一、单选题 1. (2分)欲清热除烦时,脾胃较虚弱者可选用() ? A. 栀子 ? B. 炒栀子 ? C. 焦栀子 ? D. 栀子炭 ? E. 麸炒栀子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2. (2分)下列炮制品中属于“从制”的是() ? A. 酒炙黄连 ? B. 姜炙黄连 ? C. 吴萸炙黄连 ? D. 黄连炙吴萸 ? E. 胆汁炙黄连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E解析3. (2分)炮制西瓜霜的辅助性药物是( )

? A. 白矾 ? B. 芒硝 ? C. 甘草 ? D. 生姜 ? E. 石膏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4. (2分)西瓜霜的功效是() ? A. 消肿清火 ? B. 泻热通便 ? C. 润燥软坚 ? D. 消导 ? E. 下气通便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5. (2分)麸炒时,麦麸一般用量为每100公斤药物,用麦麸() ? A. 5公斤 ? B. 10~15公斤 ? C. 20~25公斤 ? D. 30公斤 ? E. 40公斤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6. (2分)烘法的操作方法为() ? A. 药物置近火处,使内部水分蒸发 ? B. 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 C. 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 D. 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 E. 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7. (2分)滑石粉炒适用于() ? A. 种子类药物 ? B. 腥味大的动物类药物 ? C. 质地坚硬的根类药物 ? D. 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 ? E. 骨骼类药物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8. (2分)艾的加工方法是()

光电技术与实验

《光电技术》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包括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以光电子学为基础,将光学技术、现代微电子技术、精密机械及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成为获取光信息或借助光提取其他信息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基本工程技术能力非常重要。 它将电子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与技术移植到光频段,解决光电信息系统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一先进技术使人类能更有效地扩展自身的视觉能力,使视觉的长波延伸到亚毫米波,短波延伸紫外、X射线、射线,乃至高能粒子,并可在飞秒级记录超快现象的变化过程。光电技术在现代科技、经济、军事、文化、医学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此为支撑的光电子产业是当今世界争相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竞争激烈、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光电技术迅速发展,半导体激光器、上千万像素的CCD与CMOS固体图像传感器、PIN与APD光电二级管及液晶显示等在工业与民用领域随处可见,热成像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光电技术不断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撑技术之一。该课程以基本物理理论为基础,讲解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使学生掌握应用这些光电器件的方法。在光电变换与信号处理中,以光电器件的应用为主导,课堂讲解与辅助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光电器件来解决光电变换与信号处理问题,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光电技术与实验》是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因此,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自2000年起开设了《光电技术》课程并延续至今。我院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都开设了光电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光电器件和红外,但在理论深度和范围上有所区别,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由于开设了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等课程,有良好的基础,因为课程的理论深度更深,涉及的光电技术领域也更广。此外,对于光信科和电信科两个专业,讲授内容方面各有侧重,对光信息专业,在光电器件方面讲授的内容多一些。 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2004年学校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了适应新的改革形势,保证教学质量,我院将光电信息科学类课程整合作为一个重要教研项目进行立项研究,这次调整强调了光电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战略指导下,搭建起以光电技术为核心的光信息平台,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光电技术课程理论课学时调整到40学时,实验部分单独设课,加强到24学时,强化了综合实验的内容,强调基本技能训练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和加强。同时为适应课程的改革需要,光电技术课程组自编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和《光电技术》部分讲义,实验教材中突出了与信息学科相关的光电技术知识以及光电器件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知识。目前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作为开放性实验面向全校供相关专业选修。 近10年来,伴随着专业建设和发展,光电技术课程已发展成为拥有一支素质良好、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光电技术课程建设和发展将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 2013届大专中药专业毕业(中药炮制技术)考试 【A型题】 1、炮制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现最常用( ) A、修整 B、炮炙 C、修治 D、修制 E、炮制 2、最早提出药物生熟异用学说得医药家就是( )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张仲岩 D、陶弘景 E、陈嘉谟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就是( ) A、《本草纲目》 B、《炮炙大法》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与剂局方》 E、《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品管理法》 4、“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记载于( ) A、《本草纲目》 B、《炮炙大法》 C、《太平圣惠方》 D、《本草蒙筌》 E、《本草发挥》 5、我国医药学史上最早得炮制专著就是( ) A、《炮炙大法》 B、《修事指南》 C、《神农本草经》 D、《雷公炮炙论》 E、《本草纲目》 6、《炮炙大法》成书得时间就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 C、南北朝刘宋时期 D、明代 E、请代 7、归纳提出传统制药原则得作者( ) A、张仲岩 B、李时珍 C、缪希雍 D、陈嘉谟 E、徐大椿 8、下列药物与辅料得炮制属“相畏为制”得就是( ) A、酒制大黄 B、盐制黄柏 C、姜制半夏 D、蜜制百合 E、麸炒枳实 9、下列药物与辅料得炮制属“相恶为制”得就是( ) A、酒制大黄 B、盐制黄柏 C、姜制半夏 D、蜜制百合 E、麸炒枳实 10、《中国药典》正式把中药炮制作为法定内容予以收载得最早版本就是( ) A、1953年版 B、1963年版 C、1977年版 D、1985年版 E、1995年版 11、下列药物与辅料得炮制,属“反制”得就是( ) A、姜制黄连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仙茅 D、姜制厚朴 E、姜制草果 12、炮制能使所含毒性大得生物碱水解,生成毒性小得生物碱得药物就是( ) A、麻黄 B、川乌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3、为防止饮片变红与所含生物碱损失,不宜暴晒得药物就是( ) A、川乌 B、麻黄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4、有效成分为苷类得药物,一般不用或少用( ) A、炒黄 B、酒制 C、醋制 D、蒸 E、煮 15、含鞣质类得药物炮制加工时,一般不用( ) A、铜器 B、瓷器 C、铁器 D、竹器 E、木器 16、中国药学史上第一位总结炮制方法得医药家就是( )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名詞解釋)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名詞解釋) 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二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姜栀子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胆黄连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的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调剂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 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 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热处理时,最好在500C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2有毒成分: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本教材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 液体辅料(包括药汁) 1.酒黄酒,白酒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2.醋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