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

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

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
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

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

郑珍香闫鞍民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该中心门诊确诊的60例肝吸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4±0.10)×109/L,对照组为(0.18±0.05)×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5%为41例,5%~10%为11例,>10%为8例,对照组分别为49例,3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61,P<0.05)。结论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流行地区肝吸虫病感染监测指标之一。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3(032)023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临床意义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早期患者,严重时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1],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对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总结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在该中心门诊确诊的60例慢性肝吸虫病感染者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