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1.44 MB
- 文档页数:561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主要涵盖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测量长度、测量质量。
第二章“动植物的世界”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
第三章“人体的奥秘”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人体的结构、人体的功能、健康的生活、保护自己。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包括3个小节,分别是: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运动、宇宙的秘密。
第五章“科学与生活”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科学的力量、生活中的科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用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请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1.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测量长度、测量质量、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人体的结构、人体的功能、健康的生活、保护自己、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运动、宇宙的秘密、科学的力量、生活中的科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等。
部编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
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小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目录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科学阅读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材简析】教科书在单元首页展示了一幅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的图片,隐含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地球。
同时,图片也暗示地球不是孤立存在的。
本单元从宏观上观察地球上的事物和现象,也关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
这里要说明的是,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获得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理解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学生对于我们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应该是很熟悉的。
在提出聚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学生添加的内容多种多样,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造的,可能是有生命的,也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
从具体物体到组成物体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具体的物体抽象为几个主要的类别,如土壤、岩石、水等,从而形成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的认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1.1 认识我们的身体1.2 身体的信号1.3 健康的生活2. 第2章:身边的物质2.1 物质的状态2.2 物质的性质2.3 物质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质状态、性质和变化的认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
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器官模型物质状态变化实验器材2. 学具:填图册画笔、彩纸等创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身体器官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通过讲解物质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身体器官图,加深对身体的了解。
进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拓展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身体器官及其功能物质状态、性质和变化2. 设计要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结合图表和示例,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身体器官图,标注各器官的功能。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身体器官图:包括心脏、肺、肝脏、胃等器官,标注各自功能。
物质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分析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身体和物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开展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确保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体》:物体的特征、分类和用途。
2. 第2章《多样的生物》:动植物的特征、分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 第3章《空气与水》:空气和水的特性、循环及与生活的关系。
4. 第4章《力和运动》:简单机械、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生物、空气与水、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空气与水的循环、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物体的特征:展示不同形状、颜色、材质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多样的生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空气与水: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
(4)力和运动:展示简单机械和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的特征: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2)多样的生物: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注明它的特点。
(3)空气与水:请描述一个你熟悉的空气或水的循环现象。
(4)力和运动: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 答案:(1)答案示例:铅笔,长条形,黄色,木质。
(2)答案示例:熊猫,黑白相间,可爱,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