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38.3标准-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0
un38.3 运输标准
UN38.3(可充电型锂电池操作规范),是指在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3部分38. 3款,即要求锂电池运输前,必须要通过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55℃外短路、撞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强制放电试验,才能保证锂电池运输安全。
请注意,UN38.3是电池安全性能检测报告,并可作为鉴定电池的合格性的依据。
该标准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为确保锂电池的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此外,在UN38.3标准中,还对锂电池的包装和标签提出了要求。
例如,锂电池应使用坚固的外包装,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标签上应包含有关电池的详细信息,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迅速识别和处理。
总的来说,UN38.3标准为锂电池的安全运输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规范。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UN38.3标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国际法规和行业标准。
ulun38.3锂电池危险品运输标准1. 介绍ulun38.3是指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建议危险货物运输模式规则》第38.3条,该规则是对锂电池危险品运输的具体规定。
由于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运输,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等。
然而,由于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易燃性,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故障,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对锂电池的运输进行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3. 标准内容ulun38.3规定了锂电池的包装、标记和运输条件。
具体来说,该标准要求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特定的包装方式,并且需要标明相关的警示标识。
另外,该标准还对锂电池的运输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锂电池在运输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4. 适用范围ulun38.3适用于所有种类的锂电池及其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
无论是通过陆路、水路还是空运,只要涉及到锂电池的运输,都必须严格遵守该标准的规定。
5. 目的ulun38.3的制定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锂电池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保障运输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通过规范的包装和标记要求,使得运输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人员都能清晰地了解到包裹中包含锂电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6. 实施意义严格遵守ulun38.3标准,不仅可以确保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也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锂电池的运输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遵守相关标准不仅是一项法定要求,也是增强企业信誉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7. 备注尽管ulun38.3为锂电池的运输提供了清晰的规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
对于跨境运输的锂电池,还需要了解目的国或地区的具体要求,以确保运输符合当地的法规标准。
锂电池UN38.3标准UN38.3标准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一项用于测试锂电池安全性的标准。
该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测试程序和要求,以确保锂电池和锂电池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UN38.3标准的主要内容。
1.背景和引言:国际民航组织(ICAO):UN38.3标准是由ICAO制定的,目的是确保航空运输中锂电池和锂电池产品的安全性,防止潜在的危险事件。
标准目的:UN38.3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锂电池和锂电池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包括电池的电气性能、温度稳定性、振动、冲击等。
2.测试范围和目标:适用范围:UN38.3标准适用于所有种类的锂电池和锂电池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
测试目标:标准的测试目标包括锂电池的电气性能、外观、温度稳定性、振动和冲击等方面的要求。
3.测试程序和要求:电气性能测试:包括放电性能测试、过充电性能测试、短路测试等,以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测试:包括高温测试、低温测试,以模拟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使用环境。
振动和冲击测试:通过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测试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外观检查:对电池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破损、变形等缺陷。
4.测试设备和条件:温度控制设备:用于模拟高温和低温条件,测试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
振动和冲击台:用于进行振动和冲击测试,模拟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条件。
放电设备:用于进行电池的放电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5.标准合规证书:合规证书:通过UN38.3测试合格后,电池或电池产品将获得UN38.3合规证书,证明其符合航空运输的安全标准。
运输文件:出口商通常需要提供UN38.3合规证书作为运输文件的一部分,以确保产品能够合法、安全地进行航空运输。
6.安全性评估:风险分析:UN38.3标准要求进行电池和电池产品的风险分析,评估其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安全性标识:符合UN38.3标准的电池产品通常需要在产品上标明相应的安全性标识,以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使用。
38.3锂电池组38.3.1目的本节将介绍对锂电池和电池组进行分类应遵守的程序(见UN3090和3091以及《规章范本》第3.3章的适用特殊规定)。
38.3.2 范围38.3.2.1锂电池和电池组应在某一特定电池和电池组型号运输之前,进行《规章范本》第 3.3章特殊规定188和230要求的试验。
锂电池和电池组如与试验型号具有下述差别:(a) 对于原电池和原电池组,阴极、阳极或电解液重量的变化超过0.1克或20%(以较大者为准);(b) 对于充电电池和电池组,瓦特-小时的改变超过20%,或电压增加超过20%;或(c) 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
应视为新的型号并进行所要求的试验。
如果一个锂电池和电池组型号不符合一项和多项试验要求,应采取步骤纠正造成不符合要求的缺陷,然后对该电池和电池组型号重新进行试验。
38.3.2.2为了分类目的,适用下列定义:合计锂含量是指组成电池组的各个电池锂含量或锂当量含量克数之和。
电池组是指以固定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和多个电池,包括外壳、接头和标记。
注:通常称为“电池组、电池模块或电池组件”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为另一件设备提供动力源,在本规章中当作电池组处理。
钮扣形电池和电池组是指总高度小于直径的圆形小电池和电池组。
电池是指单一的封闭的电化学装置(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其两个电极之间有电位差。
在本规章中,如果封闭的电化学装置符合“电池”的定义,它即是“电池”而不是“电池组”,不管在本规章外该装置被称为“电池组”还是称为“单一电池的电池组”。
组成电池是指电池组包含的一个电池。
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对可再充电电池或电池组完全充电和完全放电的一个程序。
解体是指排气和破裂使电池和电池组任何部分的固体物质穿过放在离电池或电池组25厘米处的丝网筛(直径0.25毫米的软铝丝,网格密度每厘米6至7条铝丝)。
流出物是指电池或电池组排气或渗漏时释放出的液体或气体。
当量锂含量在锂含量定义中界定。
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完成所有制造工序之后的起始充电放电周期。
un38.3认证标准
"UN38.3" 是指联合国运输测试手册第3部分,它规定了锂电池产品的运输测试标准。
这是一个用于评估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国际性标准。
以下是UN38.3认证标准的一些详细信息:* 锂电池范围:UN38.3主要适用于锂电池和锂电池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金属电池。
* 测试项目:UN38.3规定了一系列测试项目,以确保锂电池产品在运输中的安全性。
这些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振动测试、冲击测试、温度循环测试、外部短路测试、丢失电压测试等。
* 测试条件:每个测试项目都有特定的测试条件和要求,例如振动测试时的频率和加速度、温度循环测试的温度范围等。
* 测试设备:UN38.3规定了进行测试所需的设备和仪器,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测试报告:完成UN38.3测试后,制造商需要生成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其中包括测试的具体条件、结果以及是否符合标准的详细信息。
* 认证机构:UN38.3测试通常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以确保测试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这些规范和要求的目的是确保锂电池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安全地处理各种条件,减少火灾、爆炸和其他安全问题的风险。
在进行运输前,特别是跨国运输时,符合UN38.3认证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1。
un38.3的判定标准:
1.高度模拟试验:在真空状态下,模拟运输过程中的加速度和压力变化。
2.高低温循环试验:在-20℃到60℃之间的高低温环境中进行循环测试,检测锂电池的性
能和安全性。
3.振动试验:在一定频率和振幅下进行振动测试,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情况。
4.冲击试验:在一定高度和冲击力下进行冲击测试,模拟运输过程中的冲击情况。
5.55℃外短路试验:在55℃高温下进行外短路测试,检测锂电池的耐短路性能。
6.撞击试验:在一定速度和撞击力下进行撞击测试,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撞击情况。
7.过充电试验:对锂电池进行过充电测试,检测其过充电保护功能。
8.强制放电试验:对锂电池进行强制放电测试,检测其放电保护功能。
UN38.3(可充电型锂电池操作规范),是指在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3部分38. 3款,即要求锂电池运输前,必须要通过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 55℃外短路、撞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强制放电试验,才能保证锂电池运输安全。
如果锂电池与设备没有安装在一起,并且每个包装件内装有超过24个电池芯或12个电池,则还须通过1.2米自由跌落试验。
中文名可充电型锂电池操作规范外文名un38.3目标确保航空运输安全规定基础国际航协《危险物品规则》根据民航规章要求,航空公司和机场货物收运部门应对锂电池进行运输文件审查,最重要的是每种型号的锂电池UN38.3安全检测报告。
该报告可由民航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可由具备检测能力的电池生产厂家提供。
如不能提供此项检测报告,民航将禁止锂电池进行航空运输产品范围1. 各种铅酸蓄电池(如汽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固定型铅酸蓄电池、小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等)2. 各种动力二次电池(如动力车用电池、电动道路车车用电池、电动工具用电池、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等)3. 各种手机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镍氢电池等)4. 各种小型二次电池(如笔记本电脑电池、数码相机电池、摄像机电池、各种圆柱型电池、无线通讯电池、便携式DVD电池、CD和MP3播放器电池等)测试标准UN38.3测试项目及判定测试合格标准UN38.3测试项目T.1高度模拟试验在压力≤11.6kPa,温度20±5℃的条件下,保存6小时以上,无漏液、排气、解体、破裂,燃烧。
T.2热测试在72±2℃和-40±2℃的条件下进行高低温冲击试验,在极限温度中存放时间≥6h,高低温转换时间≤30min,冲击10次,室温(20±5℃)存放24h,试验总时间至少一周T.3振动试验15min内从7Hz至200Hz完成一次往复对数扫频正弦振动,3h内完成三维方向12次振动;对数扫频为:从7赫兹开始保持1gn的最大加速度直到频率达到18赫兹。
UN38.3是一个国际标准,用于评估和测试锂离子电池和相关设备的安全性。
它包括了多个测试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关于锂离子电池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冲击测试。
UN38.3标准对锂离子电池的高低温冲击测试要求如下:
1. 高温冲击测试:锂离子电池需要在温度达到75°C(±2°C)的条件下暴露15小时,并且在每小时进行至少一次冲击测试。
冲击测试是将电池从1.2m高度自由下落到光滑坚硬的表面上,每个方向需要进行6次冲击。
2. 低温冲击测试:锂离子电池需要在温度达到-40°C(±2°C)的条件下暴露6小时,并且在每小时进行至少一次冲击测试。
冲击测试的方式与高温冲击测试相同。
这些高低温冲击测试旨在模拟锂离子电池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使用环境,以确保其能够在正常操作时保持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电池的结构完整性、容量维持率和电池内部成分的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UN38.3标准还包括其他的测试项目,如外部短路、压力测试、振动测试等。
这些测试共同确保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或准确的测试细节,建议您查阅UN38.3标准的具体文件或咨询相关专业机构。
UN38.3标准(中文)38.3锂电池组38.3.1目的本节将介绍对锂电池和电池组进行分类应遵守的程序(见UN3090和3091以及《规章范本》第3.3章的适用特殊规定)。
38.3.2 范围38.3.2.1锂电池和电池组应在某一特定电池和电池组型号运输之前,进行《规章范本》第3.3章特殊规定188和230要求的试验。
锂电池和电池组如与试验型号具有下述差别:(a) 对于原电池和原电池组,阴极、阳极或电解液重量的变化超过0.1克或20%(以较大者为准);(b)对于充电电池和电池组,瓦特-小时的改变超过20%,或电压增加超过20%;或(c)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
应视为新的型号并进行所要求的试验。
如果一个锂电池和电池组型号不符合一项和多项试验要求,应采取步骤纠正造成不符合要求的缺陷,然后对该电池和电池组型号重新进行试验。
38.3.2.2为了分类目的,适用下列定义:合计锂含量是指组成电池组的各个电池锂含量或锂当量含量克数之和。
电池组是指以固定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和多个电池,包括外壳、接头和标记。
注:通常称为“电池组、电池模块或电池组件”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为另一件设备提供动力源,在本规章中当作电池组处理。
钮扣形电池和电池组是指总高度小于直径的圆形小电池和电池组。
电池是指单一的封闭的电化学装置(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其两个电极之间有电位差。
在本规章中,如果封闭的电化学装置符合“电池”的定义,它即是“电池”而不是“电池组”,不管在本规章外该装置被称为“电池组”还是称为“单一电池的电池组”。
组成电池是指电池组包含的一个电池。
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对可再充电电池或电池组完全充电和完全放电的一个程序。
解体是指排气和破裂使电池和电池组任何部分的固体物质穿过放在离电池或电池组25厘米处的丝网筛(直径0.25毫米的软铝丝,网格密度每厘米6至7条铝丝)。
流出物是指电池或电池组排气或渗漏时释放出的液体或气体。
当量锂含量在锂含量定义中界定。
un38.3包装跌落测试标准UN38.3包装跌落测试标准一、背景与目的UN38.3是国际航空运输中用于评估货物和包裹在运输过程中的抗冲击和振动能力的重要标准。
该标准旨在确保货物在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长途运输中保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可能遭遇恶劣环境的情况下。
通过满足UN38.3标准,货物和包裹在航空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得到降低,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UN38.3包装跌落测试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货物和包裹,包括家用物品、办公设备、电子设备等。
在进行此类测试时,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模拟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条件,以合理评估货物和包裹的抗冲击能力。
三、测试方法与步骤1. 准备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货物和包裹,进行适当的固定和保护,确保其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或损坏。
2. 测试设备:选用符合标准的振动台和冲击机,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预测试以验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定条件:根据货物和包裹的特性,设定相应的振动和冲击条件,包括频率、振幅、冲击次数等。
4. 实施测试:将货物和包裹按照设定条件进行振动和冲击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
5. 分析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货物和包裹在运输过程中的抗冲击和振动能力。
四、测试结果评估与判定根据测试数据,对货物和包裹的抗冲击和振动能力进行评估。
如果测试结果显示货物或包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坏或危险,那么判定其不符合UN38.3包装跌落测试标准要求。
如果测试结果满足标准要求,则判定为合格。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测试设备故障:在测试过程中,如果设备发生故障,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避免这种情况,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测试条件设置不当:如果测试条件设置不当,会影响对货物和包裹的抗冲击和振动能力的评估。
为避免这种情况,需充分了解货物的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测试条件。
3. 测试数据解读错误:如果对测试数据的解读出现错误,会影响对货物和包裹的评价。
UN38.31. 引言UN38.3(United Nations Manual of Tests and Criteria,UN第38.3章)是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制定的关于锂电池的运输测试标准。
这个标准由联合国委员会制定,旨在确保锂电池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UN38.3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其具体的测试要求。
2. 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轻便的能源储存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电子设备、航空航天、交通工具等。
然而,锂电池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潜在的短路、过充、过放、过热等问题可能导致锂电池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
为了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联合国委员会制定了UN38.3标准。
3. 目的UN38.3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锂电池及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电池的安全性能、热稳定性、机械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对电池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 测试要求UN38.3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测试要求:4.1 电池外观检查对电池进行外观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可见的损伤、变形、渗漏等问题。
4.2 包装试验对电池及其包装进行试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等情况,检测是否会导致电池损坏或产生危险。
4.3 压力试验对电池进行压力试验,评估其在受到压力作用时是否能够安全承受,并防止其发生泄液、破裂等问题。
4.4 测试电池充电和放电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循环测试,评估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性能和安全特性。
4.5 热稳定性测试对电池进行高温和低温测试,评估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和安全特性。
4.6 短路测试模拟电池短路情况,评估其是否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
4.7 振动和冲击试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情况,评估电池在这些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un38.3电池强制放电标准
UN38.3 是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第 38.3 章的简称,是指在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 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 38.3 款,即要求锂电池运输前,必须要通过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 55℃外短路、撞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强制放电试验,才能保证锂电池运输安全。
关于 UN38.3 电池强制放电标准,具体内容可能因国家、地区或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UN38.3 电池强制放电标准要求在特定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强制放电,以测试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在进行 UN38.3 电池强制放电测试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将电池充满电,并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2. 将电池连接到放电设备上,并按照指定的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进行放电。
3. 在放电过程中,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4. 放电结束后,将电池从放电设备上取下,并进行相关的测试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UN38.3 电池强制放电标准是为了确保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不同类型的电池可能有不同的强制放电标准和测试方法。
在进行电池强制放电测试时,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并确保测试设备和环境符合要求。
un38.3锂电池测试标准
UN38.3锂电池测试标准是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3部分38. 3款。
这个标准详细说明了适用于所有锂电池芯和电池的测试要求,以确保航空运输安全,满足客户对含锂电池货物的运输需求。
具体来说,UN38.3锂电池测试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1. 高度模拟试验:将电芯和电池在温度为20±5℃,大气压力为不大于11.6kpa的环境中贮存不少于6个小时,样品试验后开路电压应不低于试验前开路电压的90%。
此要求不适用于完全放完电的电池和电芯。
试验电池应无漏液、无排气、无解体、无破裂以及无着火现象的发生。
2. 热冲击试验:次温度循环为72±2℃(6h)~-40+2°C(6h),温度转换最大间隔时间为30min,重复10次循环。
循环结束后,电池在20±5℃的条件下搁置24小时。
样品试验后开路电压应不低于试验前开路电压的90%。
此要求不适用于完全放完电的电池和电芯。
试验电池应无漏液、无排气、无解体、无破裂以及无着火现象的发生。
此外,UN38.3锂电池测试标准还要求电池具有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以及证明符合新版本DGR、IMDG规则的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报告。
这些报告是锂电池和含锂电池类货物能够安全运输的前提条件之一。
总之,UN38.3锂电池测试标准是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运输而制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电池un38.3测试标准
摘要:
1.电池un38.3 测试标准概述
2.un38.3 测试标准的适用范围
3.un38.3 测试标准的主要内容
4.un38.3 测试标准的重要性
5.如何通过un38.3 测试
6.我国对un38.3 测试标准的应用
正文:
电池un38.3 测试标准是联合国针对危险货物运输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 部分38.3 条款,旨在保证锂电池在空运过程中的安全。
该测试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锂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等。
un38.3 测试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池的包装、标记、警示语、测试方法等。
其中,测试方法包括高度模拟试验、热测试、振动试验、冲击试验、外短路试验、碰撞试验、过充电试验等,以模拟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
un38.3 测试标准对于锂电池的安全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un38.3 测试的锂电池,才能被认为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危险品条例》,从而允许在航空运输中进行运输。
要通过un38.3 测试,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一系列测试,并向有关部门
提交测试报告。
具体测试流程和标准要求可以咨询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了解。
我国对un38.3 测试标准高度重视,已在相关法规和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锂电池的un38.3 测试要求。
UN38.3(可充电型锂电池操作规范),是指在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3部分38. 3款,即要求锂电池运输前,必须要通过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55℃外短路、撞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强制放电试验,才能保证锂电池运输安全。
如果锂电池与设备没有安装在一起,并且每个包装件内装有超过24个电池芯或12个电池,则还须通过1.2米自由跌落试验。
T.1高度模拟试验在压力≤11.6kPa,温度20±5℃的条件下,保存6小时以上,无漏液、排气、解体、破裂,燃烧。
T.2热测试在72±2℃和-40±2℃的条件下进行高低温冲击试验,在极限温度中存放时间≥6h,高低温转换时间≤30min,冲击10次,室温(20±5℃)存放24h,试验总时间至少一周T.3振动试验15min内从7Hz至200Hz完成一次往复对数扫频正弦振动,3h内完成三维方向12次振动;对数扫频为:从7赫兹开始保持1gn的最大加速度直到频率达到18赫兹。
然后将振幅保持在0.8毫米(总偏移1.6毫米)并增加频率直到最大加速度达到8gn(频率约为50赫兹)。
将最大加速度保持在8gn直到频率增加到200赫兹。
T.4冲击试验150g、6ms或50g、11ms半正弦冲击,每个安装方向进行3次,总共18次;T.5外短路试验在55±2℃、外电阻<0.1Ω条件下短路,短路时间持续到电池温度回到55±2℃后1h。
T.6碰撞试验9.1kg重物自61±2.5cm高处落于放有15.8mm圆棒的电池上,检测电池表面温度。
T.7过充电试验在2倍的最大连续充电电流和2倍的最大充电电压条件下,对电池过充24h。
T.8强制放电试验电池串连12V直流电源,以最大放电电流进行强制放电。
判定测试合格标准(a)在试验T.1至T.6中,没有发生解体或起火。
(b)在试验T.1、T.2和T.5中,流出物不是毒性、易燃或腐蚀性物质。
38.3锂电池组38.3.1目的本节将介绍对锂电池和电池组进行分类应遵守的程序(见UN3090和3091以及《规章范本》第3.3章的适用特殊规定)。
38.3.2 范围38.3.2.1锂电池和电池组应在某一特定电池和电池组型号运输之前,进行《规章范本》第3.3章特殊规定188和230要求的试验。
锂电池和电池组如与试验型号具有下述差别:(a) 对于原电池和原电池组,阴极、阳极或电解液重量的变化超过0.1克或20%(以较大者为准);(b) 对于充电电池和电池组,瓦特-小时的改变超过20%,或电压增加超过20%;或(c) 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
应视为新的型号并进行所要求的试验。
如果一个锂电池和电池组型号不符合一项和多项试验要求,应采取步骤纠正造成不符合要求的缺陷,然后对该电池和电池组型号重新进行试验。
38.3.2.2为了分类目的,适用下列定义:合计锂含量是指组成电池组的各个电池锂含量或锂当量含量克数之和。
电池组是指以固定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和多个电池,包括外壳、接头和标记。
注:通常称为“电池组、电池模块或电池组件”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为另一件设备提供动力源,在本规章中当作电池组处理。
钮扣形电池和电池组是指总高度小于直径的圆形小电池和电池组。
电池是指单一的封闭的电化学装置(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其两个电极之间有电位差。
在本规章中,如果封闭的电化学装置符合“电池”的定义,它即是“电池”而不是“电池组”,不管在本规章外该装置被称为“电池组”还是称为“单一电池的电池组”。
组成电池是指电池组包含的一个电池。
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对可再充电电池或电池组完全充电和完全放电的一个程序。
解体是指排气和破裂使电池和电池组任何部分的固体物质穿过放在离电池或电池组25厘米处的丝网筛(直径0.25毫米的软铝丝,网格密度每厘米6至7条铝丝)。
流出物是指电池或电池组排气或渗漏时释放出的液体或气体。
当量锂含量在锂含量定义中界定。
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完成所有制造工序之后的起始充电放电周期。
完全充电是指可再充电的电池和电池组被充电到其设计标定电容量。
完全放电是指下述两种情况之一:原电池或电池组被放电到失去其标定电容量的100%;或可再充电的电池或电池组被放电到制造商给定的终端电压。
大型电池组大型电池组,系指总重量超过12千克的金属锂电池组或锂离子电池组。
大型电池是指完全充电是其阳极的锂含量或锂当量含量大于12克的电池。
渗漏是指物质从电池或电池组漏出。
锂含量适用于锂金属或锂合金电池和电池组,电池的锂含量是指锂金属或锂合金电池阳极中的锂质量,对于原电池,锂含量是在电池为放电的状态下测量的;对于可再充电电池,锂含量是在电池完全充电的状态下测量的。
电池组的锂含量等于电池组各组成电池的锂含量克数之和。
锂当量含量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电池的锂当量含量按以安培小时为单位的电池标定电容量乘以0.3计算,乘积用克表示。
电池组的锂当量含量等于电池组各组成电池的锂当量含量克数之和。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是指可再充电的电化学电池或电池组,其正、负电极都是夹杂混合物(离子和准原子形态的锂与电极材料网格夹杂在一起),两个电极都没有金属锂。
利用锂离子化学性质的锂聚合物电池和电池组在本规章中当作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处理。
重量损失是指超过下面表1所列数值的重量损失。
重量损失数值可用下式计算。
重量损失(%)=(M1- M2)/ M1*100式中M1是试验前的重量,M2是试验后的重量。
如重量损失不超过表1所列数值,应是为“无重量损失”。
表1:重量损失限值原电池或电池组是指设计成不能充电或再充电的电池和电池组。
棱柱形电池或电池组是指其端面是相似、相等和平行的直线图形,其侧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电池或电池组。
保护装置是指切断电流流动、阻止电流往一个方向流动或限制电流在一个电路上流动的装置,如保险丝、二级管和电流限制器。
标定电容量是指电池和电池组经受制造商给定的负荷、温度和电压截断点后测得的电容量,单位是安培小时。
可再充电的是指设计成能再充电的电池和电池组。
破裂是指内部或外部原因引起的电池容器和电池组外壳的机械损坏,导致固体物质暴露或溢出,但不喷出。
短路是指电池和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直接连接,为电流提供一个几乎零阻力的通路。
小型电池组小型电池组,系指总重量不超过12千克的金属锂电池组或锂离子电池组。
小型电池是指完全充电时其阳极的锂含量不大于12克的电池。
型号是指电池和电池组的一个特定电化学系统和结构设计。
未放电的是指没有全部或部分放电的原电池或电池组。
排气是指以按设计用于防止破裂或解体的方式释放电池或电池组的内部超压。
38.3.3当一个电池或电池组型号须根据本分节进行试验时,待试验的每个型号电池和电池组的数目和形状如下:(a)原电池和电池组根据试验1至5进行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行:(一)十个未放电状态的电池;(二)十个完全放电状态的电池;(三)四个未放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四)四个完全放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五)四个未放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和(六)四个完全放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b)充电电池或电池组根据试验1至5进行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行:(一)十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二)四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三)四个在五十个充放电周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四)两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和(五)两个在第25个充放电周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c)原电池和充电电池根据试验6进行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行:(一)对于原电池,五个未放电状态的电池和五个完全放电状态的电池;(二)对于原电池组的组成电池,五个未放电状态的电池和五个完全放电状态的电池;(三)对于可再充电电池,五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50%设计标定电容量状态的电池,(四)对于可再充电电池组的组成电池,五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50%设计标定电容量状态的电池。
对于棱柱形电池,须用十个电池进行试验,而不是上述的五个电池,以便沿纵轴对五个电池进行试验,沿另一个轴对另外五个电池进行试验。
(d)充电电池组根据试验7进行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行:(一)四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二)四个在50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结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三)两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和(四)两个在25个充放电周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e)原电池和充电电池根据试验8进行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行:(一)十个完全放电状态的原电池;(二)十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完全放电状态的可再充电电池,和(三)十个在50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结束后完全放电状态的可再充电电池。
(f)当试验电池组件时,如电池组件在完全充电时所有阳极的合计锂含量不大于500克,或在锂离子电池组的情况下,额定的瓦特-小时数不超过6200瓦特时,组件是用已通过所有必要试验的电池或电池组集合而成的,须对一个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组件做试验3、4和5的试验,此外,在充电电池组件的情况下,还须做试验7的试验。
充电电池组件须至少经过25个充放电周期”如果已通过所有必要试验的电池组用电线连接组成电池组件,在完全充电时所有阳极的合计锂含量大于500克,或在锂离子电池组的情况下,额定的瓦特-小时数超过6200瓦特时,该电池组件如装有能够监测电池组件,防止短路、或电池组件内各电池组之间过量放电和电池组件过热或过量充电的系统,即不需要进行试验。
38.3.4 程序每一电池和电池组型号必须经受试验1至8。
小型电池或电池组必须按顺序进行试验1至5,试验6和8应使用未另外试验过的电池或电池组。
试验7可以使用原先在试验1至5中使用过的损坏电池组进行,以便测试交替充电放电过的电池组。
38.3.4.1 试验T.1:高度模拟38.3.4.1.1 目的本试验模拟在低压条件下的空运。
38.3.4.1.2 试验程序试验电池和电池组必须在压力等于或低于11.6千帕和环境温度(20±5℃)下存放至少6小时。
38.3.4.1.3 要求如果无重量损失、无渗漏、无排气、无解体、无破裂和无燃烧,并且每个试验电池或电池组在试验后的开路电压不小于其在进行这一试验前电压的90%。
电池和电池组即符合这一要求。
有关电压的要求不适用于完全放电状态的试验电池和电池组。
贝尔推荐:BE-DY-27,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内箱尺寸:W300XH300XD300mm真空度:<133Pa(真空表指示值<-0.1Mpa)38.3.4.2 试验T.2:温度试验38.3.4.2.1 目的本试验评估电池和电池组的密封完善性和内部电连接。
试验是利用迅速和极端的温度变化进行的。
38.3.4.2.2 试验程序试验电池和电池组在试验温度等于75±2℃下存放至少6小时,接着在试验温度等于-40±2℃下存放至少6小时。
两个极端试验温度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为30分钟。
这一程序须重复10次,接着将所有试验电池和电池组在环境温度( 20±5℃)下存放24小时。
对于大型电池和电池组,暴露于极端试验温度的时间至少应为12小时。
38.3.4.2.3 要求如果无重量损失、无渗漏、无排气、无解体、无破裂和无燃烧,并且每个试验电池或电池组在试验后的开路电压不小于其在进行这一试验前电压的90%。
电池和电池组即符合这一要求。
有关电压的要求不适用于完全放电状态的试验电池和电池组。
贝尔推荐:BE-HLK-150M3,快速升降温试验箱内箱尺寸:W500XH600XD500mm温度范围:-40℃~+150℃升降温速率:平均4℃/min(非线性空载)38.3.4.3 试验T.3:振动38.3.4.3.1 目的本试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38.3.4.3.2 试验程序电池和电池组以不使电池变形以便正确地传播振动的方式紧固在振动机平面上。
振动应是在正弦波形,频率在7和200赫兹之间摆动再回到7赫兹的对数扫频为时15分钟。
这一振动过程须对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安装方位的每一个方向都重复进行12次,总共为时3小时。
其中一个振动方向必须与端面垂直。
对数扫频为:从7赫兹开始保持1gn的最大加速度直到频率达到18赫兹。
然后将振幅保持在0.8毫米(总偏移1.6毫米)并增加频率直到最大加速度达到8gn(频率约为50赫兹)。
将最大加速度保持在8gn直到频率增加到200赫兹。
38.3.4.3.3 要求如果无重量损失、无渗漏、无排气、无解体、无破裂和无燃烧,并且每个试验电池或电池组在试验后的开路电压不小于其在进行这一试验前电压的90%。
电池和电池组即符合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