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 格式:ppt
- 大小:1019.50 KB
- 文档页数:22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在鱼尾鳍的哪一处最容易找到毛细管?说出识别毛细管的标志.
尾尖端部分最容易找到毛细管.
识别毛细管的标志:(由鱼身体一侧流向另一侧)管径极窄,只能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2.毛细管的管壁最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与物质的交换
下面是实验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预习与辅导
心脏收缩时血液在血管中定向流动,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流向
静脉。
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用蛙蹼、蛙肠系膜也可以)内血液的流动方
向和速度。
根据血管壁的厚薄,血管的粗细和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可以在纵横交错的
血管中识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识别的方法可参考下表:
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材料用具
活小鱼、蛙蹼或蛙的肠系膜、脱指棉、纱布、培养皿、显微镜、烧杯、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湿脱脂棉将小鱼包住,只露出尾鳍。
2.将包好的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展,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的血管和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4.识别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做此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将脱脂棉浸湿,并在靠近鳃部的脱脂棉上滴水,保
持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
小鱼能正常呼吸,就能更好的观察血液的流动,同时一个班做实验以后,将小鱼放入水中,还可继续使用。
如用蛙蹼做实
验材料,要将蛙全身和三肢包紧,只留一个肢的蹼即可,防止蛙在玻璃片上活动。
无论是小鱼尾鳍还是蛙蹼都必须平展在视野之内。
初二生物《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观察小鱼尾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并说出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情感目标:体会生命的奥秘,关爱生命,爱护小动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能力目标:1、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辨三种血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
二、重难点:重点: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真正观察到小鱼尾鳍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以及毛细血管在结构上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材料用具:活的小鱼(尾鳍色素要少),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1、导入:人的身体任何部位被刺破了都可能会出血,可见血管无处不在。
身体内的大血管分出小血管,再由小血管分出细血管,细血管再分出毛细血管,这样就在全身构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血管网。
你很难相信,人身上的血管,大大小小共有1 000多亿条。
如果把它们首尾连接起来,可长达10万千米,能够环绕地球两周半。
2、复习显微镜的使用: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调整显微镜(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师生对话交流一起预测怎样操作实验(2)、结合课本,描述实验的方法步骤.(5个步骤)实验材料:------的小鱼,尾鳍色素要-----,------------,培养皿,滴管,棉絮等。
设疑解答:方法步骤:1、用----------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和---------包裹起来,露出----------------。
2、将小鱼---------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简介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鱼类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血液在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相关原理。
实验步骤1.选取一条小鱼,将它固定在显微镜的平台上,确保尾鳍暴露在观察范围内。
2.使用显微镜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3.使用一根细微的玻璃毛细管,轻轻穿刺小鱼尾鳍的下表皮,将毛细管插入血管中。
4.观察毛细管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血管的构造情况。
原理解释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在动物体内,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带回排泄器官。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血液通过血管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
血管的构造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毛细血管壁十分薄,方便更好地与周围组织交换物质。
血液的流动原理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受到两个主要力量的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的收缩使得血液被推送到血管中,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则帮助维持血液的流动。
此外,血液中的细胞和质子也对血液的流动起到一定的阻力和推动作用。
实验结果与启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我们可以发现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缓慢流动,这是因为毛细血管的直径非常小,血管壁与血液中的细胞紧密接触,增加了血液与周围组织交换物质的机会。
这个实验也启示我们,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只有心脏、血液和血管的协同工作,才能保证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结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鱼类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血液在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封口胶带、小鱼、盐水和荧光染料。
首先,我们将小鱼放入盐水中,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然后,我们将小鱼取出并用封口胶带固定在载玻片上,确保尾鳍暴露在外。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内的流动情况。
将荧光染料溶解在适量的水中,然后将溶液滴在小鱼尾鳍上。
荧光染料会迅速被小鱼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尾鳍。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了。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倍率和焦距。
通过观察显微镜镜片下的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观察时,我们会发现血液在小鱼尾鳍内形成了一个血管网络。
血液从一个血管进入另一个血管,同时在血管之间形成连接。
这个血管网络的存在使得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动,并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血液的流动速度。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非常迅速,这是因为鱼类的循环系统相对较简单,血液不需要经过心脏等器官来进行加压。
因此,血液在小鱼尾鳍内的流动速度较快。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同时,这个实验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除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他与循环系统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血液在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是否有差异,或者探究不同荧光染料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等等。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巩固学生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来感知血管的不同种类和血液的不同流动情况,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是每年初中会考必考内容。
在此次实验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目的要求】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2、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画出三种血管的示意图4、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注意事项】(1)为了控制小金鱼的跳动,最好用浸湿的棉絮从小鱼头部的鳃盖、躯干部一直包裹到尾鳍,只露出口和尾鳍。
(2)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等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3)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应适量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滴水过多,影响观察),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取一条小鱼观察。
实验后,将小鱼放回鱼缸,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为了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实验中要时常注意用擦镜纸擦拭镜头(物镜)。
(5)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特别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②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吗?③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6)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小鱼尾鳍的末端,这个地方容易找到毛细血管,它的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识别。
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以便根据血流的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含
色素
少的活的小鱼.
(2)图是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管分支情况及血流方向(箭头所示),请判断:
①是
毛细
血管②是
动脉
血管③是
静脉
血管血液在①和②中流动时,血流动的速度差别是
①快、②慢
.
考点: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分析:回答此题时,应把握以下知识点:一、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二、能够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解答:解:(1)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
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①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而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比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快,所以血液在①和②中流动时,血流动的速度差别是①快、②慢.
故答案为:(1)色素
(2)毛细;动脉;静脉;①快、②慢
点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判断依据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 ,清水,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实验设计:(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交流评估: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的流速一样吗?2.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____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实验目的: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实验器材:椅子、小木锤实验设计:1、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2、一位同学作为受试着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3、另一位同学用小木锤子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
思考: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设计并进行试验: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
思考: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细胞。
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红细胞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细胞的功能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材料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引言: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项常见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小鱼尾鳍内血液的循环系统,探索其血液流动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
一、实验原理: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微循环系统:小鱼尾鳍内存在着一套完善的微循环系统,包括毛细血管网络、小动脉和小静脉等组织结构。
这些血管通过血液流动,为尾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将代谢产物带走。
2. 血液的流动: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是由心脏泵送的,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氧气丰富的血液推送到全身各处。
在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受到血管的结构和血液的黏稠度等因素的影响。
3. 血液流动的力量:血液流动的力量主要来自心脏的泵血作用,同时也受到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血液的流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可以了解这些因素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程度。
二、实验步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条小鱼,并确保其尾鳍完整无损。
同时,准备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玻片、盖玻片、荧光染料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2. 麻醉小鱼:将小鱼放入合适浓度的麻醉剂中,使其昏迷,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3. 固定尾鳍:将昏迷的小鱼放置在载物台上,用细胞培养皿将小鱼的身体固定,使尾鳍暴露在外。
4. 添加荧光染料:将适量的荧光染料加入显微镜盖玻片中,然后将盖玻片轻轻压在尾鳍上,使荧光染料均匀涂布在尾鳍表面。
5. 观察血液流动:将显微镜对准尾鳍,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和焦距,观察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观察角度,观察不同位置和角度的血液流动。
6.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摄像或者手工记录的方式,将观察到的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流速、流向等相关信息。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果与分析:1. 血液流速:通过观察血液在尾鳍内的流动速度,可以初步了解血液流速与血管直径、血液黏稠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 了解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2. 实验工具:剪刀、解剖剪、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调节旋钮等。
三、实验步骤1. 将小鱼放在培养皿中,用剪刀剪去尾鳍,用解剖剪剪开尾鳍,使尾鳍展开。
2. 将尾鳍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将尾鳍展平,用滴管向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使尾鳍保持湿润。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4. 观察尾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注意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颜色等特征。
5. 使用镊子轻轻触摸载玻片上的尾鳍,观察血管的搏动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动脉血管: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液颜色鲜红,血流速度较快,从主干流向分支。
(2)静脉血管: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液颜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由分支汇集而成。
(3)毛细血管:管径非常细,管壁非常薄,血液颜色暗红,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 分析(1)动脉血管负责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2)静脉血管负责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再由动脉输送到全身。
(3)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管道,血液在此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我们了解到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为人体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
六、实验体会本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生物体内必须有血液循环来将氧气和养分带到细胞,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们的血液循环与哺乳动物略有不同。
鱼类的血液循环中只有一个心脏,从心脏出来的血液需经过鳃器才能氧合。
此外,鱼类血液中的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也相对较少。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鱼的尾鳍,探究鱼类血液循环的基本流程和特点。
实验材料•一只完好的小鱼•一个显微镜•盐水实验步骤1.将小鱼放到盐水中,以便观察时鱼体细胞不受过度伤害。
2.将小鱼的尾鳍静止在显微镜视野内。
3.从静脉端插入一小针在血管内(可采用一头图钉),注射一到两滴血液在血管内,并尽量有节制地注射。
这里应注意不能损伤鱼的生命健康。
4.等待血液开始流动,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变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小鱼尾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由于鱼类血液循环不同于其他动物,其尾鳍血管呈现网格状,分成多个分支,在分支交叉处密集连接,血液可以快速地从一个部位流入另一个部位。
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稀释半胱氨酸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向机体内的器官传送必要的养分和氧气,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与意义本实验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过程,探究了鱼类血液循环的基本特点。
另外,通过本实验中的注射操作,我们还可以掌握基本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
对于生物学研究者而言,掌握动物的生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分布规律,为我们研究生命机理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