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64.99 KB
- 文档页数:12
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el E·Porter )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该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波特试图赋予国家的作用以新的生命力,提出了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产业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现象,导致一些人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已不具有国家的意义,跨国企业已成为超越国家的组织。
但波特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事实是:几十年来,在某些特定的产业或行业中,竞争优胜者一直集中在少数国家并保持至今。
不能离开国家谈论产业竞争力的原因在于:竞争优势通过高度的当地化过程是可以创造出来并保持下去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差别、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制度安排、历史遗产等种种差别都对竞争力有深刻的影响。
竞争全球化并没有改变产业母国的重要作用,国家仍然是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
80年代美国的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被日本和西欧国家所超过,一些新兴产业也受到这些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
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时美国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获取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需求。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国家获取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也有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分析,以及企业具有的创新机制分析,波特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下面就波特的主要理论进行说明。
一、“钻石”理论波特认为,财富是由生产率支配的,或者它取决于由每天的工作、每一美元的所投资本以及每一单位所投入的一国物质资源所创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