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颈动脉体瘤
- 格式:pdf
- 大小:221.57 KB
- 文档页数:3
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
脑左颈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也是需要了解的。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是指瘤体的直径。
一般来说,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是大于等于5毫米。
如果瘤体的直径小于5毫米,那么就被认为是微小动脉瘤。
而如果瘤体的直径大于等于25毫米,就被认为是巨大动脉瘤。
在临床上,对于脑左颈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也是根据瘤体的大小来制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微小动脉瘤,可以采用观察和随访的方式进行治疗。
而对于大于等于10毫米的动脉瘤,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此外,对于巨大动脉瘤,由于其大小较大,手术难度也相应增加。
因此,在治疗巨大动脉瘤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因素,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需要根据瘤体的直径来进行判断。
在治疗方案上,也需要根据不同大小的动脉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有脑左颈动脉瘤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发表时间:2015-03-09T14:10:45.1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底29期供稿作者:左丹[导读] 神经鞘瘤良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细胞的变性,学者普遍认为神经鞘瘤是因为神经外胚层的雪旺细胞增生,所以也雪旺瘤。
左丹(中航工业363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意义。
方法我们调查分析了临床病例中颈部神经鞘瘤5例和颈动脉体瘤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
结果神经鞘瘤均为单发的实质性低回声囊肿物,囊肿呈类圆形,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有线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属于高阻型;颈动脉体瘤病例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出现单或双发性肿块,瘤体内血流丰富,颈外动脉被瘤体挤压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动脉血流频谱属于低阻型。
结论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均有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207-011 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颈部神经鞘瘤病人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在17-55岁,右侧1例,左侧4例。
患者颈部通常有无痛性肿块,多位于颈上1/3处、边界较为清楚,触诊时可感受到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体瘤病人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54岁,右侧3例,左侧3例,早期为上颈部无痛性肿块,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
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中等硬度,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肿瘤大时易发生囊性变,压迫肿物,患者可出现反射性咳嗽。
1.2检查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Acusson128XP/10),探头频率5-7MHz,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供血情况及颈动脉系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及周围血流频谱特点。
十三、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一)疾病特点:1、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脉体,发生于人体最大的副神经节,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
好发于高原地区中年以上女性,多为良性,单发多见,6%-10%为恶性且转移。
10%~50%有明显的家族性,高海拔较低海拔多发,女性多见。
2、颈动脉体瘤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上颈部肿物,多位于下颌角下方。
多数无任何症状,少数伴局部不适,晕厥、耳鸣、视力模糊、声音嘶哑、血压下降等。
3、肿物直径2-12cm,平均5cm,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质地中等偏软、界清、无明显压痛、可左右活动而不能上下活动(此为颈动脉体瘤最典型的体征,称之为Fontaine征),少数可闻及因丰富的血管所致的杂音。
活检有害无益,穿刺难以诊断,且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故多数不主张穿刺。
4、肿物压迫迷走神经,触压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少数舌下神经受压出现患侧舌肌萎缩及运动障碍。
5、有学者提出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三主征:(1)颈前三角区肿物,长期缓慢生长的肿物,部位恒定于下颌角下方。
(2)颈动脉向浅层移位,颈动脉体位于颈动脉分歧部的后内侧,肿物增大到一定体积,将颈动脉向浅层挤压而发生移位。
(3)颈内与颈外动脉分离,颈动脉体瘤可跨过分歧部向浅层生长,将颈内与颈外动脉推向两侧。
6、肿瘤虽然可合成和储存儿茶酚胺,但仅1%的副神经节瘤临床上表现为有功能性,这是因为大多数副节瘤产生的儿茶酚胺太少,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功能性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产生波动性高血压、面部潮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心悸等症状。
7、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临床上需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转移瘤、鳃裂囊肿、淋巴结结核相鉴别。
(二)分型:Shamblin等(1971)按外科手术和病理关系将颈动脉体瘤分为3型:Ⅰ型局限型: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歧的外鞘内,有较完整的包膜,未包绕动脉,可安全剥离;Ⅱ型包裹型:为肿瘤围绕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生长,粘连多,但不累及血管壁的中层和内膜,可外膜下剥离,术中有时需临时的颈动脉腔内转流;Ⅲ型巨块型:为肿瘤包绕动脉严重,可使颈内和颈外动脉向外移位或受压,甚至压迫气管和食管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
颈动脉瘤
一.定义
颈动脉瘤(carotid artery aneurysm)是指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分支的动脉瘤。
这类动脉瘤少见,占周围动脉瘤的2%
二.病因
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较少见,占周围动脉病的2%。
假性动脉瘤多由外伤或手术引起。
三.病理
1.可由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 其中以动脉硬化为多见。
2.在颈前三角区可触及搏动性肿块,与脉搏频率一致。
3.肿块部位常可闻及血管杂音,当压迫动脉瘤近端时, 肿块搏动和杂音可减少或消失。
四.临床表现
1.颈动脉瘤的主要症状是在颈部有一膨胀性、搏动性肿块,动脉瘤增大可以产生压迫症,如声音嘶哑、进食呛咳、呼吸困难。
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导致颈动脉栓塞或脑动脉栓塞,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可以闻及收缩期杂音,如压迫颈根部颈总动脉,动脉瘤的搏动可减弱或消失
3.通常,将颈动脉瘤分为三类: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
五.超声表现
1.颈动脉限局性扩张或膨大, 大于临近动脉的1.5倍,小者呈梭形,大者呈囊球状
2.瘤体内可见均匀或不均匀血栓回声。
3.瘤体内血流呈红蓝交错的漩涡状。
4.瘤体内血流频谱呈正、负双向或双向杂乱频谱。
颈动脉瘤
右侧颈总动脉瘤。
医学影像学名词说明集锦1.天然比较:人体组织构造密度上的不同是产生X线影像比较的基本,称之为天然比较.2.人工比较:对于缺少天然比较的组织或器官,可儿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资,使之产生比较.3.螺旋CT:X线管环绕检讨部位持续扭转并进行持续扫描,同时在扫描时代,床沿纵轴持续平移,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故称之为螺旋CT.4.比较加强扫描: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于病变部位再行扫描的办法.5.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超出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6.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进程中因反射.折射.集中及组织接收引起能量逐渐削弱,称为衰减.7.声影:介质内部构造致密,与临近的软组织或液体有显著的声阻抗差,引起强反射,下方声能衰减而消失无反响暗区,称为声影.8.磁共振成像:应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鼓励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旌旗灯号,经由旌旗灯号收集和盘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巧.9.弛豫:终止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逐渐恢复到均衡状况的进程称为弛豫,所需时光称为弛豫时光.10.流空效应:血管内快速流淌的血流,在磁共振成像进程中收集不到旌旗灯号而呈无旌旗灯号黑影,即为流空效应.11.质子弛豫加强效应:一些顺磁性物资作为比较剂缩短四周质子弛豫时光的现象称为质子弛豫加强效应.12.PAC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体系,以盘算机为中间,由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获取.收集传输.存储介质存档和处理等部分构成.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进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间和继发骨化中间的消失时光,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光及其形态的变更都有必定的纪律性,这种纪律以时光来暗示即为骨龄.14.骨质松散:必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削减,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削减,但比例仍正常.15.骨质软化:必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资含量削减.16.骨质损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掉.17.骨膜反响: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长所引起的骨质增生,平日有病变消失.18.骨质坏逝世:骨组织因血液供给中止使局部代谢停滞消失逝世骨的进程称为骨质坏逝世.19.骺离骨折:骨折产生在儿童长骨时,因为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由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别.2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轻易使骨质完整断裂,仅表示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产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21.病理性骨折:已产生病变的骨骼在很小的外力情形下即可产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22.Colles骨折:即伸展性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破碎摧毁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2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损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沿残存骨质呈三角形,即为骨膜三角.24.Schmorl结节:髓核向椎体凸起可于椎体上面或下面形成一圆形或半圆形骨质凹陷区,其边沿有硬化,称为Schmorl结节,可对称见于相邻两个椎体的高低面,并可累及多个椎体,罕有于胸椎.25.骨性强直:关节显著损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衔接,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26.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平常扩大,可伴随不成逆性肺泡壁的损坏,分局限性和漫溢性.2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28.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大至肺门临近,则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比较,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含气支气管分支影.29.空泛:肺内病变组织产生坏逝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30.空腔:肺内心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包含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31.结核球:结核的干酪坏逝世灶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呈圆形或卵形,边沿清楚,轮廓滑腻,内部罕有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四周罕有“卫星灶”.32.包裹性积液:肋膜炎时,脏.壁层肋膜产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肋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33.中心型肺癌:肿瘤产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34.四周型肺癌:肿瘤产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35.反S征:产生于右肺上叶的中心型肺癌,肺门部的肿块和右肺上叶不张连在一路形成的横行“S”状下缘.36.原发分解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纵隔淋凑趣增大,三者配合形成哑铃状表示.37.分叶征:肿块向各个偏向发展速度不一,或受四周构造阻拦,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四周型肺癌.38.肋膜凹陷征:肺内病灶与肋膜之间的线形影,一端以小三角形或喇叭状止于肋膜面,四周肋膜无增厚或粘连,另一端连于肺内病灶.39.磨玻璃样影:肺实变,渗出性病变的早期或接收期,CT检讨实变区表示为较淡薄的磨玻璃样影,其内可见肺血管纹理.40.蜂窝样影:肺纤维化后期,在两中下肺野的肋膜下区可见蜂窝样影,并可向内向上累及肺中内带和上肺野.41.气量气度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阁下缘最突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成人气量气度比率≤0.50.42.肺门跳舞:肺充血时,透视下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加强称为肺门跳舞.43.肺门截断现象: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动脉及其分支扩大,而外周分支变细,与肺动脉分支间有一忽然分界,称为肺门截断现象.44.Kerley氏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隙内,X线表示为在肋膈角临近见到与外侧胸壁垂直的距离线,称为Kerley氏线.45.蝶翼征:肺泡性肺水肿的典范现象,X线表示为大片状隐约影集合于以肺门为中间的肺野中间部分,两侧较对称,其密度以在肺门区最深,向外逐渐变淡,相似蝴蝶之两翼状暗影,称为“蝶翼征”.46.心脏摆动:大量心包积液行超声检讨时,在伟大的心包腔内,心脏前后壁同向活动,称为心脏摆动.47.肺动脉栓塞: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轮回障碍的分解征称为肺动脉栓塞.48.自动脉夹层: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自动脉内膜扯破,血流经内膜破口灌入,使自动脉壁中膜分别形成血肿或“双腔”自动脉,即扩大的假腔和受压变形的真腔.49.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示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称为“假肿瘤”征.50.咖啡豆征: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因为在形态上相似咖啡豆,则称“咖啡豆”征.51.龛影:在消化道造影时,胃肠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在切线位时呈局限性向胃轮廓外凸起的钡影即为龛影.52.充盈缺损:钡剂充盈胃或食管时,因为来自胃壁或食管壁的肿块向腔内凸起造成局部钡剂不克不及充盈而消失缺损即充盈缺损.53.早期胃癌:癌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基层,而不管其大小和有无转移.54.半月分解征:胃癌的龛影形态不规矩,多呈半月形,位于胃轮廓内,周环绕以宽窄不一的透明带即环堤,其轮廓不规矩而锋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且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以上表示统称为半月分解征.55.环征:肝脓肿表示为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四周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的环状影像.56.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在T2WI上,跟着回波时光延伸,旌旗灯号强度增高,在低旌旗灯号的肝本质布景衬托下,肿瘤表示边沿锋利的极高旌旗灯号灶.57.双管征:壶腹部四周的病变除引起胆管扩大,同时引起胰管扩大,消失所谓的“双管征”,为低位性胆管梗阻的主要现象.58.跳跃征:在溃疡性肠结核中,X线表示为患病肠管的痉挛压缩,黏膜皱襞杂乱,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克不及正常逗留,而迅即被驱向远侧肠管,是以罕有到末尾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只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或完整没有钡剂充盈,称为“跳跃征”,是溃疡型肠结核较为典范的表示.59.双泡征:十二指肠降段梗阻,其近侧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扩大,在立位或侧卧程度位投照,可表示出“双泡征”.60.IVP:即渗出性尿路造影,含碘水溶性比较剂于静脉注入后,由肾小球滤过而排入肾盏和肾盂内,显示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形态,并大致懂得双肾的渗出功效.61.RP:即逆行性肾盂造影,为借助膀胱镜将导管拔出输尿管内注入比较剂后摄片,实用于渗出性尿路造影显影不佳者.62.肾自截:肾结核灶可产生钙化甚至全肾钙化称为肾自截.63.多囊肾:即多囊性肾病,为遗传性病变,成人型多见,常归并多囊肝,表示为腹部肿块.血尿.高血压,晚期产生尿毒症.64.10%肿瘤:即产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及约10%肿瘤为恶性.65.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由过程盘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清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楚显影的成像技巧.66.脑膜尾征:脑膜瘤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鸿沟清楚,MRI加强后肿瘤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似尾状,称“脑膜尾征”.67.脑挫裂伤:脑挫伤为脑内散在出血灶,静脉淤血和脑肿胀,伴随脑膜.脑或血管扯破则为脑裂伤,二者常归并消失称为脑挫裂伤.68.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毁伤所致,脑膜中动脉罕有,血液集合于硬膜外间隙,血肿较局限,呈梭形.69.硬膜下血肿: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毁伤出血所致,血液集合于硬膜下腔,沿脑概况普遍消失.70.隐约效应:脑梗逝世发病2-3周时,梗逝世区因脑水肿消掉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呈等密度,称“隐约效应”.71.腔隙性脑梗逝世:由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梗逝世灶,直径在10-15mm以内.72.眼眶爆裂性骨折:外力感化于眼部使眶内压力骤然增高致眶壁内部产生骨折而眶缘无骨折,罕有于眼眶内壁和下壁.73.窦口鼻道复合体:位于中鼻道区,包含筛漏斗.半月裂孔.钩突.筛泡.74.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为产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副神经节瘤,属良性肿瘤,发展迟缓,少数可产生恶变,女性多见.75.椒盐征:在MRI图像上,肿瘤显著强化,其内见血管流空影,罕有于颈动脉体瘤和血管瘤.76.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本,在影像装备的导引下,应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心理.生化材料进行诊断的学科.77.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将导管拔出靶动脉并注入栓塞材料,使靶血管闭塞以达到治疗目标的介入技巧.78.TIPSS术:即经颈静脉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在门脉的分支和肝静脉的汇入端或下腔静脉之间在肝内树立一个分流道,集穿刺.PTA.内支架置放术为一体的新技巧.。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
经典读片
【本案例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
【专题类别】:分部位专题(病例整理医师:范治国)
【专题】:颈动脉体瘤
【病人资料】:患者 女性 42岁 右侧颈部包块八年,逐渐增大三月就诊。
查体,右侧颈部实性包块,质硬,移动度差,触诊可感觉到搏动,并似乎与颈动脉搏动同步。
【影像图片】:颈部CT平扫
CT表现: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间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块影分布,软组织影内部密度均匀,边界清晰,邻近软组织受压外移,CT拟诊:右侧颈部良性占位,颈动脉体瘤可能。
CT造影增强表现:右侧颈部软组织影于造影剂注射后呈明显强化改变,强化改变均匀,造影剂密度变化情况基本上与颈动脉同步,但CT 值略低于颈动脉,邻近颈内静脉受压向外推移,CT拟诊:右侧颈部颈动脉体瘤可能性大。
【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右颈动脉体瘤。
讨论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起源于颈动脉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 因此亦称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解剖特点及功能:颈动脉体是全身化学感受器系统的一部分, 大小约5mm ×3 mm × 2 mm, 肉眼所见为淡红色至灰色, 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或附近的疏松的蜂窝组织内,被称为Mayer韧带的纤维血管带固定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 颈内和颈总动脉也可以是其供血动脉。
组织学上,颈动脉体由主细胞(Ⅰ型细胞)和支持细胞(Ⅱ型细胞)组成。
主细胞内分为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 即明细
胞、暗细胞和固缩核细胞。
主细胞由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的间质细胞所包绕。
颈动脉体是化学感受器, 它能感受动脉血中的PO2、PCO2及pH的变化, 通过迷走神经来调节呼吸、循环和血压。
颈动脉体瘤的CT、CTA表现
CT平扫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动脉血管,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静脉期强化仍较明显,呈均匀强化,强化幅度最高可达200多HU,瘤体强化密度接近于动脉血管强化,按常规软组织窗可见瘤体强化同颈动脉一致,容易误诊为颈动脉瘤,因此适当调整窗宽、窗位,可见瘤体与血管关系,持续动态CT增强(CTA)就可显示瘤体与动脉血管关系及主要供血来源,生动展示瘤体与血管关系。
鉴别诊断
1、颈部神经鞘瘤:瘤体易坏死,增强强化程度不如颈动脉体瘤显著,颈内动静脉受压前移,这是它们最主要的鉴别点。
2、颈部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时,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增强可明显强化,亦可不明显或不强化,常将颈内、外动脉间距拉大,这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