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46.32 KB
- 文档页数:2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
体会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主要运用于胎儿在母体内位置不正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干预帮助胎儿正确转向,以顺利进行分娩。
在临床实践中,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手法和操作技巧,否则会对母子健康产生风险。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主要适用于产妇心理和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手术前需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子宫收缩、羊水破裂等情况。
手术时需要注意防感染、减少宫缩和使产妇舒适等,以保证手术成功和母婴安全。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手法需要精细和准确。
一般情况下,手术需要在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手法,轻柔的力度,不涉及器械伤害,保持手部和产道的清洁。
手法要比较软绵,用手按在胎儿头部的不同位置进行旋转。
手术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力度和手术时长,以防止胎儿窒息等不良反应。
在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的控制。
手术时会面临胎儿头部受伤、胎盘早剥、胎膜破裂以及出血等风险。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详细询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产程情况,评估手术风险以及风险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在正确的手法和手术技巧指导下,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可能的风险,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并顺利完成手术程序。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不同阶段的颅产道难产、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帮助更多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顺利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摘要】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在盆腔内无法顺利通过产道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产程并发症。
本文旨在探讨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以及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头位难产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然后详细介绍了产程护理中的干预措施、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
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的危害,提高生产的顺利性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护理指南。
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头位难产、产程护理、干预、危害、观察、护理措施、意义、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于产道入口时,由于胎头直径大于骨盆最狭窄部位的横径,以及其他不利因素影响,使顺产过程受到阻碍,胎头过长时间停留在产道内而难以产出的情况。
头位难产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容易造成母婴双方的危险。
头位难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胎儿和产妇方面。
对胎儿而言,长时间的压迫易导致胎儿窘迫、缺氧以及产伤等问题;对产妇而言,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产道撕裂、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有效的产程护理对于避免头位难产的发生至关重要。
产程护理中的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合适的助产手段、采取正确的助产姿势、合理使用产程辅助工具等。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确保胎儿和产妇的安全。
在产程护理中,观察要点也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产妇的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以确保产程的顺利进行。
了解头位难产的定义、特点及危害,并采取有效的产程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对头位难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探讨,以进一步提高产程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作用,以提高对头位难产患者的产程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在产科临床中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探究目的研究产科中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头位难产病因、处理方式、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处理。
结果胎位异常74例,占61.67%,是头位难产的关键原因。
结论及时、正确处理好头位难产,能够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签:产科临床;头位难产;预后处理;胎位异常头位难产是胎儿头先露出的一种难产症状,主要是因为产妇的产道和产力、产妇以及孕妇的精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造成的[1]。
临床研究证实,头位难产的发生率比较高,可能会危及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此外,调查发现,造成头位难产的核心因素是胎头位置异常[2]。
因此,纠正胎位是预防产妇头位难产的主要对策。
笔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对我院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5.5岁,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39.5周。
其中初产妇96例,经产妇24例。
1.2方法对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头位难产的病因。
在产妇宫口开3.5cm时,利用地西泮针10mg进行静脉推注,让产妇充分休息;改变母体姿势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叮嘱产妇采取侧卧位,让胎儿背部中心能够在羊水浮力以及宫缩的相互作用下,朝产妇腹前方向移动,并带动胎头枕部朝前旋转到枕前位。
枕后位或是枕前位时,让产妇取右侧卧位,以最短路径旋转到枕前位。
比较经过处理后的胎方位转位成功率以及头位难产母婴结果。
1.3统计学意义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利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2.1头位难产病因本研究发现:在头位难产发生的所有原因中,胎位异常74例,占61.67%;头盆不称27例,占22.5%;宫缩乏力12例,占10.0%;软产道异常7例,占5.83%。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助产技术,用于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
通过徒手旋转,助
产士可以调整胎儿的位置,使其顺利通过产道。
在临床实践中,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
的助产中具有积极的效果。
徒手旋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
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进入产道后无法自
行完成旋转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胎儿窒息、宫缩乏力
等严重后果。
通过徒手旋转,助产士可以通过手部技巧调整胎儿的位置,使其顺利通过产道,从而避免了头位难产引发的问题。
徒手旋转可以减少产妇的不适和疼痛。
头位难产常常会导致产妇产程延长和剧烈的疼痛,给产妇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
通过徒手旋转,助产士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度过难
产的阶段,减轻产程的持续时间和疼痛感,使产妇能够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产妇的手术风险。
在一些头位难产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通过徒手
旋转顺利解决,可能需要采取剖宫产等手术方式来完成分娩。
手术风险不仅包括术后恢复
较慢和产妇身体受损的问题,还可能存在术中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徒手
旋转,尽量避免了这些手术风险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安全性。
徒手旋转作为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效果。
它能够
有效地解决头位难产的问题,减少产妇的不适和疼痛,同时还能够降低产妇的手术风险。
在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中,徒手旋转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助产士在实施徒手旋转时,应严格掌握操作技巧,注意安全,为产妇和胎儿提供更好的助产服务。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徒手旋转是指在助产操作中使用双手轻柔地旋转产妇的头部,以调整胎儿的位置,从而帮助难产产妇成功分娩的一种操作技术。
下面将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分析。
徒手旋转可以改善胎儿头位的不利因素。
头位难产产妇往往由于胎儿的头部位置不正而导致难以顺利分娩。
徒手旋转通过调整胎儿的头部位置,使其更加适合顺产,能够明显改善胎儿头位的不顺畅,为顺产提供了可能。
徒手旋转可以加快产程进展。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胎头没有顺利通过产道的情况下,继续用力推动往往会导致产程进展缓慢。
而徒手旋转可以在胎儿头部与产道之间提供更宽松、顺畅的通道,有助于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加快产程进展。
徒手旋转可以减少胎儿及产妇的并发症发生。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长时间的推产不仅容易造成产妇疲劳和产程延长,还会增加胎儿发生窒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而通过徒手旋转及时处理胎儿的头位不利因素,可以尽早地使胎儿通过产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感。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胎儿头部的不正位置往往会增加产妇的疼痛感,给分娩过程带来较大的不适。
徒手旋转通过调整胎儿的头部位置,改变产妇的压迫点,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分娩的舒适度。
徒手旋转可以提高顺产率。
头位难产产妇通过徒手旋转调整胎儿的头部位置后,可以较好地恢复胎儿的头位,为顺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徒手旋转可以增加顺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的风险,减轻产妇和胎儿的手术风险。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它可以改善胎儿头位的不利因素、加快产程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并提高顺产率。
助产操作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践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助产操作的成功和产妇的安全。
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头位难产即以头为先露的难产,超过总难产发生率的2/3。
及时发见与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是目前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的关键[口。
适当阳临床护理处置能有效地减少母婴损伤,我院自2010年1月至12月对可能引起头位难产的产妇适时早期干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头位难产白发生,降低了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
现嚷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63例,发生头位难产282例,占头位分娩总数的15.7%,282例头位难产孕妇平均年龄26.5岁(20-35岁),孕周38-41到周,初产妇257例,经产妇25例。
1.2方法有头位难产先兆的产妇对头位难产诱因、干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对分娩过程的产妇可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对产妇的胎方位、骨盆、宫缩及胎儿大小等情况进行评分。
ζ8分者,剖宫产分娩I;;;.9分者,根据产妇具体情况给予人工破膜、静脉注射地西洋、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等处理。
对枕横位或枕后位者胎儿脊柱同侧侧卧或适当时候用手纠正胎位、宫颈封闭等适时干预方式进行处理。
试产2-4h,最后根据产程曲线、头位评分情况及胎心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为临产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体位及宫口开全后屏气用腹压的方法,鼓励产妇进食及注意休息,以保持充足的体力及精力。
发挥护士长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护士长应该主动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科室助产人员情况、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设备等,并说明自然分娩过程及好处,使产妇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建立自然分娩信心,也让患者家属放心。
1.3胎方位的确定方法潜伏期每4h行阴道检查一次,产程活跃期每2h行阴道检查一次,胎膜未破的行人工破膜,胎方位不清楚的予B型超声检查,对胎方位异常病例进行适时的干预和观察。
1.4观察指标由专人观察产程进展,记录胎方位异常纠正情况、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阴道流血量,宫颈开大情况及有无水肿,胎心监护情况,羊水性状,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及新生儿情况。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在生产过程中头部无法通过产道而无法顺利生产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胎儿和产妇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头位难产的情况,保障母婴的健康。
一、头位难产的原因及特点头位难产是由于胎儿头部在产道中无法通过而导致难产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胎儿头部过大、产道狭窄、胎儿位置不正等。
在产程中,如果发现头位难产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产妇和胎儿的危险。
头位难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程延长、产程疼痛加重、产程进展缓慢等方面。
产妇可能出现阵痛强度增强但宫口开度不明显增加、胎儿头部无法下降等情况。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措施,以确保胎儿和产妇的安全。
二、产程护理干预分析1. 监测产程进展: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首先需要对产程进行全面的监测。
包括监测宫口开度、胎儿下降情况、胎心监测等。
通过监测产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产程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 调整产妇体位:产程中适当的体位调整对于头位难产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可以有助于促进胎儿头部下降,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产妇在产程中轮换体位也可以减轻产程疼痛,有利于顺利分娩。
3. 提供情绪支持:对于产程中的产妇来说,情绪支持同样重要。
面对头位难产的情况,产妇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护理支持,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也可以通过疏导情绪来缓解产程疼痛,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4. 配合医生进行产程干预:在产程中,如果发现头位难产的情况,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产程干预。
采用产程促进措施,如人工破水、子宫收缩药物等,以促进产程的进展。
在产程中要密切关注胎儿情况,确保胎儿的安全。
5. 紧急情况处理:在头位难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产程并发症,如窘迫胎盘、胎儿窒息等紧急情况。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徒手旋转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分娩辅助技术,主要用于头位难产的处理。
下面针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进行分析。
徒手旋转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在某些情况下避免了剖宫产的需求。
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骨与产道不太匹配,导致头部难以通过产道的问题。
通过徒手旋转,产助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动作和技巧改变胎儿头部的方向和位置,使其更容易通过产道。
这对于那些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产妇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帮助手段。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分娩的时间和难度。
产妇出现头位难产时,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的漫长分娩过程,这不仅给产妇带来了痛苦,还增加了分娩风险。
而通过徒手旋转,产助人员可以快速调整胎儿头部的位置,帮助胎儿更快地通过产道,缩短了产程时间,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和疲劳程度。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其它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头位难产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肩难产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会增加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通过徒手旋转调整胎儿头位,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徒手旋转还有利于提高产妇分娩顺利率和胎儿成活率。
头位难产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娩情况,对产助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
通过徒手旋转,产助人员可以准确把握每一次旋转的力度和方向,增加分娩顺利的可能性。
徒手旋转还可以减少胎儿窘迫和窒息的风险,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具有积极的效果。
它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缩短分娩时间和难度,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顺利率和胎儿成活率。
在头位难产的处理中,徒手旋转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引言:头位难产是现代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婴儿死亡率和母亲死亡率。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保证胎儿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徒手旋转是头位难产时的一种最主要矫正方法,它在头位难产临床助产中发挥着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从临床解剖、病理生理机理、操作步骤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临床助产中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临床解剖头位难产是胎儿头部向产道进入过程中,由于胎盘位置不正或胎儿头位偏斜导致头部无法通过产道,从而使胎儿无法顺利分娩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胎儿头部的大小、形态以及娩道的大小、形态是影响顺产的重要因素。
产妇的骨盆内分为盆腔和盆口两部分,骨盆容积及形态是影响胎儿通过产道的另一重要因素。
二、病理生理机理胎儿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即为胎儿头位偏斜,常见原因如孪生、多胎妊娠、胎盘位置不正等。
当胎儿头部无法通过收缩宫口时,胎儿会收缩房颤及心肌缺血等,严重时会导致胎儿窒息。
同时,产道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容易导致产道肌肉缺血坏死、感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三、操作步骤操作前应全面评估产妇和胎儿的情况,确认诊断,检查胎儿头位偏斜、产道大小及形态、宫颈口开度、胎儿心率等情况。
一般来说,徒手旋转是在产妇深度麻醉、无痛分娩或局部麻醉下进行的。
操作者须首先调整手指位置,使产道中的胎儿头部处于最佳位置。
然后,在产妇宫颈口开度达到6-7cm时,缓慢且有力地旋转胎儿头,使之进入骨盆内。
旋转过程中需重点关注胎儿心率、宫颈口开度及产道情况,并根据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效果评估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中的主要目的是使胎儿头部进入骨盆内从而达到顺产的效果。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胎儿头位偏斜程度、旋转的正确性和操作者经验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胎儿缺氧、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徒手旋转操先后,需仔细观察胎儿心率的变化,并对母婴安全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估。
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的头位在分娩过程中不能顺利通过产道,需要干预措施来解决的情况。
产程护理干预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分娩进展、保障母婴安全的操作。
头位难产在产程护理干预中,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干预措施:1.监测胎儿状况:通过胎心音监测仪、分娩室监护仪等设备对胎儿的心跳进行实时监测,判断胎儿的情况是否正常。
在头位难产的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会遭受压迫,及时掌握胎儿的状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胎儿的安全。
2.疼痛管理:在头位难产的分娩过程中,孕妇可能会经历剧烈的疼痛。
产程护理干预中,可以采用经腰麻、硬膜外麻醉等措施减轻孕妇的疼痛感,让孕妇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分娩。
3.促进宫缩:在头位难产的分娩中,宫缩的频率和强度是十分关键的。
产程护理干预中,可以采取催产素滴注等措施,促进宫缩,使宫颈扩张,加快分娩进展。
4.灵活改变分娩姿势:头位难产的分娩姿势较为复杂,适当调整分娩姿势可以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助于胎儿较好地通过产道。
产程护理干预中,可以采取侧切、跪产等姿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分娩姿势。
5.及时进行产钳吸引或剖宫产:如果头位难产的情况较为严重,分娩进展十分困难,产程护理干预中可以及时采取产钳吸引或剖宫产等操作,保障母婴的安全。
以上措施的采取都是基于对产程护理的重视和对分娩的科学管理。
通过产程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头位难产分娩的结局。
具体影响分析如下:1.减少胎儿窒息和低氧发生率:通过监测胎儿的情况、疼痛管理等措施,可以提前识别和处理胎儿窒息和低氧的情况,降低了胎儿的窒息和低氧的发生率。
2.减少分娩时间和分娩阶段:适当的产程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宫缩,加快宫颈扩张,缩短分娩时间和分娩阶段,减轻产妇的痛苦,并且减少了分娩的并发症的发生。
3.提高分娩成功率:通过产程护理干预中的各项措施,可以科学管理并支持分娩过程,增加了分娩的顺利进行的成功率,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头位难产例临床分析与处理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没有正确旋转,导致难以顺利通过产道而出生的情况。
它是一种急性并严重的产科病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至关重要。
1. 头位难产的原因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头部旋转不正确,常见的原因包括胎位不正、胎儿大小过大、骨盆畸形、母体软组织异常、胎儿先露异常等。
此外,胎儿躯干和四肢的位置也可能会影响胎儿头部的存放方向,从而导致头位难产。
2. 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包括产程延长、宫口扩张缓慢、产道刺激反应不足或过度、产道破裂等。
此外,还可能会出现头前倾、额隆突或枕骨的破裂等症状。
3. 头位难产的处理头位难产的处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既要保证母亲和胎儿的安全,也要争取尽可能顺利地完成分娩。
一般而言,头位难产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钳助产产钳助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助产方式,可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加速分娩进程。
产钳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助产士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2)产妇主动呼吸助产产妇主动呼吸助产是一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使用的分娩辅助技术,主要是通过呼气的力量加速分娩过程。
这种方式需要产妇自身以及宫缩的力量共同配合,适用于产程缓慢但胎儿状态良好的情况。
(3)剖宫产剖宫产是一种紧急的分娩方式,适用于其他所有方法均无法收效的情况。
剖宫产需要在严密的监测和护理下完成,以确保母婴安全。
4. 头位难产的预防预防头位难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孕期保健来进行,包括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纠正胎位不正、避免过度增重、促进胎儿健康成长等措施。
此外,产前拟定生产计划,以避免不必要的分娩风险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总之,头位难产是一种紧急且严重的产科病症,需要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进行及时处理,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在预防方面,孕妇应该加强孕期保健,以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作者:韩冰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23例分娩产妇,其中283例出现头位难产,产妇临产时,详询其病史,通过阴道检查确定胎位,一旦发现头位难产,需立即分析其成因,通过改变产妇体位、人工助产或是行剖宫产的方式,确保成功分娩。
结果:17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通过一般处理、改变体位、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调整宫缩后,26例实现自然转位顺产,占15.12%;其余146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予以改变母体体位、徒手转胎头等处理,成功实现阴道分娩者113例,占77.40%;所有头位难产产妇中,117例行剖宫产,新生儿预后良好,5例出现产后出血,1例为重度窒息儿,3例为轻度窒息儿。
结论:对于头位难产产妇应早期进行诊断,依据难产原因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改善预后,确保产妇、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头位难产;产科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3-0138-02doi:10.14033/ki.cfmr.2016.23.076头位难产指的是在头位分娩过程中,因为产力、产道、胎头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妇生产困难。
在头位难产处理时,必须做好难产原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1],有效改善产妇、新生儿预后。
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的1623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23例分娩产妇,其中283例出现头位难产,年龄21~41岁,平均(27.2±2.6)岁,孕周36~43周,平均(39.8±1.8)周,初产妇209例,经产妇74例。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朝向产道的时候,由于胎儿头部过大或骨盆狭小等因素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
头位难产对母婴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及时的产程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针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水平。
一、产程护理的重要性产程护理是指对产妇和胎儿进行全程监测和护理的过程,包括分娩过程的监测、辅助措施的提供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产程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特别是在头位难产的情况下,产程护理更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降低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二、产程护理的具体步骤1. 产程监测产程监测是产程护理的第一步,通过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心监护和产程进展等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监测,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因为头位难产容易导致宫缩过长时间而无法将胎儿顺利推出,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宫缩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辅助措施提供在产程中,产妇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适,这时护士需要及时提供辅助措施,包括导乐、按摩、给予氧气、配合呼吸及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等。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更需要护士密切配合产妇,及时提供适当的辅助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和不适情况,同时也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3. 并发症的处理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产程延长、胎儿窒息、羊水栓塞等情况,这时需要护士及时处理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产程护理的干预分析1. 加强产程监测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监测,护士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地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产程护理的注意事项1.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应对各种产程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向医生报告产程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23例分娩产妇,其中283例出现头位难产,产妇临产时,详询其病史,通过阴道检查确定胎位,一旦发现头位难产,需立即分析其成因,通过改变产妇体位、人工助产或是行剖宫产的方式,确保成功分娩。
结果:17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通过一般处理、改变体位、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调整宫缩后,26例实现自然转位顺产,占15.12%;其余146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予以改变母体体位、徒手转胎头等处理,成功实现阴道分娩者113例,占77.40%;所有头位难产产妇中,117例行剖宫产,新生儿预后良好,5例出现产后出血,1例为重度窒息儿,3例为轻度窒息儿。
结论:对于头位难产产妇应早期进行诊断,依据难产原因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改善预后,确保产妇、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头位难产;产科中;临床意义头位难产指的是在头位分娩过程中,因为产力、产道、胎头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妇生产困难。
在头位难产处理时,必须做好难产原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1],有效改善产妇、新生儿预后。
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的1623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23例分娩产妇,其中283例出现头位难产,年龄21~41岁,平均(27.2±2.6)岁,孕周36~43周,平均(39.8±1.8)周,初产妇209例,经产妇74例。
头位难产原因主要包括:(1)胎头位置异常177例,其中枕横位91例,枕后位81例,胎头高直位4例,颜面位1例;(2)头盆不称52例;(3)宫缩乏力39例;(4)软产道异常15例。
1.2 方法1.2.1 胎头位置异常早期估计产妇临产时,需详询其病史,严格开展体格检查,全面掌握孕妇的骨盆形态、各径线及平面狭窄程度,通过高测量宫高、腹围、胎头双顶径值等,对胎儿的体重进行初步的估算,实现产前估计头盆关系。
60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临 床 医 学头位难产即以头为先露的难产,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异常引起。
头先露占分娩的95.75%~97.75%[1]。
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占难产总数的81.63%[2]。
头位难产中,胎方位异常是主要因素,徒手转胎头是使枕横位、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主要手段。
早期发现难产倾向,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降低剖腹产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10820例,其中头位分娩10476例,头位分娩占96.82%。
发生头位难产2446例,占分娩总数的22.61%,占头位分娩总数的23.35%。
2446例头位难产病例,年龄在16~48岁,初产妇2018例,占82.50%,经产妇428例,占17.50%。
孕周31~44+2周,平均孕周39周。
1.2 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从决定分娩的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
胎方位异常1526例,占首位,为62.39%;其次为头盆不称455例,占18.60%;再次为宫缩乏力337例,占13.78%;软产道异常128例,占5.23%,见表1。
1.3 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1.3.1 胎膜早破发生率高 本组有1042例发生胎膜早破,占42.60%。
头盆不称或因胎头位置异常,使胎头不能适应骨盆入口平面而使胎头入盆受阻,胎头与骨盆入口之间存在较大空隙,致使羊水由此进入前羊膜囊,当宫缩时,胎膜不能承受压力而破裂。
1.3.2 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 有胎方位衔接异常,如高直位;内旋转受阻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胎头姿势异常,如面先露、额先露。
胎头位置异常,可因下降过程中,胎头径线增大而使胎头下降受阻,宫颈扩张延缓、停滞继发宫缩乏力。
1.3.3 子宫收缩乏力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乏力。
精神心理因素,严重头盆不称或胎头位置异常等可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由于头盆不称和胎头位置异常使产程进展中阻力增加,多表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
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目的: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收治头位难产孕妇250例,分析探讨给予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措施及相关措施后产妇的最终生产方式和产后并发症、出血等具体情况。
结果:给予正确的头位难产处理之后,在250例患者当中,经过徒手转胎头并经阴道顺产的为232例,顺产率为92.8%;剖宫产为18例,剖宫产率为7.2%;重度窒息患儿为1例(0.4%);轻度窒息患儿为2例(0.8%);产后出血为10例(4%)。
产后并发症出现率为5例(2%)。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头位难产孕妇采用头位难产措施,可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头位难产;孕妇;生产方式;产后;影响在孕妇难产中,头位难产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母亲和胎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在头位难产当中,胎方位异常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进行早期的诊断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妇的剖宫率,保证母婴安全,改善预后[1]。
现本文主要是以250例头位难产孕妇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收治头位难产孕妇250例。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5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25.2±3.7)岁。
其中,初产妇为160例,经产妇为90例。
所有产妇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孕周、体质特征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帮助患者消毒外阴,保证无菌操作,并且排空膀胱,在产妇宫缩间歇期把右手的食指以及中指深入产妇阴道,查看宫颈的实际扩张情况,并查看有无水肿现象的发生,确定好胎儿的具体方位。
手术前,把胎儿的头部稍微向上推起,上推的高度应该要低于棘水平位。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5-27T13:04:29.8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刘兴红
[导读] 头位难产是头位分娩时由于产力、产道等导致的难产。
勃利县妇幼保健院 154500
摘要:目的:对我院的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正确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调整体位、人工助产或者采取剖宫产,保障成功分娩。
结果:共有3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15.63%;其余28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
结论:头位难产需要尽早的进行确诊,根据原因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头位难产;产科中;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head of the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Methods: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60 cases of head dystocia maternal to study and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adjustment of the position,or artificial midwifery cesarean section,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delivery. Results:there were 32 cases of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and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using conventional measures,milk position adjustment,artificial rupture of membranes,oxytocin,5 cases to birth,the proportion was 15.63%;the remaining 28 cases of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posture adjustment,manual transfer matrix the first fetal measures,22 cases of successful vaginal delivery,the proportion is 78.57%. Conclusion:the first position of labor need to be diagnosed as soon as possible,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for the choice of the correct delivery methods,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aternal life.
[Key words] first birth;Obstetrics;clinical significance
头位难产是头位分娩时由于产力、产道等导致的难产。
临床中需要对头位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处理[1],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
此次根据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60例产妇来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选取60例我院的头位难产产妇,最小21岁,最大41岁,平均(27.2±2.6)岁,孕周36~43周,平均
(39.8±1.8)周。
1.2 方法
1.2.1 胎头位置异常早期估计产妇临产时,需详询其病史,严格开展体格检查,全面掌握孕妇的骨盆形态、各径线及平面狭窄程度,通过高测量宫高、腹围、胎头双顶径值等,对胎儿的体重进行初步的估算,实现产前估计头盆关系。
1.2.2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表现(1)足月表现:临近足月初产妇胎头高浮、孕后期胎位变化无法对头位进行固定,孕妇悬垂腹,孕妇身高低于145 cm,特别是出现跨耻征阳性的孕妇需考虑其是否存在头盆不称的情况[2]。
(2)分娩期表现:胎头高浮,不衔接或延缓衔接,胎膜早破,继发宫缩乏力,宫颈口位置异常,宫颈水肿等。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胎膜早破难产率达46.19%,同时容易并发盆不称、骨盆形态异常。
1.2.3 胎头位置异常处理头位难产是因为分娩阻力过大,引起宫缩乏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产妇体位,使用人工助产。
如果产妇临产后,需要结合B超来对胎方位进行确定,调整体位纠正胎方位。
(2)剖宫产。
确诊为以下异常胎方位的产妇,由于阴道分娩对母婴危害较大,临床应尽量采取剖宫产:一是枕后位、胎头不衔接或是衔接先露阻滞+2/+2以上,确诊中骨盆狭窄,徒手旋转胎头失败;二是枕横位中前不均位,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侧屈,胎儿前肩骑跨于耻骨联合上,形成“忽略性前不均倾”,引发难产;三是后位、高直位无法自然分娩;四是严重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3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15.63%;其余28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共有22例接受剖宫产,1例出现产后出血,1例为重度窒息儿,1例为轻度窒息儿。
3 讨论
头位难产是因为产道、胎儿、产力等异常所引起的生产困难。
头位难产的原因如下:第一,产道,产妇身体素质差,软产道狭窄以及感染,抬头和枕后位、枕横位衔接,导致头部处于中骨盆平面,无法顺利的转向。
并且,产妇骨盆倾斜,胎儿进行骨盆较困难;第二,产力,产妇自身身体素质不佳,精神状态不佳,所以生产的时候精神紧张,焦虑,导致了生产的时间过长,产妇出现了疲劳感,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儿无法顺利娩出;第三,胎儿,胎儿体积过大,胎头过大,导致头位难产,无法顺利下降旋转体位[5]。
头位难产适合产妇以及胎儿有紧密联系的,医护人员要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护,对生产产程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措施[6]。
产妇在产程活跃期,宫颈打开超过4里面,就可以判断胎儿头位正常与否,如果有难产情况,要立刻采取措施[7]。
分析头位难产的因素,提供及时有效的矫正。
此次研究中,共有3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
15.63%;其余28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共有22例接
受剖宫产,1例出现产后出血,1例为重度窒息儿,1例为轻度窒息儿。
除此之外,对于头位难产产妇,需要护理人员在产妇怀孕期间进行严格的遵医嘱操作,了解产妇情况,及时反馈,避免头位难产情况发生[8]。
分娩时,助产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开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产妇日常饮食需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来进行安排。
这样才能够为产妇的顺利分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倩灵,林慧敏,谢吉蓉.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455-2456.
[2]尤丽萍.对128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193-194.
[3]王芳芳.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47-248.
[4]周保荣.43例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4):668-669.
[5]吴俊芹,刘喜荣,张宏玉.手膝位分娩用于头位难产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1):5068-5070.
[6]王莉萍,叶平.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S1):14-15.
[7]王桂.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2):155-155.
[8]陈燕红,张金艳,陈晓岚.超声监测在头位难产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