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物碱
- 格式:ppt
- 大小:648.00 KB
- 文档页数:64
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工技术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单克隆抗体:单个淋巴细胞针对某一抗原产生的单个抗体。
3.生物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兴技术领域。
4.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5.生物制品是利用病原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依据免疫学原理制成的用于人类免疫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类制品。
6.贴壁培养:必须让细胞贴附于某种基质上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7.生化分离是指采用适宜的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将目标成分从复杂的生物材料(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的过程。
8.固定化酶: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9.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10.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通过改变临界压力或临界温度来提取和分种化合物。
11.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溶解度逐渐降低,最后形成沉淀。
12.抗生素: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物质。
13.等电点沉淀:当溶液在某个pH值时,大分子因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而呈电中性,溶解度最低,发生沉淀。
14.离心分离:利用惯性离心力实现不同颗粒分离的操作。
15.疫苗是典型的免疫类药物。
所谓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如类毒素),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
《中药化学》生物碱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A)。
A.含有N原子B.显碱性C.自然界的所有含N成分D.无色2.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D)。
A.分子中含N原子B.N原子多在环内C.具有碱性D.分子中多有苯环3.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D)。
A.吗啡碱B.小檗碱C.苦参碱D.麻黄碱4.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多为( B)。
A.无机酸盐B.有机酸盐C.游离状态D.苷的形式5.有关生物碱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多为无色结晶B.多具苦味或辛辣味C.多具旋光性D.多具挥发性6.具有莨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 C )。
A.甲基麻黄碱B.小檗碱C.阿托品D.氧化苦参碱7.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是( D )。
A.东莨菪碱B.苦参碱C.乌头碱D.小檗碱8.氧化苦参碱在水中溶解度大于苦参碱的原因是(B)。
A.属季胺碱B.具有半极性N→O配位键C.相对分子质量大D.碱性强9.水溶性生物碱通常是指(A)。
A.季铵碱B.叔胺碱C.仲胺碱D.伯胺碱10.某生物碱的碱性强,则它的(C)。
A.Ka大B.Kb小C.pKa大D.pKa小11.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D)。
A.伯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铵生物碱12.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是( A)。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B.诱导效应C.共轭效应D.分子内氢键13.就生物碱分子中N原子未共用电子对杂化方式而论,其碱性顺序为(A)。
A.sp3>sp2>spB.sp>sp2>sp3C.sp2>sp>sp3D.sp2>sp3>sp14.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中,能使氮原子碱性增强的是(A)。
A.N上连接斥电子取代基B.N上连接吸电子取代基C.N的邻位碳上连接苯环D.N的邻位碳上连接乙酰基15.若将中药中所含的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 B)。
A.水B.乙醇C.乙醚D.氯仿16.用酸水提取生物碱时,一般采用(C)。
A.渗漉法B.回流法C.煎煮法D.连续回流法17.提取生物碱盐不选用的溶剂是(A)。
3 生物碱的碱性与哪些有关(1)氮原子的杂化类型:随杂化度升高而增强;②诱导效应:氮原子所连接的基团如为供电基团则碱性增强,如为吸电基团则碱性减弱;③诱导一场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降低;④共轭效应:若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孤对电子成P-兀共轭体系时,通常情况下,其碱性较弱;⑤空间效应:若生物碱的空间环境不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其碱性减弱;反之,则碱性增强;⑥分子内氢键形成:若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氮原子附近存在羟基、羰基等取代基团,碱性增强。
4.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①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能和某些酸类、重金属盐类以及一些较大分子量的复盐反应,生成单盐、复盐或络盐沉淀。
如与碘化铋钾试剂的反应;②显色反应:用于生物碱的冠色试剂很多,它们往往因生物碱的结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Mandelin试剂(1%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③成盐反应:绝大多数生物碱可与酸形成盐类,但不同类型的生物碱与酸成盐的形式不同,主要有:季铵生物碱的成盐反应、含氮杂缩醛生物碱的成盐反应、具有烯胺结构生物碱的成盐反应、涉及氮原子跨环效应生物碱的成盐反应。
5.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一般从天然药物巾提取总生物碱通常采用溶剂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等提取分离方法。
①对于脂溶性生物碱可采取酸水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②对于水溶性生物碱可采取沉淀法、溶剂萃取法。
6.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对于生物碱的分离通常分为系统分离与特定分离。
一般的方法是先对总碱进行初步分离,将性质相近的生物碱分成几个类别或部位。
然后再按各成分的碱度、极性或功能团的差异分离生物碱单体。
①总生物碱的初步分离:根据总生物碱中各成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将其初步分离为强碱性的季铵碱、中等强度碱性的叔胺碱及其酚性碱、弱碱性生物碱及其酚性碱等几个部分;②生物碱单体的分离:利用生物碱碱性的差异、利用生物碱极性的差异或生物碱盐的溶解度差异、利用生物碱特殊官能团、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第九章生物碱黄 发泡工.潘-A.在水屯溶解度秤^同B.在乙醇中溶解度不 D.在苯中溶解应采同 E.在乙醴中溶解度不 10. 可分离季镀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D )时间:2021.02.04 创作:欧阳育的生物活性罄I 最聲寺点是(C ) B.具有碱性E. N 原子多在环内碱 C.仲胺生物碱fc (Bc.W虱生物碱j :MW 用「( 0期昔卡囉去PH 梯度 5.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A ) 戳蠶液谒黑麟溶液C •中性水溶液 碱砂 s /A }D. N-WW D)E.濫沉淀D.同C.同1 . A. C. D. 【单项选择题】卜理常2. A. D.3.吸附E.氧化铝柱色谱吸附縫化鶴-潮钾°•硅鰻°•雷氏11. 可外消旋化成阿托品的是(B )C.东葭著碱D. ill化钮钾D. S 萨 + c •季胺'碱 B.葭著碱 143均采E. 12 C . D .物碱薄咼,每调一次用氯....... . .. 物碱都扶 C B 盒仿 D .石油醛,提取水溶性 繼鎭礦霖取幣瞬線癡取c %过以(拠梯度法分离生物碱'其分离条件确定 A B.甲酰胺为固定相纸色谱D.D:、氯仿 固态 子生物碱B 、液态C 、固态D 、结晶性21. 生物碱在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是:(C )植物g 、畫臺叶植物B 、裸子植物C 、双子叶22. 生物碱盐类对水的溶解度因成盐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其水溶性(B )A 盐和有机酸盐差不多B、无机酸盐大盐小于有机酸盐D、不一定23. 构成生物碱的前提物质大多是:(B)A、碱性氨基酸B、*氨基酸C、「氨基酸D、多肽24. 雷氏复盐沉淀法多用于分离(C)A、叔胺生物碱B、酚性生物碱C、季胺生物碱D、酰胺生物碱【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 属于强极性化合物的是(CD)仪蠶酸訂SO 「季钱生物碱2. 可作生物碱沉淀试剂的是(ABC)奮翳钮备矗雷氏钱盐°軒酸°3. 对生物碱进行分离时,可利用(ABCD)& m歸麒饉异°•特殊官能团差异4. 提取生物碱常用的提取方法有(BCD)A.醇提取丙酮沉淀法B.酸水提取法剂提请甲镉瘢勰弟D醇类溶5. 亲水性生物碱通常指(CD )A.两性生物碱B.游离生物碱的生瞭嚮專生物碱D•具有X。
第九章生物碱第一节概述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含氮类化合物。
1.定义:生物碱是指一类来源于生物界(以植物为主)的含氮的有机物,多数生物碱分子具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在环状结构内,大多呈碱性,一般具有生物活性。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多,但低分子胺类(如甲胺、乙胺等)、非环甜菜因类、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肽类生物碱除外)、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卟啉类、维生素类等。
比较确切的表述: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负氧化态氮:包括胺(-3)、氮氧化物(-1)、酰胺(-3);排除含硝基(+3)、亚硝基(+1)的化合物。
环状结构:排除了小分子的胺类、非环的多胺和酰胺。
(实际上有些非环的胺类或酰胺是属于生物碱范畴的,如麻黄碱)2.分布:低等植物(蕨类、菌类)、高等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同科同属植物可能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都可能有分布,但对于一种植物来说,生物碱往往在植物的某种器官含量较高。
3.存在形式:(1)根据氮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状态,主要分为六类:①游离碱②盐类③酰胺类④N-氧化物⑤氮杂缩醛类⑥其它如亚胺、烯胺等。
在植物体内,除以酰胺形式存在的生物碱外,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以盐的形式存在;个别生物碱则以氮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如氧化苦参碱。
第二节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一)环合反应1.一级反环合应(1)内酰胺形式:该反应主要限于肽类生物碱等的生物合成。
(2)希夫碱形式:含氨基(伯胺或仲胺)和羰基的化合物易加成-脱水形成希夫碱。
(3)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醛、胺(一级胺或二级胺或氨)和负碳离子(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结果是活泼氢被氨甲基所取代,得到曼尼希碱。
(4)加成反应:所谓加成反应是特指一亲核氨基与芳香或醌类体系中亲电中心的加成反应。
综上所述,氨基和羰基反应体是生物碱生物合成中最重要的形成N-杂环体系的前体物。
选择题(一)单选题A型题1。
生物碱主要分布在:A.双子叶植物B.单子叶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E.低等植物2。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吲哚类B。
吡啶类 C.喹啉类 D.萜类E。
吡咯类3.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吲哚类 B.吡啶类 C.喹啉类D。
萜类E。
吡咯啶类4.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吲哚类B.吡啶类C.萜类D。
喹啉类 E. 异喹啉类5。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吲哚类B. 萜类C。
吡啶类 D.甾体类E。
大环类6. 生物碱的味和旋光性多为:A。
味苦,右旋B。
味苦,左旋 C.味苦,消旋D。
味甜,左旋E。
味酸,右旋7。
水溶性生物碱从化学结构上分析大多属于:A.伯胺碱B。
仲胺碱 C.叔胺碱D。
季铵碱 E.酰胺碱8.亲脂性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是易溶于:A.乙醚B.苯C。
乙酸乙酯 D.氯仿E。
四氯化碳9。
生物碱无机盐的水溶性大多是:A.含氧酸盐大于卤代酸盐B. 含氧酸盐小于卤代酸盐C. 含氧酸盐等于卤代酸盐D。
含氧酸盐难溶于水 E. 含氧酸盐只小于氯代酸盐10。
生物碱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成盐酸不同而异,一般情况是:A。
无机酸盐小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无机酸盐等于有机酸盐D.无机酸盐小于大分子有机酸盐E.无机酸盐难溶于水11.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A.分子结构中氮原子杂化方式B。
分子中诱导效应 C.分子中共轭效应 D.分子中空间效应 E.分子内氢键12.某生物碱pKa为10.5属于:A。
强碱性B。
中碱性C。
弱碱性D。
极弱碱性 E .中性13. 某生物碱pKa为12属于:A。
极弱碱性 B. 弱碱性 C. 中等碱性 D. 强碱性 E 。
中性14. 某生物碱pKa为3.5属于:A. 强碱性B. 中等碱性C. 弱碱性D. 极弱碱性 E .中性15.具何种结构生物碱碱性最强:A。
脂氮杂环 B.芳氮杂环C。
芳氨类D。
酰胺类 E.季铵类16。
麻黄碱的碱性比去甲基麻黄碱强是由于下述哪种因素:A.正诱导效应B.负诱导效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