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37
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从有限的自然资源中生产更多的高质量饲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们逐渐意识到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潜力,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介绍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在生物饲料生产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饲料生产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过程将一些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饲料。
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稻糠和秸秆,可以生产出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饲料。
其次,微生物能够合成一些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酶和氨基酸。
最后,微生物可以降解一些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效率。
二、利用微生物生产饲料的方法目前,利用微生物生产饲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发酵法,另一种是生物技术法。
传统的发酵法是将废弃物与适宜的微生物共同培养并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利用一些廉价的废弃物制备成高质量饲料。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酵时间长、发酵条件难以控制等。
生物技术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有益的基因导入微生物中,使其能够产生特定的饲料成分。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微生物的合成能力,生产出符合特定需求的饲料。
然而,生物技术法需要高超的实验技术和设备,并且可能引发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
三、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应用前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首先,微生物生产的饲料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消化性能,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其次,微生物生产饲料可以减少对传统饲料原料的需求,降低饲料成本,并且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更加友好。
最后,利用微生物生产饲料可以有效地利用农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然而,微生物生产饲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生产饲料的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发酵条件和优良的培养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繁殖,生产或调制出具有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等诸多优点的饲料。
其在促进动物生长、替代抗生素、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和减少人畜争粮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文章从概念剖析、发展背景、生产工艺与优化、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等方面对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以综述。
并总结了其作用机理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旨在进一步拓展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1、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菌体繁殖,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有利于动物采食和利用的富含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饲料或原料。
狭义方面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与原料及辅料混合发酵,经干燥或制粒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含活性益生菌安全、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的优质饲料。
微生物发酵技术为饲料工业提供了氨基酸、维生素、酶制剂、有机酸和活菌制剂等大量产品,不仅具有改善饲料营养吸收水平,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某些毒素,还能大幅减少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
2、微生物发酵饲料发展背景2.1 饲料资源缺乏近年来,饲料资源的制约逐渐成为世界饲料行业甚至畜牧生产发展的瓶颈。
精饲料资源(如玉米、豆粕、鱼粉等)紧缺并且价格较高,而廉价的粗饲料却因无法充分被动物利用而被大量废弃或烧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饲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预计到2020 和2030年,比重将分别达到45%和50%,但粮食预期年增量约有1%,饲粮缺口在所难免,其中优质蛋白质饲料资源将更加紧张。
因此,尝试利用新型饲料原料来代替日渐紧缺的常规饲料原料将会成为未来饲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其中粮食深加工所得的一些副产物(麸皮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果渣等)以及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等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趋势。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摘要】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与特点,指出其具有高蛋白、低抗营养因子等优势。
随后分析了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现状,包括在技术手段、生产规模等方面的进展。
文中还探讨了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强调其在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养殖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展望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提高饲料品质等方面。
总结指出,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定义与特点、现状、应用、环境保护、发展方向、畜禽生产、结论1. 引言1.1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微生物发酵饲料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微生物发酵饲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产业的发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为畜禽生产提供了良好的饲料基础。
在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上有了显著提升,有效改善了畜禽生长发育的速度和质量。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的不断加快,给国内畜禽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畜禽生产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正文2.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得到的一种高附加值饲料。
其主要特点包括:1. 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使饲料中的低品质蛋白质转化为高品质蛋白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2. 酶活性增强:微生物发酵可以促进饲料中酶的活性,有助于畜禽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张 硕,孟庆翔,吴 浩,周振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摘 要: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将农业与食品加工副产物进行发酵后制备的新型饲料原料,其适口性好、价格低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微生物发酵饲料已被证明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并普遍应用于单胃动物生产中,但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还比较少,且对微生物发酵饲料中菌种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方式的研究还不成熟。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微生物发酵对饲粮营养成分的影响、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品质的因素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反刍动物;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9556/j.0258-7033.20190227-05收稿日期:2019-02-27;修回日期:2019-05-19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502300);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34);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7)作者简介:张硕(1995-),男,河北保定人,硕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研究,E-mail :s20183040564@ *通讯作者:周振明,E-mail :zhouzm@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养殖业的饲料成本增加了70%~80%[1],因此新的低成本饲料原料的研发与生产引起关注。
微生物发酵饲料由于饲用价值高、价格低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有效改善饲料的风味,提高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2],促进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维持肠道pH 稳定[3],产生维生素并且能够降解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4]。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猪[5-9]、鸡[10-12]生产上都有应用,但其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成果还未经过生产实践检验。
因此,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微生物发酵对动物饲粮营养成分的影响、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品质的因素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微生物发酵饲料进一步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1. 引言1.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重要性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的饲料,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部分饲料的纤维素、蛋白质和其他难以消化的成分可以被降解,使得畜禽更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微生物发酵饲料也可以改善饲料的口感和香味,增加畜禽对饲料的吸引力,促进其食欲,提高饲料的摄取量,有利于畜禽的健康生长。
微生物发酵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含量,减少畜禽对有害物质的摄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安全。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于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保障畜禽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1.2 研究背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饲料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传统的饲料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能源消耗大、营养价值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将微生物发酵技术引入到饲料生产中。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饲料资源的有限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饲料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饲料资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秸秆等天然饲料,但其产量有限,而且部分地区缺乏适宜的饲料资源。
2. 饲料质量的提高需求: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饲料在满足基本营养需求的对畜禽生长、免疫力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
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传统饲料生产方式存在着废弃物处理难题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正文2.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分类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分类包括直接发酵饲料和间接发酵饲料两种主要类型。
直接发酵饲料是指直接使用微生物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如青贮饲料和发酵豆粕等。
青贮饲料是利用青贮微生物对青贮玉米、青贮草等进行发酵而制成的饲料,具有高蛋白、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的特点,适合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喂。
243浅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李旋亮(盘锦市双台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盘锦 124000)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饲料作为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适口性好的一种绿色环保型的饲料。
它的应用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同时也可以改善肉质。
在饲喂的同时就起到了防病的效果,因此,它的发展前景很大,有待于人们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发酵饲料;有益菌;微生态;肠道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等为发酵剂菌种,在饲料原料中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并逐渐积累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等为一体微生物饲料。
1 常用发酵的微生物菌种1.1 乳酸菌特点及种类乳酸菌能够在乳糖或葡萄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属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形态不一,有杆状和球状,有单个、成对和链状的。
在动物体内通过产生大量乳酸、乙酸降低胃肠道的pH 值,促进肠道绒毛生长,从而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乳酸菌可用于哺乳和断乳期动物的饲料中(王海珍等,2005;杨汝德等,2003;刘海军等;2005)。
青贮饲料中常见的乳酸菌有: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屎肠球菌;短乳杆菌、绿色乳杆菌、类肠明串珠菌、发酵乳杆菌。
1.2 芽孢杆菌特点及种类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中的不致病菌,吕道俊和何明清(1994)的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芽孢,耐受胃内的酸性环境;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以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促进消化吸收。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及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及迟缓芽孢杆菌(Bacillus lentus)等有益菌种类。
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发酵饲料是一种以发酵微生物为媒介的饲料制作方法。
通过饲料中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饲料的组成和性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
此外,发酵还能有效地抑制饲料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饲料的安全性。
近年来,人们对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表明,发酵饲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酵饲料的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发酵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饲料发酵过程的优化、发酵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发酵饲料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等。
首先,在发酵饲料的研究方面,发酵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是关键。
目前,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系列高效的发酵微生物,并通过培养技术将其进行大规模扩增和保存。
这些发酵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它们能够在饲料中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乳酸、酶、维生素等,对改善饲料品质和营养化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也是需要优化的。
发酵过程中,温度、pH 值、发酵时间等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这些参数,优化饲料发酵过程,提高饲料的质量,并减少能量和营养的损失。
此外,研究发现,添加适宜的发酵辅助物质,如酵母蛋白、有机酸等,能够促使发酵微生物快速繁殖并产生更多有益物质,从而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
第三,发酵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与传统饲料相比,使用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同时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
这是因为发酵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和转化饲料中的复杂多糖和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产生的有机酸和抗菌物质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动物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最后,发酵饲料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研究数据显示,使用发酵饲料能够提高养殖动物的饲料效果和经济效益,减少饲料成本和环境污染。
此外,发酵饲料还能改善畜产品的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4年,WT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联合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了非人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我国在饲料中批准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也在逐渐减少。
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他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1]。
同时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由于受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肉食品消费增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十分脆弱。
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在400kg 以下,其中,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
在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已很难提高,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牲畜与人争粮问题仍然是我国不能掉以轻心的大事,这是由我国国情及粮情所决定的[2]。
因此,发展高效饲料工业,生产生态健康型饲料是当务之急。
1发酵饲料概况1.1发酵饲料定义发酵现象的历史与地球生命体的诞生时间一样长,但人们对其本质的了解却是近200年的事情。
英语发酵为“fermentation ”是由拉丁语“ferver ”派生而来,意思是翻涌,就是只看到了发酵现象。
许多现代化发酵工业的建立是近10年的事情[3]。
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4-5]。
通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不仅具有改善饲料营养吸收水平,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还能起到促进生长、维持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的作用。
1.2发酵饲料菌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有15种: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科技视野畜牧业环境 2020.124摘 要:本文对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种类、应用现状及发酵蛋白饲料有益作用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蛋白饲料在养殖业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研究进展我国饲料资源短缺,尤其是蛋白饲料严重缺乏,根据蛋白质饲料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以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苜蓿、玉米加工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等草本饲料为主,动物性蛋白饲料原料有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单细胞蛋白饲料是由单细胞生物个体组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如酵母菌饲料和单细胞藻类饲料,非蛋白氮饲料一般指饲料用尿素等。
我国饲用蛋白质资源匮乏以及大宗非粮蛋白质资源利用率偏低,制约了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豆粕等长期依赖进口,成为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蛋白饲料原料进口量的不断提高,蛋白饲料原料创新保障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成为养殖业重要挑战,寻找和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成为饲料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且伴随着饲料行业的迅速发展,饲料也逐渐向低药、低残留的趋势发展,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发展呈现一片生机,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能够使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和营养物质分解转化为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小肽等,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增加了蛋白的消化利用率,有效降解抗营养因子,提高了蛋白饲料的营养水平和利用效率,也间接增加了优质蛋白供给,缓解了蛋白饲料原料的供应不足,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1-2]。
1 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用菌种利用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菌种的选择是关键,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按照我国农村农业部饲料管理规范的要求,要选择我国农村农业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公告中规定允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根据我国的管理制度,该目录以外的菌种存在安全风险,都是禁止在生物蛋白饲料中使用的菌种,常用菌种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菌等,发酵原料选择我国农村农业部《饲料原料目录(2012)》公告中规定的饲料原料。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一、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以固体物质为基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饲料中的非生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的一种生产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不仅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改善饲料的口感和臭味,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国外在微生物发酵饲料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等,其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和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国家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菌种筛选、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使得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而我国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方面也并不落后。
目前,我国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领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科研团队,他们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二、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改良微生物菌种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的关键。
通过对大量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可以研发出高效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菌种,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酵效率和产量。
近年来,我国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改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国的科研人员对各种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在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具有良好发酵效果的菌种。
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它们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代谢能力和产酶能力,能够将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难降解物质降解为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物质。
我国的科研人员还对这些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改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这些微生物菌种的发酵能力和抗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条件。
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优化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是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方法。
固态发酵是将饲料基质和微生物菌种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生长而获得的饲料,具有高效利用浆果、谷类、油料、副产品等农粮副产品的能力,并具有多种优点,如改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
随着动物营养和兽医学的发展,微生物发酵饲料已成为畜禽养殖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中国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以下是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1. 菌种筛选与优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高效的微生物菌种。
我国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浆果、谷类和副产品,经过筛选和优化,已经获得了多种高效菌种。
如木质素降解菌、酵母菌、乳酸菌、青贮料发酵菌等。
此外,有关研究表明,一些高效菌种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生产效率。
2. 发酵参数优化针对不同的饲料原料和饲养动物,微生物发酵饲料所需的发酵参数也不同,包括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工艺流程,针对不同的饲料原料和饲养动物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
3.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除了微生物发酵菌种的选择和发酵参数的优化外,添加剂也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常规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还可以添加一些特定的酵素、益生菌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产性能。
4.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酸类物质、酶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利用,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产性能。
总之,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高产、高效、高质的饲料,并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已经成为畜禽养殖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2012年第6期(总第185期) 文献综述85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孙汝江 吕月琴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264670) 肖发沂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中图分类号:S8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2)06-0085-02在我国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粮的矛盾日趋突出,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当前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开发新型饲料资源,生产生态健康型饲料对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微生物发酵饲料日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其有效成分包括极易吸收的有益微生物菌体蛋白、酶类、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有机酸、活性益生菌等[1]。
通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不仅可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还能通过调节动物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达到促生长、抗腹泻、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5种可直接饲喂动物、允许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菌种。
生产菌种是发酵过程的灵魂。
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很多,主要有乳酸菌、芽孢菌、酵母菌和霉菌等4类。
在目前应用的主要菌种中,乳酸杆菌属和粪链球菌属为肠道正常存在的微生物,而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仅零星存在于肠道中。
所有菌属中芽孢杆菌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添加剂,它具有较高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对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学的发展,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通过利用各类微生物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的口感和消化吸收性,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和产量,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加强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对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营养价值、改善动物健康和提升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发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为不同阶段的畜禽提供合适的饲养方案,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用药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人类食品安全和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正文2.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对饲料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进行代谢作用,通过发酵反应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包括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其发酵代谢的过程,可以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
微生物发酵饲料还可以提高饲料的香味和口感,增加动物的食欲,从而提高饲料的食用率。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微生物种类或发酵方法,而是涵盖了多种微生物发酵的技术和应用,包括传统的酵母发酵、乳酸菌发酵、青贮发酵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和完善,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通过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养殖效益,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