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发酵饲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11.42 KB
- 文档页数:3
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从有限的自然资源中生产更多的高质量饲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们逐渐意识到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潜力,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介绍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在生物饲料生产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饲料生产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过程将一些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饲料。
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稻糠和秸秆,可以生产出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饲料。
其次,微生物能够合成一些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酶和氨基酸。
最后,微生物可以降解一些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效率。
二、利用微生物生产饲料的方法目前,利用微生物生产饲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发酵法,另一种是生物技术法。
传统的发酵法是将废弃物与适宜的微生物共同培养并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利用一些廉价的废弃物制备成高质量饲料。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酵时间长、发酵条件难以控制等。
生物技术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有益的基因导入微生物中,使其能够产生特定的饲料成分。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微生物的合成能力,生产出符合特定需求的饲料。
然而,生物技术法需要高超的实验技术和设备,并且可能引发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
三、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的应用前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饲料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首先,微生物生产的饲料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消化性能,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其次,微生物生产饲料可以减少对传统饲料原料的需求,降低饲料成本,并且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更加友好。
最后,利用微生物生产饲料可以有效地利用农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然而,微生物生产饲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生产饲料的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发酵条件和优良的培养技术。
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描述...............................................21.研究背景与意义..........................................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3二、非常规饲料资源概述.....................................41.非常规饲料资源分类......................................52.非常规饲料资源特点......................................63.非常规饲料资源应用现状..................................7三、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非常规饲料资源中的应用.................81.微生物发酵技术原理及优势................................92.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非常规饲料资源中的应用现状..............93.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非常规饲料资源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11四、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进展..................121.微生物种类与发酵条件研究...............................132.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133.发酵产品的品质评价与检测...............................14五、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实践....................151.农业废弃物发酵利用.....................................162.工业废弃物发酵利用.....................................183.畜禽粪便发酵利用.......................................19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201.当前存在的问题.........................................212.未来研究展望...........................................22七、结论..................................................231.研究总结...............................................242.研究成果的意义与影响...................................25一、内容描述本文档主题为“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旨在阐述当前关于非传统饲料资源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目录1.内容概览................................................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3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概述.....................................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52.非常规饲料资源概述......................................6 2.1 非常规饲料资源定义.....................................7 2.2 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分类与特点.............................72.3 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93.微生物发酵技术基础......................................9 3.1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10 3.2 微生物发酵过程原理....................................113.3 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124.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方法...........................14 4.1 固态发酵法............................................15 4.1.1 固态发酵工艺介绍....................................16 4.1.2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16 4.1.3 固态发酵产物分析....................................18 4.2 液态发酵法............................................194.2.1 液态发酵工艺介绍....................................20 4.2.2 液态发酵条件优化....................................21 4.2.3 液态发酵产物分析....................................22 4.3 气态发酵法............................................23 4.3.1 气态发酵工艺介绍....................................24 4.3.2 气态发酵条件优化....................................264.3.3 气态发酵产物分析....................................275.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产物分析.......................27 5.1 发酵产物的组成分析....................................28 5.2 发酵产物的功能特性评估................................295.3 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316.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应用研究.......................32 6.1 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33 6.2 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346.3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357.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的挑战与展望...................36 7.1 面临的主要挑战........................................37 7.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387.3 政策与市场建议........................................398.结论与建议.............................................41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41 8.2 对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研究的展望与建议............421. 内容概览本论文综述了非常规饲料资源微生物发酵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提高非常规饲料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肉质等方面的应用。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1. 引言1.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重要性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的饲料,在畜禽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部分饲料的纤维素、蛋白质和其他难以消化的成分可以被降解,使得畜禽更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微生物发酵饲料也可以改善饲料的口感和香味,增加畜禽对饲料的吸引力,促进其食欲,提高饲料的摄取量,有利于畜禽的健康生长。
微生物发酵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含量,减少畜禽对有害物质的摄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安全。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于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保障畜禽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1.2 研究背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饲料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传统的饲料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能源消耗大、营养价值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将微生物发酵技术引入到饲料生产中。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饲料资源的有限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饲料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饲料资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秸秆等天然饲料,但其产量有限,而且部分地区缺乏适宜的饲料资源。
2. 饲料质量的提高需求: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饲料在满足基本营养需求的对畜禽生长、免疫力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
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传统饲料生产方式存在着废弃物处理难题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正文2.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分类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分类包括直接发酵饲料和间接发酵饲料两种主要类型。
直接发酵饲料是指直接使用微生物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如青贮饲料和发酵豆粕等。
青贮饲料是利用青贮微生物对青贮玉米、青贮草等进行发酵而制成的饲料,具有高蛋白、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的特点,适合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喂。
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本研究利用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组合发酵豆粕、棉粕和菜粕等农副产品生产发酵蛋白饲料. 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6 个规范化奶牛场, 共选择339 头的中后期泌乳奶牛, 进行对比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1)降低原奶中体细胞达88~175 万个/ml, 说明该发酵蛋白饲料对提高奶牛抗病力、防治乳房炎具有显著效果; (2)提高产奶量, 试验组奶牛比照组平均多产奶1.08kg/头/天; (3)对乳蛋白、乳脂肪、乳蛋白和乳中固体物有均提高趋势, 但多数差异不显著; (4)饲料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试验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每头每天多收益6.50 元.关键词: 奶牛; 微生物发酵;冠菌营养酵素;乳房炎; 产奶性能。
近年来, 我国奶牛饲养头数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06 年奶牛存栏数1216 万头, 比1998 年增长789 万头, 年平均递增率达16%. 但是奶牛业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单产水平低、原奶质量参差不齐、细菌总数超标、体细胞数过高、乳脂肪和乳蛋白达不到标准等问题, 奶牛饲料生产技术与奶牛饲料产量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奶牛业不相适应,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不仅产量低, 新技术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均存在很大的差距.本研究根据奶牛的营养代谢特点, 运用动物微生态学原理,以发酵工程技术为核心, 利用活性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豆粕、棉粕、菜粕等进行固体发酵, 将发酵产物按比例5%替代豆粕添加进奶牛全价饲料中。
以达到提高奶牛抗病力和提高产奶量和原奶品质的目的, 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6 个规范化牛场进行饲喂试验, 现将饲喂试验结果报告于后.1 材料与方法1.1 饲料的配制豆粕、棉粕、菜籽粕等饼粕经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发酵后, 按比例5%替代豆粕添加奶牛配合饲料中,形成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同样配方的配合饲料.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由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生产。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于2011年4 月至2011 年10 月, 先后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的6 个规范化奶牛场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累计参加试验的奶牛339 头, 历时162 天. 6 个试验场的情况如下:(1) 四川阳坪某奶牛场饲喂试验: 2011 年4 月27 日-5 月7 日, 参试奶牛40 头,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 头.(2) 四川眉山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6 月2 日-7 月2 日, 参试奶牛48 头,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头.(3) 陕西西安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6 月2 日-6月31 日,参试奶牛18 头,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 头.(4) 新疆天山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10 月18 日-11 月10 日, 参试奶牛48 头, 对照组24 头和试验组各24 头.(5) 新疆石河子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8 月25 日-10 月5 日, 参试奶牛20 头, 对照组10 头和试验组各10 头)(6) 新疆伊利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7 月5 日-8 月10 日, 参试奶牛165 头, 对照组74 头, 试验组91 头.1.3 试验方法在6 个试验场内, 分别选择体重、胎次和泌乳天数接近(泌乳中后期)的奶牛随机地分成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 对照组保持不变, 饲喂原配合饲料, 试验组饲喂按5%比例冠菌营养酵素替代豆粕的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为同一配方. 1.4 测量指标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试验正试开始前三天和结束前三天测定泌乳量、乳蛋白、乳脂肪、乳糖、干物质含量以及鲜奶中的体细胞数.2 试验结果与分析在三省(区)的6 个规范化奶牛场进行饲喂试验的结果见表1.2.1 防治乳房炎的效果从表1 可以看出, 在测定的四个试验场中, 试验组奶牛的体细胞数在饲喂发酵蛋白饲料(冠菌营养酵素)后均呈下降趋势, 体细胞数下降了88~175 万个/ml, 而对照组中有两个试验场(试验场1 和2)的体细胞数不降反升, 除试验场6 体细胞数下降较多外, 试验场3 的体细胞数略有下降. 对照组体细胞数平均下降51.21 万个/ml, 试验组平均下降129.50 万个/ml, 比对照组多下降78.29 万个/ml.2.2 对产奶量的影响从试验结果不难看出, 产奶量提高幅度与体细胞降低幅度呈正相关. 由于参试奶牛均为泌乳中后期的奶牛,所以, 对照组奶牛的泌乳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试验组1 和2 的奶牛泌乳量不降反升, 其余4 组的泌乳量虽也呈下降趋势, 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小, 说明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对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的产奶量或减缓泌乳量的下降有明显效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多产奶1.08kg/头/天.2.3 对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组乳蛋白含量提高到3.5%以上的占试验数的33%; 提高到3.24%以上的占试验数的67%, 充分说明该生物饲料对提高原奶中乳蛋白有显著作用.2.4 经济效益分析据四川眉山某奶牛场的饲喂试验证明, 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 试验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平均降低0.4 元/头/天, 由于产奶量增加使销售收入平均增加3.6 元/头/天, 由于原奶质量的提高, 增加销售收入平均2.5 元/头/天.三项合计每头奶牛提高经济效益6.5 元/头/天, 如按305 天计算, 每头奶牛年提高经济效益1982.5 元.3 讨论3.1 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作用体细胞数的检测可以用来判断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及其泌乳性能和评价原料乳的质量,体细胞数的变化与乳房的感染和产奶量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在20 万个/mL 以内, 那么对乳房的感染率影响非常小; 如果牛奶中的体细胞数达到50 万个/mL, 那么乳房的感染率就达到16%, 产奶量的损失会达到6%; 如果牛奶中的体细胞数超过150 万个/mL, 那么乳房的感染率就要达到48%, 产奶量的损失会达到29% [4]. 表1 发酵饲料在三省(区)六个奶牛场饲养试验结果汇总表测定指标对照组(n=161①)试验组(n=178①)显著性检验②P值试验地点③预试期三天平均试验结束前三天平均试验前后比较预试期三天平均试验结束前三天平均试验前后比较体细胞数(万个/ml)474.5 485.4 +10.90417.90260.60-157.30 0.0431未测定未测定- 2 16.4913.17 -3.32 141.0444.58-96.460.0773 29.90 63.30 +33.4 127.4 39.4 -88.0 0.012 4未测定未测定– 5 370.5 125.3 -245.2 321.46 146.44 -175.02 0.1356④平均222.85 171.64 -51.21 252.35 122.76 -129.59产奶量(kg/头/d) 136.67 13.34 -0.33 11.57 12.61 1.04 0.023 1 25.11 24.78 -0.33 23.74 25.25 1.51 - 2 20.93 19.78 -1.06 20.84 19.96 -0.88 0.925 3 26.55 24.78 -1.77 26.28 25.28 -1.00 0.052 424.00 23.00 -1.00 27.00 26.60 -0.40 0.045 525.52 21.68 -3.84 25.40 23.19 -2.10 0.005 6平均22.64 21.24 -1.40 22.47 22.15 -0.32乳蛋白(%) 3.33 3.38 +0.04 3.34 3.33 -0.01 0.331 1 2.95 2.95 0 2.94 3.01 +0.07 - 23.16 3.28 +0.12 3.21 3.61 +0.40 0.058 33.35 3.40 +0.05 3.35 3.51 +0.16 0.132 43.17 3.16 +0.01 2.76 2.90 +0.14 0.356 53.23 3.28 +0.05 3.20 3.24 +0.04 0.576 6 平均 3.20 3.23 0.03 3.13 3.27 0.13乳脂肪(%) 3.12 307 -0.05 3.22 3.09 -0.12 0.306 1 3.55 3.48 -0.07 3.53 3.53 0 - 2 3.10 3.23 +0.13 3.30 3.83 +0.53 0.007 3未测定未测定- 4 5.12 5.15 +0.03 4.64 5.03 +0.39 0.562 5 4.00 4.12 0.12 4.01 3.92 -0.09 0 6平均 3.48 3.73 0.03 3.42 3.78 0.14乳糖(%) 4.55 4.52 -0.03 4.50 4.64 +0.14 0.084 1 4.48 4.76 +0.28 4.54 4.82 +0.28 0.968 2未测定未测定 3未测定未测定-- 4未测定未测定-- 5未测定未测定- 6平均 4.52 4.64 0.13 4.52 4.73 0.21全乳固体物(%)11.99 11.94 -0.05 12.07 12.06 -0.01 0.23 1 非脂固体物(%)8.45 8.46 +0.01 8.42 8.57 +0.15 - 2 非脂固体物(%)8.68 8.68 0 8.68 8.71 +0.03 0.934 3 非脂固体物(%)未测定未测定- 4 全乳固体物(%)13.04 12.66 -0.38 12.05 12.43 +0.38 0.009 5 非脂固体物(%)8.60 8.88 +0.28 8.52 8.81 +0.29 0.956 6平均10.15 10.12 -0.14 9.95 10.12 0.17注①: 试验奶牛头数: 参加试验的奶牛总共339头, 其中六个试验点分别为:40头(20+20)、48头(24+24)、18头(9+9)、48头(24+24)、20 头(10+10)、165 头(对照组74 头+试验组91 头).注②: 显著性检验为对照组与试验的差异显著性.注③: 在新疆石河子某奶牛场试验计划于2011 年 5 月中旬进行, 参试的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于 5 月初已送达该场. 由于试验单位多种原因致使推迟到8 月底进行, 生物饲料放置了4 个多月, 从而可能影响了生物饲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 除体细胞数指标受到影响外, 其它指标未受影响.据分析, 饼粕类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活性小肽、寡糖等生物活性物质, 可以提高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目录一、益生菌发酵饲料概述 (2)1. 益生菌定义及作用 (2)2. 发酵饲料基本概念 (3)3.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重要性 (4)二、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 (6)1. 益生菌种类与功能研究 (7)1.1 常见益生菌种类 (8)1.2 益生菌功能研究与应用 (9)2.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研究 (10)2.1 传统发酵饲料工艺 (12)2.2 现代益生菌发酵饲料工艺 (13)3.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效果研究 (14)3.1 提高饲料利用率 (15)3.2 促进畜禽生长性能 (17)3.3 改善畜禽肠道健康 (18)三、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影响因素 (19)1. 环境因素对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影响 (20)1.1 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21)1.2 pH值与水分活度的影响 (23)1.3 饲养环境对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影响 (24)2. 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的影响 (25)2.1 日粮组成对益生菌发酵饲料效果的影响 (26)2.2 营养水平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27)四、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29)五、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 (30)一、益生菌发酵饲料概述益生菌发酵饲料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益生菌,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饲料中的部分不易消化的物质转化为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同时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改善其风味的一种新型饲料。
随着养殖业对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追求,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益生菌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通过代谢产酸、产气等过程,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纤维素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益生菌还能产生多种有益于畜禽健康的酶类和益生菌,如纤维素酶、半乳糖苷酶等,这些物质有助于提升畜禽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
243浅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李旋亮(盘锦市双台子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盘锦 124000)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饲料作为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适口性好的一种绿色环保型的饲料。
它的应用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同时也可以改善肉质。
在饲喂的同时就起到了防病的效果,因此,它的发展前景很大,有待于人们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发酵饲料;有益菌;微生态;肠道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等为发酵剂菌种,在饲料原料中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并逐渐积累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等为一体微生物饲料。
1 常用发酵的微生物菌种1.1 乳酸菌特点及种类乳酸菌能够在乳糖或葡萄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属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形态不一,有杆状和球状,有单个、成对和链状的。
在动物体内通过产生大量乳酸、乙酸降低胃肠道的pH 值,促进肠道绒毛生长,从而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乳酸菌可用于哺乳和断乳期动物的饲料中(王海珍等,2005;杨汝德等,2003;刘海军等;2005)。
青贮饲料中常见的乳酸菌有: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屎肠球菌;短乳杆菌、绿色乳杆菌、类肠明串珠菌、发酵乳杆菌。
1.2 芽孢杆菌特点及种类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中的不致病菌,吕道俊和何明清(1994)的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芽孢,耐受胃内的酸性环境;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以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促进消化吸收。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及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及迟缓芽孢杆菌(Bacillus lentus)等有益菌种类。
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发酵饲料是一种以发酵微生物为媒介的饲料制作方法。
通过饲料中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饲料的组成和性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
此外,发酵还能有效地抑制饲料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饲料的安全性。
近年来,人们对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表明,发酵饲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酵饲料的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发酵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饲料发酵过程的优化、发酵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发酵饲料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等。
首先,在发酵饲料的研究方面,发酵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是关键。
目前,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系列高效的发酵微生物,并通过培养技术将其进行大规模扩增和保存。
这些发酵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它们能够在饲料中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乳酸、酶、维生素等,对改善饲料品质和营养化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也是需要优化的。
发酵过程中,温度、pH 值、发酵时间等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这些参数,优化饲料发酵过程,提高饲料的质量,并减少能量和营养的损失。
此外,研究发现,添加适宜的发酵辅助物质,如酵母蛋白、有机酸等,能够促使发酵微生物快速繁殖并产生更多有益物质,从而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
第三,发酵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与传统饲料相比,使用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同时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
这是因为发酵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和转化饲料中的复杂多糖和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产生的有机酸和抗菌物质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动物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最后,发酵饲料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研究数据显示,使用发酵饲料能够提高养殖动物的饲料效果和经济效益,减少饲料成本和环境污染。
此外,发酵饲料还能改善畜产品的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导读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繁殖,生产或调制出具有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等诸多优点的饲料。
其在促进动物生长、替代抗生素、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和减少人畜争粮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文章从概念剖析、发展背景、生产工艺与优化、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等方面对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以综述。
并总结了其作用机理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旨在进一步拓展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1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菌体繁殖,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有利于动物采食和利用的富含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饲料或原料。
狭义方面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与原料及辅料混合发酵,经干燥或制粒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含活性益生菌安全、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的优质饲料。
微生物发酵技术为饲料工业提供了氨基酸、维生素、酶制剂、有机酸和活菌制剂等大量产品,不仅具有改善饲料营养吸收水平,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某些毒素,还能大幅减少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
2微生物发酵饲料发展背景2.1 饲料资源缺乏近年来,饲料资源的制约逐渐成为世界饲料行业甚至畜牧生产发展的瓶颈。
精饲料资源(如玉米、豆粕、鱼粉等)紧缺并且价格较高,而廉价的粗饲料却因无法充分被动物利用而被大量废弃或烧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饲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预计到2020 和2030年,比重将分别达到45%和50%,但粮食预期年增量约有1%,饲粮缺口在所难免,其中优质蛋白质饲料资源将更加紧张。
因此,尝试利用新型饲料原料来代替日渐紧缺的常规饲料原料将会成为未来饲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其中粮食深加工所得的一些副产物(麸皮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果渣等)以及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等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趋势。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一、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以固体物质为基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饲料中的非生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的一种生产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不仅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改善饲料的口感和臭味,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国外在微生物发酵饲料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等,其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和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国家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菌种筛选、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使得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而我国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方面也并不落后。
目前,我国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领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科研团队,他们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二、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改良微生物菌种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的关键。
通过对大量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可以研发出高效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菌种,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酵效率和产量。
近年来,我国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改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国的科研人员对各种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在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具有良好发酵效果的菌种。
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它们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代谢能力和产酶能力,能够将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难降解物质降解为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物质。
我国的科研人员还对这些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改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这些微生物菌种的发酵能力和抗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条件。
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优化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是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方法。
固态发酵是将饲料基质和微生物菌种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生长而获得的饲料,具有高效利用浆果、谷类、油料、副产品等农粮副产品的能力,并具有多种优点,如改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
随着动物营养和兽医学的发展,微生物发酵饲料已成为畜禽养殖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中国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以下是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1. 菌种筛选与优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高效的微生物菌种。
我国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浆果、谷类和副产品,经过筛选和优化,已经获得了多种高效菌种。
如木质素降解菌、酵母菌、乳酸菌、青贮料发酵菌等。
此外,有关研究表明,一些高效菌种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生产效率。
2. 发酵参数优化针对不同的饲料原料和饲养动物,微生物发酵饲料所需的发酵参数也不同,包括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工艺流程,针对不同的饲料原料和饲养动物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
3.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除了微生物发酵菌种的选择和发酵参数的优化外,添加剂也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常规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还可以添加一些特定的酵素、益生菌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产性能。
4.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酸类物质、酶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利用,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产性能。
总之,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高产、高效、高质的饲料,并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已经成为畜禽养殖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植物或动物源性原料转化为发酵产物,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的一种饲料类型。
自上世纪60年代引进以来,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当前发展优势饲料类型之一。
本文将从微生物种类、饲料组成及发酵过程方面介绍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原料往往是粮食作物、豆类、家畜禽畜禽粪便等能源物料,采用多样化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而成。
目前,用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轮虫等。
其中乳酸菌因其代谢过程中产生有益物质、提高营养价值等特点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微生物。
二、饲料组成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基础饲料、发酵剂和微生物菌种。
其中基础饲料是发酵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可以是谷类、豆类及其副产品等;发酵剂通常采用酵母菌或乳酸菌等,其作用是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消化酶和蛋白质酶等,提高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
微生物菌种则是为了在发酵过程中增加有益菌种的数量,提高发酵效果,常采用轮虫等较小的微生物。
三、发酵过程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需要完善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准备、微生物接种、发酵过程、稳定储存等。
在发酵过程中,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是常用的方法。
液态发酵是将原料和微生物接种在发酵罐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得到稳定的发酵产物。
固态发酵则是将原料和微生物接种在发酵堆中,通过调节湿度、温度和通气量等条件,实现发酵的目的。
四、发展状况我国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目前已形成了以玉米、高粱、豆类等为原料,以乳酸菌、酵母菌等为发酵剂,制成的一系列产品。
其优点是:提高了饲料品质、增加了饲料的含量、促进了动物健康、降低了饲料成本。
此外,随着新型饲料技术的不断出现,微生物发酵饲料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优化畜禽生产、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第6期(总第185期) 文献综述85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孙汝江 吕月琴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264670) 肖发沂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中图分类号:S8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2)06-0085-02在我国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粮的矛盾日趋突出,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当前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开发新型饲料资源,生产生态健康型饲料对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微生物发酵饲料日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其有效成分包括极易吸收的有益微生物菌体蛋白、酶类、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有机酸、活性益生菌等[1]。
通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不仅可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还能通过调节动物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达到促生长、抗腹泻、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5种可直接饲喂动物、允许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菌种。
生产菌种是发酵过程的灵魂。
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很多,主要有乳酸菌、芽孢菌、酵母菌和霉菌等4类。
在目前应用的主要菌种中,乳酸杆菌属和粪链球菌属为肠道正常存在的微生物,而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仅零星存在于肠道中。
所有菌属中芽孢杆菌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添加剂,它具有较高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对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学的发展,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通过利用各类微生物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的口感和消化吸收性,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和产量,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加强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对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营养价值、改善动物健康和提升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发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为不同阶段的畜禽提供合适的饲养方案,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用药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人类食品安全和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正文2.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对饲料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进行代谢作用,通过发酵反应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包括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其发酵代谢的过程,可以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
微生物发酵饲料还可以提高饲料的香味和口感,增加动物的食欲,从而提高饲料的食用率。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微生物种类或发酵方法,而是涵盖了多种微生物发酵的技术和应用,包括传统的酵母发酵、乳酸菌发酵、青贮发酵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和完善,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通过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养殖效益,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