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现患率调查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9.64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尊敬的医院领导、同事们:本年度,为了更好地掌握医院感染的现患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和总结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情况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评估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评估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
二、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医院内所有住院患者。
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2024年全年。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等。
数据收集通过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测结果等途径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本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为XX%,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XX%。
感染类型分布感染类型主要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XX部位,占感染总数的XX%。
感染来源分析感染来源主要包括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等。
四、感染防控措施手卫生管理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抗生素合理使用加强抗生素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手术室等环境的清洁。
五、存在问题部分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强部分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识不足,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
部分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部分感染防控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不完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六、改进措施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完善感染防控措施完善感染防控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优化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优化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提高监测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患者由于接触医疗设施、人员或其他患者而导致的新发或扩大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是评估医疗机构卫生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提供数据支持和改进建议。
2. 调查设计2.1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了解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2.2 调查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医疗记录分析等。
2.3 调查对象选择X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2.4 调查内容(1)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和实施情况;(2)医院感染防控设施和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情况;(3)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情况;(4)患者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宣教情况;(5)医疗机构感染报告和监测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6)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统计和分析。
3. 调查结果3.1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通过对医院文件和政策的分析,发现医院已经制定了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政策宣导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等。
3.2 医院感染防控设施和设备医院感染防控设施和设备配置较为全面,如手消毒器、洗手间、隔离病房等。
但是,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面还需要加强。
3.3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教育。
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加强监督。
3.4 患者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宣教患者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开展宣教活动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3.5 医疗机构感染报告和监测体系医院已经建立了感染报告和监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报告不及时、数据统计不准确等。
3.6 医院感染现患率统计和分析根据医院的医疗记录和统计数据,计算得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X%。
对比往年数据发现,感染现患率有所下降,但仍需进一步改善。
我院于 2022 年 9 月 7 日进行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于 9 月 7 日下午 2 点在南三楼会议室召各科院感 QC 小组会议。
要求各科院感小组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病率调查方法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要求。
要求临床科室所有管床医生完善住院患者各项与调查有关的检查:血、痰、尿、大便等实验室检查和 X 线、超声波、 CT 扫描等辅助检查,且与调查前一天得到其检查结果,资料准确可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次调查,否则就失去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院感科人员负责这次调查的全部工作,各科的院感 QC 小组人员负责本科的调查工作,并把个案调查表根据病区人数的多少发放表格进行登记。
一、资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 2022 年 9 月 7 日 0:00-24:00 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院感小组护士或者医生组成,院感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调查前,院感科对这项工作进行组织培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表格填写及注意事项。
3.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 2001 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诊断。
4.统计方法由院感科人员负责资料的整理、统计。
二、结果1.医院感染现患率院感科对全院 16 个临床病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全院各科应查人数 320 人,实查人数 320 人进行了个案调查登记,实查率 100%,感染病例 6 例,现患率是 1.88%。
感染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 4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软组织感染 1 例。
2022 年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感染部位例数构成比%下呼吸道感染 4 66.7泌尿系感染 1 16.7切口感染 1 16.72.社区感染现患率2022 年现患率调查社区感染 87 人,社区感染患病率27.2%。
3.多重耐药菌检出多重耐药菌 2 例,分别是耐碳氢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1 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1 例。
《202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及反馈》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和“二甲评审”的活动深入,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减少漏报率,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按照省中医感控中心要求,制定了调查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
经院感委员会会议讨论同意。
于6月24日对全院临床科室所有住院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此项活动由院感科组织,护理部,医政科支持,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安排,采取个案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位病人进行了调查和登记。
对重点病人由科主任亲自到病房会诊和调查。
经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一、现患率情况:应查人数162人,实查162人,调查率为100%。
通过床旁调查和个案调查登记,进行分析总结,最终结果为:应查162人,院内感染1人,感染现患率为0.62%。
院内感染病人为肿瘤科肿瘤病人。
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6月24日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59%预防用药38例:妇产科11例、外科14例、骨科13例治疗用药58例。
儿科19例、内科10例、急诊科7例、骨科4例、外科5例、肿瘤科13例。
一联用药:儿科19人、内科5人、急诊6人、骨科13人、外科14人、肿瘤科13人、妇产科11人。
共81人,构成比为84%二联用药:内科5人、急诊科1人、骨科4人、外科5人。
共15人,构成比为16%。
无三联、四联用药。
三、抗菌药物使用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儿科17人、内科2人、骨科1人。
共20人其中儿科送检率为90%、骨科送检率为5.9%、内科送检率为20%,其余科室为0四、手术情况Ⅰ类切口:外科6例、骨科1例Ⅱ类切口:妇产科8例、外科7例Ⅲ类切口:外科1例、骨科10例Ⅳ类切口:骨科2例通过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增强了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控意识。
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儿科的细菌培养送检率最高,值得表扬和提倡。
此次调查无切口感染现象,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无三联、四联用药。
202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及反馈一、调查背景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出现的新的或加重的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苦和死亡风险,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减少医院感染率是医疗机构和医疗从业者的共同责任。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2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匿名的形式向医院内的员工进行发放。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感染控制知识、个人防护习惯等方面,共计15个问题。
四、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30份,有效回收率为81.5%。
被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医院各科室内,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五、调查结果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中女性占比60%,男性占比40%。
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63%;41-60岁年龄段占比30%,60岁以上年龄段占比7%。
2.感染控制知识在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进行分类统计时,发现调查对象对感染控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高,其中70%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感染传播途径、手卫生、环境清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3.个人防护习惯在个人防护习惯方面,大部分受调查者存在较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如佩戴口罩、定期清洗双手、穿戴一次性手套等。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受调查者存在不良的个人防护习惯,这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带来潜在风险。
六、调查反馈及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医院和从业人员参考:1.加强感染控制培训。
针对从业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机制。
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的组织和管理,完善感染控制机制,并将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评估体系,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落地和执行。
3.强化个人防护宣传。
医院应加大对个人防护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个人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一、引言本文旨在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此次调查及分析,旨在提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1、调查内容(1)医院感染现患率统计;(2)感染类型及部位统计;(3)病房清洁与消毒情况统计;(4)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观察;(5)使用抗生素情况统计。
2、调查方法(1)统计方法:对医院内感染案例进行登记及统计分析;(2)观察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记录方式,对病房清洁、消毒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观察;(3)问卷调查方法:通过问卷对医护人员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医院感染现患率统计结果(1)患者感染总数为人,总住院人数为人,感染现患率为%;(2)不同科室感染情况分析。
2、感染类型及部位统计结果(1)感染类型统计结果;(2)感染部位统计结果。
3、病房清洁与消毒情况统计结果(1)病房清洁情况统计结果;(2)病房消毒情况统计结果。
4、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观察结果(1)手卫生行为观察统计结果;(2)手卫生行为改善建议。
5、使用抗生素情况统计结果(1)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结果;(2)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五、改善措施1、加强病房清洁与消毒工作;2、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行为质量;3、推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4、加大感染监测力度。
六、附件1、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2、抗生素使用调查问卷。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感染: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期间获得的与入院时无关的新感染;2、感染现患率:指医院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3、病房清洁与消毒:指医院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保证病房的卫生;4、抗生素:指一类杀菌或抑菌的化学药物。
202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及反馈根据202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我们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如下:总结:1. 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
这表明医疗机构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2. 感染来源主要包括手术室、病房、ICU等高风险区域,其中手术室感染率较高。
这提示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控制措施来降低手术室感染的风险。
3. 调查还发现,耐药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问题。
耐药菌对治疗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做好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4. 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和个人防护能力,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反馈:1.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控感染的传播和发生。
2. 建议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认识和能力。
3. 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鼓励医务人员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进行用药,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宣教,以降低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4. 建议加强设施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定期对高风险区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5. 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中,提高健康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总之,减少医院感染风险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现患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现患率调查总结篇一: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报XX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分析总结报告我院于XX年7月15-18日进行住院病人患病率调查,根据我院各科住院病人情况拟定调查计划和做好培训工作,绘制、印刷各种调查表和汇总表,以下时间性安排:7月15日0时到24时开始至7月18日完成临床科室调查工作,8月底完成网上病例录入工作,网上完成汇总表相关内容,进行资料统计汇总、分析及总结工作。
于7月14日下午2点半利用院周会的时间在四楼会议室召各科主任、护士长会议,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意义做一重点要求,各科室临床医师完善病例和各项检查。
要求各科感染小组质控员第二天下午3点来四楼会议室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病率调查方法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要求,说明调查目的,重点强调这次医院感染患病率的调查重要性,在一个时间段内以点带面的通过横断面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以便宏观的采取控制措施,要求临床科室主任对科室所有管床医生完善住院患者各项与调查有关的检查:血、痰、尿、大便等实验室检查和X线、超声波、CT扫描等辅助检查,且与调查前一天得到其检查结果,资料准确可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次调查,否则就失去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感染办人员负责这次调查的全部,共21人分3个大组,各科的质控员负责本科的调查工作,并把个案调查表、床旁调查表根据病区人数的多少发放表格进行登记。
经过为期4天时间的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19个临床病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对全院各科应查人数704人,实查人数704人进行了个案调查登记,实查率100%,院感染病例41例,院感染发病例次为42例,其中医院感染病例15例,社区感染26例。
医院感染患病例是%,社区感染患病率是%。
汇总出资料信息:(详见患病率调查医院感染例数表)感染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26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4例,表浅伤口感染2 例,其他部位7例。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36例,感染病例标本检测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同去年相比如下表: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XX年XX年%%一、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情况:位于医院感染部位前二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
1、医院感染部位构成:(1)下呼吸道感染26例,占%。
(2)泌尿道感染4例,占%;各部位医院感染例次与上年相比见下表:年度泌尿道感染表浅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XX年 4 43XX年 2 05XX年 4 2 26与往年相比较,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表浅伤口感染有所上升。
病原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体,发现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1例和阴沟肠杆菌1例(详见舞阳县人民医院患病率调查病原体情况)。
但近几年社区感染有所上升,感染部位大部分是泌尿道和下呼吸道。
2、医院感染科室分布: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综合ICU、神经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肿瘤科。
呼吸科发病率多为社区感染。
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根据全院医院感染现患率病例统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如下:社区感染患者增多、新生儿及老年卧床病人、肿瘤、放化疗、用免疫抑制剂病人、手术、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使用抗生素二、抗生素使用情况:本次调查抗生素使用308人,使用率为%。
其中治疗用221例,占抗生素使用率的%;预防用药87例,占抗感染治疗的%;抗生素联用:一联260例、二联48例,三联药物0例。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抗生素使用率同去年相比如下表:(详见科室与抗菌药物使用汇总表)年度抗生素使用率XX年 %XX年%三、与XX年相比较,抗生素使用率有所下降,从整个调查中发现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1、抗生素的使用明显下降:如骨科、胸外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等。
2、围术期病人术前用药不规范如普外科、手足外科。
3、呼吸科和儿科抗生素使用率、ICU高。
4、部分科室预防用药过于普遍如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
三、医院感染发病原因分析:1、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1)易感人群:社区病人感染增多、老年病人和新生儿等疾病人群增多,慢性病病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高血压并发症)和高危病患因长期卧床,发生在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机率高,综合ICU病人,由于体质差、抵抗力低,易被感染,存在医院感染的多发因素。
肿瘤、放化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遭受破坏或抑制,这些原因使这部分人群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机率增加。
(2)易感因素:一些有长期服药的社区病人、各种有创治疗、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如尿管、置管、吸痰、呼吸机的使用,留置管道的插入,也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
侵入性操作中,无菌操作不严密,消毒措施不到位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仍有部分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淡薄,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
(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过度,导致菌群失调,细菌变异,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而引起新的感染。
(4)医务人员不能有效落实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5) 各类环境、物表清洁消毒不彻底,一些感染菌株存在于物体上,均可引起交叉感染,使病人感染率增加。
2、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1)下呼吸道感染较高,主要原因是社区感染、重症ICU病人有所增高,病人有基础疾病、危重病也是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呼吸机的应用和气管切开等原因以及环境质量不清洁等。
(2)泌尿道感染但多集中在神经内科病区和心内科糖尿病人,神经内科病人尿失禁,无排尿意识,尿路治疗(导尿、插管)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
由于操作不当、消毒不严格造成的外源性感染也是原因之一。
糖尿病慢性病人也会出现的并发症也会引起尿路感染社。
另外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破坏了尿道的正常菌群也使泌尿道感染增加。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低,是否得到提高,是各个部位感染的普遍因素。
四、改进措施:1、根据患病率监测情况,不断改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加强对高危因素的监测;下一步对综合ICU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力度增大。
2、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手卫生的培训。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技术、无菌操作、卫生洗手的管理和检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篇二: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分析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分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减少漏报率,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院感科开展了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活动,制订了调查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
于11月15日对全院4个临床科室11月14日0点至24点的所有住院病人及当日出院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此项活动各科主任给予高度重视,科室院感监控医师协助调查,采取床旁查体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逐一对每位病人进行了调查,并认真填写、登记,经共同努力,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一、应调查人数39人,实查38人(包括出院3人),调查率为%(要求调查率≥96%)。
通过医生床旁查体,结合查阅在架病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讨论并征求主任意见,最终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低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1月14日全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妇产科%、内儿科25%、外科80%、肛肠科%)。
预防+治疗用药:2例(外科1例、妇产科1)治疗用药:11例(肛肠科3例、内科2例、外科7例)预防用药3例(妇产科2例、外科1例、)一联用药:10例,构成比为%。
(妇产科2例、内儿科2例、外科5例、肛肠科1例)二联用药:6例,构成比为%。
(外科4例、肛肠科2例、)无三联、四联用药。
围手术期用药外科1类切口1例三、手术情况:手术例数:14例(外科4例,肛肠科9例、妇产科1例)。
手术切口情况:Ⅰ类切口:1例(外科1例)Ⅱ类切口:3例(妇科1例、外科2例)Ⅲ类切口:10例(外科1例、肛肠科9)。
四、感染病例及漏报情况:医院感染病例1例、外科剖腹探查术后。
无漏报病例。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漏报率为0,抗生素的使用%,(要求住院病人低于60%)。
手术科室医生已注意围手术期用药。
说明经过今年等级医院评审前院长亲自牵头抓院感工作效果显著,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增强,科室病人少,多数单间,住院时间短,感染机会少也是原因。
此次调查虽然感染率低,但是医院感染控制不能放松。
手术科室仍需注意手术病人术前的即刻备皮、控制血糖、减少术前住院日、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提高手术技巧及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环节。
各病区应注意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清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确实做好病房终末消毒。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有的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开展必要的通过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更好地了解了各科室医院感染情况,增强了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控意识,而且此次调查活动为我院第二次,为加强我院医院感染的控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此次调查虽然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方面控制不严格,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个别医师对病程记录不详细。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开展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利于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篇三: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及反馈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及反馈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和“二甲评审”的活动深入,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减少漏报率,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按照省中医感控中心要求,制定了调查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
经院感委员会会议讨论同意。
于6月24日对全院临床科室所有住院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此项活动由院感科组织,护理部,医政科支持,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安排,采取个案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位病人进行了调查和登记。
对重点病人由科主任亲自到病房会诊和调查。
经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一、现患率情况:应查人数162人,实查162人,调查率为100%。
通过床旁调查和个案调查登记,进行分析总结,最终结果为:应查162人,院内感染1人,感染现患率为%。
院内感染病人为肿瘤科肿瘤病人。
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6月24日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59%预防用药38例:妇产科11例、外科14例、骨科13例治疗用药58例:儿科19例、内科10例、急诊科7例、骨科4例、外科5例、肿瘤科13例。
一联用药:儿科19人、内科5人、急诊6人、骨科13人、外科14人、肿瘤科13人、妇产科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