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患率调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一、背景介绍1.1 研究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并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2 研究范围本调查将覆盖整个医院的各个科室和病房。
二、研究方法2.1 调查对象本调查将调查医患人员和病房环境,包括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等。
2.2 数据收集方法2.2.1 问卷调查设计医院感染的相关问卷,包括感染情况、卫生操作、设施设备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面对面访谈或在线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2.2.2 现场观察指定研究人员在医院各科室进行现场观察,记录医疗操作实施过程中的卫生情况、手卫生操作等。
2.3 数据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及其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三、调查内容3.1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收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类型、感染部位等相关数据,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医务人员等。
3.2 卫生操作调查研究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守卫生规范的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操作、器械清洁等方面。
3.3 设施设备调查调查医院的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包括洁净度、消毒频率、维护情况等。
四、调查时间安排4.1 调查准备确定调查内容、制定问卷及观察表、培训调查人员等准备工作。
4.2 数据收集根据调查计划,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记录数据并整理。
4.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五、定量指标和标准5.1 医院感染现患率测量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医院感染的控制情况。
5.2 卫生操作规范指标根据相关卫生规范,对医务人员的卫生操作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手卫生操作、器械清洁等。
5.3 设施设备评估指标评估医院设施设备的洁净度、消毒频率、维护情况等指标,以评估设施设备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六、附件1.问卷调查表格2.现场观察表格3.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医院环境、设备、医务人员等因素相关的感染。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1. 研究背景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可以评估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
2.2 参与人群选取XX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入院的全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3 数据收集2.3.1 数据来源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记录。
2.3.2 数据内容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科室、住院日期、出院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感染类型等信息。
2.4 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计算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 研究内容3.1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入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科室等基本情况。
3.2 医院感染现患率计算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并进行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等因素的比较分析。
3.3 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的部位和相关的病原体信息,识别常见的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种类。
3.4 医院感染类型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了解医院感染的类型分布情况。
4. 研究进度和预期结果本研究计划于2020年6月至7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预计结果将于2020年8月产生。
附件:附件一:入院患者基本信息表附件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数据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新感染。
2. 现患率: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感染病例数与人口或患者总数的比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或者医护人员等原因导致的二次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痛和负担,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和医生护士的工作压力。
因此,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1.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感染类型;2.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3.评估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提出改进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目标样本选择:选择其中一医院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年龄、性别、病种和就诊科室的患者。
使用随机采样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数据收集工具:采用结构化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入院时间、感染类型、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等内容。
3.数据收集程序:由调查员在患者出院前,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填写问卷,尽量减少信息失误和漏填。
4.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推断,用于回答研究问题。
三、调查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种、住院科室等变量;2.医院感染类型:根据感染性部位划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3.医院感染发生时间:记录感染发生时间,以确定感染发生的趋势;4.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操作、医护人员等因素;5.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调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6.其他因素:如空气质量、医院级别、床位利用率等。
四、调查实施:1.确定调查课题: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调查课题,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2.确定调查样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3.编制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内容编制结构化问卷,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4.培训调查员:对调查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统一调查流程,提高调查质量;5.调查过程中的伦理考虑:保护患者隐私,确保问卷中的个人信息不外泄;6.数据收集和整理:调查员负责患者调查和问卷填写,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电子表格,并进行数据清洗和核对;7.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研究问题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呈现;8.讨论和建议: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感染现患率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计划书2第一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计划书2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计划书一、目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要求,以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目前的状况,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时下一步制定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方案,开展目标性监测等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参加调查的科室:全院各临床科室三、调查时间:2014年1月1日开始,调查2013年1月1日0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凡参加调查的各临床科室,在调查开始前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积极配合。
时间安排1月1日骨科、儿科;1月2日内一科、内二;1月3日内三科1月4日外科;1月5日妇产科。
五、调查方法:控感科专职人员到各临床科室查看病历及床旁查看病人。
调查时注重体温记录单,医嘱单,病程记录,抗菌药物使用原因,入院诊断,病原学报告。
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免疫力下降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第二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总结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总结为了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比较准确地了解我院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了解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避免暴发流行的发生,根据我院年初制定的院感工作计划,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014年11月27日组织开展了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院感科首先制定出调查方案,上报院领导,并向各科室发出通知,对调查目的、方法、调查的范围、填表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开会培训,取得领导的支持及各科的积极配合,使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调查结果1、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情况应调查人数426人,实查426人,调查实查率100%。
按科室分:内一科30人、内二科56人、内三科58人、内四科22人、内儿科102人、脑外科11人、骨外科36人、外科26人、妇产科37人、五官科30人、急诊科15人,调查率符合规定要求(调查实查率要求>96%)。
现患率调查方案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为了贯彻卫生部的相关指导原则,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及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1.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
2.了解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
3.了解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多重耐药情况。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及范围:1.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7日。
2.调查范围:医院所有2014年11月27日点—24点住院的病人(包括当日出院病人,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病人)。
3.应查人数=调查日在院总人数+该日已出院病人数-该日新入院病人数。
三、现患率调查组织形式:1.院感办组织开展,临床科室实施。
2.临床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包括院感监控组长、副组长及院感监控医生、监控护士)实施调查。
3.调查前三日各科室完善所有病人特别是感染病人的各项检查及病历的书写。
4.向院领导汇报,争取全方位的支持。
5.开会集中培训,包括调查方案、诊断标准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等。
四、调查程序与方法:1.调查人员的配备与分工:调查人员每组3-4人,由各科主任、院感监控医生及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室的病人;医务科及院感科工作人员分片进行指导,并填写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及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
2.调查对象:为调查日2014年11月27日点—24点所有住院的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病人。
但不包括2014年11月27日的新入院病人。
3.调查步骤:1)调查组成员首先得到该病房住院病人总数及名单,由各科监控护士将病人的姓名、床号等详细登记在调查表上,再由监控人员(医师)逐一对病人进行床旁询问和体检,每位病人至少3分钟,发现有感染者,将感染诊断登记在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上。
2)其他调查人员根据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上的内容逐一翻阅病历认真填写。
3)每个病人均需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调查表上的内容均不得遗漏。
4、为了确定是否为医院感染,需要结合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结果,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进行判断。
纳雍县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为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科学评价抗菌药物使用,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具体如下:一、目的1、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应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2、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状况。
二、调查范围纳雍县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住院病人。
三、调查时间2014年月日到病房调查,收集2014年5月日0至24点期间住院病人信息。
四、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汇报:向医院领导汇报,并与相关职能科室如医务部协调,争取全方位的支持。
2、预告:在调查开始前2-3天[ 月日开会培训],向相关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要求各科对住院病人完善各项与感染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
3、培训:开会集中培训,包括调查方案、诊断标准、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等。
4、参加人: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科主任、副主任、监控医生及相关人员。
五、调查方法1、调查人员的配备与分工:调查人员每组3—4人,由各科室主任、副主任、监控医生组成,负责本科室的病人。
医务科及院感科工作人员分片进行指导,并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
2、调查对象:为调查日(2014年月日)0—24时所有的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病人的新老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调查日新入院的病人不列为调查对象。
3、调查步骤:①调查人员进入病房后,先到护士办公室了解调查日所有病人总数,并将病人的姓名、床号等详细登记在调查表上,由监控调查人员逐一对病人进行旁询问和体检检查,每1病人至少3分钟,发现有感染者,将感染诊断登记在调查表上。
②其他调查人员根据调查表上的内容逐一翻阅病历。
③每个病人均需填写医院感染现患调查个案表,调查表上的每项内容均不得遗漏。
④对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的感染病人的诊断有分歧时,由调查小组成员和医务科及院感科工作人员根据诊断标准讨论后确定。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或接触医院医疗服务的患者中发生的新的或加重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危害,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调查和诊断变得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和医院感染的诊断方法。
一、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1.回顾性调查:回顾性调查是指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患者病历和医院记录进行分析和统计,来确定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医疗情况以及感染情况等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前瞻性调查:前瞻性调查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观察,以确定感染的发生率。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然后对这些患者进行监测和观察,记录他们的医疗情况和感染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患者调查:患者调查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医疗行为和感染情况,来确定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医疗行为和感染情况等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环境调查:环境调查是指通过对医疗设施和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来判断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查医疗设施和环境的清洁状况、手卫生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医疗用品的消毒情况等,来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和现患率。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指通过医生的临床观察和判断,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判断,并结合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指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组织标本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其标志物,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指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组织和器官状况,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医院2023年现患率调查计划一、调查时间:2023年下半年(预计)二、目的:为落实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监测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状况,对全院进行本次调查。
三、调查范围及对象:为调查日0-24时所有的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病人的新老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在调查当天入院的病人,不列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前准备1、组织者以书面形式报告主管院长,经主管院长同意后开启本次调查工作。
2、在调查前4-7天向全院参加调查的所有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的日的要求,完善所有病例。
特别是感染病人的各项检查及病例的书写。
3、要求各科室完善调查对象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各项检查。
4、调查小组成员在调杳前进行统一培训并分组,培训工作由院感科负责组织。
5、科室感控护士、感控医生做好科室工作及本次调查的工作准备。
五、调查方法(一)感控科人员与分工:院感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确定开展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细节,在现场调查时负责各科室调查员调查工作开展的指导,每个调查小组至少由一名院感专职监人员任组长,组成的调查小组分配调查区域,王欣然负责综合楼所有西侧科室,张莹负责综合楼东侧所有科室,刘燕负责综合楼以外其他科室,被调查病区的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积极配合调查工作的开展,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二)现患率调查的方法:现患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一定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病例(包括以往发病至调查时未愈的病例)的百分率。
计算方法:同期存在的医院感染病例(次)数/医院感染现患率实际调查住院病人数x100%。
(三)调查程序1、调杳小组首先在众阳系统中得到该病区住院总人数及名单,记录应调查人数。
2、每个调查组由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或科内医师到病人旁以询问和体检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病人至少3分钟,主要询问常见感染症状以及必要的体查。
3、其余人员按住院信息系统名单逐一查看在院的病历,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的登记。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方法1.设定目标和目的:在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之前,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和目的。
目标是明确想要得到的信息或结果,而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改善现状或制定目标方案。
2.确定调查时间和地点:根据调查目标和目的,确定调查的时间段和调查的地点。
通常可以选择在医院工作时间或者患者较为集中的时间段进行调查。
3.样本选择: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和样本容量。
可以选择使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者方便抽样等抽样方法,样本容量应能够代表医院群体的整体情况。
4.调查工具设计:设计一个合适的调查问卷或者检查表格,用于收集相关数据。
调查工具应该能够全面、准确地收集所需的信息,可以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手术信息、感染情况等。
5.调查员培训: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调查技能和知识。
调查员需要熟悉调查的目标、目的、调查工具和调查过程,以便能够准确地收集和记录数据。
6.数据收集:在调查时间和地点进行数据的收集。
调查员可以直接面对面采访患者或者医护人员,也可以收集相关的医疗记录和病例资料。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使用常见的统计方法,如频率分析、比例分析、卡方检验等。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具体数据和相关结论。
8.结果呈现: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呈现。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得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9.结论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论和建议应该能够帮助医院改善感染控制的工作,并提高医院的卫生质量。
10.后续评估和改进:调查过后应积极跟踪和评估感染控制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调整。
总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需要合理和科学地安排调查目标、样本选择、调查工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步骤。
通过有效的调查方法可以得到客观准确的感染现患率数据,为医院改善卫生质量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感染现患率(范文)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院于XXXX年XX月XX日开展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全面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所有住院病人,包括当日新入院病人和已住院病人。
2. 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0:00至24:00。
3. 调查方法:查阅病历: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科室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当日所有住院病人的病历进行查阅,记录相关信息。
床旁调查: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床旁调查,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
4. 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重点关注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常见医院感染类型。
三、调查结果1. 基本情况:调查人数:本次共调查住院病人XX例,其中男性XX 例,女性XX例;年龄分布为018岁XX例,1960岁XX例,60岁以上XX例。
科室分布:内科XX例,外科XX例,妇产科XX例,儿科XX例,重症医学科XX例,其他科室XX例。
2. 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现患率:本次调查共发现医院感染病例XX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XX%。
科室分布:内科XX%,外科XX%,妇产科XX%,儿科XX%,重症医学科XX%,其他科室XX%。
3. 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感染:XX例,占XX%。
泌尿道感染:XX例,占XX%。
手术部位感染:XX例,占XX%。
血液感染:XX例,占XX%。
其他部位感染:XX例,占XX%。
4. 病原学分布:细菌感染:XX例,占XX%,其中革兰阳性菌XX例,革兰阴性菌XX例。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为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本院于2008年11月12日时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我院对2008年11月11日0~24小时的所有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的病人,但不包括当时入院的病人。
1.2 调查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填写感染科拟定的表格。
在进行必要的核对后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1.3 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如有疑问讨论后决定。
2 结果2.1 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住院病人8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为0人,社区感染的为10人次,感染现患率为11.3%2.2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胃肠道感染最多,占30%,其次是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占20%见表1。
表1 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构成比(%)下呼吸道 3 30泌尿道 2 20皮肤软组织 2 20胃肠道 3 30合计10 100.002.3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外科系统社区感染发生率为11.1%,内科系统社区感染率为33.3%。
各科社区感染现患率见表2。
表2 各科感染现患率(%)科室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心内科9 0 0.00内科15 5 33.3普外科27 3 11.1骨科15 2 13.3妇产科15 0 0.00儿科 6 0 0.00合计88 10 11.32.4 抗菌药物的使用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3%,其中治疗用药为46.3%,预防用药为50%,预防兼治疗用药为3.7%。
联合用药以一联二联为主,分别占27.8%和68.5%。
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3 讨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院社区感染率为11.3%,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低于吴安华[1]报道的193所医院现患率5.22%,其原因可能与临床医师病历书写不详、病原微生物检查不够、抗菌药物使用过高掩盖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本院病原学送检率仅为0,这表明临床医师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借助微生物检测指导用药意识不强,原因可能为:(1)临床医师对微生物送检的认识不足;(2)住院病人周转快,而微生物检测培养时间长,结果报告较慢,对治疗指导帮助意义不明显;(3)检验费用较高,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篇一: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患率调查定义:是利用普查或抽查的方式收集某一时点或时段内调查病例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数量,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现患率调查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比发病率调查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通过来自于全院医务人员及调查人员的参与,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增加感染监测工作的透明度。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多次调查可判断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用于控制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目的: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为使工作有连续性,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并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了解重要病原体(MRSA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进行本次调查。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要求: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查率≥96%。
在调查前现患率调查的时间安排:每年的9月-10月自行安排调查,启动时间在确定调查启动时间后的一周内完成本次调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少的单位,一天内不能完成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将临床科室分成几个区域,每天调查一个区域。
每天调查的对象是该区域前一日(该日称调查日)0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并且注意调查过的患者是否存在转科情况,已经调查过的患者不要重复调查。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4-7天向调查科室发通知,说明调查目的,要求各科室对住院病人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
调查方法:1、人员分工:院感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至少按每50张床位配1名调查员,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生组成,所有调查人员3-4人为一组,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任组长(如专职人员不够,可将临床科室的调查分二次进行,每个科室只查1天),每组负责3-4个病房,调查人员随机分配调查研区域,调查前统一培训。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施方案为了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___关于开展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准确性,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应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院感染管理科计划组织全院临床科室进行本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应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准确性。
调查范围是各临床科室。
调查时间为3月3日-4日。
调查对象为调查日0-24时所有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病人,但不包括当日入院病人。
调查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生、护士共同完成。
调查步骤包括完善所有住院患者的相关检查项目及血常规检查,调查当日晨间先到所在科室护士站了解调查日所有病人总数,并将病人的姓名、床号登记在床旁调查表上,填写登记结束后逐一对病人进行床旁调查,发现有感染者将感染诊断登记在床旁调查表上。
其他小组调查成员根据调查表上的内容逐一查阅病历,每个病人均需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个案调查表,内容均不得遗漏。
调查当日发现下列患者需进行进一步监测:白细胞计数值高的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监测,c反应蛋白监测值增高的患者进行相关部位标本采集进行菌培养监测,调查当日下列患者需采集尿液进行尿常规监测:导尿史(仅限本次住院);留置导尿大于24小时;有尿频、尿急、尿痛主诉等。
调查当日下列手术患者需采集切口分泌物进行监测:体温大于37.5摄氏度;切口有渗液;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调查当日下列患者需进行胸透(入院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除外):住院天数大于7天;发热;咳嗽;咳痰等。
本次调查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并通过院委会审核后,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召开调查培训会议并部署相关工作。
组长为刘海晶,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分别为妇产一科、妇产二科和儿科。
每个小组成员名单均已确定。
在调查结束后,各调查小组成员根据诊断步骤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实查率的计算方法。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为了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及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具体如下:一、目的1、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
2、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
3、了解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多重耐药情况。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及范围:1、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7日2、调查范围:医院所有2014年11月27日 0点—24点住院的病人(包括当日出院病人,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病人)3、应查人数=调查日在院总人数+该日已出院病人数-该日新入院病人数三、现患率调查组织形式:1、院感办组织开展,临床科室实施。
2,临床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包括院感监控组长、副组长及院感监控医生、监控护士)实施调查。
3.调查前三日各科室完善所有病人特别是感染病人的各项检查及病历的书写。
4、汇报:向院领导汇报,争取全方位的支持。
5、培训:开会集中培训,包括调查方案、诊断标准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等。
四、调查程序与方法1、调查人员的配备与分工:调查人员每组3-4人,有各科主任、院感监控医生及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室的病人;医务科及院感科工作人员分片进行指导,并填写《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及《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
2、调查对象为调查日2014年11月27日 0点—24点所有住院的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病人。
但不包括2014年11月27日的新入院病人。
3、调查步骤(1)调查组成员首先得到该病房住院病人总数及名单,由各科监控护士将病人的姓名、床号等详细登记在调查表上,再由监控人员(医师)逐一对病人进行床旁询问和体检,(床旁调查人员应注意询问方法与技巧)。
每位病人至少3分钟,发现有感染者,将感染诊断登记在《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上。
(2)其他调查人员根据《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上的内容逐一翻阅病历认真填写。
(3)每个病人均需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调查表上的内容均不得遗漏。
4、感染判断与诊断标准;床旁调查结果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 2001] 2号)确定是否为医院感染。
如感染病人的诊断有疑问,可与院感科讨论后确定。
5、病原学检查: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包括调查当天还没有,而日后有本次感染的检验结果,应补上。
6、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不明确者,可询问病房主管医生。
7、、特别关注的项目:体温记录单、临时及长期医嘱单的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报告单、住院时间、病情严重、免疫功能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等。
8、、填写完整: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要仔细检查每一调查表是否填写完全。
五、登记表填写注意事项:1、重点关注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留置管路及手术后患者。
2、每个病人均需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登记表上的每一项内容均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入院诊断《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中填前4个诊断,《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中填前1个主要诊断。
3、如果有泌尿道感染,并且在泌尿道感染前24小时内有泌尿道插管操作,则认为泌尿道感染与泌尿道插管有关,在相应处打勾。
4、如果有血液感染,并且在血液感染前24小时内有动静脉插管操作,则认为血液感染与动静脉插管有关。
在相应处打勾。
5、如果有肺部感染,并且在肺部感染前24小时内使用了呼吸机,则认为肺部感染与使用呼吸机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在感染相关因素的相应处打勾。
6、所有手术病人必须填写(四、感染相关因素中“与手术有关因素栏”)的内容。
不得遗漏。
7、治疗用药:病人确诊为感染之后所用抗菌药物。
8、预防用药:病人确诊为感染之前所用抗菌药物。
9、若病人所用抗菌药物为“治疗用药”或“治疗+预防用药” ,应注明是否已送细菌培养。
(单纯预防用药和未用抗菌药物者不必填写)10、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是否(仅调查Ⅰ类切口病人外科围手术期用药)。
六、现患率调查要求1、各病区院感监控护士填写病人基本信息(二张表的基本信息)。
2、院感监控医生对该病区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完成剩余的所有信息的填写。
3、监控医生严格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每一位住院病人均需填写《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
5、实际调查率力争达到100%。
应≥96%。
6、调查工作保证在调查当日完成。
7、调查表填写应完整、及时、准确、规范。
8、11月28日前将汇总的《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及《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七、汇总与反馈1、汇总:院感科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1)现患率与实查率:根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测算“现患率”与“实查率”评价指标。
现患率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一定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病例(包括以往发病至调查时尚未愈的旧病例)的百分率。
计算方法如下:医院感染现患率=院患者人数观察期间实际调查的住数次染例同期存在的新旧医院感)(×100%现患调查实查率=应调查住院患者数实际调查住院患者数×100%(2)本次现患率调查的评价标准按照卫生部要求: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5%。
4、反馈:对于相关数据的主要结果、本次调查中存在的技术方法问题,将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总结及反馈。
控感科2014年11月20日附1:《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 附2:《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注:1、调查人数指调查时段该科室的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人数,不包括入院人数。
2、实查人数指实际调查到的人数。
3、感染分类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
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汇总表汇总人:汇总日期:年月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二、医院感染情况三、抗生素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是否目的:治疗()预防()治疗+预防()联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治疗用药已送细菌培养:是否四、感染相关因素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相关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48小时),包括在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社区感染:病人入院时已经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现患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一定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病例(包括以往发病至调查时尚未愈的旧病例)的百分率。
床旁调查主要询问常见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咽痛、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局部红肿、伤口流脓、以及必要的体检。
手术者填“是”(择期手术填“是”急诊手术填“否”),未做手术填“否”。
切口的分类:Ⅰ类切口:及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Ⅱ类切口:即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Ⅳ类切口:及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指相应调查前一日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如调查前一日前已经停用了,则不算)。
不包括:抗结核治疗药物;抗菌药物的雾化吸入;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病毒唑);眼科(抗菌药物滴眼)、耳鼻喉科(耳、鼻的滴药)等局部用药;不包括抗真菌药物。
并将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填写在相应栏内。
通知2014年11月27日(星期四)控感科将进行“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此项工作需全院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完成。
定于11月26日(星期三)下午2:30在十二楼会议室召开“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前培训会”。
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时间、调查的范围、方法、步骤及填表的注意事项等。
要求参加人员:各临床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成员(包括监控小组组长(主任)、副组长(护士长)、监控医生及监控护士),不得缺席。
控感科 2014年11月25日华县人民医院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总结为了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比较准确地了解我院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了解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避免暴发流行的发生,根据我院年初制定的院感工作计划,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014年11月27日组织开展了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院感科首先制定出调查方案,上报院领导,并向各科室发出通知,对调查目的、方法、调查的范围、填表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开会培训,取得领导的支持及各科的积极配合,使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调查结果1、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情况应调查人数426人,实查426人,调查实查率100%。
按科室分:内一科30人、内二科56人、内三科58人、内四科22人、内儿科102人、脑外科11人、骨外科36人、外科26人、妇产科37人、五官科30人、急诊科15人,调查率符合规定要求(调查实查率要求>96%)。
各调查人员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通过床旁调查,结合查阅病历,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病例11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8%。
社区感染病人200例,社区感染患病率为46.95%。
2、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病例11例,按科室分:内二科2例、内三科2例、内儿科1例、脑外科3例、骨外科3例;按感染部位分: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4例、消化道2例、手术切口1例;其中发现有1例肺炎与气管插管有关;医院感染主要病原体为:嗜麦芽食单包菌1例、支原体2例。
3、病原体监测情况在195人治疗性用药或治疗+预防性用药中,66人送细菌培养,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送检率为33.85%。
在11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有3例送细菌培养,细菌送检率为27.27%。
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1月27日全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共计262人,使用率为61.5%;其中内一科使用25例,占9.6%,内二科使用15例,占5.7%,内三科使用11例,占4.3%,内四科使用11例,占4.3%,内儿科90例占34.1%。
脑外科使用8例,占3%。
骨外科使用24例,占9.2%,外科使用23例,占8.8%,妇产科使用24例,占9.2%.五官科使用23例,占8.8%,急诊科使用8例,占3%。
预防性用药:共69例,占26.34%。
其中内一科1例、内三科2例、内儿科5例、脑外科5例、骨外科17例、外科8例、妇产科21例、五官科3例、急诊科7例。
治疗性用药:共168例,占64.12%。
内一科23例、内二科14例、内三科5例、内四科10例、内儿科85例、脑外科1例、骨外科4例、外科8例、妇产科1例、五官科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