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2
- 格式:ppt
- 大小:15.37 MB
- 文档页数:141
第一章科学研究与科学试验(包括绪论)一、概念:生物统计学、实验、试验、试验因素、试验水平、试验处理、试验指标、试验效应、简单效应、平均效应、交互效应、试验误差(误差)、准确性、精确性、比较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
二、填空题1、自然科学包括_______科学和_______科学两大类。
2、试验设计必须遵循原则。
3、试验水平有水平和水平之分。
4、试验方案按其供因子数多少可将试验分为、和三类。
5、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_____________。
6、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称为。
7、试验效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差异称为效应。
9、在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为效应。
10、在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差异为效应。
11、观测值与其理论真值间的符合程度称为。
12、观测值间的符合程度称为。
13、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误差影响数据的精确性。
14、生物统计学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5分)15、一小麦氮肥试验,N1水平小区产量为15kg,N2水平小区产量为25kg,问氮(N)的简单效应为________kg。
16、一小麦磷肥试验,P1水平小区产量为10kg,P2水平小区产量为20kg,问磷(P)的简单效应为________kg。
17、一小麦NP二因素试验,其产量结果见表1。
其N的平均效应为________kg,P的平均效应为________kg,NP的交互效应为_____kg。
(每空1.5分)表1 小麦NP二因素试验结果N水平N1 N2P 水平P1 10 15 P2 13 20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一、概念1、田间试验设计、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生长竞争、对照、区组、完全区组、不完全区组、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Field trial design and biostatistics)课程代码:23101003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5(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需预修课程:概率论、高等数学适用专业:适用农学、植保、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与数学相结合,用数理方法对生物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性及观察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并解释各种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以数学原理为基础, 以生物学为研究对象, 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抽样调查”为手段, 由“部分推断全体”为研究目的,用得出的较为客观的结论来解释生物界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生物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着重介绍平均数和频率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统计分析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区间估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掌握试验设计的的原理及不同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即掌握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含义;2.生物统计学发展史;3.几个常见的统计学术语介绍;4.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概念讲解及发展历史,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作业一(第一到二章)1、什么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田间土壤、自然气候等环境条件下栽培作物,并进行与作物有关的各种科学研究的试验。
田间试验有两个特点:(1)研究对象和材料是生物体本身,由农作物和其它生物体本身的反应来直接检测试验的效果,试验材料本身便存在产生试验误差的多种因素;(2)是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田间试验的环境条件存在导致试验产生误差。
2、对田间试验的要求有哪些?(1)试验目的要明确在大量阅读文献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明确选题,制订合理的试验方案。
对试验的预期结果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作用要做到心中有数。
(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试验地土壤种类、地势、土壤肥力、气象条件等)与农业条件(如轮作制度、农业结构、施肥水平等)。
(3)试验结果要可靠:在田间试验中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某一性状(小区产量或其它性状)的观察值与其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越是接近,则试验越准确。
精确度是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即试验误差的大小,它是可以计算的。
试验误差越小,则处理间的比较越为精确。
(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演:所谓重演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试验或实验,应能获得与原试验相同的结果。
3、简述田间试验误差的来源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包菜苗子大小、壮弱。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性所引起的差异:追肥不匀、浇水不均。
3)进行试验的外界条件的差异:如土壤肥力不均4、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有哪些方面?(1)试验小区的面积试验小区面积的大小,一般变动范围为6—60m2。
而示范性试验的小区面积通常不小于330 m2。
(2)小区的形状 :在通常情形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容易调匀土壤差异,使小区肥力接近于试验地的平均肥力水平。
亦便于观察记载及其农事操作。
(3)重复次数重复次数即每一处理的试验小区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小。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背景
农业是一个重要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工具。
田间试验可以帮助农民对主产区进行考察,确定适当的品种、肥料、农药、播种密度等,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统计方法则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探究存在问题及其根本原因,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和
技巧,提高其对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设计对象
本课程设计适合学习农业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田间实践和统计工
作的专业人士。
课程内容
第一章田间试验
1.1 田间试验的定义和意义
1.2 田间试验的原则和步骤
1.3 试验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1.4 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二章统计方法
2.1 统计学概述
1。
试题集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C)A.选题、试验、写论文 B.试验验证、形成假说、抽样调查C.形成假说、实验验证、形成结论 D.抽样调查、实验验证、形成结论2.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C)。
A.选题、试验、写论文B.实试验验证、形成假说、抽样调查C.选题、查文献、假说、假说的检验、试验的规划与设计D.抽样调查、试验验证、形成结论3.因素的水平是指(D)A.因素量的级别 B.因素质的不同状态 C.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D.A+B 4.农业试验中十分重视试验结果的(B)。
A.代表性 B.代表性与重演性 C.正确性 D.重演性5.试验方案按其参试因子的多少可以区分为(B )。
A.单因素实验 B.A+C+D C.多因素试验 D.综合性试验6.试验处理是指(B)。
A.不同的水平B.A+C C.不同水平的组合D.均不是7.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A)。
A.试验指标B.试验效应C.试验因素D.试验环境8.在多因素试验中可能存在(C)。
A.简单效应B.主要效应C.A+B+D D.互作效应9.在根外喷施磷肥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对照应该是(D)A.不施用磷肥B.不施用清水C.什么都不施用D.喷施等量清水10.误差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A)。
A.随机误差、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人为误差C.系统误差D.偶然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试验因素的多少可将试验划分为(ABC)。
A.单因素试验B.多因素试验C.综合因素试验D.大区试验E.小区试验2.与单因素试验相比,多因素试验具有的优势是(ABE)。
A.可估计主效 B.可估计互作 C.试验精确性差D.误差自由度增加 E.可估计简单效应3.确定土壤差异比较好的方法是(AC)。
A.进行目测 B.测定土壤水分 C.进行空白试验D.化验土壤 E.均一性播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 系统误差可以完全消除 B.随机误差可以完全消除C.随机误差可以降低 D.随机误差可以估计 E.系统误差不可以消除5.制定试验方案的要点包括(ABCDE)。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实践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实践目的意义:目的:1.调查农场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比较田间试验、温室大棚试验、网室试验在选用试验设计方面的异同。
2.选择某种作物(大豆),识别学习其性状表现、生理特性等。
3.参观学习田间试验设计的应用,重点了解各试验在排列方式上的异同,同时对小区形状、小区面积、保护行等概念增加感性认识。
4.了解学习作物(大豆)的抗逆性试验和花叶病毒接种试验,及其相应性状表现。
5.参观学习相关农业机械(如:播种机、喷药机等)的用途等知识。
意义:通过对实习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学习,以提高学习对《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习兴趣,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习使得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加强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有哪些?本次教学实践涉及到哪些设计?常用的田间实验设计有:1.顺序排列的实验设计(1)对比法设计:每一处理与一对照相邻,各区组的第一小区安排一个处理(2)间比法设计:每两个对照区之间的处理数相等,一般为4~9个;一重复可排成一行或几行,每行两端应是对照区2.随机排列的实验设计(1)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各处理随机分配到各供试单元(2)随机区组设计:每一重复为一个区组,每一区组内各处理随机排列;不同区组的随机排列是独立进行的;同一区组内各小区间非处理条件应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一个区组可以排成一行或几行(3)拉丁方设计:每行(列)都含有全部不同元素,且行、列数都相等的方格图(4)裂区设计(5)再裂区设计(6)条区设计本次教学实践涉及到的设计有:完全随机设计(网室、温室大棚,实验的环境因素均匀)随机区组设计三、假设某试验有3个大豆品种,以A、B、C表示;底肥有3种施肥量,以高、中、低表示;重复3次。
请问用何种试验设计方法,并画出示意图。
实验中有两个因素:施肥量和品种,因此采用裂区设计,将施肥量作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先对主处理(施肥量)随机,后对副处理(品种)随机,每一重复的主副处理随机皆独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