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67
第一章科学研究与科学试验(包括绪论)一、概念:生物统计学、实验、试验、试验因素、试验水平、试验处理、试验指标、试验效应、简单效应、平均效应、交互效应、试验误差(误差)、准确性、精确性、比较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
二、填空题1、自然科学包括_______科学和_______科学两大类。
2、试验设计必须遵循原则。
3、试验水平有水平和水平之分。
4、试验方案按其供因子数多少可将试验分为、和三类。
5、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_____________。
6、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称为。
7、试验效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差异称为效应。
9、在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为效应。
10、在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差异为效应。
11、观测值与其理论真值间的符合程度称为。
12、观测值间的符合程度称为。
13、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误差影响数据的精确性。
14、生物统计学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5分)15、一小麦氮肥试验,N1水平小区产量为15kg,N2水平小区产量为25kg,问氮(N)的简单效应为________kg。
16、一小麦磷肥试验,P1水平小区产量为10kg,P2水平小区产量为20kg,问磷(P)的简单效应为________kg。
17、一小麦NP二因素试验,其产量结果见表1。
其N的平均效应为________kg,P的平均效应为________kg,NP的交互效应为_____kg。
(每空1.5分)表1 小麦NP二因素试验结果N水平N1 N2P 水平P1 10 15 P2 13 20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一、概念1、田间试验设计、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生长竞争、对照、区组、完全区组、不完全区组、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Field trial design and biostatistics)课程代码:23101003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5(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需预修课程:概率论、高等数学适用专业:适用农学、植保、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与数学相结合,用数理方法对生物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性及观察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并解释各种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以数学原理为基础, 以生物学为研究对象, 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抽样调查”为手段, 由“部分推断全体”为研究目的,用得出的较为客观的结论来解释生物界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生物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着重介绍平均数和频率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统计分析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区间估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掌握试验设计的的原理及不同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即掌握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含义;2.生物统计学发展史;3.几个常见的统计学术语介绍;4.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概念讲解及发展历史,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一章绪论—科学试验及其误差控制1.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文献、假说、假说的检验、试验的规划与设计。
2.唯一差异性原则:除需要比较的因素以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
3.试验方案:指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treatment)的总称。
4.处理因素必须是:①可控的;②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不同等级或水平。
5.水平(level):因素内的不同状态或者数量等级称为水平。
6.处理(treatment) :试验中的具体比较项目叫做处理。
在单因素试中,每一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在多因素试验中,每一个水平组合是一个处理。
7.试验因素、水平、处理是三个密切联系的概念:①凡一个因素就有若干个水平,因素与水平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水平组合是针对多因素试验而言的;一个水平组合是每个因素各出一个水平构成,为一个处理。
③一个多因素试验的所有不同的水平组合数是各因素水平数之积。
8.试验指标:衡量试验处理效果的标准,简称指标。
包括试验单元、抽样单元、测量单元。
9.试验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相差。
主要效应(main effect);简称主效: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称平均效应;交互作用效应(interaction effect),简称互作: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
9.一级互作(first order interaction) :两个因素间的互作,A×B、B×C ……。
易于理解,实际意义明确;二级互作(second order interaction) :三个因素间的互作。
10.应有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check,CK)。
11.观察值(observation):将每次所取样品测定的结果称为一个观察值,记为y i。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背景
农业是一个重要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工具。
田间试验可以帮助农民对主产区进行考察,确定适当的品种、肥料、农药、播种密度等,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统计方法则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探究存在问题及其根本原因,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和
技巧,提高其对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设计对象
本课程设计适合学习农业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田间实践和统计工
作的专业人士。
课程内容
第一章田间试验
1.1 田间试验的定义和意义
1.2 田间试验的原则和步骤
1.3 试验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1.4 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二章统计方法
2.1 统计学概述
1。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验计划书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将在本地的农田中进行,作物为小麦。
三、试验设计1. 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区组设计,包括3个处理(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和3个重复。
2. 种植方法:处理A:机械播种;处理B:手工播种;处理C:机械与手工结合播种。
3. 肥料类型:处理D:常规化肥;处理E:有机肥;处理F:化肥与有机肥混合。
4. 播种密度:处理G:常规密度;处理H:增加密度;处理I:减少密度。
5. 观察与测量: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定期测量株高、叶面积、穗数、粒数等生长指标,并在成熟期采集样本进行品质分析。
6. 产量统计:收获后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并计算平均产量。
四、统计分析方法1. 数据整理: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2. 方差分析:使用ANOVA检验,比较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确定最佳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组合。
3. 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柱状图和散点图,直观展示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产量与其他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 回归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产量与生长指标的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量变化。
五、试验实施计划1. 时间表:试验开始时间-xxxx年x月xx日,结束时间-xxxx年x月xx日。
2. 人员安排:由专门的研究人员负责试验的全程跟踪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种子、肥料、播种工具等物资,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4. 播种与观察: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播种,并定期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各项生长指标。
5. 收获与测量:在成熟期进行收获,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并测量其他品质指标。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7. 报告撰写: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撰写试验报告,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介绍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了田间试验基础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中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的理解和能力。
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确定研究问题2.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3.收集数据4.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5.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演讲任务分解确定研究问题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学生需要选定适当的问题,选择研究对象,有可能需要查阅文献。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学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当前时间和地点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2.可能带来明显改进的问题或机会3.可用的新技术或方法4.人力和资源的可用性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在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时,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2.研究对象的选定3.试验样本和方案的设计4.农业生产的实际治理情况5.实施田间试验所需的人力和资源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实验所需数据。
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是课程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并解释分析结果。
实验报告演讲最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演讲。
学生应该将报告和演讲的重点放在以下内容方面:1.研究对象和实验设计的描述2.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3.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实验的结论和推荐总结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包括确定研究问题,设计和实施田间试验,收集和分析数据,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演讲。
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提高其对农业实践的理解和能力,为今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