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6-7 母线、绝缘子、电力电缆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42
第6章电力线路检测题解析成绩: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电力线路常用的接线方式有放射式接线、树干式接线和环式接线3种。
2.电缆是一种特殊的导线,按芯线材质可分为铜芯电缆和铝芯电缆。
3.户外架空线路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一般采用裸导体,0.38kv 电压等级一般采用绝缘导体。
4. 6~10kV架空线路通常采用铝绞线,35kV以上的架空线路多采用钢芯铝绞线。
5.塑料绝缘导体的型号为BLV,B表示不导体,L表示铝,V表示聚氯乙烯。
6.架空线路是指室外架设在电杆上用于输送电能的线路。
架空线路由导线、电杆、横担、绝缘子和线路金具等组成。
7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方式有三角形排列、水平排列和竖直排列等。
8.电缆线路由电力电缆和电缆头组成。
电力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层3部分组成。
9. 架空线路上相邻两电杆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作挡距,380V架空线路的挡距为30-60m ,6~10kV架空线路的挡距为80-120m 。
10. 同杆导线的线距与电压等级及挡距等因素有关,380V架空线路的线距为0.-0.5m,10kV 架空线路的线距为0.6-1m 。
二、判断正误题:1.铜芯铝绞线不但机械强度好,而且对风雨和化学腐蚀作用的抵抗力也强。
( F )2.塑料绝缘导体的绝缘性能良好、价格低,广泛应用在户外架空线路上。
(F)3.架空线路要求所选截面不小于其最小允许截面,对电缆不必校验其机械强度。
(T )4.铝绞线多用于35kV及以上架空线路。
( F )5.在现代化城市配电网中,广泛采用环形接线的“开环”运行方式。
(T)6.配电干线沿线支接了几个车间变电所或用电设备的接线方式是放射式接线。
( F )7.在配电系统中应用很广泛的电缆线路敷设方式是电缆沟敷设。
(T )8.车间电力平面布置图是表示供配电系统对车间电力设备配电的电气平面布置图。
()三、单项选择题:1. 适用于重要负荷和大型用电设备供电的接线方式是()。
A、放射式接线B、树干式接线C、环形接线D、单母线接线2. 用于抗腐蚀的高压和超高压架空线路的导线是()。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华北电力大学前言本书是在高等学校教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多次修改之后而编写的与之相适应的习题集。
电力系统课程是各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有很大的难度。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国家重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出大量高质量的电力事业的建设人材,我们编写了这本《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
力求使该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优质和经济。
全书内容共分十五章,第一至第六章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习题,第七至第十四章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习题,第十五章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师生、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学习资料。
由于编写的时间短,内容较多,书中难免有缺点、错误,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及等值电路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第四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第二部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七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第八章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第九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第十章对称分量法及元件的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第十一章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第十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机电特性第十三章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第十四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第十五章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附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下的分析与潮流分布计算,另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的优化和调整。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1-2 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电力线、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1-3 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哪些?1-4 标出图1-4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第六节 母线和电缆的选择一、母线的选择与校验 母线一般按① 母线材料、类型和布置方式;② 导体截面;③ 热稳定; ④ 动稳定等项进行选择和校验;⑤ 对于110kV 以上母线要进行电晕的校验;⑥ 对重要回路的母线还要进行共振频率的校验。
(一) 母线材料、类型和布置方式(1)配电装置的母线常用导体材料有铜、铝和钢.铜的电阻率低,机械强度大,抗腐蚀性能好价格较贵。
(2)常用的硬母线截面有矩形、槽形和管形。
矩形母线常用于35kV 及以下、电流在4000A 及以下的配电装置中。
槽形母线机械强度好,载流量较大,集肤效应系数也较小,一般用于4000~8000A 的配电装置中。
管形母线集肤效应系数小,机械强度高,管内还可通风和通水冷却,因此,可用于8000A 以上的大电流母线.(3)母线的散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与母线的布置方式有关(二) 母线截面的选择除配电装置的汇流母线及较短导体(20m 以下)按最大长期工作电流选择截面外,其余导体的截面一般按经济密度选择。
1.按最大长期工作电流选择母线长期发热的允许电流I al , 应不小于所在回路的最大长期工作电流I max ,即KI al ≥I max (7—31)式中 I al 一相对于母线允许温度和标准环境条件下导体长期允许电流;K 一综合修正系数,与环境温度和导体连接方式等有关。
2。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可使年综合费用最低,年综合费用包括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年电能损耗费、导体投资和折旧费、利息等。
从降低电能损耗角度看,母线截面越大越好,而从降低投资、折旧费和利息的角度,则希望截面越小越好.综合这些因素,使年综合费用最小时所对应的母线截面称为母线的经济截面,对应的电流密度称为经济电流密度。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按下式计算S ec =ecJ I max (7-32) 式中 I max —通过导体的最大工作电流; J ec -经济电流密度在选择母线截面时,应尽量接近按式(7-32)计算所得到的截面,当无合适规格的导体时,为节约投资,允许选择小于经济截面的导体.并要求同时满足式(7-31)的要求。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829-2017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检测管理,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对变电设备检测职责分工、检测分类、检测周期、检测计划、检测准备、检测实施、检测验收、检测报告、检测分析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条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不发生人身伤害,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统筹安排指检测计划和工程项目计划结合、二次设备校验和一次设备检测结合、同一间隔设备检测工作结合,统筹安排,减少间隔或回路设备停电次数和时间。
分级负责指一类变电站执行国网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三级检测机制;其它变电站执行省评价中心、运维单位二级检测机制。
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作业风险、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能控、在控。
应试必试指严格按照周期、标准开展检测工作.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容器、干式电抗器、串联补偿装置、母线及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消弧线圈、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高压熔断器、中性点隔直装置、接地装置、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站用变、站用交流电源、站用直流电源、构支架、辅助设施、土建设施、避雷针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工作.第五条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一节总部职责第六条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国网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二)组织制定公司检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省公司、国网评价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建立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检测装备检测体系;(五)组织公司检测技术培训、交流和推广。
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说明第一册电气工程册说明一、《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电气工程》(试行)(以下简称本定额)适用于35~750kV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技改工程。
二、本定额编制所依据的标准、规程、规范主要有:1.GBJ 147—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2.GBJ 148—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3.GBJ 149-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4.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5.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6.GB 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7.GB 5017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8.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9.GB 50172-—-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10.GB 502-54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11.GB 50255—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12.GB 50257-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13。
DL/T5161.16—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6部分: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质量检验14. DL/T5161.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7部分: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检验15.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16.SD109—1983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17.SD110-1983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18.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程规程19.电力建设工程工期定额(2006年版)三、本定额中考虑的工作内容,除各章另有说明外,均包括: 1.进场及开工前的准备,场地清理,工作票、措施票的开具。
第六章电力线路架设一、单选题:1、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35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B )1%2、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10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C )3%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C )50mm4、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 C )50mm5、同一档距内,同一相导线的接头最多只准有(1 )个5、导线接头的位置应距绝缘子(B )以上0.5m6、10KV高压配电线路与建筑物应保持安全距离为导线最大弧垂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B )3m7、35KV架空电力线路瓷悬式绝缘子,安装前应采用不低于(D )的兆欧表逐个进行绝缘测定5KV8、杆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的安装水平倾斜不大于托架长度(B )1/1009、10KV架空线路最低点与地面的最小允许距离交通要道不小于(B )7m10、混凝土现杆的埋设深度通常为杆高的( C )1/611、配电线路与建筑物应保持安全距离为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C )3m12、配电线路与建筑物应保持安全距离为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C ) 1.5m13、配电线路与建筑物应保持安全距离为1KV及以下线路最大偏斜时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B )1m14、如果拉线穿过导线时,应安装拉紧绝缘子安装位置距地(D ) 2.5m15、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为(A )+100-150mm16、基坑回填土应按规定将土块打碎,35KV电力架空线路基坑每回填(B )应夯实一次500mm17、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B )50mm18、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D )1/219、转角杆应向外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
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C )杆梢直径20、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值为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C )3度21、线路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35KV时应不小于(A )600mm22、绝缘子安装前用规定的兆欧表摇测时其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D )500兆欧23、LGJ-95型导线使用钳压接续管接续时,钳压坑数(C )20个二、多选题:1、架空线在安装施工一般要求(A、B、C、E )A 架空线面向负荷左起依次为L1、N 、L2、L3、PEB 多层架设自上而下的顺序为:高压-动力-照明-路灯C 横担的方向应安装在靠负荷的一侧E 架空线路所用的横担及所有金属配件一律采用镀锌产品,有些局部配件无法镀锌要作防锈处理2、架空线在安装施工一般要求(C、D 、E )C 在同一档距内同一相导线的接头最多只准有一个D 钢筋混凝土杆一般不装设拉紧绝缘子E 导线最大弧垂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m3、配电线路与建筑物应保持安全距离(B、D、C )B 1KV及以下线路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5mC 10KV边线最大偏斜时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mD 1KV及以下线路最大偏斜时水平距离不小于1m4、基坑回填土要求(A、B、C、D )A 基坑回填土应将土块打碎B 35KV基坑回填每300mm夯实一次C 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应设置防沉土层D 10KV基坑每500mm夯实一次5、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直线杆的倾斜35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杆长的(C)(3%)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D )(1/2)6、在同一档距内不得将(A、B、C )的导线相连接A 不同截面B 不同金属C 不同绞向7、拉线和电杆的夹角不应小于(A )(45度)如果受当地条件限制最少也不得小于(B )(30度)8、架空线弧垂观测档选择的原则是什么(A、B、C、D、F )A 当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1档 C 当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1档B 当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1档D观测档宜选择档距较大悬点高差较小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E 紧邻耐张杆的两档不宜选为观测档9、架空线路金具有什么用处(A、C、D)A 导线、避雷线的接续固定 C 拉线的组装及调整D绝缘子的固定、组装及保护10、架空弧垂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A 架空线的档距B 架空线的应力C 架空线所处的环境、气象条件11、直线杆正常情况下主要承受何种荷载(B、D )B 垂直荷载 D 水平荷载12、送电线路某杆塔的档距可以分为(B、C、D、E )B 平均档距C 水平档距D 代表档距E 临界档距13、电杆在线路中所处位置不同,它的作用和受力情况就不同,一般按其在配电线路中作用分为(A、B、C )A 直线杆和耐张杆B 转角杆和终端杆C 分支杆和跨越杆三、判断题:1、凡是终端杆、转角杆、分支杆及导线张力不平衡地方的横担,均应安装在张力的反方向(A )2、35KV架空电力线路的瓷悬式绝缘子安装前应采用不低于5KV的兆欧表逐个进行绝缘电阻测定,在干燥的情况下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50兆欧(B)500兆欧3、当架空线断股采用缠绕处理时,对损伤处的线股应处理平整;选用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为缠绕材料,其直径不应小于2mm缠绕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缠绕应紧密,受损伤部分应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应小于200mm (B) 100mm4、拉线和电杆的夹角不应小于45度,如果受当地条件限制最少也不得小于30度(A)5、从线路向下T接时应采用T型并沟线夹连接(A )6、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35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2%;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 (B )1% 3%7、架空线路所采用的横担及所有金属配件一律采用镀锌产品,有些局部配件无法镀锌时要作防锈处理(A )8、杆上避雷器的安装,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加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