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二氧化碳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33
课题:§2-3奇妙的二氧化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思考、交流、合作、训练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2、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奇妙物理和化学变化及变化时出现的现象2、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三、奇妙的二氧化碳(一)奇妙的喷雨撒雾(二)奇妙的身份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CO2 + Ca(OH)2CaCO3+H2O(三)奇妙的颜色变化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碳酸二氧化碳+水H2CO3CO2+H2O(四)奇妙的灭火勇士灭火原理: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本节练习§2-3奇妙的二氧化碳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二氧化碳难溶于水D、二氧化碳可制干冰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或用途不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A、利用干冰作冷藏剂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C、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3、下列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人的呼吸C、蜡烛燃烧D、木炭充分燃烧4、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
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大面积砍伐树木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D、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减少汽车数量5、可以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6、下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它的化学性质的是()7、中央电视台在大年夜的晚上8点,都会为全国人民献上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231 奇妙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3、明确知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4、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学习重点】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学导航: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它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等不断地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等不断消耗二氧化碳。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3干冰可用于。
干冰在汽化时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4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 L 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
5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有大量的气泡冒出?6 叫化合反应;叫分解反应。
课堂演练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缘故。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8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看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缘故。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会看到,这是因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课堂检测9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 B.汽水 C.澄清石灰水 D.啤酒10.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石灰石受热分解C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11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 .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C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13.将CO 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 )A .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 .先变红色后变无色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14检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为二氧化碳B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该气体为二氧化碳C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服然,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拓展延伸1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B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C .二氧化碳能溶与水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的物理性质的是 ( )08江苏盐城1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8用文字表达式按要求举出化学反应的实例: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232 奇妙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验满方法2、归纳总结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3、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学习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自学导航:1实验室里常用 与 (或 )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问题导引】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保持一定的含量?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环境与生活有什么影响?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参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2.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产生:人和动植物呼吸、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2)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
3.温室效应:(1)定义: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2)危害: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思考】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低越好。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学习主题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问题导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怎样的?什么是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体二氧化碳,又被称为“干冰”。
(2)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主要利用了其升华时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1)水溶性。
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常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2)与水反应。
①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A 中由紫色变成红色,B 中又变成紫色。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A.二氧化碳+水 碳酸B. 碳酸 二氧化碳+水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1)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4.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引入:阅读题目:?奇妙的二氧化碳?,它奇妙在哪里,你知道CO2有哪些不同于其它气体的特殊性质?空气中有CO2,你的嘴里呼出的也是CO2,说明它有什么性质?再看看下面几个实验:②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瘪了〕③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时1体积水只能溶1体积,加压可溶更多。
啤酒、雪碧、汽水等均溶解了CO2〔如何证明其中有CO2呢〕3密度大于空气。
4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时液化—78℃时凝固—干冰。
讲解: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
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升华属物理变化〕。
强调: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气温降低,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二、二氧化碳与功与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占%,如此低的含量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不可以,如果是这样的话,空气中制氧气的工厂就会因缺少的原料而停产,那么是不是说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让我们来看P45表2-3以下一组数据。
哪些场所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很高?应注意什么?假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高会造成哪些危害呢?请阅读P40?拓展视野?:假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超过正常值,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过渡:那么二氧化碳的主要图2-11并完成表2-2设问:要控制温室效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减少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开发新能源。
回忆: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P44图2-17②〕设问:该实验除什么CO2密度比空气大之外,还能说明什么?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可燃,不助燃,也不供给呼吸。
〔用途:灭火〕强调:CO2无毒;鉴别空气、O2、CO2的方法;进入菜窖,灯火试验;溶洞探险,火把照明。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响呢?【简介】紫色石蕊试液及石蕊试纸演示:①水石蕊——紫色②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石蕊遇酸变红〕③枯燥的CO2,对着干的石蕊试纸吹——不变红,说明CO2不是酸④枯燥的CO2,对着湿的石蕊试纸吹——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⑤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CO2和水反响生成了酸〕。
奇妙的二氧化碳(优秀版)word资料§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20 -10-11 班级:C三5 授课教师:廖雪燕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能合理使用课本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归纳概括所需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发扬勤于思考的精神(2)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石灰石、稀盐酸、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试管、塞子、导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镊子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故事导入:一个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亡了。
那么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思考回答] 因为山洞下充满二氧化碳或者缺氧[教师讲解] (小结)几位同学猜的很对,是由于山洞下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那么二氧化碳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呢?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创设问题] 根据前面所学的回忆空气中的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回忆回答] 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教师分析] 二氧化碳的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很低,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那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如何产生和消耗的呢?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把表2-4填写完整。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结合课本图2-15,并总结[教师讲解] 结合图2-15,我们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1)呼吸作用,包括人的呼吸,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呼吸(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通过植物的光和作用。
《§2.3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思路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实验室制法→讨论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结束本节课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夏天,人们总爱喝汽水,打开瓶盖便看到气泡翻腾,喝进肚中不久便有气体涌出,顿有清凉之感,这是什么气体呢?【演示实验1】展示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板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奇妙的身份验证”【演示实验2】方法:打开雪碧的瓶盖,塞上连有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观察现象形象描述“二氧化碳奇妙的身份鉴定”。
1、通过生活中现象,引出二氧化碳。
2、通过实验,证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表现出二氧化碳奇妙的性质。
回顾空气的组成以及各组分气体的含量。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提问]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与消耗的途径有哪些?[提问]那么是否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碳能够维持平衡呢?[多媒体课件展示]近2010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数据以及相应的温度变化数据。
[板书]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1、讨论并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途径(结合教材P40图2-15)并总结出二氧化碳奇妙的动态平衡。
2、结合目前世界气候变化讨论“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3、阅读教材P40拓展视野,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
4、知道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1、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2、关注目前气候变化,并建立“低碳生活”的意识;3、培养学生信息把握能力。
[过度]那么这种能引起地球温度升高的气体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它除了能引起温室效应之外,还有哪些用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研究的主要内容。
1、过度。
2、关注“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行为”培养。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述]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宣汉县南桥中学:张莹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4.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灭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加入半瓶水,盖紧瓶盖,振荡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矿泉水变瘪了。
师:矿泉水瓶里究竟是什么物质能遇水产生如此奇妙的现象呢?(停顿)二氧化碳本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奇妙的二氧化碳”-----板书课题创设问题:二氧化碳熟悉吗?想一想,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产生?学生讨论并回答:师:很好。
如果自然界中只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不继升高,事实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通常是(停顿)0.03%,比较稳定。
那么是什么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稳定呢?生:光合作用师:说得好,正因为光合作用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才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稳定。
这就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指导学生看二氧化碳的循环。
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无止境地消耗空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吗?视野拓展:投影二化化碳与温室效应投影情景: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之谜,由此引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
实验展示:展示一瓶二氧化碳,并让学生闻气味。
说出二氧化碳的色、态、味。
生: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板书)师:指出,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一样,也有三态变化。
空气中二氧化碳是气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看图2-16)装的是液态的二氧化碳。
固态的二氧化碳呈雪花状,俗称“干冰”,在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固态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就直接变成气态,顾名思义称为“干冰”。
由于“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凝结志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甚至形成降水。
v1.0 可编辑可修改1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产生: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生成石灰石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3、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5、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a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b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c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d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e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8、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生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生多)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产生: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生成石灰石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3、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v1.0 可编辑可修改2b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