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试验指导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30
实验教案(首页)第一学期第1周至第8周实验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类型:必修第1次课学时:4上课日期:1、教学内容(按章、节):实验一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2、教学目的: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查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检索表,并科学、合理报告检测结果。
拟解决方法:5、主要参考资料: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陈明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徐克成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6、教学进程:实验一、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准备:温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兰琼脂等。
三、实验内容:(一)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方法1、检样稀释(1)制备样品稀释液:以无菌操作将待检样品25ml(或25g)防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充分振摇制备1:10的均匀稀释液。
(2)倍比稀释: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后,即制成1:100的稀释液。
同样方法在稀释1倍,制成1:1000的稀释液。
(3)根据待检查样品的污染情况,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各接种3管。
2、乳糖发酵试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每一个稀释度各接种3管,37℃培养24h左右,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否则,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h后,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4、证实试验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7℃温箱内培养24h左右,观察产气情况。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口蹄疫不为人畜共患病绪论一、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概念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从预防的观点出发,研究动物性食品形成过程(食品链)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其卫生安全与固有品质价值的有害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以保障人、畜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任务(一)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在200多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
有许多可通过食品动物及其产品感染人,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患有人畜共患病的畜群及其产产品检验出来,进行合理的处理,以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二)防止食物中毒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既要重视食品动物活体上是否带有各种微生物,又要加强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监督与管理,防治病原微生物污染动物性食品,才能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种类很多,加强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使人们避免食入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动物性食品,对于保障人类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三)提高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通屠宰,可以防治畜禽对健康畜禽产品的污染。
从而避免因卫生质量问题造成次品或废品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过宰前检疫,做到病畜禽与健康畜禽分开(四)维护动物性食品出口贸易信誉,提高动物性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失去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只有提高动物性食品的贸易信誉,才能参加世界贸易竞争,而动物性食品贸易信誉的提高,有赖于建立健全兽医卫生监督机制和采用先进的检验手段予以解决(五)为制定和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在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进和卫生评价上,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标准。
同时,还要为我国制定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一)畜禽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逐渐发生着变化有些被控制的老疫病又重新抬头,呈地方性流行或流行性发生,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