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110
实验教案(首页)第一学期第1周至第8周实验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类型:必修第1次课学时:4上课日期:1、教学内容(按章、节):实验一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2、教学目的: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查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检索表,并科学、合理报告检测结果。
拟解决方法:5、主要参考资料: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陈明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徐克成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6、教学进程:实验一、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准备:温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兰琼脂等。
三、实验内容:(一)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方法1、检样稀释(1)制备样品稀释液:以无菌操作将待检样品25ml(或25g)防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充分振摇制备1:10的均匀稀释液。
(2)倍比稀释: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后,即制成1:100的稀释液。
同样方法在稀释1倍,制成1:1000的稀释液。
(3)根据待检查样品的污染情况,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各接种3管。
2、乳糖发酵试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每一个稀释度各接种3管,37℃培养24h左右,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否则,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h后,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4、证实试验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7℃温箱内培养24h左右,观察产气情况。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指: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等生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内源性污染: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其自身带染的微生物或寄生虫所造成的食用产品污染,又称一次污染。
内源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1、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2、致病性微生物3、寄生虫外源性污染:指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中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污染,又称二次污染。
外源性微生物污染动物性食品的主要途径:1、通过水源、空气、土壤污染2、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3、储运过程中的污染4、有害动物的污染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危害:食品的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食品腐败变质: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品质降低或变为不能食用的状态。
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及其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食源性感染、食源性中毒食源性感染:指人们食用了患人畜共患病动物的肉、孚L、蛋等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中毒(“食物中毒”):指人们食用了某些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有毒生物组织,致使人们发生急性中毒性疾病。
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细菌菌相菌落总数:只能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标志,反映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但不能区分细菌的种类。
大肠菌群数:指一大群在37℃、24h内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抱杆菌。
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为优势菌种(属、株)。
沙门杆菌食物中毒机制与临床表现:大量活菌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活菌在肠系膜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时,释放出内毒素;活菌+内毒素共同作用于胃肠道,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实验一肉新鲜度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肉新鲜度的感官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2.学会几种肉新鲜度的简易快速测定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笔式酸度计(1套)、微量酸式滴定管、天平、剪刀、镊子、漏斗架、漏斗(各5套);烧杯、试管(7支)、锥形瓶(100ml)、量筒、玻棒、表面皿(各8套);肉两块,一块新鲜,一块不新鲜;纳氏试剂、醋酸铅碱性溶液、滤纸、10%醋酸溶液、10%硫酸铜溶液、显色液、分光光度计、比色皿、95%酒精、甲醇、草酸铵结晶紫、碘液、吸水纸、蕃红染色液(稀)、显微镜油镜、载玻片三、实验项目内容1.感官检查;2.鲜肉pH值测定;3.粗氨的检测;4.硫化氢试验;5.球蛋白沉淀反应。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要求测定出肉pH值、粗氨的含量,结合感官检查、硫化氢试验、球蛋白沉淀反应的结果对肉的新鲜度进行综合评定,写出实验报告。
肉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不易久存。
在其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由于受温度、光线、酸度、肉本身的含水量及细菌污染程度等影响,肉的新鲜度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最为严重的是自溶过程之后的腐败过程,它不仅使肉的营养价值下降,而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产物(如吲哚、尸胺、腐胺、硫化氢等),为了保障食肉卫生,必须进行肉新鲜度的检验。
肉的新鲜度检验,一般从感官性状、腐败分解产物的特性和数量及细菌的污染程度等三方面来进行的,采用单一的方法很难获得正确的结果。
因为肉的变质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其变化又很复杂,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人们对肉新鲜度的正确判断。
所以一般都采用感官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结合的综合检验方法。
通常先进行感官检验,其感官性状完全符合新鲜肉指标时,可允许出售。
当感官检验不能确定是否为新鲜肉时,则应做实验室检验,并综合两方面的结果做出卫生评定。
1.感官检验肉在自溶、腐败变质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的分解,因而引起肉的色泽、粘度、弹性、气味等感官性状的改变,可借助人的嗅觉、视觉、触觉、味觉来鉴定肉的卫生质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强化实验操作技能,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优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57-0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作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
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其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因此,学生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否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均与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2002年在校教学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下,笔者开展了多媒体技术优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讨,经过5年多的研究实践,体会如下。
1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板书或利用挂图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讲解,然后再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的简单示范,教学手段单调落后,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实验操作过程的演示不够全面细致,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看不清楚,甚至看不到教师的演示操作,从而对理解整个实验过程及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三者融为一体,可以进行静态或动态的演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将视线和注意力都集聚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市动物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流程,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测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在动物性食品卫生领域的专业素养。
二、实习单位简介XX市动物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动物性食品的检验、检测、监督和培训工作。
中心设有多个实验室,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兽药残留实验室等,配备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实习内容1. 微生物检验在微生物实验室,我学习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条件。
其次,学习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等操作技术。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撰写。
2. 理化检验在理化实验室,我学习了动物性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了解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样品前处理、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技能。
3. 兽药残留检测在兽药残留实验室,我学习了兽药残留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了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采集、前处理、检测和结果判定等流程。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兽药残留检测报告的撰写。
4. 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在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我了解了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的基本法律法规和监督程序。
学习了如何对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了解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各个环节,为今后从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验一样品的无机化处理―湿消化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消化法―敞口消化的操作要领。
2、了解湿消化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内容1、试样的制备。
2、样品的消化。
三、实验方法1 原理试样加入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浓硝酸、高氯酸等),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质,使包含在有机物中的待测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步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供测定。
2仪器与试剂2.1 天平,消煮炉等。
2.2 浓硝酸、浓硫酸。
3 分析步骤称取5.00g样品,置于消化管中,先加水少许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30mL硝酸,混匀,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
沿瓶壁加入5mL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
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管口白烟冒净后,管内液体再产生白烟为消化完全,该溶液应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
加20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
将冷后的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消化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
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1g样品,相当加入硫酸量1mL。
取与消化样品相同量的硝酸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四、注意事项1、加酸进行消化时,应控制好火候。
2、为了减少消化时产生大量泡沫,可在消化前于室温下浸泡过夜。
3、在消化过程中加酸,必须取下烧瓶冷却后缓缓加入。
实验二动物性食品中总砷的测定―银盐法一、实验目的掌握银盐分光光度法(DDC-Ag)的原理,了解本法的操作程序与实验要点。
二、实验内容样品消化(硝酸—硫酸法)、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结果计算。
三、实验方法1 原理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 试剂除特别注明外,所用试剂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2.1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
2.2 无砷锌粒。
2.3 碘化钾溶液(150g/L):贮存于棕色瓶中。
实验教案(首页)第一学期第1周至第8周实验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类型:必修第1次课学时:4上课日期:1、教学内容(按章、节):实验一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2、教学目的: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查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检索表,并科学、合理报告检测结果。
拟解决方法:5、主要参考资料: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陈明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徐克成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6、教学进程:实验一、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准备:温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兰琼脂等。
三、实验内容:(一)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方法1、检样稀释(1)制备样品稀释液:以无菌操作将待检样品25ml(或25g)防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充分振摇制备1:10的均匀稀释液。
(2)倍比稀释: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后,即制成1:100的稀释液。
同样方法在稀释1倍,制成1:1000的稀释液。
(3)根据待检查样品的污染情况,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各接种3管。
2、乳糖发酵试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每一个稀释度各接种3管,37℃培养24h左右,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否则,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h后,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4、证实试验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7℃温箱内培养24h左右,观察产气情况。
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项目系(部)名称:农林建筑工程系教研室名称: 生物工程教研室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主讲教师:郭军权班级:11级动检班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三)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四)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五)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六)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七)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八)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九)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十)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十一)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十二)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十三)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十四)瘦肉精检测中文名:瘦肉精;克伦特罗;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盐酸双氯醇胺;克喘素;氨哮素;氨必妥;氨双氯喘通;氨双氯醇胺。
英文名:Clenbuterol; Spiropent; Planipart; NAB365;4-Amino-3,5-dichloro-alpha-(((1,1-dimethylethyl)amino)methyl)benzene m e t h a n o lCAS号:37148-27-9分子式:C12-H18-Cl2-N2-O理化特性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161℃,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
编辑本段瘦肉精检测方法GB/T 5009.192-2003 动物性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GC-MS法优点是把色谱高效快速的分离效果和质谱高灵敏度的定性分析有机合起来,能在多种残留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某种特定的残留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且具更高的检测极限。
Fente C. A 等用GC-MS法检测牛毛中CLB的残留,最低检测限为5ng/g;Pteer Batioens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对牛、羊、猪组织中的CLB含量进行检测,最低检测限为2ng/g;刘琪等用GC-MS法(EI离子源)检测猪尿中的CLB,检测限为0.5ng/mL;VanRhijin等用三甲基硅基或2-二甲基硅基吗啉衍生物检测尿提取物中的CLB,衍生物用电脉冲方式或化学离子化方式扫描,会产生更高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