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格式:ppt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0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品支出总额的比重,实际上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在( D )以上生活为贫困。
%%%%以上。
2.屠宰加工企业的平面布局总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D )。
A.符合科学管理B.方便生产C.清洁卫生D.地势应高燥﹑平坦﹑有一坡度3.屠畜收购前的准备不包括( D)。
A.了解疫情B.物质准备C.人员分工D.严格检疫4.宰前检验的个体检查包括(D )。
A.静态的检查B.动态的检查C.饮食状态的检查D.看、听、摸、检5.宰后检验的“白下水”检验不包括( D )。
A.胃、肠及相应淋巴结B.胰及相应淋巴结C.脾及相应淋巴结D.肾及相应淋巴结6.猪头部检验检验要点不包括(D )。
A.颌下淋巴B.咬肌C.鼻盘、唇、齿龈D.腹股沟浅淋巴结7.肌肉僵直的根本原因为肌肉中B )含量的多少。
A.糖酵解酶B. ATPC.糖原D.葡萄糖8.在集贸市场上对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是(B )。
A.验章,查证,感官检验,处理B.查证,验章,感官检验,处理C.查证,感官检验,验章,处理D.感官检验,查证,验章,处理9.腌腊制品的盐卤浓度为(B )。
%饱和盐溶液 %饱和盐溶液 %饱和盐溶液 %饱和盐溶液10.罐头类食品的外销检验取样其取样基数不得少于(C )罐,采取的检样全部进行感官、理化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化学检验不得少于取样数的1/10,且每批不得少于2罐。
11.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A )。
A. 细菌性食物中毒B.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C.化学性食物中毒D.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E.真菌毒素12.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主要是由于(D )。
A.夏季食物易受污染B.进食熟肉类食品多C.人口流动性大D.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E.生熟交叉污染13.在我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常见的食品是( D )。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6312)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不强,基本技能较多;涉及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影响动物性食品卫生的因素复杂,必须在充分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进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工作。
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一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是主要专业课,必须在掌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其任务是研究肉、蛋、乳、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卫生监督检验,以保证消费者食用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对自学者要求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各种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卫生监督检验有关内容。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肉用畜禽屠宰加工的卫生与检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去从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工作。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
由于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繁殖饲养、收购宰杀周期长环节多,并有腌制、装罐、冷冻或电离辐射加工等形式,因此本课程与生物学、畜牧学、营养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食品加工工艺学、制冷学、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等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所涉及的卫生检验问题又与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寄生虫病学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与相关课程融会贯通,共同促进。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化学;2、有机化学;3、动物生物化学;4、兽医微生物学;5、兽医免疫学;6、兽医病理学。
动物性食品国家卫生标准动物性食品国家卫生标准是指对动物性食品进行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类、禽类、海鲜、乳制品等食品,其卫生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1. 背景介绍动物性食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卫生问题,如动物疾病、药物残留、微生物污染等。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每个国家都应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对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进行监管。
2. 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制定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通常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需要依据科学研究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以下是制定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的主要步骤:2.1 研究调查在制定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工作。
这包括搜集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调查本国动物性食品市场的现状等。
2.2 制定标准草案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的草案。
草案中应包括对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卫生要求。
制定草案的过程应该充分考虑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科学依据,以及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
2.3 公开征求意见将标准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专家座谈会、公开论坛等形式进行征求意见的工作。
这有助于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标准更加科学和可操作。
2.4 审议和修订根据公开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进行审议和修订。
审议应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委员会进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修订后的标准草案还需再次进行公开征求意见,以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2.5 最终确定和发布经过多次审议和修订后,最终确定并发布动物性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
标准的发布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确保广大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和遵守标准的要求。
3. 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的作用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作用:3.1 保障食品安全动物性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整个过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一.食品污染: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二.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1.内源性污染(1)内源性污染①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②致病性微生物③寄生虫(2)内源性化学性污染(3)内源性放射性污染2.外源性污染(1)通过水的污染(2)通过空气的污染(3)通过土壤的污染(4)生产加工过程和流通环节的污染(5)从业人员带菌污染(6)有害动物的污染三. 动物性食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食物污染(即食肉传染)、食物中毒(食肉中毒)、“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形)作用和兽药残留的危害等。
☆. 食肉中毒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微生物性食肉中毒、化学性食肉中毒|、含有自然毒素的动物组织食肉中毒。
☆.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1)不正确应用药物(2)于药物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3)屠宰前用药物掩盖临床症状(4)药物管理不当六. 兽药残留的危害:(1)毒性反应(2)耐药菌株的产生3)过敏反应七. 日许量(ADI)——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
八. 休药期——也叫消除期,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九. 最高残留限量——指允许在食品中从那刘化学物质或药物的最高量和最高浓度。
十. 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
十一. 动物性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①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②样品的预处理;③样品的检测;④分析数据的处理;⑤检验报告的出具。
十二.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水体有机污染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体溶解氧的总数量。
十三. 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和一些还原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十四. 屠宰污水的处理方法:预处理(物理学处理或机械处理)、生物处理、消毒处理。
第一篇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生物性污染: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指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指动物性食品吸附外来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射性高于自然放射性本底的现象,叫放射性污染。
兽药残留:指给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内源性污染:食品动物生前受到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
即第一次污染。
外源性污染:动物性食品在其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过程中受到的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
也叫第二次污染。
细菌菌相:是指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动物性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为优势菌种(属、株)。
菌落总数:指被检食品样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ml,cm2)被检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单位:个/ml,个/g,个/cm2。
大肠菌群数:每100g(mL)动物性食品样本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称为大肠菌群数。
单位:个/ 100g(mL)。
日许量:人(动物)体每日允许摄入的药物或者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察觉有害作用的剂量[mg/(Kg.d)]。
最高残留限量:允许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叫最高残留限量(允许残留量、允许量)。
休药期:指畜禽停止用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许可上市的时间间隔,叫休药期(廓清期、消除期)。
食源性感染:指人们食用了患病动物的肉、蛋、乳等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某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又叫食肉感染、肉源性感染、肉源性疫病。
食物中毒:指人体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等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某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了食品,并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或同时产生毒素,当人们食入了含有大量活菌或毒素的食品,引起细菌性的消化道感染或毒素被吸入人体而造成的急性中毒。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课程代码:0906013012总学时数:3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总学分数:2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授课对象: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家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
培养学生利用检验学知识、技能对各种动物性食品进行检验,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食用者身体健康,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生猪屠宰管理条理》等法规条例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
动物性产品及其制品的卫生质量关系到食用者的食用安全,又能造成疾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给人类及环境带来危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食品需求增加的同时更关心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一个国家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能力和水平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所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在防止疫病传播、防止食物中毒、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出口动物性食品的信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重点掌握屠畜的宰前检验、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及卫生检验、屠畜的宰后检验、屠宰畜禽常见疾病的鉴定与卫生处理、肉在保藏的变化和新鲜度检查、各类动物性食品的加工与卫生检验及卫生学处理,能安全有益地利用各种动物性食品及制品。
2、掌握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掌握公共卫生学知识,防止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防止有害物质经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了解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和布局的卫生要求,屠宰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发展历史及法制化进程;掌握其任务、作用及发展前景。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课程代码:0906013012总学时数:3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总学分数:2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授课对象: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家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
培养学生利用检验学知识、技能对各种动物性食品进行检验,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食用者身体健康,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生猪屠宰管理条理》等法规条例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
动物性产品及其制品的卫生质量关系到食用者的食用安全,又能造成疾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给人类及环境带来危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食品需求增加的同时更关心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一个国家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能力和水平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所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在防止疫病传播、防止食物中毒、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出口动物性食品的信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重点掌握屠畜的宰前检验、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及卫生检验、屠畜的宰后检验、屠宰畜禽常见疾病的鉴定与卫生处理、肉在保藏的变化和新鲜度检查、各类动物性食品的加工与卫生检验及卫生学处理,能安全有益地利用各种动物性食品及制品。
2、掌握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掌握公共卫生学知识,防止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防止有害物质经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了解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和布局的卫生要求,屠宰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发展历史及法制化进程;掌握其任务、作用及发展前景。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总挥发性盐基氮:是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及胺类碱性含氮物。
简称(TVB-N)。
2.ADI: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指正常成人每日随同食物、饮水和空气摄入的某一外源化学物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3.胴体:指牲畜屠宰后,除去毛、皮、头、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
4.内源性污染:又称食用动物的生前污染或第一次污染,即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本身带染的生物性物质或从环境中吸收的化学性或放射性物质而造成的食品污染。
5.休药期:也叫消除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6.PSE肉:又称白肌肉或水煮样肉,其特征表现为猪宰后肌肉颜色淡白、质地松软、保水性差、肌肉切面有较多的肉汁渗出。
7.MRL:即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管理部门设定了食品里容许含有农药残留的上限。
有一种标准叫最高残留量(MRL),它是指食品、农产品或动物饲料中含有可以允许的合法农药残留含量。
8.外源性污染:又称为食品加工流通过程的污染或第二次污染,即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的污染。
9.DFD肉:是肉猪宰后肌肉pH值高达6.5以上,其特征表现为肌肉颜色暗红、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干硬肉。
10.猪应激综合症:即PSS,指猪受到应激刺激而出现的综合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僵直。
11.肉的僵直:动物死后,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变化使肌肉和肌球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致使肌肉产生永久性收缩,肌肉的伸展性消失并发生硬化。
12.酸价: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又称酸。
13.β-兴奋剂:是一类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类似肾上腺素和抗甲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素衍生物的二、填空题2~321.人兽共患病有:炭疽、鼻疽、结核病、口蹄疫、沙门氏菌病。
2.以高热稽留、出血、梗死和致死率高为特征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猪瘟。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市动物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流程,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测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在动物性食品卫生领域的专业素养。
二、实习单位简介XX市动物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动物性食品的检验、检测、监督和培训工作。
中心设有多个实验室,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兽药残留实验室等,配备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实习内容1. 微生物检验在微生物实验室,我学习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条件。
其次,学习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等操作技术。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撰写。
2. 理化检验在理化实验室,我学习了动物性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了解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样品前处理、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技能。
3. 兽药残留检测在兽药残留实验室,我学习了兽药残留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了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采集、前处理、检测和结果判定等流程。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兽药残留检测报告的撰写。
4. 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在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我了解了动物性食品卫生监督的基本法律法规和监督程序。
学习了如何对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了解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各个环节,为今后从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期终考试试卷〔A 〕 - - - 适用专业: - - 题号 -- 分数 线- - 阅卷人 分 - 得 - - - 1、急宰 - —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24 分〕 - 2、人畜共患病 - - 3、化制 - - 4、割三腺 - - 5、HACCP 订- - 6、MPN- 姓 - 7、外源性污染 - - 8、休药期- - - - 阅卷人二、填空题〔每格 1 分,共 26 分〕- - - - 号 - 1、宰前检疫后的处理方法有、、、。
-- 2、检验猪胴体〔包括头部〕,最具有剖检意义的淋巴结应当是 、- 装 、 、。
- - 3、颖肉的 pH 值为,次鲜肉的 pH 值为 ,变质肉的 pH 值 - - 为 。
- - - - - - - - -阅卷人三、是非推断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名 学 级班 -- - - - 4、肉颖度检查中,微生物学检查主要包括 5、20℃牛乳的密度为 ,乳脂肪应大于 6、蛋颖度检查的方法一般有 、、、、,乳酸度为 、。
。
-- 7、有害金属元素有、 、 、 、 。
1、运输途中觉察畜禽传染病时,应马上停运,就地急宰。
〔〕2、炭疽、口蹄疫、猪丹毒都可以经肉引起人的感染。
〔〕3、被狂犬病患畜咬伤超过 8 天的牲畜不准宰杀。
〔〕4、上市的猪肉体,只要有产地检疫证即可上市交易。
〔〕5、氨的气味说明肉的腐败。
〔〕6、检疫员具有兽医卫生监视员的职权。
〔〕7、宰前检疫对体温正常,安康状况良好的猪均可送宰。
〔〕8、PSE 肉属劣质肉,应全部销毁。
〔〕9、患结核、布氏杆菌病时,淋巴结常消灭急性增生性炎。
〔〕10、甲鱼、乌龟、蟹、各种贝蛤类均应鲜活出售,凡死亡的均不得出售和加工。
〔〕阅卷人四、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1、猪丹毒、炭疽常呈〔〕。
动物性食品国家卫生标准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总则•动物种类的卫生要求•动物性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动物性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卫生要求•动物性食品的检验和监督•附则目录01总则为预防动物性食品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目的为规范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提高动物性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依据制定目的和依据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包括动物性食品的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
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包括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规定。
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实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本标准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本标准要求。
监督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严肃处理。
实施和监督要求02动物种类的卫生要求新鲜猪肉应来自健康的猪只,无黄疸、无病变,且未接触过农药、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猪肉及其制品原料要求猪肉加工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卫生,加工设备应清洁,加工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加工过程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卫生猪肉制品应经过严格的检验,猪肉制品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检验标准加工卫生牛肉加工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卫生,加工设备应清洁,加工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加工过程避免交叉污染。
原料要求新鲜牛肉应来自健康的牛只,无病变,且未接触过农药、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检验标准牛肉制品应经过严格的检验,牛肉制品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牛肉及其制品新鲜羊肉应来自健康的羊只,无病变,且未接触过农药、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羊肉及其制品原料要求羊肉加工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卫生,加工设备应清洁,加工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加工过程避免交叉污染。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研究肉、蛋、奶、水产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畜禽疫病的传播,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毒理、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兽医法规等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兽医卫生检验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能力,以及运用兽医卫生法规与食品卫生标准的能力,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与应用的探讨,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屠宰动物的收购与运输、宰前检疫、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宰后检疫、肉蛋乳新鲜度检验的全部过程。
本课程包含了动物检疫检验员理论考试和技能鉴定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动物检疫检验员和官方兽医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性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和来源及相关知识,掌握屠宰动物的收购检疫与运输监督方法,掌握动物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掌握动物屠宰检疫的程序和要点及相关知识,能对肉、蛋、乳新鲜度及卫生质量进行检验并能进行正确卫生评价,掌握市场劣质动物性产品的检验要点。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与动物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和实验室诊断原理。
3.掌握动物性食品检验项目及标准。
4.了解行业、企业动物性食品生产现状。
5.了解当前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6.掌握动物性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依据国内外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对屠宰畜禽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