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隐蔽,所求的问题有时又有几种可能,遇着这样的应用题,可以采用列举法来分析思考。一般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把应用题的条件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或答案的各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使人“了如指掌”,这样就能很快地把题目解答出来,这就是列举法。

【典型例题】

例1: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9分钱,有几种拿法?

要拿9分钱

有几种拿法?

分析与解如果是随便拿9分钱,那是很容易的。难就难在把所有的情况考虑全,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地全部解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应用列举法,把各种情况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这样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在列表中应先排伍分币,再排贰分币,最后排壹分币。这样按顺序排,就可以保证既

答:可以有7种拿法。

用列举法解题时,可以不再列式计算,如果要求列式计算,请你参考上面的表格,然后再列式计算。

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你可以利用每次取出各种币的个数和每种币的币值进行口算验算。如:第一种情况是(512112

?+?+?=)9分。

例2 奶奶今年60岁,孙女小军今年12岁。几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年龄的3倍?

分析与解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年龄问题”,由于每个人年龄增长的年岁都是相同的,即奶奶长几岁,孙女也长几岁,她们年龄的差是不变的,奶奶总比孙女大(60-12=)48岁。“几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年龄的3倍”,这时奶奶的年龄比孙女的年龄大(3-1=)2倍。抓住“差”和“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就可以列式计算。

解法1 (1)奶奶的年龄是孙女年龄的3倍时,孙女的年龄是:

()()

60123148224

-÷-=÷=(岁)

(2)孙女24岁时应该在几年以后:

24-12=12(年)

综合列式计算:

()()6012311212-÷--=(年)

解法2 ()()60123136012-÷-?-=(年) 你能说一说这种解法的理由吗?请试一试。

这道应用题还可以用列举法进行解答,它可以把抽象和复杂的思考过程变成表格的形式,这样虽然比较麻烦,但是简单明了,便于思考,易于解答,见下表。 解法3

答:12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年龄的3倍。

验算:()()6012121272243+÷+=÷=(倍)

例3 小聪和小明存有贰元的人民币共40元,且其中每人的钱数都是4元的整数倍,问他们每人可能有多少元?

分析与解 根据“小聪和小明存有贰元的人民币共40元”, 可知

402384366348321030122814261624=+=+=+=+=+=+=+=+=18+22=20+20 又根据每人的钱数都是4元的整数倍,所以应排除2+38,6+34,10+30,14+26,18+22,只有4+36,8+32,12+28,16+24,20+20符合题意。

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可知以上符合题意的五种情况,除了“20+20”外,其余的算式中两个加数都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9种可能。 即 :小聪可能有4元,小明则有36; 小聪可能有36元,小明则有4元; 小聪可能有8元,小明则有32元; 小聪可能有32元,小明则有8元; 小聪可能有12元,小明则有28元; 小聪可能有28元,小明则有12元; 小聪可能有16元,小明则有24元; 小聪可能有24元,小明则有16元; 小聪可能有20元,小明则有20元。 答:略。

以上是采用列举法,把答案的各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这样解答是完全可以的,也可

例4 有40位同学在一起为烈士做花圈,分到每人手中的纸从7张到46张,各不相同。规定要用3张或4张纸做一朵花,并要求每人必须把分给自己的纸全部用完,并尽可能地要多做一些花。问最后用4张纸做的花共有多少朵?

分析与解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极其隐蔽,要想直接列式解答很不容易,必须采用列举法,使数量关系尽可能地暴露出来,这样才便于解答。

为了保证“尽可能地要多做一些花”,就要尽可能多用3张纸做一朵花。同时,应在列表的基础上找出用4张纸做的花朵数有什么规律,最后在找出规律的基础上再列式计算,

从上表中最下面一横行可以看出:7、8、9为一段,10、11、12为一段,13、14、15为一段,……;用4张纸做的花朵数的规律是1、2、0、1、2、0、1、2、0、……。由以上可看出此题有下列数量关系,可列式计算如下:

÷=余1

40313

+?+=(朵)

()

1213140

答:用4张纸做的花共有40朵。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二. 尝试体验

1. 有一张5元人民币,4张2元人民币,8张1元人民币,要拿出8元钱,可以有几种拿法?

2. 有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铅笔,每两种颜色的铅笔为一组,最多可以搭配成不重复的几组?

3. 某班学生共订阅A、B、C、D四种杂志,已知每人最多订3种杂志,最少订一种杂志,问共有多少种订阅杂志的方法?

三. 拓展提高

1. 明明有1个5分钱币,4个2分币,8个1分币,他要拿出8分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2. 由1、3、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3. 小聪今年13岁,小明今年15岁,当两人岁数的和是50岁时,两人应各是多少岁?

请做完之后再看答案!

【试题答案】

二. 尝试体验

1. 有一张5元人民币,4张2元人民币,8张1元人民币,要拿出8元钱,可以有几种拿法?

答:共有7种不同的拿法。

2. 有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铅笔,每两种颜色的铅笔为一组,最多可以搭配成不重复的几组?

答:共有10种不同搭配方法。

3. 某班学生共订阅A、B、C、D四种杂志,已知每人最多订3种杂志,最少订一种杂志,

答:共有13种订阅的方法。

三. 拓展提高

1. 明明有1个5分钱币,4个2分币,8个1分币,他要拿出8分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答:共有7种不同的拿法。

2. 由1、3、6

答:共可以组成6个不重复的三位数。

3. 小聪今年13

答:当两人岁数和是50岁时,小聪24岁,小明26岁。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宁波市实验小学周静珠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以及练习设计的人性化来阐述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途径。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阐述。然而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教师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力气让学生去学习、去研究,而结果学生往往学习得不太令人满意,遇到实际问题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应用题题材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不喜欢;方法模 式化,只就题论题、就题解题;教学目标单一,学生所学到的仅仅是机械的、呆 板的解题策略。这种只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析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应用题教学必须展示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即如何重视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数学来满足实际问题中的特殊需求,从而把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把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下面笔者就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㈠教学目标整体化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过程性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应用题教学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会解答应用题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方程 一、填空(共31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比B多3.7的数()18个A的和() X除以20的商()A减去C的差的7.1倍()比X的5倍多11.2的数() 2、在○里填上“>”“<”或“=”。 (1)当X=24时,X+27○50 (2)当X=12时,5X○60 (3)当X=48时,X÷6○9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10。 X+()=91 X-()=8.9 ()X=5.1 X÷()=4 4、一瓶果汁1.5升,一杯果汁x升,一瓶果汁可以倒满()杯。当X=0.25时,这瓶果汁可以倒满()杯。 5、如果X+1.5=7.5,那么2.1X=(); 如果X-0.25=1.5,那么X-0.3=( )。 6、苹果重X千克,西瓜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那么4X表示(),X+4X 表示()。 7、如果连续三个偶数的和是54,那么这三个偶数分别是()、()、()。 8、乙数比甲数少B,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甲数是()。 9、连一连: 3X=1.02X=45.6 X÷3=1.02X=3.06 4.8+X=40.8X=0.34 X-4.8=40.8X=36 10、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金牌的块数比银牌多30块。 (2)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35倍。 11、当X大于()时,5X的值大于20。 12、小明买了1枝钢笔和7本练习本,君君买了12本同样的练习本,两人用去的钱一样多。一枝钢笔的价钱等于()本练习本的价钱。 二、选择(共6分) 1、由X-2.4=0.32得X=2.72。这个过程叫做() A 解方程 B 方程 C 方程的解 2、X=4是方程()的值。 A24-X=28B2X=5+3C8÷X=32 3、X×0.25○X÷4,○里应填()。 A、> B、< C、= D、无法比较 4、在□里填上1.2,就使方程()的值是X=6。 A□×X=7.2B X+□=8.4C X÷□=1.2 5、桃树有45棵,是杏树的1.5倍,杏树有多少棵?解:设杏树有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A 1.5X=45B45÷X=1.5C X÷1.5=45 6、下列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二年级 思维训练 图解法解应用题

图解法解应用题 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一些技巧性比较大的题,如果不认真思考,是很容易做错的。这时你不妨先画一画图,用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能方便我们理解题意,正确思考解答。 例1、16名同学排成一队,从前面往后数,小小排在第7个,从后往前数,他排在第几个? 自我挑战 18个小朋友排队去看电影,从前往后数,胖胖排在第八8个。如果从队伍的最后往前数,胖胖排在第几个? 例2、朗诵小组的同学排成一排表演诗朗诵,从左边数起,玲玲是第8个,从右边数起,玲玲是第7个,有多少个同学参加表演? 自我挑战 排排队,来报数,正着报数我报6,倒着报数我报9。请你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报数? 例3、小明有10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要使两人铅笔同样多,小明要给小红几支铅笔? 自我挑战 王老师有10本练习本,李老师有18本练习本,要使两人的练习本同样多,李老师要给王老师多少本练习本? 例4、一排有20个座位,其中有些已经有人,小明无论坐在哪一个座位上,旁边都有一个人与他相邻,那么原来至少有多少人已经就坐? 自我挑战 一排10个座位,其中有些座位已经有人,小明无论坐在哪一个座位上,旁边都有一个人与他相邻,那么原来至少有多少人已经就坐? 例5、一条小街上顺次安装有10盏路灯,为了节约用电又不影响路面照明,要关闭除首尾两灯以外的8盏等中的4盏灯,但被关的灯不能相邻,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关法? 自我挑战

把4个一样的球放到两个相同的盒子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作业 1、二(一)班22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去操场做操,从最前面数到丁丁是第9个,君君排在 丁丁的后面,从队伍的后面往前数,君君排在第几个? 2、第一小队的同学排成一排,排在东东前面的有6个小朋友,排在东东后面的有4个小 朋友,第一小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小明给小红4支铅笔后,两人的支数相同,问:小明比小红多几支铅笔? 4、体育小组有20个学生。排成两排队伍做早餐,每两个学生之间相隔1米,每排队伍有多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应用题大全

三年级应用题大全 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5、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 (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7、车上有155千克瓜,地上有350千克瓜。一共有多少千克瓜? 8、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9、从昆明到丽江有517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10、宋庄果园有苹果树416棵,梨树358棵,桃树169棵。提出问题并计算? 11、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13、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14、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15、单位:千克 16、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用列表法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技巧

用列表法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技巧 青岛莱西市实验中学展青岗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问题中涉及到的数量较多,应该遵循“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原则进行教学。所以在学习代数式与整式加减法时,就要训练学生把文字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写成代数式的能力,使学生习惯于用字母表示数。为使学生更好掌握和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技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谈谈用列表法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技巧。 1.列表前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通过认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分式方程应用题一般有两个等量关系,可用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另一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设哪个未知量为未知数,要根据等量关系的需要。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数量关系。其次,抓住题中反映相等关系的关键字词。如“比”、“是”、“少”、“共”……再次,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价=单价×数量,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利润=售价-进价等公式。 2.设计表型 问题中通常涉及到两者之间的各种数量的比较,如“骑自行车与乘汽车”,“原计划与实际”“甲与乙”等。列表时表格横向表示各数量,纵向表示两者的比较,要能容纳题中所有数量关系。 3.填表 边读题边将已知量填入表中,再填数量关系,最后填未知量及含未知量的代数式,填过后一定会余下一个等量关系供列方程使用。 4.分类举例 (1)行程问题 例题1 (2012年天津市中考题)某校九年级学生由距离农机厂15千米的学校出发,前往参观,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先走,过了45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同学的3倍,求骑车同学的速度。 列表分析如下: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技巧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x 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2x+47=495 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 2x÷2=448÷2 x=224 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检验: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 右边=495 =495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将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故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符合题意。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方法 一、温故知新,欲进先退 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只有让学生走出形象思维的峡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姓名成绩: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 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 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千米? 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要准备多少钱?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 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 “爱心日”帮助军属做好事。这些少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的价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钱是多少? 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7、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8、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 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10、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一共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植树多少棵? 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12、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 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 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多少钱? 13、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14、一只熊猫一天要吃15千克饲活动,买4瓶送1瓶。165元最多能买料,动物园准备24袋饲料, 多少瓶这样的洗发水?每袋20千克,这些饲料够一只 熊猫吃30天吗?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16、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 时间?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算术解法。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一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下面通过举例,重点说明用列表法解几类应用题。 一、解题思路 1、在仔细审题的过程中,边阅读边将复杂背景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可用字母代替)分类 列成表格; 2、利用表格的横向、纵向联系便很容易把握各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得到方程、方程组, 不等式、不等式组。 二、应用举例 ㈠行程问题 例1、甲、乙两人从相距为195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如果甲先行1时后乙才出发,问甲再行多少时间与乙相遇? 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有甲、乙两人,故分两行,每个人又都要 求所走的路程,故分3列。设甲再行x小时与乙相遇,列表如下: 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相距的路程 列方程:15+15x+45x=195,

解得:x=3. 答:甲再行3时与乙相遇。 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同向出发,甲在前,乙在后。 甲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骑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问:几小时后,他们相遇?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追者”的路程-“逃者”的路程=两者相距的路程。 有甲、乙两人,故分两行,每个人又都要考察所走的路程、时间、速度,故分3列。 设x小时后,他们相遇。列表如下: 此题的相等关系:乙行进的路程-甲行进的路程=30千米 列方程:45x-15x=30, 解得:x=1. 答:1小时后,他们相遇。 例3、甲、乙两地相距168千米,一辆小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后,一辆拖拉机以48千米/时的速度也由甲地向乙地驶去,如果小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问小汽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与拖拉机相遇? 分析:考察对象为交通工具,为小汽车、拖拉机,故分成两行,每一对象又都要考察其速度、时间、路程,故分成3列。设小汽车开出x小时后与拖拉机相遇,列表如下: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论文 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多年,我的体会是语文教学比数学教学更让学生感兴趣,辅导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比辅导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更得有耐心。应用题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的现象,多年来,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应用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次,三步及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应用题基本相同。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培养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注意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所解答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透彻,教学复合应用题时,可先准备一些连续的简单的应用题。如: (1)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75元。每个书架多少元? (2)每个书架25元,学校买了5个,共要用多少钱? 通过简单应用题(1)和(2)的分析、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题(1)的问题“每个书架多少元?”是题(2)的已知条件“每个书架25元”。如果把题(1)中的已知条件“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75元”代替题(2)中的“每个书架25元”,便可得出“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钱?这样,利用一个个简单应用题组成所求的复合应用题,寻找出中间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中间问题与基本数量关系的联系,从而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合应用题一般可以从条件上或从问题上分析其数量关系。当学生对找中间问题较熟悉时,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写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或从条件入手,由已知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解题的步数也可能不一样,使学生尽量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应用题,避免学生盲目地运用加、减、乘、除法,随便去套题中的数字。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解方程应用题

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题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0米,长是宽的1.4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3.广水电影院原有座位32排,平均每排坐38人;扩建后增加到40排,可比原来多坐584人。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多少人? 4.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5.王兰有64张画片,雷江又送给她12张,这时王兰和雷江的画片数相等。雷江原有画片多少张? 6.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480包,大米的包数是面粉的3倍,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包? 7.阿姨买4块肥皂、2条毛巾共用去2.8元,已知肥皂每块0.26元,毛巾每条多少元? 8.爷爷今年71岁,比小华年龄的6倍还多5岁,小华今年几岁?

9.甲乙两站相距255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出,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出,2.5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1.东街小学现有学生960人,比解放前的12倍少26人,解放前有学生多少人? 12.一筐苹果,连筐重45.5千克,取出一半后,连筐还重24.5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13、用12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是它的长是3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4.王妈买了2千克苹果,付出5元钱。找回0.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5.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苹果重45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16.学校买回4个排球和5个篮球,共用476元。每个篮球56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17.学校买篮球比买排球多花84元。买回篮球5个,每个56元,买回的排球每个49元。学校买回多少个排球? 18.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 19.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的4倍少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20.有36米布,正好裁成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在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21.李晖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练习本,一共花了0.48元,练习本的价钱是铅笔价钱的2倍,铅笔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22.小强妈妈的年龄是小强的4倍,小强比妈妈小27岁,他们两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23.有两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大米的3倍,如果再往乙袋大米装5千克大米,两袋大米就一样重,原来两袋大米各有多少千克?

对应法、图示法解分数应用题

对应法、图示法解分数应用题 一、夯实基础 对应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解题方法,我们在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大都建立 在“量”与“率”对应的基础上。 在分数的复合应用题中,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找出和已知量对应的分率,就可以求出单位“1”量。 图示法就是用线段图(或其它图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分数应用题中的“对应量和对应分率”间的关系, 二、典型例题 例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放在两个书柜中,其中第一个书柜中的图书占 这批图书的58 100 ,如果从第一个书柜中取出32本,放到第二个书柜中,这时两 个书柜的图书各占这批图书的1 2 ,求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分析 :从第一个书柜取出32本放在第二个书柜中,第一个书柜少了32本,但是两个书柜的总本数不变,可以将总本数看作单位―1,则第一个书柜减少32 本后,本数占总本数的分率由原来的58%减少到1 2 ,所以32本正好和第一书柜 原来的分率和现在的分率的差相对应,这样可以用除法算出单位1的量,也就是 这批图书的总数。 解:32÷(58100 -1 2 )=400(本) 答:这批图书共有400本。 例2.有两根蜡烛,一根长8厘米,另一根长6厘米。把两根都燃掉同样长 的一部分后,短的一根剩下的长度是长的一根剩下的3 5 。每段燃掉多少厘米? 分析:这两根蜡烛长度的差没有变。两根蜡烛都燃掉同样长的一部分,燃烧前与 燃烧后的长度都相差8-6=2(厘米),2厘米相当于所剩的长的一段的1-35 =2 5 。 解:(8-6)÷(1-3 5 )=5(厘米) 8-5=3(厘米) 答:每段燃掉3厘米。 例3.一桶油第一次用去1 5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 克。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15 -1 5 )=20+22 则这桶油的 重量为:(20+22)÷(1-15 -1 5 )=70(千克)。 答:原来这桶油有70千克。 例4.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 8 还多21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由于应用题与小学数学所有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类型较多,且方法灵活,所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将结合一些例题,来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题的来源应具备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题化。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体现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练习及发展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另外,许多老师教学应用题时,将课题命名为“应用题”,这个名称在学生的大脑中并无多少概念,过于空洞,应更为形象与具体。比如,《游动物园中的问题》、《森林探险》等,相对于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工程问题等课题而言,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利于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强调,也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主动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发展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又例如,在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想办法由自己调制成一种盐与水的浓度为1:4的溶液。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在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解题而解题,而是在尝试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积极性提高。 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多样。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蕴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则是以表格、图文形式出现的,纯文字叙述的问题很少。所以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势必也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所有的条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 解题的技巧性强,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帮助则不是很大。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标》中则明确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 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应用题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应用题集 1、食堂买了8千克黄瓜,付出15元,找回1.4元,每千克黄瓜是多少钱? 2、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3、工程队修一条600米的公路,修了8天后还剩下120米没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4、录音机厂上月计划组装录音机5800台,实际工作20天就超过计划440台,实际平均每天组装多少台? 5、哥哥有55本科技书和一些故事书,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还少14本。哥哥有故事书多少本? 6、大货车和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大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某工厂共有职工80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的2倍少40人,这个工厂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8、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的体重的37.5倍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9、有甲、乙两个书架.已知甲书架有540本书,比乙书架的3倍少30本.乙书架有多少本书? 10、甲、乙两人做零件.甲做了240个,比乙做的2倍还多40个.乙做了多少个? 11、培英小学有学生350人,比红星小学的学生的3倍少19人.红星小学有学生多少人?

12、水果店运来橘子340千克,比运来苹果的3倍少80千克.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13、买4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2.2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0.6元,每枝钢笔是多少元? 14、甲乙两地相距372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1.5小时后,一辆客车从乙地往甲地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38千米,客车行驶几小时后两车才能相遇? 15、某玩具厂九月份的产量比八月份产量的2.5倍还多500个.已知九月份的产量是3500个,八月份的产量是多少? 16、化肥厂用大、小两辆汽车运47吨化肥,大汽车运了8次,小汽车运了6次正好运完,大汽车每次运4吨,小汽车每次运多少吨? 17、班级图书角文艺书的本书是科技书的4倍,已知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05本,问文艺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 18、洗衣机厂今年每日生产洗衣机260台,比去年平均日产量的2.5倍少40台,去年平均日产洗衣机多少台? 19、长方形的周长是112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0、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416千米的两个港口相对开出,经过6.5小时在途中相遇。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1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这两辆车同时从相距237 千米的两个车站相开出,经过多少小时辆车在途中相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精选练习 1. 美术班有男生25人,是女生的6 5 ,女生有多少人? 2. 甲铁块重65吨,相当于乙铁块的12 5 。乙铁块重多少吨? 3. 小明家九月份电话费24元,相当于八月份的7 6 ,八月份电话费多少元? 4. 一本故事书162页,张杨今天看了6 1 ,他明天从第几页开始看? 5. 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已经行了120千米,相当于全程的5 3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 60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6 1 ,女生30人,全班多少人? 7. 食堂运来800千克大米,已经吃去 4 3 ,吃去多少千克?

8. 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已经吃去600千克,正好吃去4 3 ,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9. 汽车厂8月份比7月份多生产500辆,已知8月份比7月份增产9 1 。7月份生产汽车多少辆? 10. 小兰的邮票比小军多24枚,这个数目正好是小军的5 1 。小兰和小军各有多少枚邮票? 11. 一批煤,烧去60吨,正好少去这批煤的7 2 ,这批煤多少吨? 12. 一批煤420吨,,烧去 7 2 ,烧去多少吨? 13. 长跑锻炼,小明跑了1500米,小红跑了900米。小明跑的是小红的几倍?小红跑的是小明的几分之几? 14. 一种电脑现在比原价降低 15 2 ,正好降低800元,这种电脑原价多少元?

15. 一条彩带,用去15米,正好是剩下的,剩下多少米?全长多少米? 16. 一堆煤,用去 5 3 ,剩下的是用去的几分之几? 17. 今年妈妈36岁,小明12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几分之几? 18. 今年妈妈36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3 1 。小明今年多少岁? 19. 今年小明12岁,是妈妈年龄的 3 1 。妈妈今年多少岁? 20. 小红做了40面红旗,60面蓝旗。蓝旗是红旗的几倍?红旗是蓝旗的几分之几? 21. 果园有桃树280棵,正好是梨树的5 4 。梨树有多少棵?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紫云自治县水塘镇羊场小学邓春版面:第A3版制作:韦明芳时间:2014-08-12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 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解题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率较低。为此,要根据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

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要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老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规律 应用题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应用”。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脱离书本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应用题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应用题的教学规律是必要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便是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学生能够用数字正确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来,正确地认识数字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便是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洞悉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题 1、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2、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多少万平方米? 3、大楼高29.2米,一楼准备开商店,层高4米,上面9层是住宅。住宅每层高多少米? 设:住宅每层高x米 4、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5、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妈妈比儿子大24岁。儿子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6、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倍等于1.5,求这个数。 7、一个数乘0.75等于6个2.4相加的和,这个数是多少? 8、甲、乙两地的公路长285千米,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张老师第一次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24套运动服,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运动服30套,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付了510元。每套运动服多少元?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1、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2、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多少万平方米? 3、宁夏的同心县是一个“干渴”的地区,年平均蒸发量是2325mm,比年平均降水量的8倍还多109mm,同心县的年平均降水量多少毫米? 4、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千米? 5、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平方千米,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6、大楼高29.2米,一楼准备开商店,层高4米,上面9层是住宅。住宅每层高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应用题63题(含答案)

1. 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 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书本第6页第6题】2米= 20分米 20÷4 = 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2.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 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书本第10页第6题) 12时-8时=4(小时) 80×4 = 320 (千米)308千米<320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3.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 的机器,超载了吗?(书本第12页第2题)2吨= 2000千克 600×3 = 1800(千克) 答:没有超重. 4. 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 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书本第13页第3题) 2吨=200千克一台装: 600+400+800=1800(千克)另一台装: 1000+700 = 1700(千克) 答:一台装1800千克,另一台装1700千克就可以一次性运走.

5、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书本第17页第2题) 85+48= 133(元) 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 共要133元. 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书本第17页第3题) 59+77 = 136(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有136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问题: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59+77+85 = 221(只)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发表时间:2018-12-13T15:40:59.1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作者:王反宁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王家砭中心小学71920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应用题常常起着“筛子”的作用,成了最能拉开分值的题型之一。然而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老师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还是不会做,应用题教学常常陷入困境。 因此,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成为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问题,从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认真读题 应用题实际上是用精炼的语言文字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阐述出来,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学习形式。既然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问题,那么学生的个人的读题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由此可见读题对于解决应用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读题时间,也要教给学生读题方法。数学中的读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地读。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破句。前几天,我进行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摸底考试。考完后,我让学生总结应用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说的最多的是:读题不准确。如“我扫视了一遍题”,“我看了一眼题”,“我看错了一个字”,“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等等。 例如,“我看错了一个字”,“我看了一眼题”和“我扫视了一遍题”的学生,都做错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外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他俩都把“直径”看成了“半径”,读题时“换字”。因此,他们的算式列错,本来是(5×5-4×4)×3.14,列成了(9×9-8×8)×3.14,结果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5分。 再如,“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的学生,读题时“漏字”,造成审题错误,而失分。例如,这次摸底考试中的这样一道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这位学生读题不准确,漏了一个字“共”,因此,算式没列完整。本来是1600×36%=576(元),1600×16%=256(元),576+256=832(元);而少了一个算式,列成了1600×36%=576(元),1600×16%=256(元),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1.6分。 一般来讲每道题目都要读三遍:第一遍,读完后,对题目有整体印象。第二遍读完后,能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第三遍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二、找关键字,关键词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字、词对准确审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有:共、一共、共有、还剩、余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相差等;倍数关系的有:“倍”,“占”,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亩产量、总产量、月产量、单价、总价、增产、减产、超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图形方面的词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宽、高、半径、直径、内圆、外圆、外围、周长、面积等。代词有:这、他、他们等。这些字、词,如果不理解,就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三、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透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直径”,指花坛的直径,它是半径的2倍。“圆形”,指花坛的形状是圆的。“外围”,指这个花坛的外部。“宽”,指这条小路的宽。“这条”,指小路。“面积”,指小路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再如,上题中第二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支出”,指花了的钱。“占”,是。“共”,赡养老人和食品支出一共是多少钱。 其次,分析挖掘应用题中的隐含条件。在一些应用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那么醒目,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思维就会受阻,解题就会出问题,因此,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例如,上题中的第二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题目中“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这句话隐含的条件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36%,赡养老人的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16%。隐含的条件对题目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使条件更清晰明了。 最后,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第二题,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情况下,题目的数量关系已经非常明显。第一小题,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是这条小路的面积。第二题,赡养老人的支出加食品的支出就是两项一共支出的钱。 四、复述题意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复述题意,应该抓重点词语,分析要义。我要求学生,复述的内容,最好不是题目中的原话,提倡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提炼,不必背诵、记忆题里的数据,但是,题目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在复述时,我要求学生按照,告诉我什么,让我求什么这样的格式复述。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题目的距离,增加题目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对题目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为正确列算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传授他们审应用题的技巧及方法,才能提高他们审应用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