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0
23、世界的文化杰作一、学习目标(1)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2)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内容)12、标志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3、列宁称托尔斯泰为“”。
4、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有《》、《》。
三、合作交流(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1、贝多芬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其“伟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贝多芬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英雄交响曲》作为其代表作,有哪些特别之处?3、托尔斯泰之伟大表现在哪?4、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5四、小试锋芒1.如果你想了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情况,可以阅读下列哪些文学作品()①《战争与和平》②《安娜?卡列尼娜》③《复活》④《荷马史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
以下作品属于他的是( )A.《战争与和平》B.《物种起源》C.《向日葵》D.《命运交响曲》3.凡·高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巨匠。
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完本单元后,写的一首赞美诗:“为了心中的艺术,您一生执着的无怨无悔,最恨的是耳聋。
音乐中您如在旷野里奔跑,忘记所有的苦难。
痛苦便是您欢乐之源,艺术则是您战胜苦难的武器。
”这位同学赞颂的人物是()A.牛顿B.贝多芬C.爱因斯坦D.达尔文5.下列名著中,不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是()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D.《羊脂球》6.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描写了()A.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的俄国B.19世纪的俄国C.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俄国D.20世纪的俄国7.当你沐浴在法国南方灿烂的阳光下,通常会联想到名画()A.《向日葵》B.《拿破仑加冕》C.《蒙娜丽莎的微笑》D.《最后的晚餐》8.关于《向日葵》这幅画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画面十分素雅、清淡B.画家在自己的祖国创作了这幅画C.画家的笔触十分有力,但色彩对比不强烈D.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9.画家梵高的祖国是()A.荷兰B.法国C.英国D.德国10.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又称为()A.《英雄交响曲》B.《皇帝交响曲》C.《勇士交响曲》D.《法国交响曲》1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2、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2、难点::大师们的作品,艺术性强,寓意深奥,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还达不到真正理解和欣赏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开展符合中学生特点的教学。
达标导学:导入新课显示图片:三位文艺大师的肖像,媒体播放: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刚才欣赏的音乐是什么?近代文学艺术出现了哪些文艺大师?合作探究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请你列出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佳作,说说它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达标练习1、被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文学家是( )A、果戈里B、屠格涅夫C、列夫·托尔斯泰D、泰戈尔2、贝多芬的哪一部作品是表现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英雄业绩的?( )A、《命运交响曲》B、《英雄交响曲》C、《月光奏鸣曲》D、《悲怆奏鸣曲》3、身残志坚、顽强与命运抗争的艺术家是( )A、凡高B、列夫·托尔斯泰C、贝多芬D、约翰·施特劳斯4、下列哪一位不是自然科学家( )A、牛顿B、达尔文C、贝多芬D、爱因斯坦拓展提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B、凡高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C、凡高的作品多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D、贝多芬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讴歌者。
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历史《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通过文学、美术和音乐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了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本课的引言部分,即贝多芬拒绝为侵略别国的法国军官演奏的故事,教材这样安排其目的在于,第一,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牢牢吸引学生;第二,贝多芬所表现出的品德是文学艺术家所共有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课教学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就在于他所创作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现实生活,他的作品深深打上了他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努力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烙印,体现了他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品质。
教材概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内容和情节以说明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战争与和平》讴歌了俄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斗争精神。
托尔斯泰晚年的“平民化”道路的选择是教材的难点,它反映了托尔斯泰所生活的优越环境与他所创作的现实生活产生了矛盾。
为了更好地创作,就要摆脱贵族化的生活。
梵高和他的《向日葵》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word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1 / 1。
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为世界历史上册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内容为近代世界的文学、美术和音乐成就。
这些成就是在近代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统治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又深刻影响了近代社会。
二、课程标准通过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2、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向日葵》。
难点:如何评价贝多芬的音乐;如何欣赏梵高的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欧盟升旗仪式”教师:伴随着《欢乐颂》优美的旋律,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盟旗冉冉升起。
你知道《欢乐颂》是谁的曲子吗?(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用欧盟升旗来导入,这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学生基本上有一定的了解,而贝多芬的《欢乐颂》被用作盟歌,从而说明贝多芬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是非常大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在寂静中爆发——乐圣贝多芬展示:贝多芬画像教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人是谁啊?学生:贝多芬。
教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贝多芬啊?学生: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他是德国人。
学生:贝多芬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人。
学生:贝多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英雄交响曲》。
展示: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
贝多芬和梵高贝多芬1770—1827,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音乐家。
贝多芬出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宫廷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的团长,父亲则是合唱团的歌手。
但是,祖父去世以后,父亲酗酒成性,以致家境日益贫困。
后来,贝多芬在11岁时就不得不离开了学校,18岁就开始养家糊口。
贝多芬自幼就表现了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在钢琴演奏方面。
1783年,他进入波恩歌剧团当上了一名钢琴演奏员。
1787年,他来到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
但是,因为母亲病故,他不得不回家奔丧,学习了两个月就离开了。
1792年以后,他在维也纳定居下来,在这里,他曾经向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1795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他的个人钢琴公演。
1800年,他又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演奏会,演奏了海顿、莫扎特等人和自己的作品,一举成名。
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从此,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作曲。
失聪之初,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1824年,他在维也纳上台指挥演出,演出结束时,观众报以暴风骤雨般的掌声,但他却全然不知,直到几位现场演员扶他转身面向观众时才知道。
贝多芬崇尚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民主和自由思想,热情关注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在他的音乐中他试图证明一个观点,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可以不借助语言文字传达一种人生哲学。
同时,他在音乐方式上也是一位改革者,他开拓了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四重奏的范围,例如他在《第九交响曲》中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把声乐和器乐结合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梵高1853—1890,又译凡高,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后期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与高更和塞尚齐名。
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主要介绍了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和梵高。
很明显主线索是文学艺术,这一点学生都能看出来,但如果我们在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三位大师对人生的态度都很积极,值得学生学习,于是我们便可以以此为线索来设计本课:“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未来很迷茫,无所追求,过一天算一天,这样不行。
今天我请了三位世界级的大师为我们做有关于人生的报告,题目是《人生三部曲》,第一位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报告的题目是‘我的未来我做主——扼住命运的喉咙’;第二位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报告的题目是‘我的未来不是梦——与国家同命运’;第三位是伟大的画家梵高,他报告的题目是‘我的未来要辉煌——脚踏实地的去努力’”。
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便会产生,就会积极主动的来学习本课,效果肯定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