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尹师鲁第一书(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396.00 KB
- 文档页数:2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同步练习【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休憩(qì)多思曩昔(rǎnɡ)B.辋水沦涟(wǎnɡ)携手xié)C.犬吠(fèi)黄檗(niè)D.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ò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故山殊可过A.孤之过也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C.一日,大母过余曰D.是谁之过与?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足下方温经②与山僧饭讫而去③多思曩昔,携手赋诗④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⑤山中人王维白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译文: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译文: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啊。
【精段精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与尹师鲁第一书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6~9题。
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
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
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
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及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
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
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
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
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秋寒矣,千万保重。
不宣。
修顿首。
(节选自《欧阳修集》)6.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绐:欺骗B.沿汴绝淮绝:渡过C.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戚戚:高兴D.咽喉自出京愈矣愈:痊愈7.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B.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C.乃知留船以待D.卒以吾郡发愤之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0分)(1)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3分)(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与尹师鲁第一书》教案] 与尹师鲁第一书目标1、掌握基本的字词句2、了解文章的背景,课文大意3、明白作者的坚守正道,勇对逆境的心态4、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重点难点1、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
2、明白作者的坚守正道,勇对逆境的心态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欧阳修《醉翁亭记》一、背景介绍。
二、诵读文章,疏通大意。
1、自由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个别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以使见如等词的意义及用法的掌握,以及对西陆诧日职等字的词类活用,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适当加以补充讲解。
2、整体感知。
前半部分(1-4段),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5-8段),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
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第二课时问题探究:一、阅读文章第5段,思考:本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提示: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二、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有哪些?为什么?你读到了作者与尹师鲁之间怎样的感情? 提示:反映了两人间深厚的友谊。
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充满了人情味。
三、欧阳修师怎样看待自己被贬的?从哪些地方看出?1、认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2、对史书记载义士事迹的看法: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3、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4、告诫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5、自言益慎职,无饮酒四、请谈谈从这封信中,你感受到欧阳修哪些可贵的精神品格?明确: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
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译文及赏析一、基本解读这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
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
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
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
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前半部分(1~4段),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5~8段),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
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二、参考译文。
我顿首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前不久在京城分手的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
我接受你的嘱托,派了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他回来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
我这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用谎话来搪塞我。
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官员使出各种苛刻手段来催促我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那么宽厚懂礼,因而使得我惶恐急迫,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便只好走水路。
我沿汴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十天才到达江陵。
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
等我来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天的路程,我这才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
又见到我哥,听他介绍: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来你已到达郢州很久了。
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以及家里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有人苦苦埋怨吧?六郎的病好了吗?我在路上走了好久,但这些水路都是我往日曾游历过的,处处有老朋友和亲戚加以款待,又没有遇见大风大浪。
2019-2020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三单元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附解析1.古今异义(1)师鲁十二兄书记..。
古义: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
今义: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2)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古义:书信。
今义:书籍。
(3)师鲁又云非忘亲..。
古义:古人认为,子女犯罪,令父母蒙羞,是对不起父母养育之恩,是不孝。
今义:忘记亲人。
(4)感激..不避诛死。
古义:感动发愤。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2.一词多义(1)而⎩⎪⎨⎪⎧ 而.还言不见舟矣:表转折非以为奇事而.诧人:表顺承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表因果则趋而.就之:表修饰(2)以⎩⎪⎨⎪⎧ 乃知留船以.待:相当于“而”,连词白头奴足以.往来:可以果以.此行为幸:把,介词(3)然⎩⎪⎨⎪⎧ 然.士有死不失义:然而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不过安道亦以为然.:是这样(对)3.词类活用(1)始谋陆.赴夷陵:名词作状语,从陆路。
(2)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使动用法,使……诧异。
(3)史册所以书.之者:名词作动词,写,记载。
4.文言句式(1)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被动句。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状语后置句。
(3)其心欢戚无异庸人:省略句。
(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被动句。
5.翻译下列句子(1)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译文:那天晚上,等到收到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我,怪我没有如约前来,我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我被谎话欺骗了。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
译文:但是,你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
(3)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译文:这些事本来是不必说的,不过你信中认为我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怀疑,需要了解我对于这次贬官的态度,所以略微说说。
一、结构图解与尹师鲁第一书⎩⎪⎪⎨⎪⎪⎧ 叙述二人别后情形⎩⎪⎨⎪⎧⎭⎪⎬⎪⎫不得相送不得修书作书奉问此行甚幸(记叙)推心置腹表心声⎩⎪⎨⎪⎧⎭⎪⎬⎪⎫答尹师鲁三疑表义无反顾之心露不以迁谪为意 之情怀(议论)叮嘱友人保重(记叙)二、中心主旨本文是欧阳修答复尹洙询问的,作者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为意,表达出旷达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