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尹师鲁第一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38 KB
- 文档页数:7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
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选自百度文库)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体赏美文欧阳修的散文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
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苏轼宗韩,为文多夸张、豪迈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谓社稷之臣矣。
”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韩琦称赞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鹜,众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万物,动者植者,无细与大,不见痕迹,自极其工.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道德与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
欧阳修为人忠诚厚重,在朝如此,对朋友如此,观察事物,评论得失,无不如此。
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
《与尹师鲁第一书》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绐.(dài)惶.迫(huānɡ)愚懦.(rú)B.怪骇.(hài) 诛.死(zhū) 怨嗟.(jié)C.欢戚.(qì) 砧.斧(zhān) 鼎镬.(huò)D.枕藉.(jiè) 襄.州(xiānɡ) 咽.喉(yān)解析:选D。
A项,“惶”应读“huánɡ”,“懦”应读“nuò”;B项,“嗟”应读“jiē”;C 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派遣C.及得师鲁手简.简:信D.怪.不如约怪:责怪解析:选A。
如:到。
3.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以:以为,认为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解析:选A。
以:表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②见.其二子焉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未得与项羽相见.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⑨吾未见.其明也⑩图穷而匕首见.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解析:选C。
①④看见;⑤会见;②推荐,介绍;⑩显露,出现;③⑧表被动;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
第3单元-10与尹师鲁第一书[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见绐.(dài) 惶.迫(huānɡ)愚懦.(rú)B.怪骇.(hài) 诛.死(zhū)怨嗟.(jié )C.欢戚.(qì) 砧.斧(zhān)鼎镬.(huò)D.枕藉.(jiè) 襄.州(xiānɡ)咽.喉(yān)【解析】A项,“惶”应读“huánɡ”,“懦”应读“nuò”;B项,“嗟”应读“jiē”;C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派遣C.及得师鲁手简.简:信D.怪.不如约怪:责怪【解析】如:到。
【答案】 A3.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以:表目的连词,用来,来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以:以为,认为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解析】“以”是表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答案】 A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②见.其二子焉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未得与项羽相见.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越⑨吾未见.其明也⑩图穷而匕首见.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解析】①④看见;⑤会见;②推荐,介绍;⑩显露,出现;③⑧表被动;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
【答案】 C[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与高司谏书[宋]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1.古今异义(1)师鲁十二兄书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师鲁又云非忘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感激..不避诛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而⎩⎪⎨⎪⎧ 而.还言不见舟矣: 非以为奇事而.诧人: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则趋而.就之:(2)以⎩⎨⎧ 乃知留船以.待: 白头奴足以.往来: 果以.此行为幸:(3)然⎩⎨⎧ 然.士有死不失义: 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 安道亦以为然.:3.词类活用 (1)始谋陆.赴夷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以为奇事而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册所以书.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句式(1)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心欢戚无异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1)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与尹师鲁第一书》一课一练及答案第三单元第10课一、基础积累1.下列“使”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约使人如河上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③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⑤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⑧妾不堪驱使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⑩使六国各爱其人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B.①⑦/②③⑨/④⑩/⑤/⑥/⑧C.①②③⑦/④⑨⑩/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答案】B【解析】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汴绝淮绝:渡过B.则戚戚怨嗟戚戚:悲伤C.但问所言当否而已但:但是D.既受命既:已经【答案】C【解析】但:只是,仅仅。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觉身是县令矣是:判断动词,是B.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暗:黑暗C.以罪出不测见吊者吊:慰问D.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到【答案】B【解析】暗:不了解。
4.下列各句中,“因”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B.昨日因参转运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D.因无景观,不曾至【答案】A【解析】A项,介词,通过。
其他三项均为介词,因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
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
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
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尹师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尹师鲁墓志铭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时训练10与尹师鲁第一书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以:介词,表原因,因,由于。
B。
方喜得作书以.奉问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以:动词,以为,认为。
D。
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项,表示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往往有亲旧留连..不避诛死B.感激..C。
秋寒矣,千万保重..D.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项,(希望别人)注意身体健康。
A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B项,古义:感动发愤.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D项,古义:指山的东面。
今义:指山东省。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导学号50800019)答祖择之书[宋]欧阳修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修启:秀才..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
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
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
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
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
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与尹师鲁第一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6~9题。
与尹师鲁第一书
欧阳修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
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
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
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
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
人惶迫不知所为。
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
因书道修意以西。
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
作此行。
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
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又
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
师鲁欢
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
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又常与安
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
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
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
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
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
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秋寒矣,千万保重。
不宣。
修顿首。
(节选自《欧阳修集》)
6.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绐:欺骗
B.沿汴绝淮绝:渡过
C.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戚戚:高兴
D.咽喉自出京愈矣愈:痊愈
7.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B.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C.乃知留船以待
D.卒以吾郡发愤之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0分)
(1)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3分)
(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4分)
(3)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3分)
9、从这封书信中看出作者有哪些宝贵的品质?(3分)
答案
6、C
7、C
8.
(1)等到夷陵后再写信给你,就可以更好地使你知道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俟1分,所以1分,句子通顺1分)
(2)那种不能忍受的失意忧虑情绪便表现在文章中,他们的内心喜乐哀伤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即使韩愈
这样的人物也不免受此影响。
(堪1分,欢戚1分,虽1分,句子通顺1分)
(3)到夷陵县后,勤于政事,惩戒自己在洛阳时懒散。
(勤官1分,惩1分句子通顺1分)
9、珍重友情;坚守正道;直面人生;勇对逆境;积极向上等意义相同写对3个即可。
译文:
与尹师鲁第一书
顿首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前不久在京城分手的
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
我接受你的嘱托,派
了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他回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
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
我这才知道是那个仆
人懒得前去送行,用谎话搪塞我。
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官员使出各种苛刻手段催促
我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那么宽厚懂礼,因而使得
我惶恐急迫,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
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
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
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便只好走水路。
我沿汴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
十天才到达江陵。
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
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
等我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
天的路程,我这才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
又见到我哥,听他介绍: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你已到达郢
州很久了。
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以及家里人
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有人苦苦埋怨吧?六郎的病好了吗?
余安道同我在楚州相遇,曾较详尽地讨论了人生的
福祸,余安道也认为我们这次的行为是对的。
等到夷陵
后再写信给你,就可以更好地使你知道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我又曾对余安道说,每当看到前代某些有名的人物,他们讨论政事慷慨激昂,不怕杀头,真像一个坚持正义
之人的样子,可一到贬谪的地方,却开始悲伤怨悔,那
种不能忍受的失意忧虑情绪便表现在文章中,他们的内
心喜乐哀伤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即使像韩愈这样的
人物也免不了这个缺点。
(我)用这种情况提醒余安道,
叫他切莫写悲伤的文章。
你考虑一下我这些话,就可以
更好地了解我对这件事的态度了。
近代也有因为正直敢
言而被贬的人,但某些人被贬后便放荡纵酒,自称只为
大事而不拘小节。
所以,相别时你自我告诫,要勤俭尽
本职,不要酗酒。
在这件事上,我也遵循你的话。
我的
咽喉的病出京城后就已经好了,直到现在没喝酒。
到夷
陵县后,勤于政事,惩戒自己在洛阳时懒散。
秋天气候转寒,千万要保重身体,言不尽意。
欧阳
修拜上。
阅读答案:远去的蝉鸣阅读答案多样化是一种视野
现代文阅读答案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
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文言文阅读答案冬青阅读
答案飞了几千年,终于到“月宫”阅读答案布鞋,渐行
渐远的温情之舟阅读答案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
阅读答案让
汉字再简化阅读答案两株玉兰树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曹马能收人心文言文阅读答案羞涩是灵魂的镜子文学类阅读答案人与生物圈计划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夜航船序文言文阅读答案青花瓷瓶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国学的焦灼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文木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耄耋之年的黄永玉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常惠,太原人也。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文言文阅读答案译书与中国近代化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桥在水上文学类阅读答案记王忠肃公翱三事阅读答案平面的生活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越州赵公救灾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微时代的阅读阅读答案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爱无隙阅读答案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阅读答案两张收据阅读答案鱼我所欲也(节选)王荆公病喘比较阅读答案在痛苦的深处微笑阅读答案童年的馒头阅读答案最后的尝试阅读答案对面的灯光阅读答案邻居阿麻阅读答案恐龙灭绝与“核冬天”阅读答案长凳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奋斗中抵达梦想新高度现代文阅读答案一位震惊法国的中国人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刘颂,字子雅,广陵人,世为名族。
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文言文阅读答案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现代文阅读答案说不出的悲伤阅读答案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
为诸生
时,郡被倭,客兵横市中文言文阅读答案诚信的文化阐
释阅读答案流年(节选)阅读答案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
好读书,便骑射。
以父军功,位至柱国文言文阅读答案
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
人若不接近自然阅读答案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阅读答案许逵,字汝登,固始人。
正德三年进士。
长身
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