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膝关节交叉韧带内固定异物反应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22.86 KB
- 文档页数:6
取内固定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一、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ICD10—Z47.003)行内固定拆除术(ICD10—CM—78。
6002)(二)诊断依据.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明确外伤骨折后进行手术内置物植入病史;2.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者患处无明显症状,局部见明显手术疤痕,无红肿、溃疡及窦道形成,局部无压痛叩击痛.3.X线摄片检查可见:钢板内置物存在,无断裂松动剂脱落,见骨折处连续性骨痂通过。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术后目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3。
首选拆除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骨折内固定术后(ICD10—Z47。
003);2。
明确外伤骨折后进行手术内置物植入病史;3。
钢板内置物存在,无断裂松动剂脱落,见骨折处连续性骨痂通过。
4.除外以下情况:1)并发严重感染骨髓炎形成者;2)内置物因外院器械不和或时间久远不能取出者;3)合并其他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严重影响第一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者。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济南齐鲁花园医院临床路径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胃十二指肠溃疡8.2急性乳腺炎8.3直肠息肉8.4 门静脉高压症8.5 腹股沟疝8.6下肢静脉曲张8.7血栓性外痔8.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9结节性甲状腺肿8.10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2自发性气胸12.3食管癌12.4支气管肺癌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4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膝关节交叉韧带内固定异物反应临床路径(2016年版)(二)诊断依据。
1.病史:曾因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进行手术,手术后内固定物出现异物反应,或要求取出内固定物。
2.体检:膝关节切口下内固定物位置压痛或有肿胀3.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内固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内固定物异物反应,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内固定物异物反应。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2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膝关节探查,病灶清理,滑膜切除,内固定物取出。
3.手术内植物:无。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
2.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号,电解质。
膝内翻临床路径膝内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膝内翻行胫骨高位截骨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关节膝内翻畸形(ICD-10:M21.103 /Q74.104/E64.302)行胫骨高位截骨术(ICD9-CM-3:77.27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膝内翻畸形,关节痛。
2.体格检查:膝关节活动正常,关节稳定,内翻畸形。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膝内翻畸形,内侧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膝关节内翻畸形。
2.膝关节内侧单间室轻度病变。
3.膝关节屈曲活动大于90度。
4.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
5.可以选择钢板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外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21.103 /Q74.104/E64.302膝内翻畸形疾病编码。
2.膝内翻畸形、膝关节单间室受累。
3.除外膝关节及周围感染、严重的膝关节不稳、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屈曲畸形。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手术部位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手术部位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膝关节骨关节病临床路径一、膝关节骨关节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M17.901)行膝关节置检查手术(ICD-9-CM-3:81.26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关节镜手术与康复》(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
2.体检:膝髌上囊可见肿胀或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膝关节内外侧间隙、髌骨下缘、腘窝处可有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半月板旋转试验阳性。
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骨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膝关节MRI可见膝关节退变,关节囊积液,骨挫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关节镜手术与康复》(人民军医出版社)1.无全身或局部的近期感染。
2.骨性关节病可进关节镜者,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评估。
(四)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901膝关节骨关节病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术前准备:入院1-2天2.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血沉、C反应蛋白;(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片、心电图;(7)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膝关节核磁。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双下肢全长片;(2)超声心动图、血气和肺功能;(3)腰椎或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检查(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4)请相关科室会诊。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临床路径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ICD-10编码:S83.6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4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
2.疾病分度(1)Ⅰ度损伤(2)Ⅱ度损伤(3)Ⅲ度损伤(ⅢA型、ⅢB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常见证候:血瘀气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度、Ⅱ度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4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度、Ⅱ度损伤)的患者。
2.膝部无其他畸形。
3.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或合并骨折、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需进行其他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膝关节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膝关节CT、磁共振、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
1.外治法(1)手法治疗(2)外固定(3)外用膏药治疗(4)中药熏洗(5)其他外治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血瘀气滞证:活血理气,祛瘀止痛。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膝关节交叉韧带内固定异物反应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膝关节交叉韧带内固定异物反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异物反应或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异物反应
行膝关节镜下关节镜检,内固定物取出术,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
(二)诊断依据。
1.病史:曾因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进行手术,手术后内固定物出现异物反应,或要求取出内固定物。
2.体检:膝关节切口下内固定物位置压痛或有肿胀
3.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内固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内固定物异物反
应,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内固定物异物反应。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2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膝关节探查,病灶清理,滑膜切除,内固定物取出。
3.手术内植物:无。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
2.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号,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根据手术状况按相应康复计划康复。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足趾活动正常。
2.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关节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关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膝关节出现其他疾病: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再次断裂,严重的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感染,切口感染。
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内固定物异物反应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异物反应
行膝关节镜检,病灶清理,滑膜切除,内固定取出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