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针灸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8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躄”。
“痿”泛指肢体痿弱不用,“蹙”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该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疾病。
【病因病机】1.肺热津伤感受湿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而生痿证。
2.湿热浸淫久处湿地,或涉水淋雨,湿留不去,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浸淫筋脉而致痿证。
3.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致虚,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运行气血,濡养五脏,以致筋脉失养,关节不利,肢体痿弱不用而成痿证。
4.肝肾亏损体虚病久,阴精气血亏损;或过度疲劳,伤及肝肾,肾精不足或肝血亏损,致筋骨经脉失于濡养而发痿证。
【诊断】1.肺热津伤证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下肢软弱无力,渐至肌肉消瘦,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呛咳咽干少痰,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数。
2.湿热浸淫证四肢软弱无力,身体困重,兼见患肢微肿麻木,尤以下肢多见,身热,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濡数。
3.脾胃虚弱证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食少纳呆,便溏,腹胀,神疲乏力,面色白或萎黄无华,面浮,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
4.肝肾亏损证起病缓慢,下肢痿弱无力,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遗精,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治则:益气生津,强筋壮骨。
肺热津伤证者,治以清热润肺;湿热浸淫证者,治以清热利湿;脾胃虚弱证者,治以健脾益胃;肝肾亏损证者,治以补益肝肾。
部位及取穴:胸腹部、腰背部、臀部、肩部、上肢部、下肢部;膻中、中府、云门、中脘、关元、气海、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肩井、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解溪。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导读: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四肢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清热与温寒等作用,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根据不同的瘫痪部位,每次选3-5穴,针刺后宜强刺激,久病者可加灸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不留针。
上肢常用穴位有肩颙、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常用穴位有肾腧、次髎、环跳、足三里。
足外旋外翻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足内翻者,加阳陵泉、绝骨、昆仑;足尖着地、足跟悬起者,加膝眼、委中。
辽宁省瓦房店市岭东街道
梁迎春针灸按摩所梁迎春
第1 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阳痿的针
灸辨证治疗
治法补益肾气。
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肾俞
配穴肾阳不足者,加命门;肾阴亏虚者,加太溪、复溜;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惊恐伤肾者,加志室、胆俞;湿热下注者,加会阴、阴陵泉;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膈俞;
失眠或多梦者,加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腰膝酸软者,加命门、阳陵泉。
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可用灸;针刺关元针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前阴放散。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本病主要为肾气虚衰,肾虚宗筋弛缓,阳事不举。
关元为元气所存之处,补之使真元得充,恢复肾之作强功能。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补益肝肾,健运脾土。
肾俞以培补肾气。
1。
针灸治疗阳痿经验大全针灸治疗阳痿不仅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而且疗效显著,倍受医家重视和病人欢迎及接受,并积累了可喜的经验。
李怀仁取阳痿穴(肾俞穴上2.5寸、督脉向外开1寸处)、中枢,配三阴交、足三里,手法中等度刺激,体壮者强刺激,每次取1~4穴,留针25min,每隔6~7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共治疗阳痿23例,治疗10次,全部治愈。
薛耀钟取长强穴,配命门、肾俞,用30号毫针,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行针1次,隔2日1次,3次为1疗程,并穴位注射维生素B11支、维生素B22支,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长强穴1.6ml,命门及双侧肾俞各0.8ml,每隔2日1次。
治疗阳痿22例,痊愈21例,无效1例。
张钦取穴次髎、阴廉(针刺以局部酸胀、重感为度),曲骨穴(针进深度以出现电击感向尿道根部放射为止)。
针感强者,用平补平泻法,或轻快捻转手法,运针1min,留针5min;针感弱的针2min,留针10min,起针时再稍加运针,2~3日针1次,并灸大敦、神阙穴,共治疗阳痿症61例,治愈34例,显效10例,改善6例,无效1例。
来心平取关元、三阴交(双)穴。
针关元穴前;嘱病者排空小便,针尖稍向下,刺入1寸左右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麻胀感沿任脉向下部达龟头。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
治疗时并用5%葡萄糖液31ml、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支。
将上药抽入50ml注射器内充分混合,然后嘱病者反坐靠背椅上,准确取八髎穴,穴位皮肤消毒后将注射针垂直刺入以上各穴1寸深,每穴每次注射药液4ml,2日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
共治疗34例,近期治愈28例,占82.3%。
黄宗勖取穴:关元、三阴交、肾俞、命门、太溪,手法以捻转补法为主,留针30min,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5天再行下1疗程。
针的同时用艾条灸,或加三阴交皮内埋针,或用会阴穴深刺2寸,留针20min,病程久者可配服五子衍宗丸、赞育丹等中药。
中医专长针灸学考点:痿证的治法、痿
证的处方
关于“中医(专长)针灸考点:痿证的治法、痿证的处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痿证的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痿证的处方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颈、胸段夹脊穴
下肢:髀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解溪腰部夹脊穴
配穴肺热津伤配尺泽、大椎;湿热浸淫配阴陵泉、内庭;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方义《素问·痿论》指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血多气,主润宗筋,故取上、下肢阳明经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经气相通,可调脏腑阴阳,通行气血。
外关、阳陵泉、悬钟为少阳经穴,能辅佐阳明经通行气血,其中阳陵泉、悬钟分别为筋会、髓会,有强筋壮骨之功。
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濡养筋脉。
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针灸歌诀】考点汇总【歌诀速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方剂歌诀速记72点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50个清热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整理!
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证书vs中医医术专长证书作用对比。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讨论男
子阳痿、泄精等病症的诊治原则。
其中提到了一些治疗原则,如下:
1. 辩证求因:对痿证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将痿证分为寒痿、热痿、虚痿、实痿等四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2. 重视调摄:强调调理身心,调摄筋骨,调节气血阴阳平衡。
通过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性欲过度,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3. 药食同源:在治疗中强调食疗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鹿茸、山药、枸杞等,以辅助治疗。
4. 针灸疗法:针灸是治疗痿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的穴位进行治疗,如肾俞、气海、关元等。
5.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温肾壮阳、扶正固本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补肾益气汤、肾气丸、肾阳久痿丸等。
总的来说,治疗痿证的原则是辩证求因、调摄身心、药食同源、
针灸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针灸治疗痿证针灸治疗痿证痿证,乃四肢痿软,肢体瘦弱,甚或瘫痪的运动系统疾病,尤以下肢痿废者多见。
【病因病机】1.七情内伤:悲忧、思虑无穷伤及脾土肺金而致痿废。
2.房劳过度:纵欲无常,致真阴亏损,精液耗竭,筋脉失荣而致痿废。
3.饥饱劳役: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则气血生化之源断绝而致痿证。
4.外感六淫:暑湿闭阻经脉,驰张不收而致痿。
5.失血过多:血虚不能荣养筋脉,故手足痿软不用。
【治疗原则】1.治痿证独取阳明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用阳明经穴治疗本病,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荣养筋脉。
2.泻南补北法按五行生克之理,南方为心之所主,北方为肾之所主;因心火克肺金,故泻心火(泻南)则肺金清,肺金清而金不克木则肝木实;因肾水克心火,故补肾水(补北)则心火降;心火降则火不克金而金盛;肝主荣筋,肺朝百脉,金木无殒,则痿证无从发作。
【辨证论治】1.湿热痿证症状:面黄身重,恶热喜凉,下肢痿软,甚不任地,久则肌瘦,溲赤涩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针灸:主穴,足三里、解溪、髀关、合谷、曲池。
配穴,上肢配手三里、肩髃、外关;下肢配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环跳。
毫针刺,平补平泻。
2.肺热痿证症状:喉干鼻燥,口渴心烦,咳嗽而呛,小便热痛,下肢痿软,甚则不用,舌红苔黄,脉细数。
针灸:主穴,少商、列缺、尺泽。
配穴,上肢配合谷、曲池、肩髃;下肢配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风市。
毫针刺,平补平泻,兼以点刺出血法。
3.肝肾阴虚痿证症状:头目眩晕,腰脊酸软,遗精早泄,两足心热,下肢渐痿,甚而不用,舌质红降,脉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悬钟、三阴交。
配穴,上肢配曲池、阳池、肩贞;下肢配阳陵泉、丘墟、八髎、环跳。
毫针刺,用补法。
4.心脾两虚证症状:面色萎黄而少光泽,体倦神疲,不欲饮食,心悸,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脉虚弱。
针灸:主穴,心俞、脾俞、膈俞、太白、内关、中脘。
配穴,上肢配大杼、肩髃、曲池、合谷;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悬钟。
毫针刺,用补法。
男性阳痿的中医康复方案男性阳痿是指男性在性行为中无法勃起或勃起不持久,导致无法完成性交或无法满足自己和伴侣的性需求。
这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问题,给患者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而中医康复方案提供了一种非药物、自然疗法的选择,可有效改善男性阳痿症状。
本文将介绍男性阳痿的中医康复方案,包括中医理论,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生活调养建议。
一、中医理论中医认为,阳痿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的气血、肾阳等因素有关。
气血不足、肾阳虚弱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阳痿的发生。
因此,中医的治疗注重调整气血、补充肾阳,以恢复男性性功能的正常状态。
二、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对于阳痿患者,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关元”、“命门”、“中极”等。
针灸治疗可通过激活经络、调理肾阳,达到改善阳痿症状的效果。
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阳痿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男性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一副包含多种草药成分的处方。
常用的中草药有淫羊藿、肉苁蓉、仙茅等。
这些草药具有温补肾阳、补益气血的功效,可以改善阳痿症状并提升性功能。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阳气的流动的治疗方法。
对于阳痿患者,可通过推拿按摩来刺激“关元”、“气海”、“中极”等经络穴位,增强气血流通,以达到改善阳痿症状的作用。
三、生活调养建议除了中医治疗方法,男性阳痿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调养,以促进康复和改善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饮食男性阳痿的康复过程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
建议多摄入富含锌、硒等元素的食物,如海鲜、坚果、豆类等。
同时,减少高脂、高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利于恢复性功能。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整体素质。
适合男性阳痿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避免对性器官造成额外的损伤。
针灸治疗痿证类神经疾病面瘫(面神经麻痹)小面瘫,面瘫在中医学属“口眼歪斜”范畴,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部受到风寒侵袭,使经络阻滞,经脉失养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乳突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儿迟软(脑性瘫痪)面神经解剖结构面神经-(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2、感觉神经纤维(1)一般感觉纤维:支配鼓膜、内耳、外耳及外耳道皮肤的感觉(2)味觉纤维:支配味觉 (鼓索神经)3 副交感神经纤维 a 支配泪腺 b 支配唾液腺面瘫的针灸治疗1、介入时机:急性期介入;早期介入的方法》有报道认为10d 内使用电针治疗(治疗组)与10d后使用电针(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对于急性期病情发展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对完全性面瘫的疗效及达到痊愈所需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
试验通过针刺健侧对应穴位来治疗面神经炎可以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
试验表明面瘫急性期通过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2、选用的针灸方法:推荐联合疗法:针刺联合艾灸的试验证据充分。
3、取穴规律:最常选用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最常选用的腧穴:地仓、颊车、合谷、阳白、迎香、翳风、奇穴、四白、下关、攒竹。
辨证取穴最多为:列缺、风池,常用特定穴:原穴、五输穴、下合穴。
4、处方特点:以经脉辨证指导取穴为主,以八纲辨证为辅(以祛风散邪为主)重视局部取穴,优先考虑特定穴的应用。
一、定义>小儿脑性瘫痪(中医五迟等)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
>本病属中医儿科的“五软”、“五迟”、“胎弱”、“胎怯”等范畴。
脑瘫的病因病机—>基本观点为: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后天调养失当,气血亏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