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导学案二.doc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第【1】篇〗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
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
年级:_五年级_ 主备:厉艳珍审核:_____ 准印:_____ 时间2016.
班级小组________姓名________自评_______评价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二》第二课时导学案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独立完成导学案,时间约20分钟。
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
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
1.算一算
3÷= ÷= ÷= 4÷ =
2.我们学过:(1)一个数乘一个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一个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
积比原来的数();一个数乘一个等于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2)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
然后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重点探究,时间约3分钟,最后再大展示、师生点评,时间约12分钟。
)
1.完成书本58页试一试第一个绿点
我们得出: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0除外),商比被除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
除以一个等于1的数,商()被除数。
2.完成书本58页试一试第二个绿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书本59页第4题。
【拓展部分】
1.书本59页练一练第5题
2.书本59页练一练第6题
3.书本59页练一练第8,9题
4.书本59页练一练第10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学案【第1篇】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先通过分月饼来导入新知,再通过实例验证,自己总结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注重对算理的探究。
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根本。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助除法的意义和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与整数除以分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会“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联系。
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还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2.突出自主探究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再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更深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数除法(二)(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4张饼,平均每人得到了2张;还是同样的4张饼,平均每人得到了1张。
你能猜出两次分别是几个人分的饼吗?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生动地呈现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初步探究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上面例题。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明确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每2张一份,可分成几份?4÷2=2(份)每1张一份,可分成几份?4÷1=4(份)(3)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二》(导学案)一、概述本单元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五单元,主要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分数除法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分数的除法运算,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灵活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将能够:1.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进行带分数的除法运算;3.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 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分数除法是指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的操作。
在进行分数除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除数不能为0,否则得到的结果无意义;•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整数、真分数和假分数;•将分数转化为带分数形式,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结果。
2. 带分数的除法运算在进行带分数的除法运算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将两个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将除数倒数,变成一个乘法运算;•将两个假分数相乘得到结果;•回归带分数形式。
3. 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数除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进行灵活应用,例如:•一次旅行中,小明一共完成了150千米的骑行路程,如果他每天骑行的路程相同,那么他骑行了多少天?•小华想要推销一些商品,如果他有256个商品要售卖,每天售卖的数量相等,那么他可以售卖多少天?四、学习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带分数的除法运算;•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对分数的除法运算进行直观的理解;•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学习方法•多看例题,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在解决问题时,先理清思路,确定步骤;•多进行练习,熟悉分数除法的操作方法。
七、学习建议•做题时,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对于不理解的概念和操作,可以借助教辅材料、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学习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能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用圆形纸片、剪刀。
生:常规学具、圆形纸片、剪刀、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1、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3个1∕4是()。
(2)5个1∕7是()。
(3)7个1∕5是()。
(4) 5∕6是()个1∕6。
(5)4∕9是()个1∕9。
(6)9∕8是()个1∕8。
2、列式计算。
(1)把6块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谈话:同学们, 能写出1÷2=1∕2的同学你真是个乐学的小能手,你的预习任务一定完成的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4、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会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请大家大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带着目标,让我们愉快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吧!(一)自主学习例1请看例1主题情境图,认真读题,根据提示开始学习。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想:1、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得多少。
2、结果用分数怎样表示?(二)学习例2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你已经会分,那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请认真读题,列式,根据提示开始合作学习。
例2 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想: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得多少。
分数除法(二)导学案单元章节 第3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分数除法(二) 主备人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通过分析的出结论。
2、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课 时 1课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课中备课或课后反思 一、独立尝试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吗,看题目。
83÷5= 136÷4= 85÷7= 那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点拨自学。
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的题目指名说出计算方法和结果,并评价。
1、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两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指名回答:4÷2=?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2、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一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指名回答:4÷1= ?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3、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两张为一份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并在小组间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从图上看出结果是8,4÷21=8,也可以用4×2=8来表示。
4、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每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在小组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三、交流解惑。
出示一下题目4÷21()4×24÷31()4×34÷41()4×4先让学生计算,交流结果。
然后提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出问题,你通过看算式和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四、合作考试。
1、课本中的画一画。
《分数除法》导学案二
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廖丽娜审批人课时: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66页的例3、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十二第4—9题。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2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知识链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结果(幻灯片2)
8÷9 9÷14 24÷59 7÷23
2、五分之三米可以理解为(幻灯片3)
把()米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份;还可以说把()米平均分成()份,
表示其中的()份。
【自主学习】
请你自学例3 。
1、先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算式解答
答:
【合作探究】
探讨解题思路(幻灯片4)
(1)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
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可以把()的只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每份就是1只,1只就是整体的(),7只就是整体的()。
(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理解
(3)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用计算。
小新有卡片15张,小明有卡片45张。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幻灯片5、6)
小新有卡片15张,小明有卡片45张。
(a)小明的卡片张数是小新的几倍?
(b)小新的卡片张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
【达标测评】
1,“做一做”课本66頁的2(幻灯片7)
2、做练习十二的4、6、7、8、9(幻灯片8-12)
3、填空(幻灯片1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
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4÷20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4、实践应用(幻灯片14-15)
(1)工程队13天完成一项工程,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5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把8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 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3)光明小学有男教师19人,女教师13人,男、女教师各占教师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4)五(1)班有男生18人,女生16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男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