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1)导学案

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1)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复习旧知,为探索新知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教师只作适当的说明引导。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五年级下数学分数加减法计算题(全是计算)

分数加减法计算题 (1) 56 +79 + 1 6 (2) 58 - 25 +14 (3) 1415 -(23 -1 5 ) (4) 1920 +(45 -740 ) (5) 76 -(710 - 13 ) (6) 118 -(23 - 1 4 ) ] (7) +37 ++47 (8) 2924 -(524 +49 ) (9) 1811 -(711 + 3 8 ) (10) 79 +310 +29 +1710 (11) 715 +712 +815 -712 (12) 1115- 83- 85 。 (13) 27 +(914 + 12 ) (14) 34 - 512 + 13 (15) 5 6 - 3 10 + 1 6 - 7 10 (16) 7 9 +14 - 1 3 (17) 5 9 - ( 5 9 - 1 5 ) ~ (18) 87+31+43 (19) 56-103-5 1 (20) 43-281+143

( (24) +72++7 5 (25) 512 +34 +112 (26) 710 -38 - 18 (27) 415 +56 +43 (28) 45 +23 +15 (29) 1-1718 -1 18 — (30) 517 -451 +23 (31) 710 -(37 -310 ) (32) 85 -(34 -38 ) (33) 56 +(13 -56 ) (34) 56 -23 + 1 6 (35) 35-95+65 . (36) 23-72-75 (37) 85+58+83+52 (38) 6-311 -811 (39) 1114 -35 +314 -25 (40) 52-61+32 (41) 7 9 + 1 9 - 1 3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我能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有:、、 、、、 、。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梯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条对称轴。 3、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 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我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3.我能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1.填一填 【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他们的和是【】。 【2】一根铁丝长4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米.每份是【】。 【3】5 8里有【】个 1 8 .再加上【】个 1 8是最 小的合数。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再加减。 【5】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 3 .第二天运 走它的2 5 .还剩这批化肥的【】没有运。 【6】把下面的分数和小数互化。

0.75=【 】 2 5 =【 】 3.42= 【 】 58 =【 】 2.12=【 】 414 =【 】 2.计算题 512 +34 +112 710 -38 -18 415 +56 12 -【34 -38 】 56 -【13 +310 】 23 +56 4.【细心看清数字和符号.结果请用最简分数 表示。】 2 1+31= 21-41= 52-51= 74-71= 8 7-8 3= 101+ 52= 65-32= 31+51= 83-4 1= 3 2+31= 12 5-12 5= 10 9-10 1= 5 4-5 2= 6 1+ 3 1=

21-8 1= 8 3+8 3= 2 1-5 1= 7 4+7 3= 1-8 7= 65+6 5= 1-12 5= 5 3+2 1= 10 9-10 3= 7 5-7 5= 83+85= 6 1+12 7= 4 1+4 3= 7 3+2 1= 10 9-2 1= 109-5 3= 3 2-6 1= 5 4-10 3= 19 7+19 11= 12 5-12 1= 65+3 1= 5 1-6 1= 6 1+4 1= 7 1-8 1= 8 1+8 1= 8 3-31= 95+94= 95—31= 54-32= 21-12 5= 6 5- 3 2= 21+0.4= 21-0.5= 0.2+10 1= 1-12 7= 8 5+8 7=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 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李俊 小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李俊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析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内容中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两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法。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 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 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 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优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今天,是我们班郑光霞同学的生日,她的好朋友们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她把生日蛋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如何分呢?(学生过生日吃蛋糕导入本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课件)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1、引入题(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 把6个蛋糕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2)口答列式,教师板书:6÷3=2(个)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整数除以整数,商是整数的题目,为下面两道例题提供依 据,并搭起解题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2、教学例1 教学第65页例1 (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尝试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3=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 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 (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 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 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6.31×6.7 =42.227 ≈_____(元) (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 (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自主尝试】 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最新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学习评价】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50道

1. 5/2 -(3/2 + 4/5 ) 2. 7/8 + (1/8 + 1/9 ) 3. 5/6 + (1/2 + 2/3 ) 4. 9/7 - (2/7 - 10/21 ) 5. 3/7 + 49/9 + 4/7 6. 8/9 + 15/36 + 3/27 7. 5/2 - (3/2 + 4/5 ) 8. 7/8 + (1/8 + 1/9 ) 9. 9/7 - (2/7 - 10/21 ) 10. 1/5 + (3/7 + 8/10 ) 11、13/8-(5/6+5/8) 12、5/7+6/11+2/7+3/11 13、3-3/7-4/7 14、7/8+3/8+1-1/3 15、3/7+1/6+4/7 16、7/9+5/8-1/9-1/8 17、1/3+5/8-1/8+2/3 18、1-5/8-3/8 19、4/5+4/7-4/5 20、1/4+1/3+3/4+2/3 1.3/7 -49/9 - 4/3 2.8/9 + 15/36 + 1/27 3.12+5/6 –2/9 ×3 4.8+ 5/4 + 1/4 5.6- 3/8 –3/8 ÷6 6.4/7 - 5/9 + 3/7 - 5/9 7.5/2 -(3/2 + 4/5 ) 8.7/8 + (1/8 + 1/9 ) 9.9 - 5/6 + 5/6 10.3/4 - 8/9 - 1/3 11.7 - 5/49 + 3/14 12.6 +(1/2 + 2/3 ) 13.8 +4/5 + 8 -11/5 14.31 -5/6 –5/6 15.9/7 - (2/7 –10/21 1. 4/7 + 5/9 + 3/7 2. 5/2 -(3/2 + 4/5 ) 3. 7/8 + (1/8 + 1/9 ) 4. 1/9 + 1/6 + 5/6 5. 3/4 + 8/9 - 1/3 6. 11/14 + 5/49 + 3/14 7. 1/6 +(1/2 + 2/3 ) 8. 4/5 - 1/3 + 11/5 9. 2/3 + 5/6 –5/6 10. 9/7 - 2/7 + 10/21 11. 3/7 + 7/2 - 4/3 12. 8/9 + 1/9 + 1/27 13. 1/3 + 5/6 –2/9 14. 3/7 + 3/4 + 1/4 15. 1/8 + 1/4 –3/8 16. 1/8 + 1/4 - 3/8 17. 4/5 + 2/3 + 3/4 18. 1/4 + 8/3 –5/6 19. 17/32 –3/4 + 9/32 20. 2/3 + 2/9 + 1/3 21. 5/7 - 3/21 + 3/7 22. 3/14 + 2/3 + 1/6 23. 1/5 + 2/3 + 5/6 24. 9/22 + 1/11 + 1/2 25. 5/3 + 11/5 + 4/3 26. 2/3 - 5/6 + 1/3 27. 7/19 + 12/19 - 5/6 28. 1/4 + 3/4 + 2/3 29. 8/7 - 15/14 + 1/7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一、选择题 1.25 + 25 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 】。 A .分子相同 B 。分母相同 C 。都是真分数 D 。都是最简分数 2.16-645 =【 】 A .1045 B 。1015 C 。945 D 。915 3.计算513 -0.6+317 时,第一步是【 】。 A .把小数化成分数 B 。把分数化成小数 C 。用加法运算定律直接计算 D 。用减法运算性质直接计算 4.514 与213 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 .514 +213 -514 -213 B 。514 -213 +514 -213 C .514 +213 -【514 -213 】 D 。514 +213 +【514 -213 】 5.王师傅做一件工作要20天完成,他做了5天,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 A .41920 B 。1945 C 。14 D 。34 6.某商店八月份利润是415 万元,比七月份多78 万元,两个月利润共多少万元?正确的算式是【 】。 A .415 +78 B 。415 -78 C 。415 -78 +415 D 。415 +78 +415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3.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 4.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 5.1-25 +35 =1-1=0……………………………………………【 】 三、填空题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 】。 2.127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 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中、八 课前 复习 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 第八单元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 题。 复习目标: 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 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 、til 、八 课前

知识梳理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 课中 一、检查课前学习 二、基本练习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7195204630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 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3157657883 判断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

《通分》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通分的定义,会找公分母 2、 学会通分,并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分的方法 难点: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的通分的过程 学法指导 回顾以前学过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短除法、倍数关系、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课前预习 1、 请你回顾一下,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 你能求出下列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吗?请你试一试! 5和7 4和6 5和15 16和12 3、 请认真预习课本第一个红点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完成下题 43 6 1 (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2) 叫做通分。 叫做公分母。 (3)把下列两个数通分 12和18 3和5 合作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 2 学生总结: 两个异分母分数通分时, (1)当两个分数的分母公因数只有1时,( )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2)当两个分数的分母成倍数关系时,( )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3)当两个分数的分母还有公因数(1除外)时,( )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达标检测 小练习: 1、把下列两个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12和15 7和21 6和10 2、 张叔叔和李叔叔参加了工厂的技能比赛,张叔叔加工完了所有零件的4 3 ,李叔叔加工完了所有零件的5 3 ,在这段时间里,谁的比赛成绩会更好一些? 3 完成课本第95页1.2.3.题。 自学反思

《通分》导案 2012.4.23 赵春红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通分的定义,会找公分母 2、学会通分,并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分的方法 难点: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的通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充分预习,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一下。 二、各组上台交流展示 预设: 1、学生求公分母时,没用最简便的方法来求。 2、通分时,分子漏乘。 3、通分时,分子、分母没乘同一个数。 师:下面请三组的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生展示)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有补充的吗? (生质疑补充)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点拨! 生依次到台前展示各组的主题 三、达标训练检测 小练习: 1、把下列两个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12和15 7和216和10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数学导学案 姓名:

教学进度表

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4第1课时观察物体15第2课时观察物体27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9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10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12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14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6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18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20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22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3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5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7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29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0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1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33第8课时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5第10课时体积单位之间进率解决问题36第11课时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37第12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38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40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1)41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2)43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45第5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47第6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49第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3)51第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53第9课时分数基本性质(2)54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56第11课时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8第12课时约分60第13课

时求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练习课62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63第15课时求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64第16课时通分66第17课时通分练习课68第18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70第19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练习课72第20课时整理和复习74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教学计划76第1课时旋转(1)77第2课时旋转(2)79第3课时旋转(3)81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83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85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86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88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90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92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94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96第7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98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99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01打电话103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计划104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05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07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109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110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112第九单元总复习114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114第2课时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16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118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120第5课时统计122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58183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一、 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9 +411 +19 65+43-31 1112 -( 16 + 18 ) 11- 710 - 310 712 -( 34 - 12 ) 12 -(34 -38 ) 41+52-103 65-32+245 21+32-154 87-(21+163) 92+(109-52 ) 2017-(52+209) 97-(61+94) 43-92+41 65-94+61-9 2 85+81-103-101 109-(101+52) 73+158+74+157 103+31+101 145+43+149+41 41+127+43+125 125+185+127 95-112+94-119 254 15+4 13+432+25214

15-972-923 988-(2524+987 ) 36 29 28-(361116-214) 4 1 3201311584++ 6541272 10-- 9 4 65945-++ 851375.213 56-- 172 3 127817154++ )43 21(41-- 951942825.3++ 125 .087254.7-- 1615 36518 16-- )7395(941-+ 6.145.2201135210+-- 6.145.2201135210+-- 1381 13221333 28.9--- )138********(1758 ++- 1281641321161814121+ +++++ 二、应用题 (1)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 如果商标纸的接头处是4厘米,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1;填一填 《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他们的和是《》。 《2》一根铁丝长4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米;每份是《》。 《3》5 8里有《》个 1 8;再加上《》个 1 8是最 小的合数。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再加减。 《5》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 3;第二 天运走它的2 5;还剩这批化肥的《》没有运。 《6》把下面的分数和小数互化。

0;75=《 》 2 5 =《 》 3;42= 《 》 58 =《 》 2;12=《 》 414 =《 》 2;计算题 512 +34 +112 710 -38 -18 415 +56 12 -《34 -38 》 56 -《13 +310 》 23 +56 4;《细心看清数字和符号;结果请用最简分 数表示。》 2 1+31= 21-41= 52-51= 74-71= 8 7-8 3= 101+ 5 2= 6 5-3 2= 3 1+5 1= 8 3-4 1= 3 2+3 1=

125-125= 109-101= 54-52= 61+ 3 1= 2 1-8 1= 83+83= 21-51= 74+73= 1-8 7= 6 5+6 5= 1-12 5= 5 3+2 1= 10 9-10 3= 7 5-7 5= 8 3+8 5= 61+127= 41+43= 73+21= 109-2 1= 10 9-5 3= 32-6 1= 5 4-10 3= 19 7+19 11= 12 5-12 1= 65+31= 5 1-6 1= 6 1+4 1= 7 1-8 1= 8 1+8 1= 8 3-31= 9 5+9 4= 9 5—3 1= 5 4-3 2= 2 1-12 5= 65- 3 2= 2 1+0;4= 21-0;5= 0;2+10 1=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导读:本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

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课题等式与方程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我会理解方程的含义. 22020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3、我可以根据情境正确列方程.(难点)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2分钟): 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写等式: 2、我会写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自学检测(3分钟) 认识新朋友,并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两个词圈出来: 像x+50=100,x+x=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四、分层训练(10分钟) 1、观察、思考并讨论,并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填入下图: 注意: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 子叫做()

我发现: ()一定是 (),但()不一 定是(). 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请举例? 五、扩展延伸,当堂检测.(12分钟) (一)、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36-7=29() 6+x=14() 60+23>70() 8+x()50÷2=25()x+4<14() 5Y=40() y-28=35()(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 3、1.5+X是方程. (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 (三)、 (四)、

602525=+-x 481818=-+x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重点) 3、理解由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2分钟): 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填空. 20 ○20 20+( )○20+( ) x ○50 x +( )○50+( ) 50+a ○ 50+a 50+a-( )○ 50+a-( ) 2、小组讨论:第一竖排和第二竖排的式子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等式的性质: 4、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6025=-x 4818=+x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