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1.33 KB
- 文档页数:1
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南君【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了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到2011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进行单独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药物毒副作用进行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头晕以及恶心症状,5例出现腹胀,治疗组3例出现恶心和呕吐以及头晕,4例出现了腹胀,均不影响治疗,均好转,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道溃疡方面具有明显协同效应,其可显著性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清除患者幽门螺杆菌,是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较好的药物配伍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24【总页数】2页(P3-4)【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疗效;不良反应【作者】南君【作者单位】47610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位于胃和十二指肠,该疾病具有病程长且进展慢,临床具有反复发作且伴有节律性腹部疼痛临床特点[1]。
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胃酸大量分泌,使其侵袭能力增强,导致胃黏膜防御能力低下,使幽门螺旋杆菌大量增殖对消化道进行损伤所致[2]。
我院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在消化内科以及门诊共收治消化道溃疡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采用纤维胃镜进行临床确证,证实均为消化性溃疡;②所有患者在2个月以内未服用过抗生素等药物;③所有患者均没有进行过消化道相关手术,且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等症状;④所有患者均没有药物过敏以及其他禁忌证。
医药健闻93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观察杨一帆 (洪湖市中医医院,湖北洪湖 433200)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雷贝拉唑以及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并观察其药物经济学。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 ~2021年9月就诊于洪湖市中医医院消化科的76例消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
在常规抗炎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雷贝拉唑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经济学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程度无明显差异(P > 0.05) ;临床症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情况分别为84.21 %和89.47 %,差异不明显(P > 0.05) ;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腹痛、嗳气的发生率分别为15.79 %和10.53 %,差异不明显(P > 0.05) 。
试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 。
雷贝拉唑的药物经济学要高于埃索美拉唑。
结论 经研究发现,以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明显改善腹胀、嗳气等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更高,诊治疗效更好,药物成本更低。
关键词: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消化溃疡;药物经济学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导致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1]。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十二指肠消化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
据研究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的总发病率为6 %~10 %[2],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特点为慢性疼痛,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发作,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胃溃疡常为进食后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为进食前疼痛,进食后可缓解。
在临床中,对于消化性溃疡常见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80 期2019 Vol.6 No.80151雷贝拉唑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研究缪青(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
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的是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3%和69.7%。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6.2%和6.9%,治疗组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案例实施雷贝拉唑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片;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0.151.01消化性溃疡在临床研究中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自身防御性因素异常导致的,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现象。
消化性溃疡采取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效果明显,雷贝拉唑片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药物,在整个治疗中起到突出的作用,为了分析雷贝拉唑片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选择86例符合要求的消化性溃疡作为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的是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符合要求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的是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
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5.6±0.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0.2)年;治疗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6.5±0.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7)年。
1.3观察指标测定治疗前、治疗6个月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LVEF)]变化;随访治疗6个月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甲状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治疗前2组TSH、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SH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
见表2。
3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受到心脏结构或功能障碍影响,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下降,属于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差[4]。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可调节心脏功能,因心肌细胞中T3与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甲状腺激素受体又与靶基因调控区的甲状腺激素反应元结合,抑制靶基因转录,调节钙离子浓度,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易引起心脏异常[5]。
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心肌线粒体功能、心肌生物能状态,并通过增加肾素和醛固酮,增加心脏预负荷,导致心出血量增加。
因此甲状腺功能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可改善心功能。
左甲状腺素钠片属于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药物,其为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钠,使用后补充FT4,改善甲状腺功能,且可降低TSH修复甲状腺激素,而且具有无抗原性、血药浓度稳定等优势,药物安全性高[6]。
甲状腺激素可增强心脏收缩功能,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心室重构,促进心脏舒张及血管舒张,尤其对心脏线粒体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故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SH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80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12期·疗效评价·胃溃疡是一种表现为胃酸过多、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常见消化内科疾病[1],而目前临床上治疗胃溃疡采用质子泵抑制剂[2]。
本研究主要运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联合使用治疗胃溃疡,分析其药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胃溃疡患者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为19~79岁,平均为(36.05±4.21)岁,随机将15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平均(36.42±6.14)岁,对照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平均(35.72±4.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符合胃溃疡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与家属对于本次研究情况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消化道疾病及肿瘤患者;近3个月内服用对本研究有影响的药物患者;具有代谢性障碍的患者;对奥美拉挫和雷贝拉挫以及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胃溃疡三联疗法,予以复方铝酸铋(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319),克拉霉素片(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44),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用法如下:试验组采用雷贝拉唑[4](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92)10 mg联合奥美拉唑[5](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77)20 mg治疗,清晨空腹口服,一天1次,持续1个月观察疗效;对照组仅服用雷贝拉唑20 mg,清晨空腹口服,一天1次,持续1个月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内镜下胃溃疡消失,临床症状消失。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对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各50例。
A组患者每天口服雷贝拉唑20mg(一次服用),口服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各1g(分两次服用),坚持服用一个月;B组患者每天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次服用),口服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1g(分两次服用),坚持服用一个月。
结果两组Hp转阴率方面基本相同,其差异进行比较后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溃疡的愈合率、疼痛缓解率方面其结果明显优于B组,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能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前者在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溃疡愈合方面可能优于后者。
标签: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消化性溃疡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都属于该范畴[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日益增大,在我国该病的患病人群呈明显的扩大趋势[2]。
经研究发现对该病的致病机理起到绝对性作用的幽门螺杆菌发生感染[3]。
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对这一現象进行有效遏制,从而使患该病的人数得以减少,已成为当下社会和医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和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各5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在21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48.3岁。
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分析
王凤燕;韩志浩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8
【摘要】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
2组均采用克拉霉素及甲硝唑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
观察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效果,Hp 清除率,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腹痛消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
观察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腹痛消除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埃索美拉唑较雷贝拉唑治疗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王凤燕;韩志浩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1
【相关文献】
1.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3.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4.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5.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TNF-α、IL-8、GAS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11-07T14:49:18.01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英李晓霏
[导读]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其产生机制是胃酸对粘膜的侵蚀。
王英李晓霏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3214 新疆伊犁)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8 年9 月-2009 年9 月期间我院经胃镜确诊的8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另一组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均为早餐前一次顿服,总共4 周,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率、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第一天后上腹痛、反酸、烧灼感均明显缓解,且随着时间延长,有效缓解率上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均为良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比较起效更快、缓解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975.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新生代种类繁多,本文进行了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抑酸作用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提供更多资料。
我院应用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8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自2008 年9 月-2009 年9 月间我院经胃镜确诊的8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39 例,女43 例,年龄19-72岁,平均4
2.7 岁,观察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40 例(48.78%),胃溃疡33 例(40.24%),复合溃疡9 例(10.98%)。
病例选择时剔除癌性溃疡、未能排除癌变的溃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者,以及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系统治疗药物。
1.2 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西安杨森)10mg,每日1 次,另一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瑞典阿斯利康)20mg,每日1 次。
4 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率、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标准:治疗前后记录腹痛、腹胀、反酸、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并记录治疗后1,3,7d 的腹痛消失时间和发生的不良反应。
1.3.2 胃镜下愈合标准[1]:痊愈:溃疡区域已经完全被上皮组织所覆盖,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面积缩小>1/2;有效:镜下溃疡面缩小1/3;无效:溃疡面缩小 <1/3、无变化甚至增大。
镜下愈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镜下痊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雷贝拉唑治疗后第1 天、第3 天和第7 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 48.78%、85.37%和97.56%。
埃索美拉唑治疗后第1天、第3 天和第7 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4
3.90%、78.05%和92.68%。
两组病例的腹痛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腹痛缓解情况比较(n)(%)
2.2 内镜检查结果比较:胃镜显示雷贝拉唑组溃疡痊愈率、愈合率分别为 95.12%(39/41) , 100%(41/41) ;埃索美拉唑组溃疡痊愈率、愈合率分别为 90.24%(37/41),100%(41/41)。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41 例服用雷贝拉唑治疗患者仅1 例出现不良反应,为上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41 例服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患者中有2 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轻微头痛及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
两组病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不影响治疗,无需特殊处理,服药期间或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其产生机制是胃酸对粘膜的侵蚀,因此,缓解症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抑制胃酸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治疗酸相关性疾病,是近十几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最好的药物。
但各种质子泵抑制剂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各有不同。
雷贝拉唑是一种更有效的H-K-ATP 酶和酸分泌抑制剂,能更快、更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且雷贝拉唑用药后第一天抑酸效应明显优于奥美拉唑[2]。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能作用于泌酸的最终环节质子泵,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 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3]。
本组试验中观察到:经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随着时间延长,缓解率明显提高,均超过90%。
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相比起效更快、缓解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提示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均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溃疡愈合率高,且有很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是临床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理想抑酸药物。
参考文献
[1]谢玉民.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4):450-452.
[2]冷爱明,张桂英.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J].疾病监测,2004, 19(6):211-212.
[3]奚松林.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J].湖南医学院学报, 2008,14(6)66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