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体操技巧组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8
《技巧组合动作》的体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组合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运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3. 团队合作在技巧组合动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技巧组合动作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技能学习(15分钟)2.1 教师讲解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3 学生进行原地练习,熟悉动作。
3. 组合练习(10分钟)3.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
3.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团队协作练习(10分钟)4.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的技巧组合动作练习。
4.2 教师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5.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动作水平。
2. 在团队协作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技巧组合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调、配合等。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包括练习态度、提问回答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操技巧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体操技巧的认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完成体操技巧动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操技巧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操技巧动作: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鱼跃前滚翻、吊环、鞍马等。
2. 体操技巧组合动作:将基本动作组合成一套完整的体操技巧。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始部分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跑步、关节活动等。
2.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基本部分1. 前滚翻教学:(1)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后滚翻教学:(1)教师示范后滚翻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1.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包括肌肉拉伸、呼吸等。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表扬优秀学生。
第二课时一、开始部分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跑步、关节活动等。
2.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基本部分1. 侧手翻教学:(1)教师示范侧手翻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鱼跃前滚翻教学:(1)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组合动作教学1. 教师讲解组合动作的顺序和要领。
2. 学生分组练习组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组合动作,教师点评。
四、结束部分1.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包括肌肉拉伸、呼吸等。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表扬优秀学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动作完成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和成长。
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教案一、教案背景体操是一项优美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而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则是体操项目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种动作的组合,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和高超的技巧。
本教案旨在为体操教练和运动员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掌握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的基本要领和训练方法。
二、教案内容1. 基本动作要领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的基本动作包括跳跃、翻滚、平衡、转体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要重点讲解每种动作的要领和技巧要点,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动作连贯性。
例如,跳跃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空中完成优美的姿势转换,翻滚动作要求运动员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转体动作要求运动员完成旋转动作的同时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2. 组合动作训练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要求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种动作的组合,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注重组合动作的训练。
可以通过分解动作、逐步组合、加强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逐步掌握不同动作的组合技巧。
例如,可以从简单的两种动作组合开始训练,逐渐增加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
3. 身体柔韧性训练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对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要求较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注重身体柔韧性的训练。
可以通过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体操器械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为完成各种动作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4. 身体力量训练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对运动员的身体力量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注重身体力量的训练。
可以通过器械训练、自重训练、爆发力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为完成各种动作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5. 表演技巧训练女子技巧组合动作体操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注重运动员的表演技巧训练。
可以通过音乐节奏训练、表情动作训练、舞台表现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表演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优美和动人的体操表演。
高中体操技巧练习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操技巧的基本动作和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示范、纠正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热爱,增强团队精神,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动作:滚翻、翻腾、倒立、平衡等。
2. 组合动作:简单的动作组合,如前滚翻接侧翻、倒立接平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技巧要领。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体操动作练习,如慢跑、关节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柔韧性。
2. 基本动作练习:分组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师示范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组合动作练习: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巩固:学生自主进行练习,相互之间观摩、交流,提高动作质量。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态度、协作能力和进步情况。
2. 成果评价:以动作质量、动作连贯性和稳定性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操技巧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以便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动作进行个别指导。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提高学习效率。
3. 纠正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
4. 反馈与激励: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七、教学资源1. 体操器材:体操垫、平衡木、高低杠等。
2. 教学视频:收集一些优秀的体操比赛视频,用于学生观摩和学习。
3. 教学图解:制作体操动作的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
高中体操技巧练习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操技巧的基本动作和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操运动,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动作:滚翻、倒立、空翻等。
2. 组合动作:技巧动作组合、器械动作组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体操技巧基本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以及技巧动作的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教学场地、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安全。
2. 课堂导入:介绍体操技巧运动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4. 组合动作训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动作质量。
5. 比赛环节:设置比赛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与反思:教师点评课堂表现,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优点与不足之处。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动作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课后反馈:学生提交课后练习心得,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动作要领。
2. 纠正法:针对学生动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纠正,保证动作质量。
3.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提高协作能力。
4. 比赛激励法: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提高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资源1. 体操器材:体操垫、栏架、平衡木等。
2. 教学课件:动作演示、教学视频等。
3. 安全防护用品:护具、跌倒垫等。
4. 教学场地:体操馆、室内外空地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基本动作,掌握滚翻、倒立等基本技巧。
2. 第3-4周:组合动作训练,提高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
高中体操技巧练习教案精品第一章:基本体操动作介绍1.1 学习目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包括站立、前进、后退、跳跃等。
1.2 教学内容:站立:直立、侧立、弓步、马步等。
前进:小步、滑步、并步、踏步等。
后退:小步、滑步、跳步等。
跳跃:单脚跳、双脚跳、跨步跳等。
1.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比赛法: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习兴趣。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美感。
第二章:基本体操技巧训练2.1 学习目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操技巧,如平衡、柔韧度、协调性等。
2.2 教学内容:平衡:单脚站立、平衡木行走、瑞士球平衡等。
柔韧度:静态拉伸、动态拉伸、瑜伽动作等。
协调性:跳绳、圈圈舞、接力跑等。
2.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比赛法: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习兴趣。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美感。
第三章:基本体操器械训练3.1 学习目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操器械动作,如高低杠、平衡木、蹦床等。
3.2 教学内容:高低杠:简单的杠上动作,如挂膝、倒立、翻腾等。
平衡木:平衡木上的基本动作,如走、跳、转体等。
蹦床:蹦床上的基本动作,如跳跃、翻腾、组合动作等。
3.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保护与帮助:教师提供必要的保护与帮助。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美感。
第四章:体操技巧组合训练4.1 学习目的:学习和掌握体操技巧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合动作:将基本体操动作和器械动作进行组合。
音乐配合: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体操表演。
4.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表演法:学生进行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美感。
《技巧组合动作》的体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通过练习技巧组合动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3. 团队合作在技巧组合动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团队合作在技巧组合动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学生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能讲解:讲解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让学生了解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知识。
3. 技能示范:示范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巧组合动作的操作步骤。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技巧组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团队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练习技巧组合动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技巧组合动作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集体荣誉感、协作精神等。
3. 学生对技巧组合动作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篮球场或足球场,平坦且无障碍。
2. 教学器材:技巧组合动作教学光盘、音响设备、篮球或足球、标志物。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技巧组合动作。
4. 游戏法:通过团队比赛,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技巧组合动作。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学生进入状态。
2. 技能讲解:讲解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3. 技能示范:示范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技巧组合动作》的体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组合动作,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 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技巧组合动作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 团队合作在技巧组合动作中的应用。
4. 技巧组合动作的实际操作和演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2. 教学难点:技巧组合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
2. 基本技能训练:讲解并示范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团队协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技巧组合动作的团队协作演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实际操作与演练:让学生进行技巧组合动作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学生的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技巧组合动作进行评价,关注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和协作能力。
4. 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宽敞的体育场地,配备适当的体育器材。
2. 教学器材:技巧组合动作训练所需的器材,如瑜伽垫、平衡球等。
3. 教学课件:制作技巧组合动作的教学课件,包括动作要领、训练方法等。
4. 教学视频:收集一些技巧组合动作的优秀表演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技巧组合动作的动作要领。
2. 采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3.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操模块技巧直腿后滚翻教学设计一、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保健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我校高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和本校的师资、场地器材等因素制定了体操模块教学。
在课的总体设计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育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等,使学生能适应体操模块的教学,从体操模块教学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使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和匀称的身材。
二、教材分析:本堂课选择了技巧单元中的“直腿后滚翻”,是体操模块教学中的技巧部分。
直腿后滚翻是绕身体横轴向后方向的滚翻动作。
是在初中教材团身后滚翻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动作。
其动作的形态特征:在整个滚翻进程中,两腿始终保持并拢抻直,并保持屈体姿势完成动作。
因而又称屈体后滚翻。
体操技巧项目是高一体育课教学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体操的技巧教材相对较难,完成动作时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和恐惧心理。
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动作练习外,还要加强学生体前屈的柔韧性练习和上肢的推撑力量练习。
因此,利用体操的教学特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品质,在练习时能相互协作,主动帮肋别人。
同时体操讲究姿态美,可以充分展示人体健、力、美,有其特殊的健身功能,提高器官调节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
培养勇敢、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精神等优良品质。
本课在教师的启动、引导、调控下,通过营造宽松有序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镇海中学高一八班男生同学,共34人。
该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
学生在初中时,由于受体育终考的限制,没有很好的接触过技巧团身后滚翻,相对来说学生练习技巧技能方面差一些。
四、体操模块的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7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直腿后滚翻,25%的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并腿伸直,滚动圆滑,翻后站稳,理解理解快速跑在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体操技巧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目标身体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协性和平衡型,并增强体能。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肩肘倒立、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技巧组合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组合的技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技能与相互帮助能力。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尝试运动技术的贯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将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迁移,灵活的运用于实际生活。
心理发展目标:养成勇敢、克服困难和相互合作等优良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提高自主学练能力,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建立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理念。
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受到垫上运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合理、正确、规范的完成各种垫上动作;组合动作与动作之间合理、自然的连接。
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内容高中女生技巧套路动作:前滚翻成直角坐—后倒成肩肘倒立(稍停)—经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稍停)—一腿蹬地,一腿后摆,成蹲撑—挺身跳。
一学习前滚翻成直角坐1、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提高学生滚翻动作和技巧。
2、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提高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对滚翻动作的合理组合与创编能力。
头触垫的正确位置,滚动圆润。
熟练、合理、正确规范。
1、分组观看教师成套动作示范2、分解教学,教师巡视、指导,纠错误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4、教师拓展练习:前滚翻成直角坐5、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实践,尝试组合动作的练习。
7、各小组展示组合成果,学生相互纠正,评价。
8、教师点评。
二学习肩肘倒立1、基本掌握肩肘倒立动作技术2、发展力量、协调、灵敏等素质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勤于思考的优良学风和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双手压垫,双手撑腰,双肘夹紧,展髋立腰。
1、复习前滚翻。
2、教师示范肩肘倒立3、教师讲解动作重点。
4、分组练习。
5、讨论练习中碰到的问题。
6、教师解惑、答疑。
《技巧组合动作》的体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组合动作,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要领。
2. 常见的技巧组合动作练习方法。
3. 技巧组合动作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技巧组合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
2. 教学难点:技巧组合动作的衔接和变化。
四、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体育馆或户外平坦场地。
2. 教学器材:技巧组合动作训练器材、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技能学习(15分钟):2.1 教师示范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要领和练习方法。
2.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3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3. 组合练习(15分钟):3.1 学生分组进行技巧组合动作的练习。
3.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3 学生相互观摩,交流学习心得。
4. 比赛环节(10分钟):4.1 学生分组进行技巧组合动作的比赛。
4.2 教师担任裁判,公正评判比赛成绩。
4.3 学生总结比赛经验,分享感受。
5. 结束部分(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技巧组合动作的重要性。
5.2 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深呼吸等。
5.3 组织学生回收器材,清理场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技巧组合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
3. 学生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增加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了解体操技巧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 掌握滚翻、支撑、平衡等基本体操技巧动作。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基本体操技巧动作。
- 在练习中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操技巧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基本体操技巧动作的掌握。
- 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 高难度体操技巧动作的掌握。
- 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控制。
三、教学内容1. 滚翻:- 前滚翻- 后滚翻- 侧滚翻2. 支撑:- 单杠支撑- 双杠支撑- 地面支撑3. 平衡:- 肩肘倒立- 鱼跃前滚翻- 跳跃支撑四、教学过程1. 准备部分(约10分钟)- 热身运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
- 教学内容介绍: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体操技巧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体操技巧教学(约30分钟)- 前滚翻:- 讲解动作要领:起跑、跳跃、翻滚、落地。
- 示范动作: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
- 学生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单杠支撑:- 讲解动作要领:握杠、摆动、支撑、放松。
- 示范动作: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
- 学生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肩肘倒立:- 讲解动作要领:蹲撑、倒立、支撑、落地。
- 示范动作: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
- 学生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高难度体操技巧教学(约20分钟)- 鱼跃前滚翻:- 讲解动作要领:起跑、跳跃、翻滚、落地。
- 示范动作: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
- 学生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跳跃支撑:- 讲解动作要领:起跑、跳跃、支撑、落地。
- 示范动作: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
- 学生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动作,给予鼓励和表扬。
5. 放松部分(约5分钟)- 轻松的音乐,学生进行拉伸运动,放松身心。
《技巧组合动作》的体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组合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技巧组合动作的训练方法和实践操作。
3. 团队合作在技巧组合动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2. 教学难点:技巧组合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身体柔韧性。
2. 基本技能训练:讲解并示范技巧组合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组合动作训练:将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连贯的动作序列。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训练,互相观摩、交流、反馈,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 团队合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技巧组合动作。
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培养集体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检查学生对技巧组合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估学生对技巧组合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团队合作表现: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协调性、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提供技巧组合动作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 防护装备: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基本动作做起,逐步提高动作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技巧组合动作。
体操技巧组合动作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岩学校佐书权一、教材分析体操运动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特定的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体育项目。
他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全面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体操运动项目较多,内容丰富,包括队列与基本体操、竞技性体操、团体操和辅助性体操等。
技巧是竞技体操的项目之一。
它是以翻腾、平衡、抛接、造型及舞蹈等动作组成。
技巧的内容,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我们教材中的技巧与竞技体操项目不同,它是以技巧运动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滚动与翻滚、平衡等动作组成,是实现健身、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
即便如此,这是竞技体操中最简单、最基础的动作,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难度动作,练习时,由于动作结构相对复杂,有需要力量、灵敏、柔韧等体能基础,对学生来说,不但能起到全面而有重点的身体锻炼作用,对心理、神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挑战性,其教育意义是其他项目难以代替的。
而我们今天要上的这节课的内容是一套组合动作,向左侧手翻,向左(右)转体90度,同时后腿前并成直立——前滚翻——挺身跳,这套动作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挑战性更大,前一段时间,八年级上了两节侧手翻的课,这类课学生接触起来,困难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今天课的内容是将难度加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很具挑战性,也正是锻炼学生顽强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克服困难,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一课。
二、学情分析我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农村孩子的体操运动能力相对薄弱,特点是整体身体素质较弱,力量相对好一些,但柔韧性差。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虽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但运动能力及合作意识还都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所以本节课以如何抓住学生的阶段性思维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能够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高一年级体操技巧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等基本课程理念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省必修课程模块中的体操为主要教材,旨在拓展体操模块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掌握体操内容中的技巧动作,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学生在体操模块教学中通过技能学习和对所学动作的成功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验学会体操动作所带来的成功愉悦感。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真正让体育教育有效地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终身生活服务、终身健康服务。
二教材分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七个模块,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男生大多选择篮球和足球,女生大多选择乒乓和羽毛球,传统的体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修,而体操器械在学校却占有很大比重,从另一方面来看,体操教学给学生的健康发展恰恰是其它体育运动项目难以替代的。
体操教学作为省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必修内容之一,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取向,高一年级通过体操技能技术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爆发力,协调灵敏能力和自身的柔韧素质。
在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自学、互帮互助、先学后教等教学形式和整体示范,语言激励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竞争意识和体育审美观。
三学情分析1高一年级学生来自全市各乡镇初中,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参差不齐。
通过调查访问: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球类运动项目,民间传统项目次之,体操更是无人问津。
但是体操它有自身的优势,体育教师应讲清体操的目的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体操的认识,激发学生在体操课中的激情,培养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2 高一年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阶段,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并且随着身体心理的逐渐成熟,肌肉力量快速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较好。
高二年级体操技巧动作教案设计(水平五)第三课次
一、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是在前两次课学习的基础上,以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完整学习为重点,并通过它将技巧中的各个动作组合连接,突出它在整套动作中的重要作用。
课中采用友伴式和互助式的分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准备部分的慢跑和徒手操都服务于基本部分,以达到热身的效果。
对于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学习,根据前一次课的基础,从肩肘倒立开始在保护帮助下直接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突出动作的完整性,提高动作质量。
在组合动作的练习中借助“图示,题板”明确动作要求,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递进式”的练习方法,为学生设定目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互助意识,提高练习效率,杜绝了自主练习中散漫的现象。
因为是技术性学习为主的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安排小游戏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
前面的游戏为分组做好准备,后面的游戏增强集体合作的同时也完成了器材的收放,为接下来课的衔接做好准备。
集体舞放松,意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对于技巧教材的学习有辅助作用。
师生的共同参与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材分析
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是技巧组合动作中的难点,是衔接全套动作的关键。
这一动作对女生的柔韧性、身体姿态控制以及练习中的安全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女生形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授课对象是高二女生。
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已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能进行独立思考。
在身体发展方面,运动时间的不足和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上肢力量较差,下肢较重,身体的平衡性、柔韧性、灵活性有待提高。
而这个内容的学习利于学生身体的发育。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充分了解自我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三、学情分析
前两次课的学习中,在复习高一动作和加强素质练习的同时,为单肩后滚翻的技术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作特点明确了放腿,撑手,偏头的方向以及结束动作中的三角支撑,重心位置等问题。
本节课的练习从肩肘倒立开始利用“拨转头”的帮助方法让学生直观体会动作的全过程,进行完整练习,再到尝试独立完成。
使学生逐步掌握提高动作。
激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完整动作,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动作技术要点的讨论,找出放腿不正,重心不稳,推撑不及时等易犯错误和解决的办法。
最后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提高审美能力。
五、课的流程
1、导入与热身——采用集体慢跑的形式,通过前踢腿和后踢腿等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利用游戏为分组做好准备工作,专项准备活动中加入双人体操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为基本部分的保护与帮助做好铺垫。
2、技能学习——从复习肩肘倒立开始,过度到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学习,采用保护帮助下的完整练习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通过设定问题——观察——练习——体验——分析易犯错误——学生展示,提高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质量。
组合动作的练习中,利用“图示,题板”既明确了练习要求,也让学生通过对“图示”的分析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
采用以组为单位“进级式”的练习方法既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也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组之间的展示对比将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3、放松——通过游戏既完成课的过度,调节情绪,也整理了器材为放松活动做好准备。
自由式的音乐舞蹈放松,让学生尽情发挥自我,同时得到身体和心理的放松。
教师的参与也进一步调动了气氛。
场地器材:体操垫11块、CD机一台。
课时计划(水平五)单元第三次课
年级:高二人数:任课教师:指导教师:
注:递进式练习的方法
1、在一轮练习中有一人以上可以独立完成组合动作,垫子前进到第一级
2、在一轮练习中有二人以上可以独立完成组合动作,垫子前进到第二级
3、在一轮练习中有三人以上可以独立完成组合动作,垫子前进到第三级
4、在一轮练习中全组四人都可以独立完成组合动作,垫子前进到第四级要求:1、每一轮练习完成后垫子最多可以前进一级
2、看哪组队员进级最快
一、单元教学内容:
技巧组合动作:前滚翻直腿坐——肩肘倒立(稍停)——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脚蹬地一腿上摆成蹲撑——挺身跳
二、单元教学目标:
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技巧的有关知识,学习和掌握单个
及组合动作的技术;准确、连贯、协调、优美的完成技巧动作。
提高学生对技巧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思想:
本单元设计力争通过体操技巧动作的学习来体现体育教学的五个学习维度的目标,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的体现,让学生既有技术和身体上的进步,也能从学习过程中体会评价的多样性,合作的愉快,获得技术后的心理享受和在集体社会关系中成长的快乐。
模块教学是本次改革中的一大特色,本单元教学是设定的体操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中新课程中强调的“技术教学”为主,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练方式和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
探究一种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加强自我保护和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体育教学形式。
选择技巧成套动作的学习,是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体现。
四、学情分析:
在高一学段,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技巧组合“前滚翻直腿坐——肩肘倒立”动作方法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本单元设定五课时,重点学习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和以它为主的技巧组合动作。
在复习高一动作和加强素质练习的同时,学习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以及挺身跳动作,并将动作衔接起来进行组合动作的学习,以加强学习的系统性和延续性。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学习,组合动作。
教学难点:组合动作的连贯性与节奏
指导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动作标准、教学设计严谨合理、学生练习认真刻苦、教学过程精彩纷纭。
开始部分选用和设计慢跑和徒手操作为准备活动,是教师对体操课教学规律性和科学性理解的体现,基本部分采取了讲解示范、巡回辅导、分层递进、教学比拼、师生互动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教学体系。
结束部分教师采用了“开火车”的集体趣味性游戏和集体舞配学生个性、才艺的表演,十分精彩。
教学建议:
1、教师的开课礼议和语言一定要精心设计思考。
2、体操是一项必须要保护与帮助的运动项目,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要强调、要检查、要示范、要保护、要帮助。